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章 風起
關燈
小
中
大
一片僵硬的氣氛中宮羽抱琴而出廊下獨撫。
纖指撥撚之間洗盡柔婉铿锵铮铮。
一派少年意氣金戈鐵馬琴音烈烈至最**時。
突有人拍欄而歌: “想那日束從軍想那日霜角轅門。
想那日挾劍驚風。
想那日橫槊淩雲……流光一瞬離愁一身。
望雲山當時壁壘蔓草斜曛……” 歌聲中梅長蘇起身推窗注目天宇眉間戰意豪情已如利劍之鋒爍爍激蕩。
越一日内閣頒旨令聶鋒率軍七萬迎戰北燕鐵騎蒙摯率軍十萬抗擊大渝雄兵擇日誓師受印。
在同一道旨意中那位在帝都赫赫有名地白衣客卿梅長蘇也被破格任命為持符監軍手握太子玉牌随蒙摯出征。
臨出兵的前一天梁帝大概是被近來地危局所驚突中風癱瘓在床四肢皆難舉起口不能言。
蕭景琰率宗室重臣及援軍将領們榻前請安并告以出征之事。
當衆人逐一近前行禮時梅長蘇突然俯在梁帝的耳邊不知說了些什麼早已全身癱麻的老皇竟然立時睜大了眼睛口角流涎費力地向他擡起一隻手來。
“父皇放心蘇先生是國士之才不僅通曉朝政謀斷更擅征戰殺伐。
此次有蒙卿與他亂勢可定從此我大梁北境自可重得安固。
”站在一旁的蕭景琰字字清晰地說着眸中似有凜冽之氣。
梁帝的手終于頹然落下歪斜地嘴唇顫抖着出嗚嗚之聲。
曾經的無上威權如今隻剩下虛泛的禮節當親貴重臣們緊随着蕭景琰離開之後他也隻聽得見自己粗重的呼吸聲在這幽寒冷硬、不再被人關注的深宮中回蕩。
第二天兩路援兵的高級将領們便拜别了帝阙束甲出征。
如同當年默默看着梅長蘇入京時一樣金陵帝都的巍峨城門此刻也默默地看着他離去。
到來時素顔白衣機詭滿腹離去時遙望狼煙躍馬揚鞭。
兩年的翻雲覆雨似已換了江山唯一不變的是一顆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初冬地風吹過梅長蘇烏黑的鬃角将他身後的玉色披風卷得烈烈作響。
烏骓駿馬銀衣薄甲胸中暢快淋漓地感覺還是那麼熟悉如同印在骨髓中一般拔之不去。
放眼十萬男兒奔騰如虎環顧愛将摯友傾心相持。
當年梅嶺寒雪中所失去的那個世界似乎又隐隐回到了面前。
煙塵滾滾中梅長蘇地唇邊露出了一抹飛揚明亮地笑容不再回眸帝京而是撥轉馬頭催動已是四蹄如飛的坐騎毅然決然地奔向了他所選擇地未來也是他所選擇的結局。
尾聲 大梁元佑六年冬末北燕三戰不利退回本國大渝折兵六萬上表納币請和失守各州光複赦令安撫百姓。
蒙摯所部與尚陽軍敗部合并重新整編改名為長林軍駐守北境防線。
在這次戰事中許多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成為可以大力栽培的後備人才。
蕭景琰、言豫津也皆獲軍功隻是前者因身世之故辭賞未受。
對于百姓、朝臣和皇室而言這是一場完整的勝局強虜已退邊防穩固朝堂上政務軍務的改良快推進着各州府曾被摧毀的家園也在慢慢重建。
大多數歡欣鼓舞的人們在一片慶賀的氣氛中似乎已經忽略了那些應該哀悼的損失。
但蕭景琰沒有忘記他在東宮的一間素室中夙夜不眠地抄寫本次戰事中那些亡者的名字從最低階的士兵開始抄起筆筆認真。
可是每每寫到最後一個名字時他卻總會丢下筆伏案大哭悲恸難以自抑連已懷有身孕的太子妃都無法從旁勸止。
元佑七年夏聶铎從東海歸來述職。
但他與霓凰的婚事蕭景琰總是不肯答應直到有一天宮羽帶來了梅長蘇所寫的一封信他才默默肯。
婚後霓凰将南境軍交給了已日趨成熟的穆青随同聶铎叩别林氏宗祠一起去了東境駐守海防。
元佑七年秋太子妃産下一名男嬰。
三日後梁帝駕崩。
守滿一月孝期蕭景琰正式登基奉生母靜貴妃為太後立太子妃柳氏為皇後。
庭生果然被蕭景琰收為義子指派名師宿儒悉心教導。
由于他生性聰穎性情剛強中不失乖巧蕭景琰對他十分寵愛故而他雖無親王之份卻也時常可以出入宮禁去向太後和皇後請安。
長壽的高湛依然挂着六宮都總管的頭銜隻是現在太後已恩準他養老可以在宮中自在度日不須再受人使役。
高湛十分喜歡那個玉雪可愛的小皇子常去皇後宮中看他每次庭生抱小皇子在室外玩耍時他都要堅持守在旁邊。
“高公公你要不要抱抱他?”看着這滿頭白的老者眼巴巴在旁邊守護的樣子庭生有時會這樣笑着問他但每次高湛都躬着身子搖頭顫巍巍地說:“這是天下将來的主子老奴不敢抱……” 對于他的回答庭生似乎隻當清風過耳并不在意仍舊滿面歡笑地引逗着小皇子呀呀學語。
“看他們兄弟倆感情可真是好”旁邊的奶娘一邊笑微微地說着一邊注意天色“不過也該抱進去了。
天這麼陰高公公你覺不覺得……好象起風了?” “不不是起風了而是在這宮牆之内……風從來就沒停過……”眯着昏花的雙眼曆事三朝的老太監如是說。
(完結) 終于完結了海姐姐已經快崩潰了。
别問俺有沒有續集也别問俺還會不會寫其他的琅琊榜中人反正現在俺絕不做任何的承諾先休息夠了再說……
纖指撥撚之間洗盡柔婉铿锵铮铮。
一派少年意氣金戈鐵馬琴音烈烈至最**時。
突有人拍欄而歌: “想那日束從軍想那日霜角轅門。
想那日挾劍驚風。
想那日橫槊淩雲……流光一瞬離愁一身。
望雲山當時壁壘蔓草斜曛……” 歌聲中梅長蘇起身推窗注目天宇眉間戰意豪情已如利劍之鋒爍爍激蕩。
越一日内閣頒旨令聶鋒率軍七萬迎戰北燕鐵騎蒙摯率軍十萬抗擊大渝雄兵擇日誓師受印。
在同一道旨意中那位在帝都赫赫有名地白衣客卿梅長蘇也被破格任命為持符監軍手握太子玉牌随蒙摯出征。
臨出兵的前一天梁帝大概是被近來地危局所驚突中風癱瘓在床四肢皆難舉起口不能言。
蕭景琰率宗室重臣及援軍将領們榻前請安并告以出征之事。
當衆人逐一近前行禮時梅長蘇突然俯在梁帝的耳邊不知說了些什麼早已全身癱麻的老皇竟然立時睜大了眼睛口角流涎費力地向他擡起一隻手來。
“父皇放心蘇先生是國士之才不僅通曉朝政謀斷更擅征戰殺伐。
此次有蒙卿與他亂勢可定從此我大梁北境自可重得安固。
”站在一旁的蕭景琰字字清晰地說着眸中似有凜冽之氣。
梁帝的手終于頹然落下歪斜地嘴唇顫抖着出嗚嗚之聲。
曾經的無上威權如今隻剩下虛泛的禮節當親貴重臣們緊随着蕭景琰離開之後他也隻聽得見自己粗重的呼吸聲在這幽寒冷硬、不再被人關注的深宮中回蕩。
第二天兩路援兵的高級将領們便拜别了帝阙束甲出征。
如同當年默默看着梅長蘇入京時一樣金陵帝都的巍峨城門此刻也默默地看着他離去。
到來時素顔白衣機詭滿腹離去時遙望狼煙躍馬揚鞭。
兩年的翻雲覆雨似已換了江山唯一不變的是一顆赤子之心永生不死。
初冬地風吹過梅長蘇烏黑的鬃角将他身後的玉色披風卷得烈烈作響。
烏骓駿馬銀衣薄甲胸中暢快淋漓地感覺還是那麼熟悉如同印在骨髓中一般拔之不去。
放眼十萬男兒奔騰如虎環顧愛将摯友傾心相持。
當年梅嶺寒雪中所失去的那個世界似乎又隐隐回到了面前。
煙塵滾滾中梅長蘇地唇邊露出了一抹飛揚明亮地笑容不再回眸帝京而是撥轉馬頭催動已是四蹄如飛的坐騎毅然決然地奔向了他所選擇地未來也是他所選擇的結局。
尾聲 大梁元佑六年冬末北燕三戰不利退回本國大渝折兵六萬上表納币請和失守各州光複赦令安撫百姓。
蒙摯所部與尚陽軍敗部合并重新整編改名為長林軍駐守北境防線。
在這次戰事中許多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成為可以大力栽培的後備人才。
蕭景琰、言豫津也皆獲軍功隻是前者因身世之故辭賞未受。
對于百姓、朝臣和皇室而言這是一場完整的勝局強虜已退邊防穩固朝堂上政務軍務的改良快推進着各州府曾被摧毀的家園也在慢慢重建。
大多數歡欣鼓舞的人們在一片慶賀的氣氛中似乎已經忽略了那些應該哀悼的損失。
但蕭景琰沒有忘記他在東宮的一間素室中夙夜不眠地抄寫本次戰事中那些亡者的名字從最低階的士兵開始抄起筆筆認真。
可是每每寫到最後一個名字時他卻總會丢下筆伏案大哭悲恸難以自抑連已懷有身孕的太子妃都無法從旁勸止。
元佑七年夏聶铎從東海歸來述職。
但他與霓凰的婚事蕭景琰總是不肯答應直到有一天宮羽帶來了梅長蘇所寫的一封信他才默默肯。
婚後霓凰将南境軍交給了已日趨成熟的穆青随同聶铎叩别林氏宗祠一起去了東境駐守海防。
元佑七年秋太子妃産下一名男嬰。
三日後梁帝駕崩。
守滿一月孝期蕭景琰正式登基奉生母靜貴妃為太後立太子妃柳氏為皇後。
庭生果然被蕭景琰收為義子指派名師宿儒悉心教導。
由于他生性聰穎性情剛強中不失乖巧蕭景琰對他十分寵愛故而他雖無親王之份卻也時常可以出入宮禁去向太後和皇後請安。
長壽的高湛依然挂着六宮都總管的頭銜隻是現在太後已恩準他養老可以在宮中自在度日不須再受人使役。
高湛十分喜歡那個玉雪可愛的小皇子常去皇後宮中看他每次庭生抱小皇子在室外玩耍時他都要堅持守在旁邊。
“高公公你要不要抱抱他?”看着這滿頭白的老者眼巴巴在旁邊守護的樣子庭生有時會這樣笑着問他但每次高湛都躬着身子搖頭顫巍巍地說:“這是天下将來的主子老奴不敢抱……” 對于他的回答庭生似乎隻當清風過耳并不在意仍舊滿面歡笑地引逗着小皇子呀呀學語。
“看他們兄弟倆感情可真是好”旁邊的奶娘一邊笑微微地說着一邊注意天色“不過也該抱進去了。
天這麼陰高公公你覺不覺得……好象起風了?” “不不是起風了而是在這宮牆之内……風從來就沒停過……”眯着昏花的雙眼曆事三朝的老太監如是說。
(完結) 終于完結了海姐姐已經快崩潰了。
别問俺有沒有續集也别問俺還會不會寫其他的琅琊榜中人反正現在俺絕不做任何的承諾先休息夠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