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十六

關燈


    雲州趙大王遠孫也。

    父徙保定遂家焉。

    十五出家郡之興國。

    師廣颡平額。

    雄偉有志。

    納戒後。

    結三人為侶。

    居青州土窟中。

    密究密參者有年。

    忽一老人謂曰。

    汝三人。

    他日當作法門棟梁。

    師叱之。

    老人遂隐。

    師於是益加精銳。

    聞秋江大弘宗旨。

    往參之。

    語見秋江章中。

    江默俾參堂。

    陶煉久之。

    自覺無疑。

    一日趨丈室。

    江曰。

    金鎖玄關。

    曾打開盡也未。

    師曰。

    千年桃核裡。

    覓甚舊時仁。

    江颔之。

    乃囑曰。

    是汝本有之事。

    善自護持。

    後還青社。

    衆請住普照。

    次遷東來大澤山。

    洪武壬戌。

    應選道契。

    親王殿下。

    睿眷尤隆。

    丁醜诏至殿。

    命住持天界。

    師奏不會佛法。

    上制詩鑴金榜。

    令懸法堂。

    其尊重甚至。

     上堂。

    白雲萬頃卷舒。

    露劫外真機。

    紅葉千峰燦爛。

    顯個中妙旨。

    亘古今而不昧。

    經塵劫以常存鳥道。

    虛通運步。

    玄關綿密。

    獅弦錯落。

    按指古韻。

    铿锵直得。

    石女點頭。

    木人拍手。

    拈起金針。

    玉線穿過。

    機先截來。

    兔角龜毛。

    發明向上。

    正偏獨露。

    隐顯全該。

    所以物物頭頭。

    塵塵剎剎。

    未有一絲毫欠少。

    大衆會麼。

    夜來木馬雲中過。

    驚起南辰北鬥藏。

     上堂。

    陰極陽回化日長。

    梅花處處噴清香。

    個中消息無多子。

    徧界何曾有覆藏。

    如是則明明。

    兼帶百草。

    頭邊相逢。

    密密宣揚。

    萬象光中獨露。

    利名場上薦取。

    無位真人。

    人我山中。

    顯示本來面目。

    影含宗鑒。

    心生則種種法生。

    身是道境心。

    滅則種種法滅。

    石女高提寶印。

    文彩全彰。

    木人暗度金梭。

    絲毫不昧。

    牽動劫外機。

    輪烜赫寰中。

    日月潛通。

    遐迩直得。

    枯木生花。

    該括古今。

    解使寒氷發焰。

    雲籠古路依依。

    野色還迷。

    月滿寒岩。

    皎皎神光。

    徧照六門。

    機息何妨宛轉。

    旁參一色功圓。

    切忌當頭印破。

    白牛運步。

    已蒙建化之緣。

    玉馬嘶風。

    總是利生邊事。

    且道。

    如何是向上事咄。

    兔角杖挑潭底月。

    龜毛拂挂嶺頭雲。

     元旦上堂。

    三陽交泰。

    萬物鹹新。

    顯一真之妙用。

    總造化之淵源。

    塵塵合道。

    處處通津。

    法筵大啟。

    覺苑宏開。

    國運佛運齊興。

    皇風宗風并扇。

    隻如道。

    舊歲已去。

    新歲到來。

    未審去從何去。

    來自何來。

    者且置。

    敢問。

    大衆祇如衲衣。

    下一着子。

    還有增減去來也無。

    者裡話會得。

    便見臘盡陽和無影樹。

    春回花發未萌枝。

     上堂。

    五月榴花照眼明。

    熏風啼鳥徧岩扃。

    機先一着無玄妙。

    切忌當人認色聲。

    記得夾山道。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天童覺曰。

    夾山老子。

    解開布袋。

    将差珍異寶。

    撒向諸人面前了也。

    正當恁麼時。

    又作麼生。

    路不拾遺。

    君子稱美。

    大衆二老見處。

    固有所長。

    檢點将來。

    總成漏逗。

    鳳山則不然。

    若是色見聲求。

    即非家珍。

    了知目前無一法。

    頭頭物物總相應。

    其或未然。

    更聽末後一句。

    道泰不傳。

    天子令時清。

    休唱太平歌。

     壬午永樂登位。

    奉使日本。

    師往宣聖化。

    癸未回奏。

    上大悅。

    仁宗在春宮。

    時有忌師之寵者。

    構詞間之。

    及禦極遂谪師海南。

    宣宗嗣位首。

    召師還引見便殿。

    慰勞甚至。

    丁亥春命師。

    於锺山說法。

    宣德丁未。

    表辭歸山。

    帝遣内臣護送。

    南還天界西庵養老。

    壬子臘八。

    示微疾辭衆。

    說偈而逝。

    上遣官緻祭有文。

    師年八十一。

    僧臘六十七。

    阇維官貴四衆萬餘人。

    收舍利圓紅者無數。

    建塔於應天府安德門外。

    敕賜塔所。

    為鹫峰禅寺。

    師三坐道場。

    曆事四君。

    道契王臣。

    有光朝野。

    送學侍者偈曰。

    布毛拈起慧華開。

    不是從門學得來。

    昨夜一番秋雨過。

    淮山依舊碧崔嵬。

     寶應達禅師法嗣 汝甯府光山石盤山遇禅師 上堂。

    諸方尊宿。

    皆好舉話。

    接待衲僧。

    山僧今日效颦也。

    舉一則供養大衆。

    良久曰。

    莫怪空疎便下座。

    複顧謂侍僧曰。

    拄杖聻。

    侍僧曰。

    在者裡。

    師曰。

    各各自領取一頓。

     太原府斌禅師 上堂。

    以手屈指數之曰。

    西天四七。

    東土二三。

    算到一千七百。

    總出我者。

    指頭不得。

    噫罷罷。

    得歸去時且歸去。

    莫落他人指數中。

    便下座。

     封龍就禅師法嗣 河南府天慶息庵義讓禅師 真定李氏子。

    丱歲剃落。

    徧參宗匠。

    末抵封龍扣古岩。

    岩見器之。

    一日呈達磨皮髓頌。

    岩問。

    達磨皮肉骨髓。

    皆被諸子得之。

    且道。

    隻履歸西者。

    是個甚麼。

    師曰。

    且喜和尚猶記得。

    岩曰。

    是則是。

    我終有些疑你。

    師曰。

    恁麼則老胡有賴也。

    岩顧謂侍者曰如何。

    元英宗至治壬戌。

    開法天慶。

    次遷熊耳之空相泰山之靈岩洛之嵩少。

     問無功之功。

    還有偏正否。

    師曰。

    偏正曆然。

    曰如何是無功的偏正。

    師曰。

    石牛慣吐三春霧。

    靈鳥不栖無影林。

     問如何是直指人心。

    師曰。

    舌在口裡。

    曰如何是見性成佛。

    師曰。

    金屑雖貴。

    落眼成塵。

    曰如何是莫向言中取則。

    師曰。

    道火何曾燒着口。

    曰如何是句外明宗。

    師便打。

     順帝至元庚辰夏遘疾。

    謂門人曰。

    吾往必矣。

    急須營塔。

    塔畢集衆。

    辭世書偈曰。

    來時本靜。

    去亦圓周。

    虛空作舞。

    任意優遊。

    擲筆右脅而化計五月十二也。

     泰安州泰山靈岩容禅師 初參萬法歸一。

    一歸何處話有省。

    但於青州布衫。

    與師子一吼。

    祖父俱盡語未透。

    一日與同參遊泰山日觀峰。

    偶失跌幾絕。

    良久起乃蘇。

    遂厲聲曰。

    得非祖父俱盡時耶。

    古人未必到恁麼田地。

    因谒封龍呈所見。

    龍曰。

    更須知有向上關。

    棙子始得。

    師喝一喝而出。

    龍喜而印之。

     續燈正統卷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