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貨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一陽一貨第十七
本篇内容涉及面廣泛,包括政治、禮樂、詩教、道德、人性等各個方面,還有幾章涉及到當時&ldquo家臣執國政&rdquo和叛亂的情況,具有史料價值。全篇原文共26章,本書選23章。
聖人的虛與委蛇
【原文】
&ldquo一陽一貨欲見孔子①,孔子不見,歸孔子豚②。孔子時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諸塗④。謂孔子曰:&ldquo來!予與爾言。&rdquo曰⑤:&ldquo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rdquo曰::&ldquo不可。好從事而亟(6)失時,可謂知乎?&rdquo曰:&ldquo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rdquo孔子曰:&ldquo諾,吾将仕矣。&rdquo
【注釋】
①一陽一貨欲見孔子:一陽一貨又叫一陽一虎,季氏的家臣,這時已把持季氏的大權,成為孔子所說的&ldquo陪臣執國命。&rdquo(《季氏》)&ldquo見&rdquo,在這裡為使動用法,是一陽一陽一貨想去拜見孔子去拜見他的意思。②歸孔子豚:歸同&ldquo&rdquo,贈送;豚:乳豬。③時其亡:等到一陽一貨不在家。時:伺;其,代指一陽一貨;亡,無,不在。④塗:同&ldquo途&rdquo。⑤曰:以下幾個&ldquo曰&rdquo字後面的話均為一陽一貨自問自答。(6)亟(qi):屢次。
【譯文】
一陽一貨想讓孔子去拜見他,孔子不去拜見他,于是他便送給孔子一隻乳豬。孔子等他不在家的時候前往拜謝,不巧在路上遇見了。一陽一貨對孔子說:&ldquo來!我跟你講話。&rdquo于是說:&ldquo懷藏本卻任憑自己的國家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rdquo然後又自己回答說:&rdquo不可以。想為國家做一點事卻屢次失去時機,這可以叫做智嗎?&rdquo接下去又說:&ldquo不可以。日月流逝,年歲不等人啊。&rdquo孔子于是說:&ldquo好吧,我要做官了。&rdquo
【讀解】
虛與委蛇是一種表面順随,實№上敷衍應付的态度。對于有些人一胡一攪蠻纏,我們既跟他講不清道理,也犯不著與他針鋒相對,于是便采取這種虛與委蛇的态度、所以,虛與委蛇實№上也是一種知人處事的技巧。
我們看到,聖人有時也是要用這些技巧的,這裡就是一個例證。
一陽一貨可以說是魯國的一個壞人,但他卻得了勢,氣焰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不過,他對孔子還比較尊敬,也很看得起孔子,一再希望拉孔子出來為他做事。而在孔子看來,他是連季氏都不知的,&ldquo陪臣執國命&rdquo的野心家,根本不可能替他效力。所以,當他想讓孔子拜見他時,孔子不去拜見他。一陽一貨不愧是一個政客,他有他的辦法,這就是趁孔子不在家時送了一隻乳豬到孔子家裡去。因為根據當時的禮節,大夫送東西給士,如果士沒有親自在家受,就得回拜還劄。殊不知孔子也自有高明之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趁一陽一貨不在家時前去拜謝。不過,人算總歸不如天算,他們二人竟在路上碰上了。這下一陽一貨可高興了。抓住孔子的自問自答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陽一貨說話還是很有一套的,抓住了孔子經常談論的仁和智兩個話題,句句都打在點子上,使你不得不承認他講得很有道理。所以孔子等他說完後便答道:&ldquo好吧我要做官了。&rdquo
當然,後來的事實證明孔子并沒有做一陽一貨的官。所以,孔子的答辭不過是虛與委蛇,敷衍應付他罷了。因為不願意在大街上受他一胡一攪蠻纏,又不願意直接得罪他,甩開他就走。
那麼,孔子是不是老于世故、圓滑取巧呢?
應該說不是,而隻是一種通權達變的待人處世技巧,就像他在&ldquo直&rdquo和&ldquo信&rdquo這兩個問題上的通權達變一态度一樣。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處理各種各樣的事,如果一味地剛直,一味地守信,一味地嫉惡如仇,不僅待待不好人,處不好事,自己也将受到傷害。說起來還是&ldquo繳繳者易污,澆澆者易缺&rdquo的道理。所以,有時候來一點虛與委蛇,,應付應付也不是什麼老于世故,圓滑取巧的問題。關鍵是要看你對什麼人,處什麼事。如果毫無原則地一律虛與委蛇,那當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篇内容涉及面廣泛,包括政治、禮樂、詩教、道德、人性等各個方面,還有幾章涉及到當時&ldquo家臣執國政&rdquo和叛亂的情況,具有史料價值。全篇原文共26章,本書選23章。
聖人的虛與委蛇
【原文】
&ldquo一陽一貨欲見孔子①,孔子不見,歸孔子豚②。孔子時其亡③也,而往拜之。遇諸塗④。謂孔子曰:&ldquo來!予與爾言。&rdquo曰⑤:&ldquo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rdquo曰::&ldquo不可。好從事而亟(6)失時,可謂知乎?&rdquo曰:&ldquo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rdquo孔子曰:&ldquo諾,吾将仕矣。&rdquo
【注釋】
①一陽一貨欲見孔子:一陽一貨又叫一陽一虎,季氏的家臣,這時已把持季氏的大權,成為孔子所說的&ldquo陪臣執國命。&rdquo(《季氏》)&ldquo見&rdquo,在這裡為使動用法,是一陽一陽一貨想去拜見孔子去拜見他的意思。②歸孔子豚:歸同&ldquo&rdquo,贈送;豚:乳豬。③時其亡:等到一陽一貨不在家。時:伺;其,代指一陽一貨;亡,無,不在。④塗:同&ldquo途&rdquo。⑤曰:以下幾個&ldquo曰&rdquo字後面的話均為一陽一貨自問自答。(6)亟(qi):屢次。
【譯文】
一陽一貨想讓孔子去拜見他,孔子不去拜見他,于是他便送給孔子一隻乳豬。孔子等他不在家的時候前往拜謝,不巧在路上遇見了。一陽一貨對孔子說:&ldquo來!我跟你講話。&rdquo于是說:&ldquo懷藏本卻任憑自己的國家混亂,這可以叫做仁嗎?&rdquo然後又自己回答說:&rdquo不可以。想為國家做一點事卻屢次失去時機,這可以叫做智嗎?&rdquo接下去又說:&ldquo不可以。日月流逝,年歲不等人啊。&rdquo孔子于是說:&ldquo好吧,我要做官了。&rdquo
【讀解】
虛與委蛇是一種表面順随,實№上敷衍應付的态度。對于有些人一胡一攪蠻纏,我們既跟他講不清道理,也犯不著與他針鋒相對,于是便采取這種虛與委蛇的态度、所以,虛與委蛇實№上也是一種知人處事的技巧。
我們看到,聖人有時也是要用這些技巧的,這裡就是一個例證。
一陽一貨可以說是魯國的一個壞人,但他卻得了勢,氣焰如日中天,不可一世。不過,他對孔子還比較尊敬,也很看得起孔子,一再希望拉孔子出來為他做事。而在孔子看來,他是連季氏都不知的,&ldquo陪臣執國命&rdquo的野心家,根本不可能替他效力。所以,當他想讓孔子拜見他時,孔子不去拜見他。一陽一貨不愧是一個政客,他有他的辦法,這就是趁孔子不在家時送了一隻乳豬到孔子家裡去。因為根據當時的禮節,大夫送東西給士,如果士沒有親自在家受,就得回拜還劄。殊不知孔子也自有高明之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趁一陽一貨不在家時前去拜謝。不過,人算總歸不如天算,他們二人竟在路上碰上了。這下一陽一貨可高興了。抓住孔子的自問自答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陽一貨說話還是很有一套的,抓住了孔子經常談論的仁和智兩個話題,句句都打在點子上,使你不得不承認他講得很有道理。所以孔子等他說完後便答道:&ldquo好吧我要做官了。&rdquo
當然,後來的事實證明孔子并沒有做一陽一貨的官。所以,孔子的答辭不過是虛與委蛇,敷衍應付他罷了。因為不願意在大街上受他一胡一攪蠻纏,又不願意直接得罪他,甩開他就走。
那麼,孔子是不是老于世故、圓滑取巧呢?
應該說不是,而隻是一種通權達變的待人處世技巧,就像他在&ldquo直&rdquo和&ldquo信&rdquo這兩個問題上的通權達變一态度一樣。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處理各種各樣的事,如果一味地剛直,一味地守信,一味地嫉惡如仇,不僅待待不好人,處不好事,自己也将受到傷害。說起來還是&ldquo繳繳者易污,澆澆者易缺&rdquo的道理。所以,有時候來一點虛與委蛇,,應付應付也不是什麼老于世故,圓滑取巧的問題。關鍵是要看你對什麼人,處什麼事。如果毫無原則地一律虛與委蛇,那當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