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堂和尚語錄 第十卷

關燈
作麼生。

    拊棺雲。

    高空有月千門照。

    大道無人獨自行 湯正言請為前雙林雲峰德和尚入塔 劫火曾烹鐵面皮。

    從來不放價頭低。

    有時雲外露消息。

    巇崄門風到者迷。

    某人一生擔闆。

    咬姜呷醋。

    佛眼難窺。

    兩處住山。

    時止時行。

    聖凡莫辯。

    靖退全收晚節。

    信緣來應古搗。

    拍闆未拈。

    大星先殒。

    今則舍利流溢。

    剖玉斯函。

    雖然未睹音容。

    争柰面目猶在。

    還見麼提起骨雲。

    窣堵波中收不得。

    無陰陽地起雲雷 徑山荊叟入淨慈祖堂 餓狗纖[糸*虒]古調新。

    年來奏入胡笳曲。

    韻出淩霄最上層。

    聽者和者俱不足。

    天風吹散落西湖。

    南宕茭蘆春水綠。

    夜深相對共誰語。

    無位次中陪列祖 秉炬 師觐書記 閩山青浙水碧。

    去住悠悠忘影迹。

    急從秋觐整禅衣。

    不知天地誰相識。

    有相識無準的。

    南山爐鞴正炎。

    爾看是甚火色 可拱藏主 進而趨。

    拱而立。

    五千餘卷。

    诠注不及。

    沐浴更衣。

    信意行。

    道人潇灑無包笠。

    火不燥水不濕。

    鐵壁銀山從者裡入 東山秀老請為小師一侍者 一呼便領。

    終不孤他國師。

    再喚不回。

    秖為貪程太速。

    春雲乍斂。

    宿雨初收。

    火焰裡轉得身來。

    缽袋子付囑有在 本然侍者 清淨本然。

    臭煙熢[火*孛]。

    抹過兩重關。

    放出遼天鹘。

    然侍者。

    将謂吾孤負汝。

    汝元來孤負吾。

    偷眼涅槃台上望。

    果然做得死工夫 潮州本植禅者 鳄鄉枯瘠人。

    悟得傳心訣。

    無根樹子。

    一植便活。

    不知寒影落誰邊。

    但覺腥風起天末。

    植禅者休甄别。

    當爐不避熱鐵 德圓堂主 行不德規不圓。

    死則活病則痊。

    寸心多在藥爐邊。

    誰委悉實難言。

    無明火裡雪佛祖冤 居靜副寺 以靜照心。

    日中逃影。

    以空觀妙。

    大夢方省。

    萬裡岷峨飛片雲。

    何如月到千峰頂。

    靜副寺孤逈逈。

    火後莖茆。

    點着便領 至義禅者 背法堂着草鞋去。

    衲僧義斷情忘。

    觀方知彼去。

    去彼不至方。

    轉入南山爐鞴。

    不守自己靈光。

    數莖枯骨撐天地。

    一葉扁舟載大唐 惟一知客 惟此一事實。

    餘二即非真。

    洞然明白。

    猶落法塵。

    自己禅隻參半夏。

    行腳眼帶來幾春。

    且向寒爐敲石火。

    不須茗椀驗來賓 暫到如是禅者 背得四大部經。

    到頭不識如是。

    虛己扣南屏。

    跨門先領旨。

    火聚刀山當等閑。

    去來不在秋風裡 淩霄峰念庵主 正念現前。

    七颠八倒。

    豎起拳頭賓主分。

    驗人眼活如鷹鹞。

    鬧時禅淨非照。

    淩霄峰頂看雲人。

    天寒不入者爐竉 祖秀老宿 得之豈在衣盂。

    賽過南能北秀。

    胸襟空洞無物。

    導人如出諸己。

    正如邪活如死。

    一個無羁藞苴翁。

    莫教觸着無明起 如松禅者 夜來好風。

    吹折門前一枝松。

    自南自北自西自東。

    破頭山下不雷同。

    枝枯葉隕臘盡歲窮。

    磨洗雪霜禁得冷。

    者回方覺暖烘烘 惟曉直歲 戴星耕耨。

    何如叉手插鍬。

    破曉燒畬勝似栽田博飯。

    近制急抽單子。

    可是本色道流。

    更若喚不回頭。

    火焰為汝說法 妙蓮上坐 出水未出水。

    衲僧未舉先知。

    有子必有房。

    動着礙人牙齒。

    休論半池霜倒。

    且看綠影浮波。

    如今移向火中栽。

    劫外香風來未已。

    來未已擲下火把雲。

    休要葛藤 樹頭祖用 黃梅不墜腰間石。

    鄮嶺惟栽帶雨松。

    四十餘年今有驗。

    長長短短用無窮。

    祖衣未得入手。

    萬緣先以頓空。

    無柄[钁-(目*目)+賏]頭何處着。

    一時分付丙丁童 法語 高麗國淑法師印藏經 如石含玉。

    非精鑒焉能識其真。

    道在己躬。

    苟外求難以适其妙。

    鑒之弗精則隐微。

    求之不敏則溟涬。

    要明體道之源。

    非朝夕而可求之者也。

    故我竺土老師。

    守志不堅。

    棄萬乘尊榮。

    受六年饑凍。

    于臘月八夜。

    忽睹明星。

    不離草座。

    入不思議之境。

    說一大藏葛藤。

    籠絡天地日月。

    包括陰陽造化。

    緻于有情無情。

    總出他影子不得。

    三賢十聖無不傾心。

    外道天魔悉皆拱手。

    可以報君親。

    厚風俗。

    鎮浮去僞。

    潛利陰益者多矣。

    末後卻道。

    始從鹿野苑。

    終至跋提河。

    于是二中間。

    未嘗譚一字。

    可殺漏逗。

    從茲關鑰不嚴。

    便見殊方異域。

    赤縣神州。

    海藏金文。

    無處不有。

    豈止乎破一微塵。

    而出此經卷而已哉。

    高麗淑法師者。

    竺土老師之眷屬也。

    宿熏既深。

    航海而來。

    遠緻一身。

    願滿十藏。

    綿曆風霜。

    其志愈笃。

    遍尋知識。

    求所未聞。

    傥能未展經縧。

    入此阿字法門。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