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官

關燈
确上下名分,而且對群臣有司都有所監督,這樣就下不越上,賤不越貴了。

    法制确立,辦法得當,而且沒有結一黨一營私的人們,這樣就上尊下卑,遠近都不會有越軌行為了。

     南方副圖 必須了解敵情,必須了解敵将,必須了解敵方政事,必須了解敵方士兵。

    掌握了這四個方面,就可能作到以治擊亂,以成擊敗了。

    多次出戰則戰士疲勞,多次得勝則君主驕傲。

    驕傲的君主驅使疲勞的人民作戰,國家就危險了。

    最高水平的用兵是不需作戰而定勝局,次好的才是一戰而定。

    所謂大勝,指的是積累多次勝利而沒有非正義的戰争,才能算得上大勝。

    能作到大勝,那是無往而不勝利的。

     西方本圖 要視察男女的生養情況,要修治鄉間的什伍編制,要計算物資貯備的增減,要核定各級官職的數字,要養老恤弱而不可遺棄,要申明利害而不藏私心。

     西方副圖 戰争起始要使人不知開端,戰争結束要使人不知末尾。

    起始不見開端好比&ldquo道&rdquo,結束不見末尾好比&ldquo德&rdquo。

    道是不可量度的,德是不可測算的。

    不可量度,所以敵軍強大也無法圖謀我軍;不可測算,所以敵軍僞詐也不敢對抗我軍。

    兩者兼而施之,無論動兵或息兵,都能取得有效的結果;養兵要合于道德。

    因為,養兵以道則人民和睦,養兵以德則人民一團一結。

    和睦一團一結就能使力量聚合,聚合就能協調。

    普遍地協調相聚,那就誰也不能傷害了。

     北方本圖 器物制做得好,在于工藝周到;教化實行得好,在于施教仔細。

    動與靜失去紀律,行與止就沒有規則。

    所以,要慎重根據四時來變化作息,分理财物出入來整饬一交一易,要明白休養生息以解除兇災,審查财物取予來進行總算。

    第一次會集諸侯下令說:沒有玄帝的命令,不許有一天戰争。

    第二次會集諸侯下令說:要供養孤老,供養常病者并收養孤兒寡一婦。

    第三次會集諸侯下令說:田租隻收取百分之五,市場收稅百分之二,關卡收稅百分之一,不要使人民缺乏耕織的生産工具。

    第四次會集諸侯下令說:要修築道路,劃一度量标準,統一重量計算;林薮湖澤要按規定時問封禁開放。

    第五次會集諸侯下令說:春秋冬夏的經常祭祀,天地山川的例行祭祀,都必須按時進行。

    第六次會集諸侯下令說:把你們地方的産品,貢進于玄宮,并且請四輔主持,禮祭上帝。

    第七次會集諸侯下令說:為官而在視、言、貌、聽方面無禮的,以穢亂教命論處,流放之。

    第八次會集諸侯下令說:在視、言、貌、聽方面可以立為表率而無邪僻行為的,在玄宮進行賞賜,由三公主持。

    第九次會集諸侯下令說:用你們封國之内的财物和國内特有的東西;作為币貢之物進獻。

    九會的大令發布出去以後,諸侯是照章必到的。

    除此,一千裡以外,二千裡以内的諸侯,每三年來朝一次,學習命令;每二年則派遣三卿來朝,把情況報告給四輔;每年的正月初一日,還要派大夫前來修好,受命于三公即可。

    二幹裡以外,三幹裡以内的諸侯,每五年來朝一次,學習命令;每三年有特命之卿前來辦事;每二年也要派大夫前來,通訊吉兇。

    三千裡以外的諸侯,三十年來朝一次;十年,則有嫡子來朝,以正禮儀;五年又派大夫來朝,請求接受政策法令的學習。

    還要委派一個大夫作為常駐朝廷的官吏,負責納入貢物和接受天子的命令。

     北方副圖 考察治兵方法,可以了解治軍水平;審查武器狀況,可以認識戰勝原因;懂得謀算,就可以制勝敵人;通曉行德,就可以安定天下。

    能作到安定宗廟,繁育兒女,四民分業治事,就可以确立權威、實行德政、制定儀法、頒行号令了。

    最高水平的用兵,不是為了占領别國的土地,也不是為了統治别國的人民。

    實行正義而以戰勝為保證,給予威懾而以德政為内容;保持戰果并擴展勝利果實,立意在控制天下。

    興人民所利,除人民所害,則各國百姓服從。

    立作六千裡的侯爵,則大臣服從。

    保證其治理内部的權限,别國的國君就會服從。

    祭天除病,水土合宜,那麼,一切生物也都能夠服從了。

    安排好事情的緩急,遇到極度危險也不會陷于災難。

    重視武器的作用,遇到災難也不會驚惶失措。

    通曉先發後發的道理,兵出國外也不會陷于困境。

    懂得出境入境的節度,深入敵境也不會陷于危局。

    審于動靜的安排,成功而不會帶來危害。

    明确取予的界限,得地也沒有憂患。

    嚴肅号令的管理,舉事就可以收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