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事無可無不可

關燈
天下事無可無不可

    【原文】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适①也,無莫②也,義之與比③。”

    【注釋】

    ①适:可。②莫:不可。③比:緊靠,為鄰。

    【譯文】

    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情,無可無不可,隻要是符合正義的就行。”

    【讀解】

    世界上的事情,沒有什麼是非這樣不可的,也沒有什麼是非不這樣不可的,隻要是符合正義的原則就行。

    這反映了孔子“毋必毋固”(《子罕》),通權達變的思想。正如孟子對他的贊美:“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人,可以速則速。”(《孟子·公孫醜上》)隻有“義”是唯一的标準。所以,孔子又被稱為“聖之時”,是識時務的聖人。

    是說得通俗一點,也就是凡事要取一種靈活灑脫的态度,隻要是不違背大原則,過去一點過來一點,先一點後一點,左一點右一點,無關宏旨,不傷大雅,也就無可無不可了。

    這一點,似乎更符合現代人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态度。

    不過還是需要提醒一句:前提是“義之與比”—一正義的原則可是萬萬丢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