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華經卷第三

關燈
周旋三界  一切普行  于衆會中 演此大道  猶如樹木  日日滋長 修進神足  專達四禅  若聞空慧 心則解達  放出光明  無數億千 是為大樹  而複滋茂  若諸聲聞 不至滅度  斯為世尊  第一最說 若此分别  乃為講法  猶如興雲 而澍甘雨  漸漸長育  衆藥草木 人民之華  不可稱量  一時之間 說因緣法  而為衆人  現于佛道 善權方便  佛謂言教  一切導師 亦複如是  斯諸說法  為最究暢 諸聲聞等  皆當承是  緣斯之行 當得佛行  此諸羅漢  如是無異 世尊演誼  盡極于斯  化諸小乘 皆得佛道 佛複告大迦葉。

    如來所教等化無偏。

    譬如日明廣照天下。

    光無所擇照與不照。

    高下深淺好惡香臭。

    等無差特。

    佛亦如是。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五道生死菩薩緣覺聲聞。

    慧無增減。

    随心所解各得其所。

    本無三乘緣行緻之。

    迦葉白佛。

    設無三乘。

    何故得有菩薩緣覺聲聞。

    佛言。

    譬如陶家埏埴作器。

    或盛甘露蜜。

    或盛酪蘇麻油。

    或盛醲飲食。

    泥本一等。

    作器别異所受不同。

    本際亦爾一等無異。

    各随所行成上中下。

    迦葉又問。

    縱使别異。

    究竟合不。

    告曰。

    當合明者解之。

    譬若有人從生而盲不見日月五色十方。

    則謂天下無日月五色八方上下。

    有對說者其人不信。

    若有良醫觀人本病。

    何故無目。

    本罪所種。

    離明眼冥體瘿重病。

    何謂重病。

    風寒熱癖是則四病。

    便心念言。

    斯人之疾。

    凡藥療之終不能愈。

    雪山有藥能療四病。

    一曰顯二曰良三曰明四曰安。

    是藥四名。

    于時良醫愍傷病人。

    為設方便即入雪山。

    采四品藥哺咀搗合。

    以療其盲目便見明。

    又加針灸消息補寫。

    斯人目睛内外通徹。

    睹日月光五色十方。

    爾乃取信尋自克責。

    我之盲冥。

    無所見聞自以為達。

    今眼得視。

    乃自知本愚蔽之甚也今睹遠近高下無喻我者。

    時有五通閑居仙人。

    洞視徹聽身能飛行。

    心能知人所念。

    自知所從來生死本末。

    而具語曰卿。

    莫矜高自以為達。

    仁在屋裡自閉不出。

    不知外事。

    人念卿善惡。

    尚不能見十裡五裡。

    語言之音或二十裡擊鼓之音聲猶不能聞。

    近一二裡自不躇步。

    亦不能至自觀未生胚胎所憶。

    亦不能識。

    有何通達。

    稱無不見乎。

    今吾察卿身。

    冥中為明。

    明中為冥。

    其人問曰。

    作何方術得斯聖通。

    願垂慧誨。

    仙人答曰。

    當入深山閑居獨處。

    除諸情欲爾乃有獲。

    即遵所訓舍家岩燕。

    一心專精無所慕樂。

    則得神通爾乃自覺。

    察本所見不足言名。

    今得五通無所挂礙。

    甫自知本所見蔽闇。

    佛言。

    如是當解此喻。

    人在生死五道陰蓋。

    不了本無則名曰癡。

    從癡緻行從行緻識。

    從識緻名色。

    從名色緻六入。

    從六入緻更。

    從更緻痛。

    從痛緻愛。

    從愛緻受。

    從受緻有。

    從有緻生。

    從生緻老病死憂惱苦患。

    罪應集會故謂盲冥。

    是以世尊愍傷其人。

    升降三界輪轉無際。

    不能自拔。

    觀于衆生心之根原。

    病有輕重垢有厚薄。

    解有難易。

    睹見遠近。

    便見三乘。

    發菩薩心至不退轉。

    無所從生徑得至佛。

    猶如有目得為神仙。

    其良醫者謂如來也。

    不發大意謂生盲也。

    貪淫嗔恚愚癡六十二見。

    謂四病也。

    空無想無願向泥洹門。

    謂四藥也。

    藥行病愈則無有癡。

    名色六入所更痛愛受有生老病死憂惱苦患。

    皆悉除矣。

    志不作善亦不在惡。

    如生盲者還得兩目。

    謂聲聞緣覺生死已斷。

    度于三界省練五道。

    自以通暢莫能喻者。

    臨欲滅度佛在前住。

    誨以要法發菩薩意。

    不在生死不住滅度。

    解三界空十方一切如化如幻。

    如夢野馬深山之響。

    悉無所有無所希望。

    無取無舍無冥無明。

    爾乃深睹。

    無所不達見無所見。

    見知一切黎庶萌兆。

    于是頌曰。

     譬如日光曜  遍照于天下 其明無增減  亦不擇好醜 如來猶若茲  慧等殊日月 普化于十方  亦不有增減 若如彼陶家  埏埴作瓦器 或盛甘露蜜  或受蘇油食 計泥本一等  為器各别異 所受又不同  因盛而立名 人本亦如是  無三界五道 随行而随生  展轉不自覺 解空号菩薩  中住則緣覺 倚空不解慧  則名為聲聞 譬如人生盲  不見日月光 五色及十方  謂天下無此 良醫探本端  見四病陰蓋 慈哀憐愍之  入山為求藥 所采藥奇妙  名顯良明安 哺咀而搗合  以療生盲者 消息加針灸  病愈目睹明 見日月五色  乃知本淳愚 人不了無本  坐堕生死徑 十二緣所縛  不解終始病 世尊現于世  觀察三界原 因疾而随本  各各開化之 了空則菩薩  意劣為緣覺 畏厭生死苦  故墜于聲聞 自謂道德高  無能有喻者 所睹極究練  無所憂弊礙 猶如五通者  号名曰仙人 愍而告之曰  卿故有蔽礙 不能弘深奧  于愚則為明 在内不見外  雖明故為愚 數十裡有聲  耳則不得聞 若人欲危害  不知彼所念 欲至外數裡  不躇步不到 若生長大時  不識胎中事 五事表裡徹  爾乃為悉達 何以忍貢高  自謂無等倫 欲得五通者  當處于閑居 精思專念道  爾能曉了此 即尋奉所誨  舍家入深山 一心無穢慮  便得成神仙 若得至聲聞  及獲緣覺乘 自謂慧具足  與佛等泥洹 臨欲滅度時  佛即住其前 為現菩薩法  三達無挂礙 智慧度無極  進善權方便 度空無想願  菩薩由是生 四等心四恩  用開化黎庶 解一切如化  幻夢野馬影 深山響芭蕉  三界無所有 不執亦不舍  無愚亦無明 不生死泥洹  悉等如虛空 無見無不見  乃睹一切本 當爾時所見  不造三界觀 一切普平等  所濟無有量 正法華經授聲聞決品第六 于是世尊說斯頌時。

    一切普告諸比丘衆。

    吾盡宣告。

    此聲聞比丘大迦葉者。

    曾已供養三千億佛。

    方當供養如此前數。

    奉敬承順諸佛世尊。

    禀受正法奉持宣行。

    竟斯數已當得作佛。

    世界曰還明。

    劫名弘大。

    佛号時大光明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為佛衆祐。

    壽十二中劫佛滅度後。

    正法住二十劫。

    其像法者亦二十劫。

    其佛國土甚為清淨。

    無有礫石荊蕀穢濁之瑕山陵溪澗。

    普大快樂。

    绀琉璃地衆寶為樹。

    黃金為繩連綿諸樹。

    有八交道。

    諸寶樹木常有華實。

    悉皆茂盛。

    其土菩薩無央數億百千垓。

    諸聲聞等亦不可量億百千垓。

    其土無有魔事及諸官屬。

    諸魔營從皆護佛法。

    常行精進無所違失。

    爾時世尊。

    欲重解誼。

    即說頌曰。

     我睹比丘  以佛明目  迦葉住此 當成為佛  于将來世  無央數劫 供養諸佛  聖中之尊  具足悉滿 三千億佛  斯大迦葉  諸漏得盡 便當越度  三品之行  當得佛道 親近法施  供養諸佛  天人之尊 合集得至  無上大道  最于來世 尊無上倫  為大聖道  無極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