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劫經卷第三

關燈
壞眷屬度無極有六事。

    若舍兩舌言常至誠不鬥亂福。

    是曰布施。

    常懷慈心不抱危害。

    緣名遠聞靡不敬愛。

    是曰持戒。

    所雲仁和常有等心。

    慈愍衆生而不偏黨。

    是曰忍辱。

    所以精修不以衣食。

    開化衆生唯以道法。

    是曰精進。

    其志禅思逮得總持辯才無量。

    是曰一心。

    所以聖明執持解脫。

    解諸結縛令無挂礙。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除塵來淨度無極有六事。

    若有損耗使增功德。

    療諸疾疫普令安隐。

    是曰布施。

    若在弊礙不能自濟。

    為作救護令心開解。

    是曰持戒。

    若有師父尊長罵詈。

    供敬歸命不懷嗔恨。

    是曰忍辱。

    其所勤修在胎心正。

    治衆病疾将護開化及諸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

    是曰精進。

    若母疾病瞻視給使。

    與諸可乏醫藥飲食。

    是曰一心。

    若以聖明為無數衆而決狐疑。

    各得開達奉無上真。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觀土度無極有六事。

    常抱仁慈不以害眼加視衆人。

    是曰布施。

    而無挂礙無陰蓋心謹慎心念。

    是曰持戒。

    志性仁和見諸怨家。

    念如赤子不懷毒害。

    是曰忍辱。

    具足神通内外無弊。

    睹化十方不中懈廢。

    是曰精進。

    若淨修行嚴治天眼。

    見于一切五趣生死。

    是曰一心。

    若無數世柔和其意。

    言辭和雅分别聖慧。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宣誓度無極有六事。

    以報應德勸助衆生得受功德。

    是曰布施。

    所謹慎行消衆挂礙而無結滞。

    是曰持戒。

    而無所著不以為聞。

    了向悉空興發仁和。

    是曰忍辱。

    所志勤修日日增進。

    至未曾有入無上道。

    是曰精進。

    若以四等慈悲喜護。

    護于一切迷惑之衆。

    是曰一心。

    聖明衆生患厭不可。

    奉柔順法乃至賢和。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無放逸度無極有六事。

    有所施與勸助道德不與俗業。

    是曰布施。

    若眷屬羸護奉行業。

    其有人來節節解之。

    不生毒心慈勸道法。

    如射獵師心懷怨結。

    若有人來節節解之。

    獵師心悅不以懷害。

    是曰持戒。

    若以仁和宣善義理。

    投之于火欲危其身不以懷結。

    是曰忍辱。

    所以勤修竟至滅度。

    觀于有為如火熾然。

    消之以法。

    是曰精進。

    所謂禅思除一切塵獨樂一處。

    若以戒法救衆人愚。

    是曰一心。

    慧無所樂而等其心。

    猶國王子施得土地。

    令其無罪而有勢力。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周旋度無極有六事。

    多有财業所加以慈而不懷害。

    是曰布施。

    所可謹慎不抱谀谄而自顯己。

    是曰持戒。

    其性仁和所作功德不以為厭放舍宮殿無所貪愛随時惠施。

    是曰忍辱。

    所以精勤。

    奉平等法而不放逸。

    是曰精進。

    若以禅思而不回還。

    堕不可法默然淡泊。

    是曰一心。

    若以聖明立一切法。

    堅住不動不落聲聞緣覺之法。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滅度度無極有六事。

    若用餓鬼不行悭貪。

    見苦衆生而愍傷之。

    是曰布施。

    心見衆生挂礙之業。

    而慈哀之示以無弊。

    是曰持戒。

    所行仁和聞地獄苦睹惡形色。

    益用四等而哀愍之。

    是曰忍辱。

    所奉勤修斷諸邪見多懷慈哀。

    猶昔阿王子字鸠那羅。

    棄諸婇女受辱不怨。

    是曰精進。

    若禅脫門樂此寂靜。

    猶昔菩薩坐閻浮樹道德巍巍影覆其身。

    是曰一心。

    若以聖明滅淫怒癡。

    如王棄國出家為道。

    衣毛為豎衆默啼哭不以顧戀。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豪貴度無極有六事。

    其所聞能以割情。

    所珍愛寶惠與作福。

    是曰布施。

    奉修謹慎而不自大。

    謙下供順奉敬三寶佛法聖衆。

    是曰持戒。

    不求名稱不慕世榮唯法為上。

    是曰忍辱。

    所遵勤修奉事尊長父母師友。

    是曰精進。

    所以禅思開化衆生。

    猶如往古拘修摩王有太子多所救濟。

    往來周旋奉行至法。

    本性清淨未曾抱害。

    是曰一心。

    以出家學求智度無極精進聖明。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眷屬親裡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所救勸化導法。

    愛樂出家志存放舍。

    是曰布施。

    其以謹慎奉順哀愍。

    所有子孫開示義理頒宣至教。

    是曰持戒。

    其行仁和所至惱熱。

    教訓開導不可計衆。

    如是無厭。

    是曰忍辱。

    其勤修行志存聽法。

    見不達者而為敷演各令心解。

    是曰精進。

    所以禅思助合衆生示之罪福化不使亂。

    猶如往古善目轉輪聖王。

    是曰一心。

    将護聖明二俱同黨。

    若能自制不犯貪欲。

    而以救護頒宣說法建立衆人。

    是曰智慧。

    是為六。

    何謂心無所亡度無極有六事。

    自能伏心不随邪見。

    出于塹難不随貪厄。

    是曰布施報。

    所可遵行衆禁具足。

    不斷三寶興隆道教化衆不逮。

    是曰禁戒報。

    所雲仁和安柔心行。

    身雖遭苦由博聞故能忍衆患。

    猶如須賴人來加毒其心不恨。

    是曰忍辱報。

    若以勤修行自伏其心。

    超出懈中将護他人。

    使不危厄長緻安隐。

    是曰精進報。

    其以禅思棄舍放恣。

    奉不貪欲不恨寂定。

    是曰一心報。

    其以聖明宿止威儀禮節之法。

    心所依猗供養諸利。

    加以法施度衆盲冥。

    是曰智慧報。

    是為六也。

     三十二相品第十一 佛告喜王菩薩。

    何謂谛住安平止度無極有六事。

    遍從平地舉足前行追慕三昧。

    是曰布施報。

    若建立安勸化衆人。

    不更惱害終始無患。

    是曰持戒報。

    一切衆人不能動搖。

    心不起恨意和顔悅色。

    是曰忍辱報。

    所立其意奉開士法。

    不以有勞徑前不退。

    是曰精進報。

    顯發慕樂無上正真。

    令衆生安敷演禅思。

    是曰一心報。

    說其報應所生之處。

    常見諸佛咨受大道。

    是曰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來千輪度無極有六事。

    若以緻來衆物所有。

    若幹種輪持用布施緻千輻相報。

    是曰布施報。

    若以各各奇異殊特好妙顔色。

    身在其中無所破壞。

    是曰持戒報。

    若生異品若幹種香。

    心不以著無增減意。

    是曰忍辱報。

    其勤修者堅持其志。

    猶有術師執持太屏。

    若因浮筏徑浮渡江及安眷屬。

    是曰精進報。

    若演光明普耀遠近。

    通于十方由得自在。

    是曰一心報。

    若振大光一切蒙荷。

    悉得聖明衆冥消索。

    是曰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肌軟細度無極有六事。

    若書文字斯非恬怕。

    以用開化一切衆生示以罪福。

    是曰布施報。

    其依言教奉仰真正。

    不為虛僞而懷來義。

    是曰持戒報。

    其以具足衆德之本。

    來妙神明心不起滅。

    是曰忍辱報。

    若谛超越衆惡之瑕。

    緻衆開士來相化導。

    是曰精進報。

    若無恚恨獲緻功勳。

    和顔悅色踴躍存法心無所著。

    是曰一心報。

    在于生死所生安和化衆愚冥。

    是曰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足下平度無極有六事。

    若足下平所至無難。

    足下所蹈蟲蛾永安。

    是曰布施報。

    其舉足時心無瘡病。

    行不犯法其心仁和。

    是曰持戒報。

    若舉足時庠序安隐。

    性不卒慌亦不惶懅。

    是曰精進報。

    其舉足時福緻弘曠。

    猶如虛空用救衆生。

    是曰一心報。

    其足底滿功福熾盛而無邊際。

    是曰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長指度無極報有六事。

    其指長好。

    宿德所緻無有曲穢。

    是皆所施報應之功德。

    是曰布施報。

    其指纖好。

    漸稍相應而不邪亂。

    宿命行安。

    是曰持戒報。

    應是功德指長順調晃妙柔軟。

    是曰忍辱報。

    德行相應指長微妙。

    漸稍細滑無粗文理。

    是皆精進報。

    指長吉祥。

    見者悅然無不吉利。

    此者皆是一心之報。

    其指光澤。

    随次和順正齊不亂。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手足缦中度無極有六事。

    手足滿平而缦中者。

    前世之時若有所施滿足與之。

    是布施報。

    其指平正建立安隐。

    無有不正視之心悅。

    是持戒報。

    手足無瑕清淨極姝本行仁和。

    是忍辱報。

    佛者手足紫金色者不受塵土。

    往昔勤修不以懈怠。

    是精進報。

    手足柔軟而無粗惡光澤甚好。

    是一心報。

    其手足鮮赫赫明好。

    與衆超異見莫不歡喜。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膝平度無極有六事。

    其膝興正。

    因稍轉上普具有異。

    德行殊絕見莫不敬。

    是布施報。

    其膝安和不相切摩。

    是持戒報。

    手足傭好而不進退鹹宜有常。

    是忍辱報。

    宜則仁慈行步舉足。

    安和庠序亦不卒暴。

    是精進報。

    蓋修平正亦無偏邪常行寂然。

    是曰一心報。

    睹者悉歡光像分明。

    是智慧報。

    是為六。

    何謂寂藏度無極有六事。

    其寂藏安和光色赫耀而不現體。

    是布施報。

    其寂以清潤澤一切皆使蒙荷。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