永嘉證道歌譯文
關燈
小
中
大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摒絕世間俗學,離絕出世間聖解,不以有為法修持至道,無心合道的“閑道人”,無妄想可斷,無真理可求。
當他徹見了本來面目之時,不但根塵情識皆是佛性,連這個虛幻不實的色身,也成了常住不壞的法身。
正可謂“明與無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是為實性。
”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當回歸于生命的本源,則除了澄明圓滿的本心之外,别無一物可得。
這澄明圓滿的本心,就是本源自性,就是純真的佛性。
障蔽本心的色、受、想、行、識五種陰霾,原本不有,當體是空。
由五陰派生出的貪、嗔、癡三毒,也不過偈緣生緣滅的水上泡沫一樣,雖有而不實,倏起倏滅。
證實相,無人法,刹那滅卻阿鼻業。
若将妄語诳衆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徹見宇宙實相,頓斷無始無明,則我空法亦空。
前塵往事,頓如夢覺;無間地獄,全成淨土。
永嘉大師唯恐淺見生疑不信,發下誓說:如果用虛假的言語來欺瞞衆生,等于自食無量劫數拔舌地獄的苦果。
頓覺了,如來禅,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禅宗是“銷我億劫颠倒想,不曆僧祗獲法身”的頓悟法門。
明心見性,頓悟本心,便是證得了“如來禅”,便圓滿地具備了六度萬行的河沙功德。
“前塵緣影”,執着于虛幻的表象,如夢的人生就會輪回于六道,一旦獲得了生命的覺醒,則大千世界,如漚生漚滅。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比來塵境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徹見本源之時,身心世界尚不可得,更無罪福、損益可言。
過去塵鏡沒有揩磨,被客塵煩惱所覆蓋,以緻于不能煥顯其本有的光明。
如今垢盡光現,鑒照分明,就不妨解剖分析,弄個清清楚楚了。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
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誰能于内不起思念,對外不生感受?果真如此,則一切沒有生命的東西,也跟活的人一樣了。
如果抑念求無念,便是沉空守寂的二乘;自閉求無生,乃是灰心滅智的外道。
無生是就體上講,無不生是從相上講。
真正的無生,能生起一切萬法。
如果将無念無生片面理解一念不起,那麼不妨找個木頭人來問一問,看看它什麼時候能修成佛道。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随飲啄。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空掉這個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肉體,不要過于執着這具臭皮囊,且随緣任運,饑餐困眠。
徹底明見諸行無常,一切皆空,便是生命的圓滿覺醒,也是佛的圓覺智慧。
決定說,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之所以斬釘截鐵地這樣明明白白地宣說,是為了彰顯最上一乘的真實法門。
偏偏有一些焦芽敗種之人,不肯信受,以私心蔔度聖智,對明心見性的頓悟法門,妄加評謗,肆意攻讦。
殊不知直截了當地窮溯萬法根源,洞悉法界的實相,是佛所印證的。
如果着相求法,舍本逐末,則是我不願做的事。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珍貴的摩尼寶珠,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卻是實實在在收藏在如來藏的妙明真心裡的。
六根解脫之時,發出神妙作用,彰顯真空不空。
自性光明圓滿,非色非空,不生不滅。
圓滿晶瑩,普照大千。
淨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誰可測。
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争拈得。
明心見性之時,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立得清淨,入眼無非佛性,,由此證得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這五種金剛力。
這一切,唯有親證,才能知其三昧,僅靠常情是難以測度。
見性之人,心如明鏡,無物不鑒;小智之徒,執着外物,如水中捉月,到底成空。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調古神清風自高,貌悴骨剛人不顧。
明見本心的禅者,我法二見已斷,理事二障已斷,雖行走在鬧市之中,也如入無人之境,宛如獨行獨步一樣,自在潇灑地行走在心無起滅的涅槃大道上。
悟者不離本源,格調高古,不近權勢,風緻高華。
而世俗以貌取人,對那些面色憔悴,個性耿直的達者開士,也不願多看一眼。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即心藏無價珍。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摒絕世間俗學,離絕出世間聖解,不以有為法修持至道,無心合道的“閑道人”,無妄想可斷,無真理可求。
當他徹見了本來面目之時,不但根塵情識皆是佛性,連這個虛幻不實的色身,也成了常住不壞的法身。
正可謂“明與無明,其性不二;不二之性,是為實性。
”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當回歸于生命的本源,則除了澄明圓滿的本心之外,别無一物可得。
這澄明圓滿的本心,就是本源自性,就是純真的佛性。
障蔽本心的色、受、想、行、識五種陰霾,原本不有,當體是空。
由五陰派生出的貪、嗔、癡三毒,也不過偈緣生緣滅的水上泡沫一樣,雖有而不實,倏起倏滅。
證實相,無人法,刹那滅卻阿鼻業。
若将妄語诳衆生,自招拔舌塵沙劫。
徹見宇宙實相,頓斷無始無明,則我空法亦空。
前塵往事,頓如夢覺;無間地獄,全成淨土。
永嘉大師唯恐淺見生疑不信,發下誓說:如果用虛假的言語來欺瞞衆生,等于自食無量劫數拔舌地獄的苦果。
頓覺了,如來禅,六度萬行體中圓。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禅宗是“銷我億劫颠倒想,不曆僧祗獲法身”的頓悟法門。
明心見性,頓悟本心,便是證得了“如來禅”,便圓滿地具備了六度萬行的河沙功德。
“前塵緣影”,執着于虛幻的表象,如夢的人生就會輪回于六道,一旦獲得了生命的覺醒,則大千世界,如漚生漚滅。
無罪福,無損益,寂滅性中莫問覓。
比來塵境未曾磨,今日分明須剖析。
徹見本源之時,身心世界尚不可得,更無罪福、損益可言。
過去塵鏡沒有揩磨,被客塵煩惱所覆蓋,以緻于不能煥顯其本有的光明。
如今垢盡光現,鑒照分明,就不妨解剖分析,弄個清清楚楚了。
誰無念,誰無生?若實無生無不生。
喚取機關木人問,求佛施功早晚成。
誰能于内不起思念,對外不生感受?果真如此,則一切沒有生命的東西,也跟活的人一樣了。
如果抑念求無念,便是沉空守寂的二乘;自閉求無生,乃是灰心滅智的外道。
無生是就體上講,無不生是從相上講。
真正的無生,能生起一切萬法。
如果将無念無生片面理解一念不起,那麼不妨找個木頭人來問一問,看看它什麼時候能修成佛道。
放四大,莫把捉,寂滅性中随飲啄。
諸行無常一切空,即是如來大圓覺。
空掉這個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的肉體,不要過于執着這具臭皮囊,且随緣任運,饑餐困眠。
徹底明見諸行無常,一切皆空,便是生命的圓滿覺醒,也是佛的圓覺智慧。
決定說,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葉尋枝我不能。
之所以斬釘截鐵地這樣明明白白地宣說,是為了彰顯最上一乘的真實法門。
偏偏有一些焦芽敗種之人,不肯信受,以私心蔔度聖智,對明心見性的頓悟法門,妄加評謗,肆意攻讦。
殊不知直截了當地窮溯萬法根源,洞悉法界的實相,是佛所印證的。
如果着相求法,舍本逐末,則是我不願做的事。
摩尼珠,人不識,如來藏裡親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
珍貴的摩尼寶珠,雖然很多人都不知道,卻是實實在在收藏在如來藏的妙明真心裡的。
六根解脫之時,發出神妙作用,彰顯真空不空。
自性光明圓滿,非色非空,不生不滅。
圓滿晶瑩,普照大千。
淨五眼,得五力,唯證乃知誰可測。
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捉月争拈得。
明心見性之時,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立得清淨,入眼無非佛性,,由此證得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這五種金剛力。
這一切,唯有親證,才能知其三昧,僅靠常情是難以測度。
見性之人,心如明鏡,無物不鑒;小智之徒,執着外物,如水中捉月,到底成空。
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
調古神清風自高,貌悴骨剛人不顧。
明見本心的禅者,我法二見已斷,理事二障已斷,雖行走在鬧市之中,也如入無人之境,宛如獨行獨步一樣,自在潇灑地行走在心無起滅的涅槃大道上。
悟者不離本源,格調高古,不近權勢,風緻高華。
而世俗以貌取人,對那些面色憔悴,個性耿直的達者開士,也不願多看一眼。
窮釋子,口稱貧,實是身貧道不貧。
貧則身常披縷褐,道即心藏無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