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關燈
小
中
大
姚秦鸠摩羅什譯
十誦比丘波羅提木叉戒本
姚秦三藏鸠摩羅什譯
大德僧聽。
冬時一月過少一夜。
餘有一夜三月在。
老死至近。
佛法欲滅。
諸大德。
為得道故。
一心勤精進。
所以者何。
諸佛一心勤精進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況餘善道法。
未受具戒者已出。
僧今和合。
先作何事(一人應言布薩說戒)諸大德。
不來諸比丘。
說欲及清淨。
合十指爪掌 供養釋師子 我今欲說戒 僧當一心聽 乃至小罪中 心應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複犯 心馬馳惡道 放逸難禁制 佛說切戒行 亦如利辔勒 佛口說教誡 善者能信受 是人馬調順 能破煩惱軍 若不受教敕 亦不愛樂戒 是人馬不調 沒在煩惱軍 若人守護戒 如牦牛愛尾 系心不放逸 亦如猴著鎖 日夜常精進 求實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淨命 大德僧聽。
今十五日布薩說波羅提木叉。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一心作布薩說波羅提木叉。
白如是。
諸大德。
今共作布薩說波羅提木叉。
僧一心善聽。
有罪者發露。
無罪者默然。
默然故。
當知諸大德清淨。
如一一比丘問答。
是比丘衆中三唱亦如是。
若有比丘。
如是比丘衆中第三唱。
憶有罪不發露。
得故妄語罪。
諸大德。
故妄語罪。
佛說遮道法。
比丘于此中欲求清淨。
憶有罪應發露。
發露則安隐。
不發露罪益深。
諸大德已說波羅提木叉序。
今問諸大德。
是中清淨不。
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是中清淨不。
諸大德。
是中清淨。
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
是四波羅夷法。
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比丘。
共諸比丘入戒法中。
不還戒戒羸不出。
行淫法乃至共畜生。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若比丘。
若聚落中若空地。
不與取。
名盜物。
如不與物取故。
若王若王等。
若捉若殺。
若縛若擯。
若輸金罪。
若如是言。
咄汝小兒。
汝癡汝賊。
如是相。
比丘不與物取。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若比丘。
若人若似人。
故自手奪命。
若自持刀與。
若教人持與。
若教死若贊死。
若如是語。
咄人用惡活為死勝生。
随彼心樂死。
種種因緣教死贊死。
是人因是事死。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若比丘。
空無所有。
不知不見過人法聖利滿足。
若知若見作是語。
我如是知如是見。
是比丘後時若問若不問。
為出罪求清淨故。
作是言。
我不知言知。
不見言見。
空诳妄語。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除增上慢。
諸大德。
已說四波羅夷法。
若比丘犯一一法。
是比丘不得共住。
不得共事如前後亦如是。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今問諸大德。
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是中清淨不。
諸大德。
是中清淨。
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
是十三僧伽婆屍沙法。
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比丘故出精。
是比丘僧伽婆屍沙。
除夢中。
若比丘。
淫亂變心。
與女人身共合。
若捉手。
若捉臂。
若捉發。
若捉一一身分。
若上若下摩著細滑。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淫亂變心。
淫欲粗惡不善語。
呼女人如年少男女相。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淫亂變心。
于女人前贊自供養己身。
語姊妹。
如我等比丘持戒。
斷淫欲行善法。
姊妹淫欲法。
供養是第一。
供養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行媒法。
持男意至女邊。
持女意至男邊。
若為婦事。
若私通事。
乃至一交會時。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無主為身自乞欲作房。
應量作。
是房量。
長十二佛磔手。
内廣七磔手。
是比丘應将諸比丘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
諸比丘應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
若比丘。
難處妨處自乞作房。
無主為身。
亦不将諸比丘示作房處。
亦過量。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有主自為欲作大房。
是比丘。
應将諸比丘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
諸比丘應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
若難處妨處有主為身作大房。
亦不将諸比丘示作房處。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嗔嗔故。
不喜清淨無罪比丘。
以無根波羅夷法謗。
欲破彼比丘淨行。
是比丘後時。
若撿校若不撿校。
知是事無根。
無根故。
是比丘住嗔法。
語諸比丘言。
我嗔故如是語。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嗔嗔故不喜。
異分異分事中取片若似片法。
非波羅夷比丘。
以波羅夷法謗。
欲破彼比丘淨行。
是比丘後時。
若撿校若不撿校。
知是異分異分事中取片若似片法。
是比丘住嗔法。
語諸比丘言。
我嗔故如是語。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為破和合僧故勤方便。
若受破緣事故共诤。
諸比丘應谏是比丘。
大德。
莫為破和合僧故勤方便。
亦莫受破緣事故共诤。
大德。
當與僧同事。
何以故。
僧和合歡喜不诤。
一心一學如水乳合。
安樂行。
大德舍是破僧因緣事。
諸比丘如是谏時。
若堅持是事不舍。
諸比丘應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好。
若不舍者。
僧伽婆屍沙。
是為破和合僧故勤方便。
是比丘有餘比丘。
親厚同意别異語。
若一若二若衆多。
是同意比丘語諸比丘。
大德。
是事中莫谏是比丘。
何以故。
是法語比丘善語比丘。
是比丘說法不說非法。
說善不說不善。
是比丘知說非不知說。
是比丘所說。
皆是我等心所欲。
是比丘欲忍可事。
我等亦欲忍可。
諸比丘應如是谏是同意比丘大德莫作是語。
是法語比丘善語比丘。
是比丘說法不說非法。
說善不說不善。
是比丘知說非不知說。
是比丘所說。
皆是我等心所欲。
是比丘欲忍可事。
我等亦欲忍可。
大德。
莫樂助破僧事。
當樂助和合僧。
何以故。
僧和合歡喜不诤。
一心一學如水乳合。
安樂行。
諸大德。
當舍破僧同意别異語。
是同意比丘。
諸比丘如是谏時。
若堅持是事不舍。
諸比丘應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好。
若不舍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依止城若聚落住。
是諸比丘行惡行污他家。
皆見聞知。
諸比丘應如是谏是諸比丘。
大德。
汝等行惡行污他家。
皆見聞知。
諸大德。
汝等出去。
不應是中住。
是比丘語諸比丘言。
諸大德。
諸比丘随愛嗔怖癡。
何以故。
有如是同罪比丘。
有驅者有不驅者。
諸比丘應語是比丘。
諸大德。
莫作是語。
諸比丘随愛嗔怖癡。
有如是同罪比丘。
有驅者有不驅者。
何以故。
諸比丘不随愛嗔怖癡。
諸大德。
汝等行惡行污他家皆見聞知。
諸大德舍是愛嗔怖癡語。
汝等出去。
不應是中住。
是同意比丘。
諸比丘如是谏時。
若堅持是事不舍。
諸比丘應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好。
若不舍僧伽婆屍沙。
有一比丘。
惡性難共語。
諸比丘應如法如善說所犯波羅提木叉中事。
自身作不
冬時一月過少一夜。
餘有一夜三月在。
老死至近。
佛法欲滅。
諸大德。
為得道故。
一心勤精進。
所以者何。
諸佛一心勤精進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況餘善道法。
未受具戒者已出。
僧今和合。
先作何事(一人應言布薩說戒)諸大德。
不來諸比丘。
說欲及清淨。
合十指爪掌 供養釋師子 我今欲說戒 僧當一心聽 乃至小罪中 心應大怖畏 有罪一心悔 後更莫複犯 心馬馳惡道 放逸難禁制 佛說切戒行 亦如利辔勒 佛口說教誡 善者能信受 是人馬調順 能破煩惱軍 若不受教敕 亦不愛樂戒 是人馬不調 沒在煩惱軍 若人守護戒 如牦牛愛尾 系心不放逸 亦如猴著鎖 日夜常精進 求實智慧故 是人佛法中 能得清淨命 大德僧聽。
今十五日布薩說波羅提木叉。
若僧時到僧忍聽。
僧一心作布薩說波羅提木叉。
白如是。
諸大德。
今共作布薩說波羅提木叉。
僧一心善聽。
有罪者發露。
無罪者默然。
默然故。
當知諸大德清淨。
如一一比丘問答。
是比丘衆中三唱亦如是。
若有比丘。
如是比丘衆中第三唱。
憶有罪不發露。
得故妄語罪。
諸大德。
故妄語罪。
佛說遮道法。
比丘于此中欲求清淨。
憶有罪應發露。
發露則安隐。
不發露罪益深。
諸大德已說波羅提木叉序。
今問諸大德。
是中清淨不。
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是中清淨不。
諸大德。
是中清淨。
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
是四波羅夷法。
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比丘。
共諸比丘入戒法中。
不還戒戒羸不出。
行淫法乃至共畜生。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若比丘。
若聚落中若空地。
不與取。
名盜物。
如不與物取故。
若王若王等。
若捉若殺。
若縛若擯。
若輸金罪。
若如是言。
咄汝小兒。
汝癡汝賊。
如是相。
比丘不與物取。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若比丘。
若人若似人。
故自手奪命。
若自持刀與。
若教人持與。
若教死若贊死。
若如是語。
咄人用惡活為死勝生。
随彼心樂死。
種種因緣教死贊死。
是人因是事死。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若比丘。
空無所有。
不知不見過人法聖利滿足。
若知若見作是語。
我如是知如是見。
是比丘後時若問若不問。
為出罪求清淨故。
作是言。
我不知言知。
不見言見。
空诳妄語。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除增上慢。
諸大德。
已說四波羅夷法。
若比丘犯一一法。
是比丘不得共住。
不得共事如前後亦如是。
是比丘得波羅夷罪。
不應共事。
今問諸大德。
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問。
是中清淨不。
諸大德。
是中清淨。
默然故。
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
是十三僧伽婆屍沙法。
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
若比丘故出精。
是比丘僧伽婆屍沙。
除夢中。
若比丘。
淫亂變心。
與女人身共合。
若捉手。
若捉臂。
若捉發。
若捉一一身分。
若上若下摩著細滑。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淫亂變心。
淫欲粗惡不善語。
呼女人如年少男女相。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淫亂變心。
于女人前贊自供養己身。
語姊妹。
如我等比丘持戒。
斷淫欲行善法。
姊妹淫欲法。
供養是第一。
供養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行媒法。
持男意至女邊。
持女意至男邊。
若為婦事。
若私通事。
乃至一交會時。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無主為身自乞欲作房。
應量作。
是房量。
長十二佛磔手。
内廣七磔手。
是比丘應将諸比丘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
諸比丘應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
若比丘。
難處妨處自乞作房。
無主為身。
亦不将諸比丘示作房處。
亦過量。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有主自為欲作大房。
是比丘。
應将諸比丘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
諸比丘應示作房處無難處非妨處。
若難處妨處有主為身作大房。
亦不将諸比丘示作房處。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嗔嗔故。
不喜清淨無罪比丘。
以無根波羅夷法謗。
欲破彼比丘淨行。
是比丘後時。
若撿校若不撿校。
知是事無根。
無根故。
是比丘住嗔法。
語諸比丘言。
我嗔故如是語。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嗔嗔故不喜。
異分異分事中取片若似片法。
非波羅夷比丘。
以波羅夷法謗。
欲破彼比丘淨行。
是比丘後時。
若撿校若不撿校。
知是異分異分事中取片若似片法。
是比丘住嗔法。
語諸比丘言。
我嗔故如是語。
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為破和合僧故勤方便。
若受破緣事故共诤。
諸比丘應谏是比丘。
大德。
莫為破和合僧故勤方便。
亦莫受破緣事故共诤。
大德。
當與僧同事。
何以故。
僧和合歡喜不诤。
一心一學如水乳合。
安樂行。
大德舍是破僧因緣事。
諸比丘如是谏時。
若堅持是事不舍。
諸比丘應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好。
若不舍者。
僧伽婆屍沙。
是為破和合僧故勤方便。
是比丘有餘比丘。
親厚同意别異語。
若一若二若衆多。
是同意比丘語諸比丘。
大德。
是事中莫谏是比丘。
何以故。
是法語比丘善語比丘。
是比丘說法不說非法。
說善不說不善。
是比丘知說非不知說。
是比丘所說。
皆是我等心所欲。
是比丘欲忍可事。
我等亦欲忍可。
諸比丘應如是谏是同意比丘大德莫作是語。
是法語比丘善語比丘。
是比丘說法不說非法。
說善不說不善。
是比丘知說非不知說。
是比丘所說。
皆是我等心所欲。
是比丘欲忍可事。
我等亦欲忍可。
大德。
莫樂助破僧事。
當樂助和合僧。
何以故。
僧和合歡喜不诤。
一心一學如水乳合。
安樂行。
諸大德。
當舍破僧同意别異語。
是同意比丘。
諸比丘如是谏時。
若堅持是事不舍。
諸比丘應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好。
若不舍僧伽婆屍沙。
若比丘。
依止城若聚落住。
是諸比丘行惡行污他家。
皆見聞知。
諸比丘應如是谏是諸比丘。
大德。
汝等行惡行污他家。
皆見聞知。
諸大德。
汝等出去。
不應是中住。
是比丘語諸比丘言。
諸大德。
諸比丘随愛嗔怖癡。
何以故。
有如是同罪比丘。
有驅者有不驅者。
諸比丘應語是比丘。
諸大德。
莫作是語。
諸比丘随愛嗔怖癡。
有如是同罪比丘。
有驅者有不驅者。
何以故。
諸比丘不随愛嗔怖癡。
諸大德。
汝等行惡行污他家皆見聞知。
諸大德舍是愛嗔怖癡語。
汝等出去。
不應是中住。
是同意比丘。
諸比丘如是谏時。
若堅持是事不舍。
諸比丘應第二第三谏。
舍是事好。
若不舍僧伽婆屍沙。
有一比丘。
惡性難共語。
諸比丘應如法如善說所犯波羅提木叉中事。
自身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