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示衆。
行腳學人。
腳跟點地也未。
不然。
先要具一付潔淨肚皮。
一雙青白眼睛。
脊梁硬似鐵。
腳闆快如風。
把自己。
如糞如泥。
猶冤猶敵。
然後遊人間世。
幻視萬緣。
把住作主。
有時崖下一食。
樹下一宿。
遇饑寒處。
變逆千态萬狀。
不動其心。
到此方叫做行得腳底人。
畢竟又看這一番。
是為着何事。
須要照管腳跟腳底。
瞥爾踏破艹鞋。
踢翻土塊。
始不負行腳一遭。
至於檀度信施國王水艹。
在在處處。
一任随分受用。
别有一句。
路上逢人。
莫道山僧不曾與汝說得。
示衆。
出家無别法。
真實要離親割愛。
畢竟親如何離。
愛如何割。
視骨肉如生冤家。
謂之離。
把自己如真仇敵。
謂之割。
於是投在法門。
拜個師長。
勿論寒暑。
勿論勞逸。
勿論變常。
勿論順逆。
服勞奉事。
左右追随。
凡應對灑掃之宜。
迎賓待客之緒。
無别巨細。
都要應酬。
縱使幹不來做不上。
莫起厭煩。
勿生退堕。
更不可一時離師。
一日違衆。
或有時省親事長。
先期告假。
刻日就歸。
日久月親。
乃師觀其志向。
察其行履。
果是法門種艹。
然後教他受戒學佛。
步步進道。
自茲至壯至老。
善始善終。
此一生算得過百生千生。
萬德莊嚴。
亦複如是。
所謂一子出家。
九族生天。
信矣宜矣。
若漫心法門為清淨。
向裡許混光陰。
圖便宜。
不曉佛為何人。
法為何物。
僧為何務。
師長如何承奉。
大衆如何酬對。
有功有施。
有勞有怨。
逞血氣弄精魂。
譬如烏鴉。
身在虛空。
心在糞艹。
行是俗行。
說是俗說。
混俗和光。
靡所不至。
師長不能言。
善友不敢責。
日複一日。
愈趨愈下。
為僧至此。
久久自陷泥犁。
且不得度。
欲求一子出家。
九族生天得乎。
古德雲。
絲毫失度。
便招黑暗之愆。
霎頃邪言。
即犯禁空之醜。
我爾大衆。
安肯虛消信施。
自恣放縱者耶。
山僧感傷末法。
不覺吐露至此。
一衆須知。
為慶忠老和尚拈香。
喝一喝曰。
三歲孩兒弄花鼓。
又喝一喝曰。
牛頭沒馬頭回。
複喝一喝曰。
不道不道。
大衆。
者裡見得。
滿眼滿耳。
盡是老人現前底受用。
縱爾年變月遷。
亦無增減。
今日乃我法伯老人三九之期。
畢竟将甚麼作供。
以手撫案曰。
四三一二五。
木馬逐風舞。
六七八九十。
日日大吉利。
信受奉行可知禮。
師生平律身以嚴。
其所說法。
絕不許人記錄。
見之必火。
貌古形疎。
政黃牛之類也。
忠州聚雲覺樹燈世禅師 郡之丘氏子。
少為書生。
谒萬松於楞伽得度。
命入侍寮。
經年始徹源底。
自印心後。
混迹浯江者十有六年。
康熙丙午。
慶忠移錫龍昌。
以聚雲久虛。
命師主之。
忠涅盤後。
師上堂拈香曰。
今朝初九。
道是老人二九。
今朝二九。
卻是初九。
即今大衆設齋。
賓也有。
主也有。
且道。
賓主混融時。
作麼生是供養一句。
良久曰。
舌頭原來不離口。
岫岩燈燎禅師 上堂。
舉婆子燒庵因緣。
頌曰。
枯木寒岩異草青。
凝眸坐卻白雲深。
一朝鐵樹花開徧。
氷雪紅爐烈焰騰。
寶峰麗禅師法嗣 忠州天甯耳庵燈嵩禅師 酆陵毛氏子。
始谒慶忠於平山。
忠命掌記室。
次參寶峰於熊耳。
随請第一座。
峰滅後。
出住靈峰。
上堂。
百尺竿頭流赤水。
蟭螟眼淚哭雙疼。
葫蘆好似東瓜樣。
畫餅充饑豈是真。
喝一喝。
上堂。
撫掌雲。
三世諸佛曆代祖師。
盡在山僧手中。
粉碎去也。
且作麼生折合。
又撫掌一下。
上堂。
羅漢走出山門。
土地卻歸正殿。
撞倒我佛頻伽直當王四家大鐵鏆。
茶話。
若喚作茶。
欺三世佛祖。
不喚作茶。
背趙州公案。
舉杯曰。
畢竟喚作甚麼。
放杯撫掌三下。
為巴掌和尚畢九拈香。
九九八十一。
古今同此曆。
吾師無去來。
分明隻者是。
示衆。
靈峰北頭南。
牛欄沒半邊。
王三布裈破。
打出大泥團。
喝一喝雲。
是甚麼。
掉頭峰上看。
不見五更天。
示衆。
舉道吾雲。
高不在絕頂。
富不在福嚴。
樂不在天堂。
苦不在地獄。
相識滿天下。
知心能幾人。
徑山杲祖雲。
徑山即不然。
高在絕頂。
富在福嚴。
樂在天堂。
苦在地獄。
誰知席帽下。
元是舊時人。
二老今日高低。
落在靈峰手裡。
饒他不過。
各與三十拄杖。
罰出三門去。
若有人問汝等。
但道低聲低聲。
示衆。
今朝六月初一。
諸佛也須忌諱。
直饒伶俐衲僧。
最怕當頭一句。
那一句。
縱使道得分明。
恰似東京王矮子屎糞氣。
師以五宗示五相。
随申五頌。
。
磊磊落落老神仙。
一劈華山億萬年。
大鵬一激三千裡。
傾湫倒嶽不為颠。
南山起雲北山雨。
自古長江不系船。
一。
抑揚擡捺事紛紛。
不及當然一句親。
滿眼滿耳真消息。
随機随用絕留停。
岸回驚水急。
良馬見鞭行。
果是毗盧真教主。
何須累劫更修因。
。
從來不向外邊行。
父子相知有幾人。
從體起用須知孺子。
攝用歸體必取老成。
窄路相逢人不語。
多時不遇有知音。
此處不從他處會。
必須夢裡再還魂。
。
深宮不見五雲封。
夾路桃華滿樹紅。
粉牆白虎應須辨。
炭裡烏龜事莫窮。
仙女卻如貧女好。
野人番令主人同。
不言不語真君子。
一腔風月在其中。
●。
知恩識義人間少。
反眼無情世上多。
鐵臉閻羅全不懼。
嘗将白眼看娑婆。
撩起便行兮卻為真子。
四野讴歌兮口似懸河。
一句任從三貫二。
莫教鹞子過新羅。
丙申秋。
偶示疾。
以衣缽親炙學侶等。
托高峰來和尚。
以續嗣焉。
未幾跏趺而化。
阇維得舍利七粒。
塔於天甯之東。
提督陳世凱燈靜居士 字贊伯。
湖廣施州衛人。
弱齡穎異。
因父迎寶峰。
說法于熊耳。
公朝夕參叩。
峰開示偈語。
辄記憶不忘。
一語不惬于懷。
則端坐究參。
無晝夜。
必求惺悟而後已。
曆官至提督。
公事之餘。
恒與缁衲唱酬。
當時名宿。
鹹禮下之。
公六十誕。
普陀遣使以祝。
公答之以偈曰。
金剛不壞方為壽。
舍利光明始見真。
萬法到頭渾似夢。
性原了處是長春。
續燈正統卷之十八
行腳學人。
腳跟點地也未。
不然。
先要具一付潔淨肚皮。
一雙青白眼睛。
脊梁硬似鐵。
腳闆快如風。
把自己。
如糞如泥。
猶冤猶敵。
然後遊人間世。
幻視萬緣。
把住作主。
有時崖下一食。
樹下一宿。
遇饑寒處。
變逆千态萬狀。
不動其心。
到此方叫做行得腳底人。
畢竟又看這一番。
是為着何事。
須要照管腳跟腳底。
瞥爾踏破艹鞋。
踢翻土塊。
始不負行腳一遭。
至於檀度信施國王水艹。
在在處處。
一任随分受用。
别有一句。
路上逢人。
莫道山僧不曾與汝說得。
示衆。
出家無别法。
真實要離親割愛。
畢竟親如何離。
愛如何割。
視骨肉如生冤家。
謂之離。
把自己如真仇敵。
謂之割。
於是投在法門。
拜個師長。
勿論寒暑。
勿論勞逸。
勿論變常。
勿論順逆。
服勞奉事。
左右追随。
凡應對灑掃之宜。
迎賓待客之緒。
無别巨細。
都要應酬。
縱使幹不來做不上。
莫起厭煩。
勿生退堕。
更不可一時離師。
一日違衆。
或有時省親事長。
先期告假。
刻日就歸。
日久月親。
乃師觀其志向。
察其行履。
果是法門種艹。
然後教他受戒學佛。
步步進道。
自茲至壯至老。
善始善終。
此一生算得過百生千生。
萬德莊嚴。
亦複如是。
所謂一子出家。
九族生天。
信矣宜矣。
若漫心法門為清淨。
向裡許混光陰。
圖便宜。
不曉佛為何人。
法為何物。
僧為何務。
師長如何承奉。
大衆如何酬對。
有功有施。
有勞有怨。
逞血氣弄精魂。
譬如烏鴉。
身在虛空。
心在糞艹。
行是俗行。
說是俗說。
混俗和光。
靡所不至。
師長不能言。
善友不敢責。
日複一日。
愈趨愈下。
為僧至此。
久久自陷泥犁。
且不得度。
欲求一子出家。
九族生天得乎。
古德雲。
絲毫失度。
便招黑暗之愆。
霎頃邪言。
即犯禁空之醜。
我爾大衆。
安肯虛消信施。
自恣放縱者耶。
山僧感傷末法。
不覺吐露至此。
一衆須知。
為慶忠老和尚拈香。
喝一喝曰。
三歲孩兒弄花鼓。
又喝一喝曰。
牛頭沒馬頭回。
複喝一喝曰。
不道不道。
大衆。
者裡見得。
滿眼滿耳。
盡是老人現前底受用。
縱爾年變月遷。
亦無增減。
今日乃我法伯老人三九之期。
畢竟将甚麼作供。
以手撫案曰。
四三一二五。
木馬逐風舞。
六七八九十。
日日大吉利。
信受奉行可知禮。
師生平律身以嚴。
其所說法。
絕不許人記錄。
見之必火。
貌古形疎。
政黃牛之類也。
忠州聚雲覺樹燈世禅師 郡之丘氏子。
少為書生。
谒萬松於楞伽得度。
命入侍寮。
經年始徹源底。
自印心後。
混迹浯江者十有六年。
康熙丙午。
慶忠移錫龍昌。
以聚雲久虛。
命師主之。
忠涅盤後。
師上堂拈香曰。
今朝初九。
道是老人二九。
今朝二九。
卻是初九。
即今大衆設齋。
賓也有。
主也有。
且道。
賓主混融時。
作麼生是供養一句。
良久曰。
舌頭原來不離口。
岫岩燈燎禅師 上堂。
舉婆子燒庵因緣。
頌曰。
枯木寒岩異草青。
凝眸坐卻白雲深。
一朝鐵樹花開徧。
氷雪紅爐烈焰騰。
寶峰麗禅師法嗣 忠州天甯耳庵燈嵩禅師 酆陵毛氏子。
始谒慶忠於平山。
忠命掌記室。
次參寶峰於熊耳。
随請第一座。
峰滅後。
出住靈峰。
上堂。
百尺竿頭流赤水。
蟭螟眼淚哭雙疼。
葫蘆好似東瓜樣。
畫餅充饑豈是真。
喝一喝。
上堂。
撫掌雲。
三世諸佛曆代祖師。
盡在山僧手中。
粉碎去也。
且作麼生折合。
又撫掌一下。
上堂。
羅漢走出山門。
土地卻歸正殿。
撞倒我佛頻伽直當王四家大鐵鏆。
茶話。
若喚作茶。
欺三世佛祖。
不喚作茶。
背趙州公案。
舉杯曰。
畢竟喚作甚麼。
放杯撫掌三下。
為巴掌和尚畢九拈香。
九九八十一。
古今同此曆。
吾師無去來。
分明隻者是。
示衆。
靈峰北頭南。
牛欄沒半邊。
王三布裈破。
打出大泥團。
喝一喝雲。
是甚麼。
掉頭峰上看。
不見五更天。
示衆。
舉道吾雲。
高不在絕頂。
富不在福嚴。
樂不在天堂。
苦不在地獄。
相識滿天下。
知心能幾人。
徑山杲祖雲。
徑山即不然。
高在絕頂。
富在福嚴。
樂在天堂。
苦在地獄。
誰知席帽下。
元是舊時人。
二老今日高低。
落在靈峰手裡。
饒他不過。
各與三十拄杖。
罰出三門去。
若有人問汝等。
但道低聲低聲。
示衆。
今朝六月初一。
諸佛也須忌諱。
直饒伶俐衲僧。
最怕當頭一句。
那一句。
縱使道得分明。
恰似東京王矮子屎糞氣。
師以五宗示五相。
随申五頌。
。
磊磊落落老神仙。
一劈華山億萬年。
大鵬一激三千裡。
傾湫倒嶽不為颠。
南山起雲北山雨。
自古長江不系船。
一。
抑揚擡捺事紛紛。
不及當然一句親。
滿眼滿耳真消息。
随機随用絕留停。
岸回驚水急。
良馬見鞭行。
果是毗盧真教主。
何須累劫更修因。
。
從來不向外邊行。
父子相知有幾人。
從體起用須知孺子。
攝用歸體必取老成。
窄路相逢人不語。
多時不遇有知音。
此處不從他處會。
必須夢裡再還魂。
。
深宮不見五雲封。
夾路桃華滿樹紅。
粉牆白虎應須辨。
炭裡烏龜事莫窮。
仙女卻如貧女好。
野人番令主人同。
不言不語真君子。
一腔風月在其中。
●。
知恩識義人間少。
反眼無情世上多。
鐵臉閻羅全不懼。
嘗将白眼看娑婆。
撩起便行兮卻為真子。
四野讴歌兮口似懸河。
一句任從三貫二。
莫教鹞子過新羅。
丙申秋。
偶示疾。
以衣缽親炙學侶等。
托高峰來和尚。
以續嗣焉。
未幾跏趺而化。
阇維得舍利七粒。
塔於天甯之東。
提督陳世凱燈靜居士 字贊伯。
湖廣施州衛人。
弱齡穎異。
因父迎寶峰。
說法于熊耳。
公朝夕參叩。
峰開示偈語。
辄記憶不忘。
一語不惬于懷。
則端坐究參。
無晝夜。
必求惺悟而後已。
曆官至提督。
公事之餘。
恒與缁衲唱酬。
當時名宿。
鹹禮下之。
公六十誕。
普陀遣使以祝。
公答之以偈曰。
金剛不壞方為壽。
舍利光明始見真。
萬法到頭渾似夢。
性原了處是長春。
續燈正統卷之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