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也難免受騙

關燈
君子也難免受騙

    【原文】

    昔者有饋生魚于鄭子産,子産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2)焉;少則洋洋③焉;攸然④而逝。”子産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1校人出,曰:“孰謂子産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1’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

    【注釋】

    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官②圉圉(yu):疲憊的樣子。③洋洋:舒緩搖尾的樣于。④攸然:迅速的樣子。

    【譯文】

    從前有人送條活魚給鄭國的子産,子産叫主管池塘的人把它畜養在池塘裡。那人卻把魚煮來吃了,回報說:“剛放進池塘裡時,它還要死不活的;一會兒便搖擺着尾巴活動起來了;突然間,一下子就遊得不知去向了。”于産說:“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1那人從子産那裡出來後說:“誰說子産聰明呢?我明明已經把魚煮來吃了,可他還說‘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它去了它應該去的地方啦1所以,君子可能被合乎倩理的方法所欺騙,但難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騙。

    【讀解】

    騙子有術,也有限。

    有術就能使人受騙,不僅使普通人受騙,就是有德有才的君子,像鄭國賢宰相于産那樣的聰明人,也照樣受騙。隻不過這很有個條件,就是你得把謊話說圓,說得合乎情理,就像那個“校人”那樣,把魚開始怎麼樣,接着又怎麼樣,最後又怎麼樣說得來非常生動細緻,活靈活現,難怪得子産要上當,要相信他了。這裡面還有一層微妙的原因在于,越是君子,其實越容易受騙。因為君子總是以君子之腹度人,凡事不大容易把人往壞處想,結果往往上騙子的當。倒是真正的小人,以小人之心度人,把人往壞處想,往往還不容易被欺瞞過去。所以,說君子也難免受騙,這原本不應該是什麼奇怪的問題。

    當然,還是那句話,要讓君子上當受騙,得有合乎情理的說法,否則,還是容易被識破的。這就是騙亦有限的話題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即使你是君子,是不是也應該保持戒心,多一分警惕,以免上當受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