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

關燈
各述懷啟請其事。

    時有淫女應聲報曰。

    大王人生行樂不可虛度今此良宵可以遊戲恣情受五欲樂。

    是王之事。

    複有一女言。

    大王。

    我今意欲。

    此王舍城一切道俗。

    共為歡會同受欲樂。

    是王之事。

    時王太子邬陀夷白言。

    大王今此明夜大王親領四兵。

    罰不臣國。

    邊荒靜谧戰勝旋歸。

    是王之事。

    複有大臣。

    是外道徒黨。

    白言大王。

    此明月夜觸目清閑。

    當十五日将安居時。

    可于尊者脯剌拏等六大明師人所遵承為物稱首。

    各有五百人無衣徒侶。

    常共随逐。

    現在王舍城将欲安居。

    堪消物利。

    我等宜應就彼足下奉事供養。

    此是王事。

    複有王子侍縛迦。

    于衆中坐。

    王告之曰。

    汝侍縛迦何故默然。

    一無所說。

    侍縛迦白言。

    大王。

    屬此芳辰。

    朗月澄淨人皆共愛。

    将安居時。

    然佛世尊具大威德。

    有聖弟子。

    慈悲普覆。

    為世導師最上福田。

    在我園中為安居事宜親供養。

    是王業也。

    時未生怨王聞斯說已。

    即整威嚴乘大香象。

    并将五百宮人乘五百象。

    各持明炬與諸眷屬詣庵沒羅園。

    王于中路心驚毛豎。

    便作是念。

    此是侍縛迦。

    将非與邊賊相知來誘引我害我命不。

    即問侍縛迦曰。

    汝佛世尊與幾多人坐園中住。

    報曰。

    與千二百五十苾刍。

    王又問曰。

    若非汝有異心。

    既有許多人衆。

    吾何不聞謦咳之聲。

    侍縛迦答曰彼佛世尊。

    三業寂靜心常在定。

    弟子亦爾以是義故。

    無喧雜聲。

    王聞此語心便決定。

    更無疑難。

    便至佛所下象馬已。

    見佛世尊與諸大衆諸根寂定湛然如海。

    遂便五體投地頂禮佛足合掌而白佛言。

    世尊大慈三業寂靜。

    唯願善誘導訓我兒。

    得令似佛常無喧亂。

     爾時如來以慈善心慰喻王曰。

    善哉大王。

    宜時就座。

    諸有疑難恣其所問。

    既坐定已白佛言。

    世尊。

    于世間中有種種業行。

    有結花鬘者。

    有竹作者。

    或有屠脍。

    或作販賣調伏象馬。

    或言話。

    或為弓射。

    或作乞求。

    戰鬥勇力事王。

    剃頭染浣縫衣。

    如是類各以自業求覓資财。

    随情修福著五欲樂。

    世尊。

    頗有如是衆生之類。

    于現世中得沙門果不。

    時佛卻問王曰。

    大王。

    于如是義。

    曾問餘人以不。

    王白佛言。

    世尊。

    于如是義。

    我以曾問外道晡剌拏等訖。

    彼諸師答曰。

    于我經中說如是法。

    無善惡業。

    無善惡報。

    無施與祀。

    無施祀業。

    無父母。

    無父母恩。

    無有此世他世。

    無有修道得聖果者。

    無有聖人無羅漢果者。

    四大散已無所依止。

    若有人言今世後世業因業果真實有者。

    皆是妄言。

    智慧所說愚人所談。

    二俱皆空。

    時未生怨王複白佛言。

    世尊。

    我聞六師種種實義。

    彼皆妄答。

    如人問庵沒羅果。

    便将梨果而報答之。

    若問梨時便将庵沒羅答。

    邪見六師晡剌拏等。

    正問耶答。

    是外道等雖作如是種種耶說種種耶答。

    皆不入我意。

    亦不随喜。

    舍離而去。

    更問諸餘六師外道末羯利俱賒離子等于今在世。

    一切衆生作種種業。

    作種種行種種技藝。

    侍養父母供養三寶供給悲田。

    于如是等衆生類中。

    依因此業類有得道及聖果不。

    彼即答曰于我經中作如是說。

    無因無果無善無惡。

    無有煩惱無有斷者。

    無有涅槃無有得者。

    三世之中所有因果皆悉空無。

    一切皆是自然。

    智者自然智。

    愚者自然愚。

    無有修者。

    亦無有得者。

    亦無自利。

    亦無利他。

    一切衆生無因生無因滅。

    如是師等皆作如是妄說。

    非善說非理說。

    我作東問他在西答。

    我雖聞如是種種邪說。

    不入我意。

    亦不随喜。

    亦不領受。

    辭舍而退。

    更複詣彼散逝移所。

    亦作如是種種問疑如前。

    衆生種種行業種種技藝行生死業。

    于此業中。

    頗有衆生。

    因如是業。

    能盡煩惱證聖果不。

    彼即答曰。

    大王當知。

    我所說者常教衆生。

    自行殺生教他殺害。

    自斫斫他自炙炙他。

    自行偷盜教他偷盜。

    自行淫欲教他淫欲自作妄語教他妄語。

    自行飲酒教他飲酒。

    自行劫盜教他劫盜破家破國。

    所逢衆生地行空中悉皆殺害。

    若殺無量無邊衆生。

    若能恒河此岸。

    殺無邊衆生。

    作無邊惡。

    恒河彼岸。

    供養無量無邊衆生。

    作無量無邊功德。

    此二衆行。

    并無因無果無得無失無增無減。

    世尊。

    我問正義。

    他作如是種種妄說。

    我作東問他乃西答。

    我聞此已亦不歡喜。

    亦不随喜。

    便舍而去。

    複往餘處阿市多雖舍甘拔羅所。

    我如前正問。

    他亦如前耶答。

    作如是說。

    都有七物。

    是七種物。

    體是自然。

    亦非他作。

    非是化生。

    不從化有。

    非聚非散。

    常是自然。

    何等為七。

    地水火風苦樂命。

    是七種物。

    無人能造亦不相妨。

    于善于惡及苦樂不苦不樂。

    此之七事作與不作。

    俱無記驗亦無報。

    無有死者亦無殺者。

    萬四千種樂更有六萬。

    三業二業一業半業等惡。

    若能具造如是種種諸惡。

    即得解脫生死苦難。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