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露一句。
作麼生道。
數盡遠山滄海日。
一溪流水綠楊煙。
湖州府演教寺退岩泐禅師 井研陳氏子。
參徧天下。
末後見浮和尚。
以印可焉。
上堂。
即心即佛。
無繩而自縛。
非心非佛。
俊鹞不打籬邊雀。
趙州見老南泉。
解道鄭州出蘿蔔。
即此物非他物。
汝等諸人善持護。
拟議便為魔眷屬。
咄咄。
金毛跳入野狐窟。
午日上堂。
山僧數年來。
開個生藥鋪。
一切川廣藥材。
俱已賣盡。
單單祇有一味艹頭。
至靈至驗。
最妙最玄。
不從天地之所生。
亦非陰陽之所攝。
向來不遇其時。
不敢拈出。
今朝恰值五月五日。
不免拈來與諸人應個時節。
若是頂門具眼。
肘後有符底。
一舉便知偏正。
若也一向耽于聲色。
未免當面錯過。
蓦拈柱杖卓一卓雲。
還會麼。
蠱毒之家水莫嘗。
後住報恩。
示衆。
昨日蘇州走一轉。
長街頭短巷尾。
東來西去。
不曾見個甚麼。
惟豬肉案頭。
塊塊精底。
排列盤山面目。
茶坊酒肆。
句句春風。
唱出樓子心肝。
幾多觀聽者如風過樹。
無限沉酣底似蝶戀花。
貪生逐日區區去。
喚不回頭争奈何。
示衆。
冬至一陽。
雪上加霜。
山河大地。
凍得岩崩石裂。
萬象森羅。
從教葉落枝傍。
蝦蟇蚯蚓。
未解翻身。
貓兒狗子。
焉識短長。
諸仁者。
有陰陽地上則不問。
無陰陽地上又如何商量。
良久喝一喝雲。
不是一番寒徹骨。
争得梅花破雪香。
林野奇法嗣 自閑覺禅師 蜀東合州餘氏子。
龆年禮太空老師脫白。
十五歲遊講肆。
備煉三學。
參天童密老人。
問萬法歸一機緣。
被老人一踏有省。
時林野和尚。
住廣化寺。
遂趨其席。
而受印證。
久之蘇州府嘉定縣羅漢禅寺衆。
請主院事。
上堂。
等閑不欲向人前。
何事而今卻改轍。
祇因狹路蓦相逢。
難免此回呈醜拙。
既而躲避無門。
直得着敝垢衣。
與諸人葛藤一上。
蓦拈拂子雲。
若論此事。
輝騰今古。
含吐十虛。
不可以智知。
不可以識識。
觑着則雙眼盲。
嗅着則腦門裂。
直饒三世諸佛。
且立下風。
曆代祖師。
退身有分。
若是沒量漢。
禅道佛法一齊放下。
卻較些子。
何須三登九上。
七破蒲團。
明眼人前一場笑具。
且道據方就位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雲。
四海浪平龍睡穩。
九天雲靜鶴飛高。
舉臨濟大師初住河北。
為普化克符雲。
我欲于此建立黃檗宗旨。
汝二人可成褫我。
二人珍重下去。
三日後普化上來。
問。
和尚三日前道甚麼。
濟便打。
三日後克符上來問。
三日前和尚打普化作甚麼。
濟亦打。
師雲。
臨濟老漢。
恁麼建立黃檗宗旨。
可謂斬釘截鐵。
普化克符如斯成褫。
亦乃千古榜樣。
且道新羅漢恁麼舉。
意歸于何。
從前汗馬無人識。
隻要重論蓋代功。
華亭二隐谧禅師 榮昌金氏子。
髫齓剃染。
淵默簡易。
從天童密老人。
參究有年。
一日聞鐘聲打徹。
壬午秋。
值林和尚繼席。
機緣契合。
因而印可。
初開法于栖真寺。
後遷華亭船子。
上堂。
鎮海明珠時時顯露。
靈鋒寶劍日日現前。
既爾本自圓成。
何須畫地自限。
然雖如是。
爐鞴之所鈍鐵猶多。
良醫之門病夫愈勝。
所以久參上士。
不必弄影勞形。
未悟初機。
應須猛着精采。
忽爾失腳跌地。
撲破娘生面門。
直須遇一個咬豬狗手腳底人。
東磨西錯。
一錯錯得。
通身眼露。
方可将斷串索。
穿天下衲僧鼻孔。
到者裡。
三世諸佛立在下風。
曆代祖師傍觑無分。
到恁麼田地。
猶未是衲僧本分行履。
作麼生是本分行履。
松子火燒紅爛爛。
炙得耳燋面皮黃。
元宵上堂。
龍燈鬥額。
煙樹飛花。
火噴人面。
痛徹釋迦。
正恁麼時。
然燈古佛在甚麼處。
交肩搭臂成群醉。
夜半笙歌扶到家。
化緣将畢。
因事波及。
師歎曰。
本自無事。
何故如此。
乃問侍者曰。
日午否。
曰已過矣次日複問曰。
日午否。
曰正午也。
遂說偈曰。
昨日歸家時未至。
今日歸家正午時。
夢幻空花留不住。
此心能有幾人知。
言訖端坐而逝。
由是當道莫不欽服。
遐迩四衆聞之流涕焉。
塔全身于宜興屺山之陽。
風穴雲峨喜禅師 資陽陳氏子。
因觀死屍爛臭。
乃動諸行無常之感。
決志出家。
父母難之。
即自絕食。
久而許之。
遂投尊宿披剃。
徧參知識。
皆蒙策進。
晚入天台。
參林野奇和尚。
問杖頭撥轉罕遇知音。
狹路相逢如何通信。
奇雲。
雲霧鎖千山。
師曰。
未到天台。
不妨疑着。
奇曰。
持蠡酌海。
妄測淺深。
師曰。
不因樵子徑。
争到葛洪家。
奇曰。
峰巒挺秀。
鳥道難通。
師便喝。
奇打。
于是親炙座下。
一日侍遊山。
奇問。
山河大地明暗色空。
與你自己是同是别。
師曰。
同則總同。
别則總别。
奇正色呵曰。
說得道理好。
師無對。
奇即攔胸把住曰。
除卻總别異同。
速道速道。
師伫思。
被奇蓦向懸崖一推。
胸中寶惜。
廓爾氷消。
回觀從前所得。
如大海之一滴耳。
即說偈曰。
罷罷罷。
休休休。
橫眠倒卧在山丘。
翻身拶碎虛空骨。
萬象森羅笑點頭。
書呈方丈。
奇乃印可。
大鑒下第三十七世 象崖珽法嗣 石谷慧禅師 合州江氏子。
雖操教典。
志在宗門。
經二十年。
疑團方破。
既授受于象崖
作麼生道。
數盡遠山滄海日。
一溪流水綠楊煙。
湖州府演教寺退岩泐禅師 井研陳氏子。
參徧天下。
末後見浮和尚。
以印可焉。
上堂。
即心即佛。
無繩而自縛。
非心非佛。
俊鹞不打籬邊雀。
趙州見老南泉。
解道鄭州出蘿蔔。
即此物非他物。
汝等諸人善持護。
拟議便為魔眷屬。
咄咄。
金毛跳入野狐窟。
午日上堂。
山僧數年來。
開個生藥鋪。
一切川廣藥材。
俱已賣盡。
單單祇有一味艹頭。
至靈至驗。
最妙最玄。
不從天地之所生。
亦非陰陽之所攝。
向來不遇其時。
不敢拈出。
今朝恰值五月五日。
不免拈來與諸人應個時節。
若是頂門具眼。
肘後有符底。
一舉便知偏正。
若也一向耽于聲色。
未免當面錯過。
蓦拈柱杖卓一卓雲。
還會麼。
蠱毒之家水莫嘗。
後住報恩。
示衆。
昨日蘇州走一轉。
長街頭短巷尾。
東來西去。
不曾見個甚麼。
惟豬肉案頭。
塊塊精底。
排列盤山面目。
茶坊酒肆。
句句春風。
唱出樓子心肝。
幾多觀聽者如風過樹。
無限沉酣底似蝶戀花。
貪生逐日區區去。
喚不回頭争奈何。
示衆。
冬至一陽。
雪上加霜。
山河大地。
凍得岩崩石裂。
萬象森羅。
從教葉落枝傍。
蝦蟇蚯蚓。
未解翻身。
貓兒狗子。
焉識短長。
諸仁者。
有陰陽地上則不問。
無陰陽地上又如何商量。
良久喝一喝雲。
不是一番寒徹骨。
争得梅花破雪香。
林野奇法嗣 自閑覺禅師 蜀東合州餘氏子。
龆年禮太空老師脫白。
十五歲遊講肆。
備煉三學。
參天童密老人。
問萬法歸一機緣。
被老人一踏有省。
時林野和尚。
住廣化寺。
遂趨其席。
而受印證。
久之蘇州府嘉定縣羅漢禅寺衆。
請主院事。
上堂。
等閑不欲向人前。
何事而今卻改轍。
祇因狹路蓦相逢。
難免此回呈醜拙。
既而躲避無門。
直得着敝垢衣。
與諸人葛藤一上。
蓦拈拂子雲。
若論此事。
輝騰今古。
含吐十虛。
不可以智知。
不可以識識。
觑着則雙眼盲。
嗅着則腦門裂。
直饒三世諸佛。
且立下風。
曆代祖師。
退身有分。
若是沒量漢。
禅道佛法一齊放下。
卻較些子。
何須三登九上。
七破蒲團。
明眼人前一場笑具。
且道據方就位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雲。
四海浪平龍睡穩。
九天雲靜鶴飛高。
舉臨濟大師初住河北。
為普化克符雲。
我欲于此建立黃檗宗旨。
汝二人可成褫我。
二人珍重下去。
三日後普化上來。
問。
和尚三日前道甚麼。
濟便打。
三日後克符上來問。
三日前和尚打普化作甚麼。
濟亦打。
師雲。
臨濟老漢。
恁麼建立黃檗宗旨。
可謂斬釘截鐵。
普化克符如斯成褫。
亦乃千古榜樣。
且道新羅漢恁麼舉。
意歸于何。
從前汗馬無人識。
隻要重論蓋代功。
華亭二隐谧禅師 榮昌金氏子。
髫齓剃染。
淵默簡易。
從天童密老人。
參究有年。
一日聞鐘聲打徹。
壬午秋。
值林和尚繼席。
機緣契合。
因而印可。
初開法于栖真寺。
後遷華亭船子。
上堂。
鎮海明珠時時顯露。
靈鋒寶劍日日現前。
既爾本自圓成。
何須畫地自限。
然雖如是。
爐鞴之所鈍鐵猶多。
良醫之門病夫愈勝。
所以久參上士。
不必弄影勞形。
未悟初機。
應須猛着精采。
忽爾失腳跌地。
撲破娘生面門。
直須遇一個咬豬狗手腳底人。
東磨西錯。
一錯錯得。
通身眼露。
方可将斷串索。
穿天下衲僧鼻孔。
到者裡。
三世諸佛立在下風。
曆代祖師傍觑無分。
到恁麼田地。
猶未是衲僧本分行履。
作麼生是本分行履。
松子火燒紅爛爛。
炙得耳燋面皮黃。
元宵上堂。
龍燈鬥額。
煙樹飛花。
火噴人面。
痛徹釋迦。
正恁麼時。
然燈古佛在甚麼處。
交肩搭臂成群醉。
夜半笙歌扶到家。
化緣将畢。
因事波及。
師歎曰。
本自無事。
何故如此。
乃問侍者曰。
日午否。
曰已過矣次日複問曰。
日午否。
曰正午也。
遂說偈曰。
昨日歸家時未至。
今日歸家正午時。
夢幻空花留不住。
此心能有幾人知。
言訖端坐而逝。
由是當道莫不欽服。
遐迩四衆聞之流涕焉。
塔全身于宜興屺山之陽。
風穴雲峨喜禅師 資陽陳氏子。
因觀死屍爛臭。
乃動諸行無常之感。
決志出家。
父母難之。
即自絕食。
久而許之。
遂投尊宿披剃。
徧參知識。
皆蒙策進。
晚入天台。
參林野奇和尚。
問杖頭撥轉罕遇知音。
狹路相逢如何通信。
奇雲。
雲霧鎖千山。
師曰。
未到天台。
不妨疑着。
奇曰。
持蠡酌海。
妄測淺深。
師曰。
不因樵子徑。
争到葛洪家。
奇曰。
峰巒挺秀。
鳥道難通。
師便喝。
奇打。
于是親炙座下。
一日侍遊山。
奇問。
山河大地明暗色空。
與你自己是同是别。
師曰。
同則總同。
别則總别。
奇正色呵曰。
說得道理好。
師無對。
奇即攔胸把住曰。
除卻總别異同。
速道速道。
師伫思。
被奇蓦向懸崖一推。
胸中寶惜。
廓爾氷消。
回觀從前所得。
如大海之一滴耳。
即說偈曰。
罷罷罷。
休休休。
橫眠倒卧在山丘。
翻身拶碎虛空骨。
萬象森羅笑點頭。
書呈方丈。
奇乃印可。
大鑒下第三十七世 象崖珽法嗣 石谷慧禅師 合州江氏子。
雖操教典。
志在宗門。
經二十年。
疑團方破。
既授受于象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