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一

關燈


    疑殺昌黎。

    弄盡許多窮伎倆。

    春秋元自不曾知。

     金山開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石溪心月禅師 西蜀眉州人。

    舉僧問九峰。

    如何是學人自己。

    峰曰更問阿誰。

    曰便恁麼承當時如何。

    峰曰須彌還更戴須彌話。

    頌曰。

    自家冷暖自家知。

    祖意何須更問誰。

    全體承當全體是。

    須彌頂上戴須彌。

     舉。

    晦堂因黃山谷問。

    捷徑處乞師指示。

    堂曰。

    祇如仲尼道。

    二三子以我為隐乎。

    吾無隐乎爾。

    太史居常如何理論。

    谷拟對。

    堂曰不是不是谷迷悶不已。

    一日侍堂山行。

    時方岩桂盛放。

    堂曰太史聞木穉香麼。

    谷曰聞。

    堂曰吾無隐乎爾。

    谷釋然即禮拜曰。

    和尚得恁麼老婆心切。

    堂笑曰。

    祇要公到家耳。

    頌曰。

    渠侬家住白雲鄉。

    南北東西路渺茫。

    幾度欲歸歸未得。

    忽聞岩蕙送幽香。

     舉龐居士有男不婚有女不嫁話。

    頌曰。

    收拾山雲海月情。

    團圞鼻直眼眉橫。

    龜毛拂子兔角杖。

    敲得虛空嚗嚗聲。

     舉龐公訪大同提笊籬因緣。

    拈曰。

    普濟把定。

    被龐公痛處一錐。

    直得左轉右側。

    前依後随。

    笊籬提起處。

    相呼作舞時。

    若言依樣畫貓兒。

    定把黃金鑄子期。

     僧問。

    如何是佛。

    師曰。

    矮子看戲。

     送僧還雙林偈曰。

    未到雙林見舊遊。

    眉橫新月眼橫秋。

    寒暄未舉宜先問。

    因甚橋流水不流。

    宋□□□□六月初九日示寂。

     華藏通禅師法嗣 杭州府徑山虛舟普度禅師 維揚江都史氏子。

    稍長無處俗意。

    母識其志。

    俾依郡之天甯出家。

    會與畢将運舟遇共語。

    畢大奇之曰。

    此兒短小精捍。

    音吐如鐘。

    他日法門爪牙也。

    攜歸武林。

    從東堂院祖信受業。

    經五年去參方。

    初見鐵牛印於靈隐。

    時無礙唱道薦福。

    師特往叩。

    礙問。

    不與萬法為侶者。

    是甚麼人。

    師曰。

    金香爐下鐵昆侖。

    礙曰。

    将謂者矮子有長處。

    師曲躬作禮曰。

    謝和尚證明。

    天童晦岩光。

    大慈石岩琏。

    虎丘石室迪。

    相見皆器異。

     淳佑初。

    出世金陵半山。

    次遷潤之金山。

    潭之鹿苑。

    撫之疎山。

    蘇之承天。

    景定間。

    補天竺。

    旨升靈隐。

    鹹淳乙醜。

    诏住徑山。

    上堂。

    邪人說正法。

    正法悉皆邪。

    正人說邪法。

    邪法悉皆正。

    卓拄杖曰。

    邪耶正耶。

    又卓一卓曰。

    說耶不說耶。

    向者裡揀辨得出。

    黃金為屋未為貴。

    玉食錦衣何足榮。

     上堂。

    萬法是心光。

    諸緣惟性曉。

    本無迷悟人。

    隻要今日了。

    既無迷悟。

    了個甚麼。

    卓拄杖曰。

    千言萬語無人會。

    又逐流莺過短牆。

     上堂。

    舉雲門示衆曰。

    汝等諸人。

    在此過夏。

    山僧深不欲向你道。

    惜取眉毛好。

    師曰。

    雲門靈龜曳尾。

    拂迹迹生。

    靈隐即不然。

    汝等諸人在此過夏。

    山僧直截向你道。

    口是禍門。

     舉臨濟道。

    有一人論劫在途中不離家舍。

    有一人離家舍不在途中。

    那個合受人天供養話。

    頌曰。

    兔馬有角。

    牛羊無角。

    寸尺毫厘。

    天地寥廓。

    潘阆倒騎驢。

    颠殺黃番綽。

     住徑山。

    值火餘。

    志圖恢複。

    将有緒。

    俄示微恙。

    索筆大書曰。

    八十二年。

    駕無底船。

    踏翻歸去。

    明月一天。

    擲筆而逝。

    時□□四月二十四日也。

    全身塔寺東十裡罘罳塢之陽。

     瑞岩岩禅師法嗣 蘇州府萬壽讷堂辯禅師 上堂。

    釋迦老子。

    降誕王宮。

    初生下來。

    不妨令人疑着。

    及乎道天上天下唯吾獨尊。

    敗阙了也。

    後來冷地羞慚。

    四十九年三百餘會。

    救搭也救搭不來。

    收拾也收拾不上。

    諸仁者。

    要見釋迦老子底敗阙處麼。

    是非隻為多開口。

    煩惱皆因強出頭。

     上堂。

    你也在者裡。

    我也在者裡。

    人夫交接。

    兩得相見。

    時清休唱太平歌。

    一貫文。

    籴三鬥半米。

    二貫五百文。

    買一個大絹。

    好諸禅德。

    雖然如此。

    廚中有剩飯。

    路上有饑人。

     上堂。

    僧問古德。

    萬境來侵時如何。

    德曰坐卻着。

    古德有障斷狂瀾底手段。

    未免勞心費力。

    或有問金山。

    萬境來侵時如何。

    隻向他道。

    我既無心於萬物。

    何妨萬物常圍繞。

     上堂。

    我若與你說破。

    将後必然罵我。

    我若不與你說破。

    又恐你因循蹉過。

    忽有個漢出來道。

    長老話堕了也。

    隻向他道。

    老僧罪過。

    寄無準偈曰。

    鼈與猿交割不開。

    兄呼弟應似忘懷。

    及乎說到誵訛處。

    又卻心肝不帶來。

     蘇州府虎丘清溪義禅師 送僧偈曰。

    台山萬疊入眉青。

    途路同行各奔程。

    清曉雞啼茅店月。

    是誰先起喚師兄。

     雪窦謙禅師法嗣 蘇州府承天覺庵夢真禅師 宣州人。

    八歲為僧。

    十九受具。

    二十行腳。

    所見尊宿。

    皆不能了決。

    慕無準。

    遂登徑山叩見。

    每到室中。

    辄戰怖。

    且忘卻話頭。

    自此不去入室。

    晝夜隻是坐禅。

    一日廊下行。

    聞火闆鳴有省。

    自以為得。

    於是入室。

    準問。

    你是吃粥吃飯僧。

    參禅學道僧。

    師抗聲曰。

    吃粥吃飯僧。

    準曰。

    更須飽吃始得。

    師曰。

    謝和尚供養。

    自此隻是看狗子無佛性話。

    既無入作處。

    乃過雪窦。

    見大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