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菩薩本業經
關燈
小
中
大
當願衆生 得奉聖化
如正道教 見帝王子 當願衆生
履佛子行 化生法中 若見公卿
當願衆生 明于道理 助利天下
見諸臣吏 當願衆生 忠正順善
無固賊心 見被铠甲 當願衆生
誓被法铠 不違本願 見魯鈍人
當願衆生 勇于道義 成四無畏
見憂愁人 當願衆生 離諸恐怖
無複憂戚 見喜笑人 當願衆生
舍非常樂 五欲自娛 見勤苦人
當願衆生 得泥洹道 免度諸厄
見安樂人 當願衆生 安快如佛
惔怕無患 見疾病人 當願衆生
知空非身 無苦痛意 見強健人
當願衆生 得金剛形 無有衰耗
見醜陋人 當願衆生 去醜惡行
以善自嚴 見端正人 當願衆生
意行質直 愛好道法 見報恩人
當願衆生 念佛恩德 行菩薩行
見背恩人 當願衆生 降心伏意
棄捐諸惡 見貪欲人 當願衆生
法施天下 無悭貪意 行持錫杖
當願衆生 依仗于法 分流德化
挾持應器 當願衆生 受而知施
修六重法 入裡分衛 當願衆生
如戒法求 無得疑妄 到人門戶
當願衆生 入總持門 悉見諸法
入人堂室 當願衆生 升佛聖堂
深行微妙 人不與食 當願衆生
得般若意 無望無惜 主人未辦
當願衆生 離三惡道 無饑渴想
授空應器 當願衆生 皆得至空
無欲之性 受滿應器 當願衆生
一切成滿 道品之法 擎持缽飯
當願衆生 為法供養 志在大道
與廉人坐 當願衆生 廉潔知恥
所作不妄 坐有貪人 當願衆生
無有強顔 貪鄙之心 得香美食
當願衆生 知節少欲 情無所著
得不美食 當願衆生 知身幻法
好惡無異 舉飯向口 當願衆生
悉得諸經 諸佛法味 所啖雜味
當願衆生 味味如佛 化成甘露
飯食已訖 當願衆生 德行充盈
成十種力 講經說法 當願衆生
志意開達 聞法即寤 咒願達嚫
當願衆生 悉令通佛 十二部經
罷坐退去 當願衆生 一切究竟
得三甘露 若欲入水 當願衆生
身口意淨 等于三塗 澡浴身體
當願衆生 蕩除心垢 見生死際
盛暑熱極 當願衆生 得清涼定
滅一切苦 冰凍寒甚 當願衆生
心冷愛除 無複情欲 誦讀經偈
當願衆生 博解諸法 無複漏忘
若得見佛 當願衆生 常與佛會
行七覺意 見佛圖像 當願衆生
悉睹十方 眼無障蔽 拜谒佛時
當願衆生 得道如佛 莫能見頂
稽首而起 當願衆生 皆如佛意
尊貴無上 始欲旋塔 當願衆生
施行福祐 究暢道意 繞塔三匝
當願衆生 得一向意 不斷四喜
行詠歌經 當願衆生 念佛恩德
行法供養 畢住贊佛 當願衆生
光明神德 如佛法身 暮将洗足
當願衆生 得四神足 周遍十方
昏夜寝息 當願衆生 離于闇冥
無複五蓋 卧覺當願 都使衆生
得佛十八 不絕之法 是為菩薩
誡願俱行 兼愛博施 不舍十方
十地品第三
于是忍世界。
百億天帝釋。
皆于忉利紫绀殿上。
化作七寶師子之座。
施交露帳。
席以彩絷已。
各稽首請佛。
佛意悉知。
即為分身。
遍諸釋殿。
一一佛者。
從衆菩薩。
一切天帝。
莫不悅豫。
其下百億小國。
續自見佛。
如故不減。
時十方刹。
複來雲集。
法意菩薩。
首意菩薩。
賢意菩薩。
勤意菩薩。
思意。
知意審意。
專意重意。
盡意菩薩等。
各從十方。
與無數上人俱來。
稽首佛足坐一面。
蓮華上法意菩薩。
即如其像。
正坐定意。
入于無量會見三昧。
悉見十方。
無數諸佛。
各伸右手摩其頭。
俱言。
善哉。
法意。
菩薩勇健。
乃得是定。
十方如來。
及釋迦牟尼佛。
已皆拜汝成立功德。
修微妙辯。
知空無著行。
究暢法要。
通諸佛語。
知衆生意。
汝行已備。
得佛不久。
今使汝說菩薩十住。
令諸學者普知所行。
于是法意菩薩。
得佛辯辭。
明哲至真。
不忘不難。
從定意覺而言曰。
諸族姓子。
欲求佛者。
有十地住。
往古來今。
皆由此成。
衆祐所歎。
是合無量。
具陳演說。
如佛所言。
何等為十。
第一發意。
第二治地。
第三應行。
第四生貴。
第五修成。
第六行登。
第七不退。
第八童真。
第九
百億天帝釋。
皆于忉利紫绀殿上。
化作七寶師子之座。
施交露帳。
席以彩絷已。
各稽首請佛。
佛意悉知。
即為分身。
遍諸釋殿。
一一佛者。
從衆菩薩。
一切天帝。
莫不悅豫。
其下百億小國。
續自見佛。
如故不減。
時十方刹。
複來雲集。
法意菩薩。
首意菩薩。
賢意菩薩。
勤意菩薩。
思意。
知意審意。
專意重意。
盡意菩薩等。
各從十方。
與無數上人俱來。
稽首佛足坐一面。
蓮華上法意菩薩。
即如其像。
正坐定意。
入于無量會見三昧。
悉見十方。
無數諸佛。
各伸右手摩其頭。
俱言。
善哉。
法意。
菩薩勇健。
乃得是定。
十方如來。
及釋迦牟尼佛。
已皆拜汝成立功德。
修微妙辯。
知空無著行。
究暢法要。
通諸佛語。
知衆生意。
汝行已備。
得佛不久。
今使汝說菩薩十住。
令諸學者普知所行。
于是法意菩薩。
得佛辯辭。
明哲至真。
不忘不難。
從定意覺而言曰。
諸族姓子。
欲求佛者。
有十地住。
往古來今。
皆由此成。
衆祐所歎。
是合無量。
具陳演說。
如佛所言。
何等為十。
第一發意。
第二治地。
第三應行。
第四生貴。
第五修成。
第六行登。
第七不退。
第八童真。
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