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須真天子經卷第四

關燈
如兩牛共一轹  覺法田無有上 道類品第十 須真天子複問文殊師利童子。

    道為何等類。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我所處是道類。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何所處是道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寂靜是道處。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何所是道之相。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虛空是道相。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道何所住止而為道。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住止于虛空是則為道。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道誰之所立。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道從諸法立。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何所是道之本。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平等則道之本。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法何所持而為道。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持無我無人。

    是故為道。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何所而與道等。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無所生無所起。

    則與道等。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道去至何所。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道去至一切人心諸所行中。

    所以者何。

    無所行亦無所至。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道何所出生。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大哀則道所出生。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大哀是道之所生。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度于一切是則大哀。

    道之所生。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道從何求。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道從一切愛欲中求。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愛欲而能出道。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淨八直行是故道。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八直行與愛欲俱耶。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爾八道與愛欲俱。

    卿将贊道之淨乎。

    淫怒癡盡是故道。

    如行愛欲行道亦爾。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于此行中何所為作而與道合。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于此行中亦不得愛欲。

    亦不得生死。

    亦不得泥洹。

    是故道。

    道之所行得合于道。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何所是菩薩行。

    文殊師利答言天子。

    六十二見。

    四颠倒。

    五覆蓋。

    一切無功德輩。

    是菩薩行。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是事雲何。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以善權方便。

    廣随所入欲救度一切。

    一切所求惟因諸見愛欲四颠倒中求。

    所以者何。

    一切從是中生故。

    于此求索一切不可得見。

    亦不見所見。

    愛欲亦不可見。

    四颠倒亦不可見。

    亦非一切亦非不一切。

    所以者何。

    護脫一切故。

    如是天子。

    當作是知。

    菩薩道于愛欲中求。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菩薩不從三脫門而求道耶。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不可從空而成道。

    亦不可于無相。

    亦不可于無願而成道也。

    所以者何。

    于是中無心意識念亦無動故。

    有心意識念動者乃成其道。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何所施行而名為道。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愚癡與道等。

    道與愚癡等。

    施行是等。

    則名曰道等。

    于直見等于邪見等。

    于直念等于邪念等。

    于直語等于邪語等。

    于直活等于邪活等。

    于直業等于邪業等。

    于直方便等于邪方便等。

    于直意等于邪意等。

    于直定等于邪定等。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直見與邪見等。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等于虛空等于寂靜。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空與寂靜有何差特。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虛無等虛空等。

    是甯有異不也。

    天子報文殊師利言。

    虛無等虛空等。

    實無有異也。

    文殊師利言。

    如是天子。

    空寂适等亦複無異。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所說等而複有稱譽贊歎之差特耶。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無思想因所作而自貢高。

    便有異而緻稱譽贊歎。

    設使無思想因所作而自貢高。

    解知是義相者是無有異也。

    譬如天子萬川四流各自有名。

    盡歸于海合為一味。

    所以者何。

    無有異故也。

    如是天子。

    不曉了法界者便呼有異。

    曉了法界者便見而無異也。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法界乎甯可得見知不也。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法界不可得見知也。

    所以者何。

    總合聚一切諸法故。

    于法界而不相知。

    于是法界而等念得三世之慧。

    是則法界之處。

    棄捐煩亂猶豫之心。

    是則知處所。

    亂語者終不受之則知其處。

    譬若天子于無色像悉見諸色。

    是色亦無等如虛空也。

    如是天子。

    于法界為甚清淨而無瑕穢。

    如明鏡見其面像。

    菩薩悉見一切諸法。

    如是諸法及于法界等淨如空。

    天子複問。

    文殊師利。

    雲何菩薩得辯才慧。

    文殊師利答言。

    天子。

    菩薩以空身慧而無所斷。

    于諸所見自現其身。

    為一切人說無常法令離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