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陀羅尼經 第一卷
關燈
小
中
大
大方等陀羅尼經初分第一卷
北涼沙門法衆于高昌郡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隻陀林中。
與五百大弟子俱。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
從王舍城與九十二億菩薩摩诃薩衆俱。
其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
慈王法王子。
大目法王子梵音法王子。
妙色法王子栴檀林法王子。
師子吼音法王子。
妙聲法王子。
妙色形貌法王子。
種種莊嚴法王子。
釋幢法王子頂生法王子。
如是等九十二億。
到隻陀林中見佛世尊。
繞佛三匝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大王波斯匿将五百王子。
其名曰幹提羅王子長生王子。
真如法王子法形王子。
如是等五百王子。
到隻陀林中繞佛三匝。
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舍衛城中郁伽恒佉優婆塞。
将六百優婆塞。
其名曰郁伽帝優婆塞妙聲優婆塞。
諸相莊嚴優婆塞好嚴心優婆塞。
須達多優婆塞。
如是等六百優婆塞。
到隻陀林中繞佛三匝。
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複有五百笃信優婆夷。
其名曰毗舍佉優婆夷空妙相優婆夷。
華異妓女優婆夷骞那羅優婆夷。
禅提伽優婆夷摩诃男優婆夷。
如是等五百優婆夷。
到隻陀林中繞佛三匝。
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複有郁伽長者子與五百長者子俱。
其名曰須達多長者子胪如達多長者子。
栴檀林長者子妙色形貌長者子。
如是等五百長者子。
到隻陀林中繞佛三匝。
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爾時文殊師利。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目不暫舍而白佛言。
世尊如來前後所說諸陀羅尼。
門一切世間為最。
又正法中為最。
又諸天中為最。
衆生于此以最勝法。
入諸陀羅尼門觀佛境界。
世尊以慈悲力為無量無邊衆生故。
敷演解說陀羅尼名字。
佛告文殊師利。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為無量苦惱衆生故。
請問陀羅尼門。
善男子汝今谛聽。
吾當為汝略說諸陀羅尼名字。
善男子。
有陀羅尼名摩诃袒持。
有陀羅尼名摩诃離婆帝。
有陀羅尼名寶幢。
有陀羅尼名寶焰。
有陀羅尼名寶蓋。
有陀羅尼名金剛蓋。
有陀羅尼名金剛曜。
有陀羅尼名諸色莊嚴。
有陀羅尼名金剛色身。
有陀羅尼名重莊嚴。
有陀羅尼名跋睺陀羅。
有陀羅尼名毗伽陀羅。
有陀羅尼名水光。
有陀羅尼名三昧。
有陀羅尼名華聚。
有陀羅尼名決定。
有陀羅尼名常住。
有陀羅尼名衆華香。
有陀羅尼名種種光明。
善男子如是陀羅尼者。
有九十二億恒河沙門。
一一陀羅尼複有九十二億恒河沙門。
如是次第智者應三品而說。
說此諸陀羅尼名時。
文殊師利所将九十二億菩薩住無生法忍。
六百優婆塞住辟支佛心。
五百優婆夷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五百長者子發三菩提心。
波斯匿王所将諸王子等。
于如來前求索出家。
佛告諸王子善哉善哉。
能于我法中求索出家今正是時。
佛告諸王子善來比丘。
時諸王子須發自落法服着身。
即成沙門戒行具足。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諸四谛法。
時諸比丘具足三明及六神通。
時諸比丘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爾時世尊默然印可。
便入諸陀羅尼門放大光明。
照于東方無量億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由乾陀羅山後。
放此光已有無量億千那由他夜叉。
南西北方及以四維。
下至迦陀難世界上至接識。
十方世界亦複如是。
各有無量億千那由他夜叉之衆。
睹斯光已。
即時尋光來詣娑婆世界。
到隻陀林中。
見釋迦牟尼如來入諸陀羅尼門。
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在佛左右。
欲請世尊轉于法輪。
爾時無量億千那由他夜叉之衆。
及文殊師利諸菩薩摩诃薩。
及五百大弟子優婆塞優婆夷居士居士子。
各各從佛入諸陀羅尼門。
爾時衆中有一比丘名曰雷音。
即從座起往至林中入禅三昧。
時虛空中有諸魔衆。
爾時衆中有一魔王名曰袒荼羅。
于虛空中作是思惟。
向者釋迦牟尼佛。
與無量大衆前後圍繞。
而為說法獲大善利。
今此比丘複入禅定三昧。
我若不壞此比丘善根因緣。
此比丘必當于賢劫。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成一切智獲大善利。
我今将諸眷屬。
壞彼比丘善根因緣。
爾時魔王即将九十二億眷屬。
往到隻陀林中。
掩蔽此比丘善根因緣。
爾時雷音比丘。
甚大愁戚大聲叫言。
南無十方三世無量諸佛。
南無十方三世無量諸法。
南無十方少分足人。
如是唱已。
爾時十方諸佛同聲唱言。
當以何法救彼比丘。
爾時寶王佛舉手而言。
是菩薩衆中頗有菩薩。
能救彼比丘苦不。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名曰華聚。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當以何法敕彼袒荼羅。
爾時佛告華聚菩薩摩诃薩。
汝不知耶我以諸佛秘法敕彼袒荼羅。
爾時佛告華聚菩薩摩诃薩。
我當以摩诃袒持陀羅尼章句。
伏此波旬增彼比丘善根。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諸佛秘法。
華聚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如是妙法。
佛告華聚我今語汝。
莫妄宣傳如是妙法。
當以神明為證。
何以故名為神明。
善男子如是當有十二夢王。
見此一王者乃可為說。
爾時世尊即說陀羅尼章句 南
一時佛在舍衛國隻陀林中。
與五百大弟子俱。
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
從王舍城與九十二億菩薩摩诃薩衆俱。
其名曰文殊師利法王子。
慈王法王子。
大目法王子梵音法王子。
妙色法王子栴檀林法王子。
師子吼音法王子。
妙聲法王子。
妙色形貌法王子。
種種莊嚴法王子。
釋幢法王子頂生法王子。
如是等九十二億。
到隻陀林中見佛世尊。
繞佛三匝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大王波斯匿将五百王子。
其名曰幹提羅王子長生王子。
真如法王子法形王子。
如是等五百王子。
到隻陀林中繞佛三匝。
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舍衛城中郁伽恒佉優婆塞。
将六百優婆塞。
其名曰郁伽帝優婆塞妙聲優婆塞。
諸相莊嚴優婆塞好嚴心優婆塞。
須達多優婆塞。
如是等六百優婆塞。
到隻陀林中繞佛三匝。
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複有五百笃信優婆夷。
其名曰毗舍佉優婆夷空妙相優婆夷。
華異妓女優婆夷骞那羅優婆夷。
禅提伽優婆夷摩诃男優婆夷。
如是等五百優婆夷。
到隻陀林中繞佛三匝。
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複有郁伽長者子與五百長者子俱。
其名曰須達多長者子胪如達多長者子。
栴檀林長者子妙色形貌長者子。
如是等五百長者子。
到隻陀林中繞佛三匝。
頭面禮足卻住一面。
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爾時文殊師利。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合掌恭敬。
目不暫舍而白佛言。
世尊如來前後所說諸陀羅尼。
門一切世間為最。
又正法中為最。
又諸天中為最。
衆生于此以最勝法。
入諸陀羅尼門觀佛境界。
世尊以慈悲力為無量無邊衆生故。
敷演解說陀羅尼名字。
佛告文殊師利。
善哉善哉善男子。
汝為無量苦惱衆生故。
請問陀羅尼門。
善男子汝今谛聽。
吾當為汝略說諸陀羅尼名字。
善男子。
有陀羅尼名摩诃袒持。
有陀羅尼名摩诃離婆帝。
有陀羅尼名寶幢。
有陀羅尼名寶焰。
有陀羅尼名寶蓋。
有陀羅尼名金剛蓋。
有陀羅尼名金剛曜。
有陀羅尼名諸色莊嚴。
有陀羅尼名金剛色身。
有陀羅尼名重莊嚴。
有陀羅尼名跋睺陀羅。
有陀羅尼名毗伽陀羅。
有陀羅尼名水光。
有陀羅尼名三昧。
有陀羅尼名華聚。
有陀羅尼名決定。
有陀羅尼名常住。
有陀羅尼名衆華香。
有陀羅尼名種種光明。
善男子如是陀羅尼者。
有九十二億恒河沙門。
一一陀羅尼複有九十二億恒河沙門。
如是次第智者應三品而說。
說此諸陀羅尼名時。
文殊師利所将九十二億菩薩住無生法忍。
六百優婆塞住辟支佛心。
五百優婆夷遠塵離垢得法眼淨。
五百長者子發三菩提心。
波斯匿王所将諸王子等。
于如來前求索出家。
佛告諸王子善哉善哉。
能于我法中求索出家今正是時。
佛告諸王子善來比丘。
時諸王子須發自落法服着身。
即成沙門戒行具足。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諸四谛法。
時諸比丘具足三明及六神通。
時諸比丘勸請世尊轉于法輪。
爾時世尊默然印可。
便入諸陀羅尼門放大光明。
照于東方無量億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由乾陀羅山後。
放此光已有無量億千那由他夜叉。
南西北方及以四維。
下至迦陀難世界上至接識。
十方世界亦複如是。
各有無量億千那由他夜叉之衆。
睹斯光已。
即時尋光來詣娑婆世界。
到隻陀林中。
見釋迦牟尼如來入諸陀羅尼門。
及見文殊師利法王子在佛左右。
欲請世尊轉于法輪。
爾時無量億千那由他夜叉之衆。
及文殊師利諸菩薩摩诃薩。
及五百大弟子優婆塞優婆夷居士居士子。
各各從佛入諸陀羅尼門。
爾時衆中有一比丘名曰雷音。
即從座起往至林中入禅三昧。
時虛空中有諸魔衆。
爾時衆中有一魔王名曰袒荼羅。
于虛空中作是思惟。
向者釋迦牟尼佛。
與無量大衆前後圍繞。
而為說法獲大善利。
今此比丘複入禅定三昧。
我若不壞此比丘善根因緣。
此比丘必當于賢劫。
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成一切智獲大善利。
我今将諸眷屬。
壞彼比丘善根因緣。
爾時魔王即将九十二億眷屬。
往到隻陀林中。
掩蔽此比丘善根因緣。
爾時雷音比丘。
甚大愁戚大聲叫言。
南無十方三世無量諸佛。
南無十方三世無量諸法。
南無十方少分足人。
如是唱已。
爾時十方諸佛同聲唱言。
當以何法救彼比丘。
爾時寶王佛舉手而言。
是菩薩衆中頗有菩薩。
能救彼比丘苦不。
爾時衆中有一菩薩名曰華聚。
即從座起偏袒右肩。
右膝着地合掌向佛。
而白佛言當以何法敕彼袒荼羅。
爾時佛告華聚菩薩摩诃薩。
汝不知耶我以諸佛秘法敕彼袒荼羅。
爾時佛告華聚菩薩摩诃薩。
我當以摩诃袒持陀羅尼章句。
伏此波旬增彼比丘善根。
汝今谛聽當為汝說諸佛秘法。
華聚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如是妙法。
佛告華聚我今語汝。
莫妄宣傳如是妙法。
當以神明為證。
何以故名為神明。
善男子如是當有十二夢王。
見此一王者乃可為說。
爾時世尊即說陀羅尼章句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