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八

關燈
續燈正統卷十八 南海普陀嗣祖沙門西蜀 性統 編集 臨濟宗 大鑒下第三十一世 治平鐵壁慧機禅師法嗣 汾陽覺天燈啟禅師 山西汾陽李氏子。

    世錦衣。

    脫白。

    至蜀谒慶忠於平山。

    依止十年。

    忽爾開悟。

    作偈曰。

    跋涉勞心十載餘。

    誰知家國盡丘墟。

    而今喜得真消息。

    平空白地結茆廬。

    忠印之。

     出住楚華嚴寺。

    皖國劉公請上堂。

    師升座。

    公才禮拜起。

    師便下座。

     示衆。

    一句通時句句通。

    諸人因甚不玲珑。

    閑談雜話偏然好。

    問到生前兩目盲。

    黑夜雨白晝風。

    紅日西去又複東。

    個中何事頻相詢。

    老虎元來是大蟲。

     午日示衆。

    上苑紅榴似火。

    枝頭黃鳥如花。

    中天節至隐蛙蝦。

    打起莺兒莫話。

    一任龍舟競渡。

    管他鼉鼓聲嘩。

    我侬潇灑樂煙霞。

    坐卧經行無價。

     師嘗作十二時歌。

    傳於叢林。

    略曰。

    雞鳴醜。

    三個老婆黑夜走。

    忽然驚得木馬嘶。

    抖擻又聽金牛吼。

    一無舌一無口。

    虛空撲地翻筋鬥。

    但隻恁麼非恁麼。

    管他知有不知有。

    平旦寅。

    隻聞刍狗吠天明。

    無人北去傳渠信。

    有客南來問我津。

    鼻頭痛喜還嗔。

    野鴨去也不須尋。

    玄提玄唱從茲定。

    全放全收契獨尊。

    日出卯。

    那管他人醜與好。

    臨流放曠沒高卑。

    策杖逍遙随拙巧。

    也無憂也無惱。

    從來一老一不老。

    若人問我西來宗。

    饑時吃飯寒加襖。

    食時辰。

    不求安飽不求榮。

    萬緣放下無些子。

    大地山河一口吞。

    平息了莫厭貧。

    綠水青山入眼塵。

    十個指頭兩隻手。

    看來不是等閑人。

    禺中巳。

    摸着鼻頭無一事。

    不向如來行處行。

    男兒自有沖天志。

    末法時勿造次。

    閑居不妨頻遊戲。

    大鵬入海老龍驚。

    默默無端鼓雙翅。

    日南午。

    三更打罷月華吐。

    匝地紅輪出海南。

    驚惺曹山主。

    中主。

    甜瓜甜苦瓜苦。

    不學道吾執笏舞。

    釣魚船上謝三郎。

    原是玄沙者老虎。

    日昳未。

    曹山之酒原不醉。

    吃得三杯兩盞通。

    打破愁城伸腳睡。

    出乎類拔乎萃。

    道人不賤亦不貴。

    赢得春光度寸陰。

    從來諸聖原無位。

    晡時申。

    絕煙野老來負薪。

    到家不問廬陵米。

    鍋裡無茶口内嗔。

    明白了衣下珍。

    眼中瞳子面前人。

    鬧市臨流稱大隐。

    竿頭慣釣赤稍鱗。

    日入酉。

    下坡路兒君知否。

    明朝日出事如何。

    依舊三三還是九。

    象王行獅子吼。

    狐狼野幹無處走。

    今日當陽漏逗開。

    舌頭原來不出口。

    黃昏戌。

    獨坐茆庵勝石室。

    靜觀跛足須彌山。

    好笑長房千裡術。

    忘卻年不記日。

    隻知屎橛千聖出。

    懶下禅床被人嗔。

    文殊也曾遭貶叱。

    人定亥。

    柴門雖設無内外。

    呼童讨火月為燈。

    照徹單前無被蓋。

    喜還悲否還泰。

    竹樹相敲生萬籁。

    曹溪之路少人行。

    若是知音還不會。

    半夜子。

    悟睹明星樹宗旨。

    惱恨雲門棒下來。

    至今敗阙成何濟。

    山是山水是水。

    遇直逢曲無彼此。

    三更六代法衣傳。

    五葉一華誰敢拟。

     忠州玉山竹庵般若燈譜禅師 郡之羅氏子。

    少列黉序。

    适慶忠闡化玉山。

    師參扣有年。

    未幾室氏亡故。

    循亦剃發。

    一日忠於崇聖上堂。

    師出問。

    九重鐵鼓。

    如何一箭便穿。

    忠曰。

    鼓聻。

    師作呈勢。

    忠曰。

    穿也穿也。

    師便禮拜。

    遂結庵於玉山之南。

    數年複開九峰焉。

     忠州牛首雲岩野雲燈映禅師 酆陵冉氏子。

    參慶忠於平山。

    一日忠與僧論議。

    忠曰。

    如汝是善打底人。

    設有三人。

    與汝藝同。

    齊把住門。

    你如何出去。

    時僧下四十九轉語皆不契。

    适師從外歸。

    忠舉似師。

    師喚曰。

    外邊行者何人。

    忠視師。

    師曰出也。

    忠颔之。

    忠閱頌古次。

    師曰。

    和尚也被他瞞。

    忠曰。

    汝又作麼生。

    師便喝。

    忠曰。

    來者裡叫喚。

    師曰。

    者裡不叫。

    向何處叫。

    忠曰。

    汝當時跳岩跳坎。

    隻為父兄難汝。

    而今也去尋個事幹。

    師作禮。

    忠付以偈曰。

    退後栖身地步寬。

    殷勤好去到牛山。

    客來切忌忘優待。

    翠竹青松一任看。

     潭州萬峰汝翁童真至善禅師 蜀渝州江津江氏子。

    少師文定公淵之後也。

    生時。

    母夢天鼓。

    狀如日輪。

    響入丹墀。

    祖父夢。

    僧攜蒲團至庭。

    翌午而師生。

    八歲父守夔州。

    師随父詣任授以鄒魯章句。

    輙能記之。

    未久。

    聞慶忠道播南濱。

    師随父詣寺。

    先是忠夢。

    大江一舟。

    二人鼾寝於内。

    忠登舟。

    舟即化龍越山而過。

    黎明忠語首座曰。

    今日看有何人來。

    未午而師随父至。

    忠異之。

    父果以師落發作沙彌。

    三年從上座喬公。

    諸經論律。

    悉能背誦。

    十三歲善頌偈。

    遇事指物。

    應口而成。

    十五歲閱大慧祖錄。

    至竹篦子話。

    起疑。

    甲午參三山和尚於崇聖。

    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

    與竹篦子話。

    自春及夏。

    如醉如醒。

    及忠轉江南。

    師得朝夕參請於中秋夕。

    與二僧擎茶。

    偶壺蓋墜地。

    忽爾前後際斷。

    走見忠。

    忠诘至婆子燒庵話。

    師應聲稍遲。

    忠曰。

    未也。

    子雖有得此處。

    尚不能去。

    不見道。

    末後一句。

    始到牢關。

    把斷要津。

    不通凡聖。

    向老僧未開口前領得。

    錯過了也。

    經二年。

    一日閱聚雲錄。

    至舉長沙問惠安公案。

    雲曰。

    若是寶峰則不然。

    有問百尺竿頭如何進步。

    向他道。

    此去忠南二百裡。

    如雲不會。

    但道。

    水路一半。

    陸路一半。

    師當下豁然。

    從前所得。

    一時淨盡。

    走質於忠。

    忠舉數誵訛。

    師皆達旨。

    遂印之。

    命掌記室。

    康熙初。

    命師南下。

    初住龍會。

    遷長龍。

    主萬峰。

     上堂。

    拈拄杖雲。

    辨龍蛇眼。

    擒虎兕機。

    固是衲僧日用尋常事。

    新長龍号令初行。

    條章約法。

    不同小小。

    所有僧堂裡風穴。

    廚堂裡雪峰。

    客堂裡重顯。

    磨房裡法演。

    侍寮裡洪準。

    淨房裡佛日。

    一齊歸向拄杖頭上。

    任渠寬行大步。

    随緣自在。

    也未得十分安穩。

    且道。

    奇特在甚麼處。

    靠拄杖曰。

    有意氣時添意氣。

    不風流處也風流。

     上堂。

    譬如雁過長空影沉寒水。

    天衣老人。

    大似抱贓叫屈。

    看來看來。

    真個真個。

    何以故。

    一二三四五。

    屈指河沙數。

    雪窦聞之。

    倒退三千裡。

    緩緩隻道得個拈卻一去卻七。

    上下四維無等匹。

     臘八上堂。

    縱橫截毗盧之印。

    斷送渾家。

    剔脫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