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如來像法滅盡之記
關燈
小
中
大
國大德三藏法師沙門法成譯
有于阗國來。
六代王已過至第七代王。
名日毗左耶訖多。
治國之時。
彼國有寺。
名薩迦般羅诃那。
去此寺不遠有一山谷。
名娑迦耶幾那。
彼山谷中有一羅漢。
彼有苾刍弟子。
從其師所。
以學律儀。
後見月藏菩薩所問經。
及聖教已。
即問尊師羅漢曰。
佛滅度後。
于阗疏勒及與安息。
如來像法窣睹波等。
幾時住世。
誰當毀滅。
究竟至其何所。
願為解說。
時羅漢即□□日□□□□□□□□□釋迦牟尼如來滅後。
彼法影像及以塔廟。
二千年在世。
然後滅沒。
于阗等此三之國。
漢與赤面.蘇毗.突厥。
回鹘等賊。
動其幹戈而來侵損。
是故佛法以漸衰微。
毀滅塔寺。
衆僧資具亦皆斷絕。
此三國中。
安息疏勒不行法賊被侵。
故擾塔寺。
多分焚燒。
毀滅皆悉。
空棄諸寺。
衆僧多分移從于阗國。
于阗塔寺。
五百菩薩常護持。
故二百五十以出家儀。
二百五十在于俗徒。
受生護持。
牛頭山寺。
賢劫一千五佛常當履踐。
以為宮殿。
為諸賢聖威德慈悲加持于阗塔寺妙法。
故行法人多于餘國。
久住于世。
爾時諸國王等。
為欲取于于阗國故鬥诤紛纭。
何王得者。
即與于阗作大施主。
不毀不滅。
常當供養。
當爾之時。
赤面國王有大威勢。
多侵餘國。
以為自境。
爾時有一菩薩。
于赤面國受生。
為王于自國内廣行妙法。
從于他國。
請其法師及經論。
赤面國中。
建立精舍。
造窣堵波。
度□□衆。
國王大臣并諸國人。
廣行正法。
爾時于阗屬彼赤面王。
故廣行正法。
建立塔寺。
置其三寶人戶田園。
興大供養。
赤面國王。
七代已來以行妙。
此七代王。
于餘國中所有三寶及塔寺處。
不起惡心。
亦不損害。
爾時于阗衆僧。
如月藏菩薩受記經中所說。
多分信心漸薄。
不于戒法。
求世利譽。
入于王臣謀密之事。
令其正法漸漸衰秏。
爾時王臣及以子孫。
退失淨信。
常住所有一切諸物。
苾刍秏己用。
故于阗塔寺正法常住所屬諸物。
不同往日。
漸當衰秏。
國王大臣。
于出家衆不生歡喜。
後于異時有一菩薩。
為赤面國第七代王。
彼王納漢菩薩公主以為妃。
後将六百侍從至赤面國。
時彼公主極信佛法。
大具福德。
赤面國王亦大淨信。
過于先代。
廣興正法。
如是之時。
于阗國王年少不行佛之正法。
先諸苾刍曰。
不然歸俗。
不然随意。
出向他處。
以逼逐故。
一切衆僧集拶摩寺。
評議是事。
時寺内衆前。
忽現七分金寶之食。
五千苾刍王斷其食窘急之者。
易彼金食為三月糧。
當爾之時。
或有歸俗。
有不歸俗。
往他方者。
别離父母親戚眷屬及本生國。
極生憂惱。
放奔大哭。
僧徒衆會。
進路往至牟吽寺中。
彼處有一大窣堵波。
有大淨信□伯神王。
開折彼塔。
出一金捥盛滿[王*爾]珠。
以施衆僧。
複更有餘淨信施主。
辦衆資具。
以施其僧。
如是次第衆僧漸次至奴盧川。
以彼[王*爾]珠為半月糧。
爾時衆僧至奴盧川。
在宋多纥恭娘寺。
時多聞天王及功德天變為夫妻。
住在彼處。
敬白僧言。
我等作福。
願垂納受。
半月已來設大施會。
恭養僧衆。
功德天女出一衣袖金寶之錢。
以施衆僧。
是時僧衆俱從赤面大番之國行至破山。
遇守關人留難不放。
而作是言。
餘處有路。
一任當往。
爾時多聞天王自變其身為一白牦牛有其脊瘡并有棬纼。
衆僧見之互相謂曰。
此脊瘡牦牛是人之畜。
此往何處。
随後當行。
時彼牦牛以引直路于四五間一切衆僧至赤面國薩毗之境。
時薩毗軍當道節度多聞衆僧從西來至。
走白赤面王知。
爾時彼王夫人聞多衆僧失土波迸。
白其王曰。
我辦畜乘及以資具。
願請衆僧。
來至赤面國。
王亦
六代王已過至第七代王。
名日毗左耶訖多。
治國之時。
彼國有寺。
名薩迦般羅诃那。
去此寺不遠有一山谷。
名娑迦耶幾那。
彼山谷中有一羅漢。
彼有苾刍弟子。
從其師所。
以學律儀。
後見月藏菩薩所問經。
及聖教已。
即問尊師羅漢曰。
佛滅度後。
于阗疏勒及與安息。
如來像法窣睹波等。
幾時住世。
誰當毀滅。
究竟至其何所。
願為解說。
時羅漢即□□日□□□□□□□□□釋迦牟尼如來滅後。
彼法影像及以塔廟。
二千年在世。
然後滅沒。
于阗等此三之國。
漢與赤面.蘇毗.突厥。
回鹘等賊。
動其幹戈而來侵損。
是故佛法以漸衰微。
毀滅塔寺。
衆僧資具亦皆斷絕。
此三國中。
安息疏勒不行法賊被侵。
故擾塔寺。
多分焚燒。
毀滅皆悉。
空棄諸寺。
衆僧多分移從于阗國。
于阗塔寺。
五百菩薩常護持。
故二百五十以出家儀。
二百五十在于俗徒。
受生護持。
牛頭山寺。
賢劫一千五佛常當履踐。
以為宮殿。
為諸賢聖威德慈悲加持于阗塔寺妙法。
故行法人多于餘國。
久住于世。
爾時諸國王等。
為欲取于于阗國故鬥诤紛纭。
何王得者。
即與于阗作大施主。
不毀不滅。
常當供養。
當爾之時。
赤面國王有大威勢。
多侵餘國。
以為自境。
爾時有一菩薩。
于赤面國受生。
為王于自國内廣行妙法。
從于他國。
請其法師及經論。
赤面國中。
建立精舍。
造窣堵波。
度□□衆。
國王大臣并諸國人。
廣行正法。
爾時于阗屬彼赤面王。
故廣行正法。
建立塔寺。
置其三寶人戶田園。
興大供養。
赤面國王。
七代已來以行妙。
此七代王。
于餘國中所有三寶及塔寺處。
不起惡心。
亦不損害。
爾時于阗衆僧。
如月藏菩薩受記經中所說。
多分信心漸薄。
不于戒法。
求世利譽。
入于王臣謀密之事。
令其正法漸漸衰秏。
爾時王臣及以子孫。
退失淨信。
常住所有一切諸物。
苾刍秏己用。
故于阗塔寺正法常住所屬諸物。
不同往日。
漸當衰秏。
國王大臣。
于出家衆不生歡喜。
後于異時有一菩薩。
為赤面國第七代王。
彼王納漢菩薩公主以為妃。
後将六百侍從至赤面國。
時彼公主極信佛法。
大具福德。
赤面國王亦大淨信。
過于先代。
廣興正法。
如是之時。
于阗國王年少不行佛之正法。
先諸苾刍曰。
不然歸俗。
不然随意。
出向他處。
以逼逐故。
一切衆僧集拶摩寺。
評議是事。
時寺内衆前。
忽現七分金寶之食。
五千苾刍王斷其食窘急之者。
易彼金食為三月糧。
當爾之時。
或有歸俗。
有不歸俗。
往他方者。
别離父母親戚眷屬及本生國。
極生憂惱。
放奔大哭。
僧徒衆會。
進路往至牟吽寺中。
彼處有一大窣堵波。
有大淨信□伯神王。
開折彼塔。
出一金捥盛滿[王*爾]珠。
以施衆僧。
複更有餘淨信施主。
辦衆資具。
以施其僧。
如是次第衆僧漸次至奴盧川。
以彼[王*爾]珠為半月糧。
爾時衆僧至奴盧川。
在宋多纥恭娘寺。
時多聞天王及功德天變為夫妻。
住在彼處。
敬白僧言。
我等作福。
願垂納受。
半月已來設大施會。
恭養僧衆。
功德天女出一衣袖金寶之錢。
以施衆僧。
是時僧衆俱從赤面大番之國行至破山。
遇守關人留難不放。
而作是言。
餘處有路。
一任當往。
爾時多聞天王自變其身為一白牦牛有其脊瘡并有棬纼。
衆僧見之互相謂曰。
此脊瘡牦牛是人之畜。
此往何處。
随後當行。
時彼牦牛以引直路于四五間一切衆僧至赤面國薩毗之境。
時薩毗軍當道節度多聞衆僧從西來至。
走白赤面王知。
爾時彼王夫人聞多衆僧失土波迸。
白其王曰。
我辦畜乘及以資具。
願請衆僧。
來至赤面國。
王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