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四

關燈
庫人言。

    汝可取諸金寶置于門首。

    有來求者。

    随意當與。

    勿須引入。

    我不能見。

    時積财長者。

    作是念已。

    即入舍中。

    寂止一處。

    榰頤不悅。

    是時帝釋天主。

    以淨天眼。

    見是事已。

    乃作是念。

    今此界中。

    積财長者。

    布施供養毗婆屍佛。

    是為上首施主。

    彼心淨信。

    我宜變身助其營造。

    作是念已。

    隐帝釋天主身。

    現婆羅門相。

    詣積财長者所。

    到彼舍已。

    謂守門人言。

    汝可入告長者言。

    有憍屍迦族婆羅門。

    今在門外。

    欲見長者。

    守門人曰。

    長者有言。

    凡有來者。

    不應引入。

    或有所求。

    随意當給。

    汝婆羅門。

    若有所欲。

    宜自持去。

    何故須求見長者耶。

    婆羅門言。

    我于諸物。

    都無希取。

    然今但欲求見長者。

    汝宜為我速入通達。

    時守門人。

    即入白言。

    有一憍屍迦族婆羅門。

    今在門外。

    欲見長者。

    長者告言。

    汝可謂彼婆羅門曰。

    若有所求。

    自當持去。

    何故須欲求見我耶。

    時守門人。

    即出具告。

    婆羅門複言我無所求。

    唯欲與彼長者相見。

    時守門人。

    再白長者。

    于是長者。

    許其相見。

    婆羅門入已。

    白長者言。

    汝今何故榰頤不悅。

    有何憂愁。

    爾時長者。

    說伽陀曰。

     我不說憂事  說亦不能脫 若令我得脫  我即為汝說 時婆羅門言。

    汝但具說憂愁所因我必為汝善解其事。

    時積财長者。

    具說所因已。

    彼帝釋天主即攝婆羅門相。

    還複本身。

    謂長者言。

    我是帝釋天主。

    我今當遣毗首羯磨天子。

    來助于汝。

    營辦勝上飲食供佛。

    作是語已。

    隐複天宮。

    即敕毗首羯磨天子言。

    汝往積财長者舍。

    潛助營辦供佛之事。

    不亦善乎。

    時彼天子。

    奉帝釋命。

    潛助長者。

    乃以神力。

    即變大城。

    悉令清淨。

    如天境界。

    敷設種種上妙珍寶嚴飾之具。

    天諸寶座。

    天妙飲食。

    皆悉具足。

    有愛啰嚩努龍王。

    自然住空持白傘蓋。

    覆于佛頂。

    餘吉祥龍。

    各持傘蓋。

    覆諸苾刍頂。

    有天童女。

    執金寶莊嚴最上寶扇。

    侍立佛側。

    餘諸天女。

    各執寶扇。

    侍苾刍側。

    時積财長者。

    即持種種上味飲食。

    躬自奉上佛及苾刍。

    時滿度摩王。

    即謂使者言。

    汝可潛詣積财長者舍。

    觀其敷設莊嚴飲食其事何若。

    使者奉命。

    即潛詣彼。

    具見莊嚴殊異等事。

    見已忘還。

    複遣近臣去。

    亦不還。

    遣大子去。

    亦複不還。

    乃至最後王自詣彼。

    潛立門側。

    爾時毗婆屍佛。

    知王在外。

    即謂長者言。

    汝先因滿度摩王。

    發不善語業。

    斯為罪咎。

    其王今在汝舍門外。

    汝可速出悔謝其過。

    長者即出。

    見其王已。

    悔過自責。

    迎王前入。

    王入舍已。

    具見種種天妙莊嚴及飲食等。

    見已悉忘前事。

    乃謂長者言。

    汝所供佛。

    勝上若此。

    如能日日如是供養佛及苾刍。

    斯無等比。

    時積财長者。

    起清淨心。

    前禮佛足。

    發是願言。

    願我以此。

    如實布施佛及苾刍。

    所作善根。

    當生獲得大富自在。

    一切具足。

    所生之處。

    得于人中現受天福。

    不起多貪。

    具離貪行。

    願如今日。

    得善法利。

    值佛正法。

    歸佛出家。

    發是願已。

    毗婆屍佛。

    及苾刍衆。

    即住長者舍。

    安居三月。

     爾時釋迦牟尼佛。

    告諸苾刍言。

    于汝意雲何。

    爾時毗婆屍佛法中。

    積财長者。

    豈異人乎。

    今光明苾刍是也。

    彼時于滿度摩王所。

    出不善語業。

    由是因故。

    果報無失。

    于五百生中。

    與母同其火焚。

    乃至今生。

    亦複如是。

    然于毗婆屍佛所。

    先種善根。

    及發大願。

    今已成熟。

    為大富長者。

    一切具足。

    現于人中。

    受天勝福。

    所作善利。

    乃至威力等事。

    與彼毗婆屍佛時。

    等無有異。

    而今最後于我法中。

    出家學道。

    斷諸煩惱。

    證阿羅漢。

    諸苾刍。

    以是因緣。

    汝等當知。

    一切衆生。

    若造一黑業因。

    決定當受一黑業報。

    若造一白業因。

    決定當受一白業報。

    是故諸苾刍。

    若黑業因。

    若白業因。

    一一果報。

    決定無失。

    當知皆是自分所作。

    汝等諸苾刍。

    應如是修學。

    佛說此經已。

    諸苾刍衆。

    聞佛所說。

    皆大歡喜。

    信受奉行。

     佛說光明童子因緣經卷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