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雞賊的邏輯

關燈
偷雞賊的邏輯

    【原文】

    戴盈之①曰:“什一,去關市之征,今茲②未能,請輕之,以待來年,然後已,何如?”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③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注釋】

    ①戴盈之:人名,宋國大夫。②茲:年。③攘;偷。

    【譯文】

    戴盈之說:“稅率十分抽一,免除關卡和市場的征稅,今年内還辦不到,請讓我們先減輕一些,等到明年再徹底實行,怎麼樣?”

    孟子說:“現在有一個人每天偷鄰居家的一隻雞,有人告誡他說:‘這不是正派人的行為/他便說:‘請讓我先減少一些,每月偷一隻,等到明年再徹底洗手不幹。’——如果知道這種行為不合于道義,就應該趕快停止,為什麼要等到明年呢?”

    【讀解】

    好一條偷雞賊的邏輯!

    好一則偷雞賊的寓言!這條偷雞賊的邏輯就是改錯分步,明明認識到不對,但就是不願意徹底改正,而以數量減少來遮掩性質不改的問題。

    這則偷雞賊的寓言生動幽默,看似荒唐可笑,實際上是人心寫照。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戒煙、戒賭、戒毒,還是“反腐倡廉”中披露出來的一些案子,其當事人不是多少都有一點這個偷雞賊的心态和邏輯嗎?

    改惡從善,痛改前非。好一個“痛”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