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幻士仁賢經

關燈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城靈鳥山。

    與大比丘衆千二百五十菩薩五千俱。

    皆神通菩薩。

    一切大聖悉得總持辯才無礙。

    其名曰師子菩薩。

    師子意菩薩。

    誠樂菩薩。

    道禦菩薩。

    大禦菩薩。

    光首菩薩。

    光淨菩薩。

    寂意菩薩。

    人明菩薩。

    開化人菩薩。

    常應菩薩。

    慈氏菩薩。

    文殊師利六十賢者。

    一切五千菩薩。

    皆此上首者也。

    梵王帝釋。

    四王諸天。

    龍王神無央數。

    于時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群臣僚屬。

    供奉世尊衣被飲食醫藥床卧之具。

    世尊名稱普聞遠至。

    是為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佛世尊。

    諸神通慧普見所睹無餘。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十八法不共。

    不舍大慈不廢大哀。

    慧眼佛眼具足變化無極。

    神足變化。

    說本變化。

    教授變化得無極。

    發意之頃。

    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州城河海。

    須彌衆山龍神天宮。

    鐵圍山川。

    溝坑樹木。

    國邑墟聚。

    在一毛孔。

    從劫複過一劫。

    是時王舍大城中。

    有一幻士名曰颰陀(晉言仁賢)。

    明經解術曉了幻伎。

    所作巧黠多所喜悅。

    所興如意名聞于遠。

    其摩竭國諸餘幻者皆所不及。

    所至到處最上第一。

    除諸見谛清淨士女得法忍者。

    一切人民莫不傾側。

    如所言者無不迷惑。

    随未曾有法。

    而以此幻邪行之術。

    得衆利養。

    幻士仁賢。

    聞佛世尊名稱普徽如來至真等正覺。

    聞已自念。

    我身轉化摩竭人民及諸州城。

    莫不受教。

    唯未化沙門瞿昙。

    亦未曾試及諸弟子。

    我甯可試知可惑不。

    假能惑者。

    摩竭人民皆共同心來供事我。

    于是仁賢。

    緣本功德承佛威神。

    出王舍城至靈鳥山。

    見佛世尊。

    光逾日月百千億倍。

    明淨無垢光炎遠照。

    髻相之耀灼若摩尼。

    晔如蓮華清淨。

    超梵八部音說法廣度。

    見佛色身具足嚴妙。

    意甚踴躍心自念言。

    我欲試佛諸通之慧審普見不。

    便行趣佛。

    稽首作禮。

    用試佛故。

    緣此請佛。

    設知我意當不受請。

    若不知者必受無疑。

    佛知其意。

    愍傷仁賢及王舍城一切人民。

    欲度之故默然受請并比丘衆。

    時仁賢念。

    沙門瞿昙。

    無諸通慧亦不普見。

    以不見故今當曉試。

    是時仁賢。

    稽首作禮繞佛三匝而退。

    賢者大目揵連白佛言。

    幻士仁賢内懷诳詐。

    請佛及僧雲何受之。

    佛告目連。

    汝且安默。

    如來深究一切群民長夜迷惑。

    因化立之以平等行。

    天上世間無能施穢欺惑佛者。

    如來以斷淫怒癡亂。

    無餘瑕垢滅諸縛著。

    離八十垢得不起法忍。

    以故三界無能惑者。

    一小幻士何所能諧。

    如來解暢一切法幻。

    自緻最正覺。

    使諸人界及其本原。

    皆使巧妙幻過。

    仁賢終不能與佛幻術等。

    百倍千倍無數億倍。

    不可假托以為比喻。

     佛告目連。

    于意雲何。

    幻士仁賢。

    甯能莊嚴化三千大千世界令淨好不。

    對曰唯然。

    此幻不能。

    佛言。

    如來發意之頃。

    能使三千大千世界嚴淨入一毛孔。

    佛之幻術終不惑。

    正使十方佛國。

    有風名随岚及斷截風。

    飄壞三千大千世界。

    還複如故。

    有風名追逐風住止風。

    旋轉世間。

    有風名曰波栗屠那。

    回行三十二天。

    有風名曰摧破崩壞須彌。

    有風名曰拘那。

    起大火上至三十二天。

    有風名曰常來。

    起劫燒天地。

    有風名曰熾火。

    使三千大千世界一時俱然。

    有風名曰澆灑。

    起大雨。

    有風名曰枯竭。

    除盡水災之變。

    佛告目連。

    今我粗說是諸風名。

    從劫過劫無有竟時。

    雲何目連。

    甯有人能止虛空。

    坐諸風之中作四器行。

    使此諸風入一芥子。

    其于芥子無所挂礙亦無毀害。

    令諸天人安隐娛樂而不驚怖。

    如來幻法而複過是無有極也。

    非弟子緣一覺地之所能及。

    于時目連在衆會前。

    稽首作禮白佛言。

    唯然世尊。

    我等為得善利。

    所以者何。

    世尊威神巍巍如是大尊無極。

    其人民聞佛如來此變化者。

    歡喜踴躍逮得善利。

    便發無上正真道意。

    一時欣然功德無量。

    于是幻士仁賢。

    入王舍城還歸到家。

    即其日夜。

    于城内穢惡流聚最不淨處。

    化于其中作大講堂。

    懸缯華蓋而起幢幡。

    現地平正樹木茂盛。

    瓶罃珍器香爐镫錠。

    散衆華香。

    于講堂傍殖八千寶樹。

    枝葉華實衆色馚馥。

    一一樹下為諸比丘敷師子座。

    于講堂中央。

    特為如來設師子座。

    衆寶為足挍飾無量。

    高四丈九尺。

    于座四面化四寶樹。

    作百味之馔若幹種食。

    其為供者合五百人。

    端正皎潔寶璎珞身。

    幻士仁賢化作是已。

    時四天王。

    往詣幻士所化作講堂。

    謂仁賢言。

    甚善仁者。

    乃請如來。

    于此講堂而供養佛。

    甯可聽我次助所乏。

    欲造宮室以奉如來。

    于是仁賢。

    益用踴躍得未曾有。

    報聽天王宜知是時。

    四天王即化作立宮室極妙姝好。

    仁賢所建厭蔽不現。

    時天帝釋。

    與三萬二千夫人。

    俱到幻士講堂。

    謂仁賢言。

    善哉快乎。

    真得善利。

    乃請如來于化飾講堂以供養佛。

    甯可聽吾給助所乏。

    欲造宮殿以奉如來。

    于是仁賢。

    倍複踴躍得未曾有。

    私自疑怪。

    報聽帝釋宜知是時。

    天帝即化作大殿館。

    逾于忉利最勝之宮。

    化殖寶樹。

    超乎已質拘者之樹姝好。

    厭蔽仁賢四王所立。

    講堂宮室所校諸樹。

    仁賢則自念言。

    世尊非凡。

    乃有如是神妙尊天及諸天子。

    興大供養奉事如來。

    今我甯可沒滅我之所建。

    大為迷謬。

    豈忍以此舉向上尊乎。

    于是仁賢。

    欲沒所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