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言過其行而感到羞恥

關燈
為言過其行而感到羞恥

    【原文】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①躬②之不逮③也。”

    【注釋】

    ①恥:意動用法,以.....為恥。②躬:自身。這裡指自身的實際行動。③逮:及,趕上。

    【譯文】

    孔子說:“古人言語不輕易出口,是因為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跟不上為恥辱。”

    【讀解】

    就像“人不知而不愠”一類的話題一樣,關于言與行的關系問題,孔子也作了三番五次的強調。

    在《學而》篇裡,孔子說過“敏于事而慎于言”。在《為政》篇裡又說:“先行,其言而後從之。”在本篇裡,除了這裡的說法外,孔子還說:“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在《憲問》篇裡,孔子又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所有這些說法,意思都隻有一個,就是要求言行一緻,多做少說。或者如俗語所說:“說到做到,不放空炮。”

    據《三國志·馬良傳》載,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馬谡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沒有聽劉備的話,在街亭之戰中重用了馬谡,結果馬谡兵失街亭。諸葛亮在用人問題上犯了一個大錯誤,隻好揮淚斬馬谡,自己追悔莫及。

    誇誇其談,言過其實,十有八九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還是多做少說,言行一緻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