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名言

關燈
事不說,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rdquo 16、子曰:&ldquo朝聞道,夕死可矣。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rdquo 17、子曰:&ldquo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rdquo 18、子曰:&ldquo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一樣的過失)。

    &rdquo 19、子曰:&ldquo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rdquo 20、子曰:&ldquo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lsquo文&rsquo也。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勤勉好學,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淺的人請教,看作是恥辱,所以稱他為&lsquo文&rsquo。

    &rdquo 21、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子聞之,曰:&ldquo再,斯可矣。

    &rdquo 譯文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

    孔子聽說了,說:&ldquo兩次,就可以了。

    &rdquo 22、子曰:&ldquo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

    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甯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

    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别人趕不上。

    &rdquo 23、子曰:&ldquo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一個人的内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

    隻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rdquo 24、子曰:&ldquo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知道學習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習為快樂的人。

    &rdquo 25、子曰:&ldquo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rdquo 26、子曰:&ldquo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将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rdquo 27、子曰:&ldquo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rdquo 譯文孔子說:&ldquo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啟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

    不能舉一例能理解多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rdquo 28、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ldquo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rdquo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

    他說:&ldquo沒想到音樂的創造竟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

    &rdquo 29、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ldquo汝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将至雲爾?&rdquo 譯文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

    孔子說:&ldquo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rdquo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