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曼荼羅護摩儀軌(法全)
關燈
小
中
大
合)賀
白檀塗尊位 辦事明千遍
次以慈悲眼 觀念諸衆生
習于甘露明 想其自心位
導師所住處 八葉從意生
蓮華極嚴麗 圓滿月輪中
無垢猶淨鏡 于彼常安住
真言救世尊 金色具光焰
害毒住三昧 如日難瞻睹
諸仁者亦然 于其圓鏡中
自見其身相 等同于佛身
(作此觀先觀外緣後引入己身) 行者在佛室
頂髻百光明 遍照無邊刹
善調于心氣 連誦阿字明
一息乃至三 盡力當念誦
覺觸心相應 離一切分别
從淨法界體 建立曼荼羅
頂禮于世尊 及般若佛母
次調于彩色 護以無能害
運布諸聖尊 而畫莊嚴身
次陳于護摩 微密成就法
即于新淨室 建立于道場
陳設妙香華 虔誠而供養
依法以結淨 息災與增榮
敬愛降伏等 威神莫能測
能回天地心 功用無涯際
巨展含靈福 其祀火諸壇
加臨而頗衆 随類求諸願
各各而差别 護摩略二種
謂即内及外 言内護摩者
以彼諸衆生 皆從業所生
淨除于業者 即是得解脫
能燒于故業 所謂菩提心
名曰内護摩 如彼世間火
燒物成灰燼 今此則不然
為己猛利智 燒一切煩惱
如劫燒之火 無有于遺燼
三處同一體 大壇即護摩
護摩即己身 己身即火天
火天即大日 身口意和合
三平等無異 具足于三身
量周遍法界 不生亦不滅
離言離言相 生與于無生
無非大日尊 觀于阿字門
(本不生義即是菩提心今欲顯見以何方便而得見之) 惑障所覆蔽 入于猛利智
周匝成光焰 如劫火熾盛
持刀及罥索 焚燒業煩惱
無明株杌等 不複有遺餘
次觀菩提心 沐以大悲水
當想遍身中 流注白甘露
灑于十方刹 熱惱諸衆生
滋長菩提芽 次第生諸子
(即是五輪字成佛身) 即此名法身
秘密内護摩
複次世尊言 我成菩提後
演說十二種 智火最為初
名大因陀羅(即金輪别名作金剛杵形即方座但觀四角壇中有本尊)
菩提心慧光 形方黃金色(即表金剛座) 其尊極端嚴
焰鬘而圍繞 住寂三摩地
(此即是毗盧遮那亦内火法身義下皆準) 觀以誦密言 能成一切事
順世方壇爐 所供服皆黃
第二行滿火 像形如秋月
光晖普周遍 身衣潔白色
月輪曼陀羅 持珠及軍持
除水火蟲霜 自他身疾病
種種惡災禍 猶預不定心
此火能淨除
第三名摩噜 形色極黑燥(如塗灰等降伏火) 風輪半月壇
執帛風吹勢 謂彼修行者
疑心數進退 為無始妄惑
煩惱根未除 常繞而纏縛
以加暗障蔽 數依此燒除
散壞去重雲
第四盧醯多 身形相端滿
三角光焰鬘 色赤初日晖
執刀微怒相
第五沒栗拏 尊形淺黃色
身上髭鬓發 頂有大威光
目左怒右笑 色左赤右黃
座左方三角 定刀慧持杵
能成二種事 攝召息災俱
第六忿怒火 尊形色如焰
閉一目大吼 狗牙上下現
蓬頭發上聳 二事火風俱
第七名溫腹 即大般涅槃
迅疾極忿怒 字具五色
第八名費耗 色如集衆電
極難可瞻睹 坐金剛輪中
能除遣重障 及頂行眷屬
第九意生火 此尊随意成
普門種種身 大力自在慧
十名羯攞尾 其尊側右手
淨行唵印聲
第十一(梵本阙名)
十二谟賀娜 尊形劫災火
道場降伏魔 若諸有情類
造惡不可止 勸導轉更增
此火能淨除 方便以制伏
迷惑使無知(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