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衆許摩诃帝經卷第十一

關燈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胪少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诏譯 爾時世尊複謂民彌娑啰王曰。

    汝觀色是常非常耶。

    王曰。

    非常。

    佛言。

    是苦非苦耶。

    對曰。

    是苦。

    世尊又言。

    受想行識是常非常耶。

    對曰。

    非常。

    又曰。

    是苦非苦耶。

    對曰。

    是苦。

    佛言。

    色受想行識悉是非常是苦。

    是颠倒法一切無我。

    佛又告言。

    大王。

    當以正智正慧觀其真實。

    彼色受想行識有過去現在未來耶。

    有内外粗細貴賤遠近耶。

    對曰。

    色受想行識非過去現在未來。

    亦非内外粗細貴賤遠近等。

    佛言。

    善哉大王。

    若能于此五蘊如實了知。

    是非常苦空無我之法。

    複以正智觀其真實。

    知非過去現在及以未來乃至内外粗細貴賤遠近等。

    又能不著不舍者斯真解脫。

    大王。

    得斯解脫者。

    是智解脫。

    梵行已立所作已辦。

    我生已盡永不複趣輪回之道。

     爾時世尊說是法時。

    民彌娑啰王及八萬天人。

    遠離塵垢得法眼淨。

    及有婆羅門長者士庶等百千人衆。

    亦離塵垢得法眼淨。

    于是民彌娑啰王得法知見已。

    于法堅固斷其貪愛。

    除去疑惑正信不退。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合掌向佛白言。

    世尊。

    我心柔順歸依佛法及以僧伽。

    持近事戒永不殺生。

    今請世尊常住我國。

    願盡形壽奉上衣服飲食卧具湯藥常無乏少。

    乃至聖衆盡生供養。

    佛即默然。

    時王見佛默然受請。

    歡喜踴躍不能自勝。

    即以頭面禮佛雙足。

    旋繞畢已辭别而退。

     爾時諸苾刍衆。

    見民彌娑啰王蒙佛世尊為說妙法。

    不起于座。

    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心皆生疑。

    此王雲何遇佛世尊。

    便得聞法證法眼淨除去塵垢。

    作是念已。

    佛即玄知告而言曰。

    諸苾刍。

    此民彌娑啰王乃于過去作大善業。

    所作決定果報無差。

    今為人王具大福德。

    乃宿世因感果如是。

    諸苾刍。

    地水火風外界熟時。

    蘊界六根一切好醜。

    随其所作善惡之業。

    悉皆獲得果報不虛。

    爾時世尊。

    即說偈言。

     衆生之所作  善惡經百劫 因業不可壞  果報終自得 諸苾刍。

    過去世時有佛出世。

    名阿啰曩毗。

    十号具足為人天師。

    時佛世尊為諸衆生說種種法。

    化利畢已即入涅盤。

    彼諸弟子收其舍利。

    擇清淨地建立妙塔。

    複以種種香花而恒供養。

    過是已後久曆年歲。

    有轉輪王出于世間。

    名羯裡計。

    時有兵衆十八俱胝。

    常領是衆飛空巡幸。

    複有七寶常為先導。

    後于一日經過塔上。

    有虛空神捉其輪寶住空不進。

    時羯裡計王思惟是事。

    今我方行輪寶自住。

    恐是福盡感應斯現。

    彼虛空神乃告之曰。

    大王。

    汝非福盡。

    下有阿羅曩毗佛舍利塔。

    端指輪寶不得直進時羯裡計王與十八俱胝飛空兵衆。

    同時降下詣于塔所。

    王及眷屬各以妙衣共拭佛塔。

    得清淨已散諸妙花。

    及焚寶香。

    又作種種音樂而為供養。

    以頭面禮發其誓願。

    以我今日師事于佛所設供養種種功德。

    果報不虛當來獲得。

    諸苾刍于意雲何。

    彼羯裡計轉輪聖王并諸眷屬者。

    即民彌娑啰王及眷屬等。

    是諸苾刍。

    以彼供養阿啰曩毗正覺之塔種種功德。

    當感無數百千俱胝劫受天上人間最上快樂。

    以本願力今值于我複作供養。

    所獲功德乃與阿啰曩毗正等正覺平等無異。

    諸苾刍。

    一切衆生作黑業者黑業相續。

    作白業者白業不斷。

    或作雜業亦複如是。

    諸苾刍。

    所獲果報悉從因業。

    汝等當知。

    廣為人說。

    爾時會中諸苾刍衆。

    以民彌娑啰王見佛聞法遠塵離垢。

    又聞說彼往昔之事。

    乃于烏噜尾螺而起疑心。

    雲何世尊為現神通。

    種種教化方得回心。

    彼曩提誐耶随言受化。

    佛大慈悲具一切智。

    必能斷除我等疑惑。

    作是念已。

    将欲發問。

    佛即告言。

    修因感果定不虛爾。

    諸苾刍。

    過去劫中人壽二萬歲時。

    有佛出世。

    名曰迦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彼佛亦在波羅奈國鹿野苑中作大佛事。

    化利畢已即入涅盤。

    時世有王名羯裡計。

    常于彼佛恭敬供養。

    佛既入滅。

    王以種種香木荼毗世尊。

    複以乳汁灑滅餘火。

    即收舍利貯四寶瓶。

    又選勝地起大寶塔。

    其塔高聳量一由旬。

    王及人民常作供養。

    時彼國中有一長者。

    家中巨富等毗沙門天。

    眷屬衆多自在快樂。

    先與别族長者而為朋友。

    常于佛塔廣興供養。

    後娶其門以為姻戚。

    歲月綿久乃生三子。

    于後長者年耄有疾。

    服藥不差漸漸羸困。

    乃趣無常。

    三子以禮葬于屍林。

    是時三子思憶訓誨旦暮啼泣。

    又念家富共議追福。

    長兄悭吝先未知善。

    忽聞欲施初即遲疑。

    以孝存心尋便允可。

    長兄言曰。

    布施之外分充受用。

    二弟應諾。

    即持金銀種種财物。

    詣于塔所作最上供養。

    如是施已同發誓言。

    願以善根所生果報。

    于當來世以今正等正覺迦葉之稱為其姓氏。

    佛出世間亦得值遇。

    聞法信解證于菩提。

    發誓願已禮拜旋繞歡喜而歸。

    是故迦葉今得此姓。

    值遇于我而為沙門。

    複聞正法證無學果。

    諸苾刍。

    烏噜尾螺初難化者。

    以彼宿世欲檀施時心有遲疑。

    是故我現種種神變方得省悟。

    曩提誐耶而易化者。

    亦由往昔檀施之時心本清淨始終無異。

    諸苾刍。

    是故烏噜尾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