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關燈
小
中
大
丘胡氏子。
依護國瑞。
祝發登具。
徧參諸老。
晚至龍門。
以平日所證白佛眼。
眼曰。
此皆學解。
非究竟事。
欲了生死。
當求妙悟。
師駭然。
一日命主香積。
以道業未辦固辭。
眼勉曰。
姑就職。
其中大有人為汝說法。
未幾。
晨興開廚門。
望見聖僧。
忽契證。
趨白佛眼。
眼曰。
者裡還見聖僧麼。
師詣前問訊叉手立。
眼曰。
向汝道。
大有人為汝說法。
住後上堂。
一法若有。
毗盧堕在凡夫。
萬法若無。
普賢失其境界。
向者裡。
有無俱遣。
得失兩亡。
直得十方世界。
三世諸佛。
總不可得。
見前諸人。
且道。
十二時中。
向甚麼處。
安身立命。
披蓑側立千峰外。
引水澆蔬五老前。
上堂。
乾坤之内。
宇宙之間。
中有一寶。
秘在形山。
雲居又且不然。
乾坤之内。
宇宙之間。
中有一寶。
擲下拄杖曰。
大衆也須識取。
南康府歸宗真牧正賢禅師 潼川陳氏子。
世為名儒。
幼從三聖澄。
為苾刍具戒。
遊成都。
依大慈秀習經論。
過目成誦。
義亦頓曉。
秀稱為經藏子。
出蜀扣佛眼。
一日入室。
眼舉殷勤抱得栴檀樹。
語聲未絕。
師頓悟。
眼曰。
經藏子。
漏逗了也。
因手書真牧二字授之。
紹興己巳。
出住歸宗。
上堂。
且第一句如何道。
汝等若向世界未成時。
父母未生時。
佛未出世時。
祖師未西來時道得。
已是第二句。
且第一句如何道。
直饒你十成道得。
未免左之右之。
卓拄杖下座。
上堂。
良久。
召大衆曰。
者裡作麼生。
若也拟議。
賢上座。
謾你諸人去也。
打地和尚。
瞋他秘魔岩主。
擎個叉兒。
胡說亂道。
遂将一掴成韲粉。
散在十方世界。
還知麼。
舉拂子曰。
而今卻在拂子頭上。
說一切智智清淨無二。
無二分無别無斷故。
還聞麼。
閻老子知得。
乃曰。
賢上座。
你若相當去。
不妨奇特。
或不相當。
總在我手裡。
卻向他道。
閻老子你也退步摸索鼻孔看。
擊禅床下座 僧問。
久默。
斯要已洩真機。
學人上來。
請師開示。
師曰。
耳朵在甚麼處。
曰一句分明該萬象。
師曰。
分明底事作麼生。
曰台星照臨。
枯木回春。
師曰。
換卻你眼睛。
湖州府吉安州道場正堂明辯禅師 本郡俞氏子。
幼事報本蘊。
圓顱受具。
後谒諸方。
至少林。
聞僧舉佛眼以古詩發明。
師子尊者被難話曰。
楊子江頭楊柳春。
楊華愁殺渡江人。
一聲羌笛離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師默有所契。
即趨龍門求入室。
佛眼問。
從上祖師方冊因緣。
許你會得。
忽舉拳曰。
者個因何喚作拳。
師拟對。
眼築其口曰。
不得作道理。
於是頓去知見。
住後上堂。
猛虎口邊拾得。
毒蛇頭上安排。
更不釘樁搖橹。
回頭别有生涯。
婆子被我勘破了。
大悲院裡有村齋。
上堂。
淨五眼。
湧金春色晚。
得五力。
吹落桃華碧。
唯證乃知難可測。
卓拄杖曰。
一片何人得。
流經十萬家。
上堂。
三祖道。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當時老僧若見。
便與一掴。
且道。
是憎邪。
是愛邪。
近來經界稍嚴。
不許詭名挾佃。
解制上堂。
十五日已前不得去。
少林隻履無藏處。
十五日已後不得住。
桂子天香和雨露。
正當十五日。
又且如何。
阿呵呵。
風流不在着衣多。
上堂。
舉僧問投子。
大死底人。
卻活時如何。
子曰。
不許夜行。
投明須到。
師曰。
我疑千年蒼玉精。
化為一片秋水骨。
海神欲護護不得。
一旦鳌頭忽擎出。
上堂。
華開隴上。
柳綻堤邊。
黃莺調叔夜之琴。
芳草入謝公之句。
何必聞聲悟道。
見色明心。
非唯水上覓漚。
已是眼中着屑。
擘開胸曰。
汝等當觀吾紫磨金色之身。
今日則有。
明日則無。
大似無風起浪。
全不知羞。
且道。
今日事作麼生。
好個迷逢達磨。
不知誰解承當。
僧問。
如何是佛。
師乃鳴指三下。
問。
語默涉離微。
如何通不犯。
師曰。
橫身三界外。
獨脫萬機前。
曰祇如風穴道。
長憶江南三月裡。
鹧鸪啼處百華香。
又作麼生。
師曰。
說者個不唧[口*留]漢作麼。
曰嫩竹搖金風細細。
百華鋪地日遲遲。
師曰。
你向甚麼處見風穴。
曰眼裡耳裡絕潇灑。
師曰。
料掉無交涉。
問。
如何是佛。
師曰。
無柴猛燒火。
曰如何是法。
師曰。
貧做富裝裹。
曰如何是僧。
師曰。
賣扇老婆手遮日。
曰如何是和尚栗棘蓬。
師曰。
不答此話。
曰為甚麼不答。
師大笑曰。
吞不進。
吐不出。
問。
蓮華未出水時如何。
師曰。
未過冬至莫道寒。
曰出水後如何。
師曰。
未過夏至莫道熱。
曰出與未出
依護國瑞。
祝發登具。
徧參諸老。
晚至龍門。
以平日所證白佛眼。
眼曰。
此皆學解。
非究竟事。
欲了生死。
當求妙悟。
師駭然。
一日命主香積。
以道業未辦固辭。
眼勉曰。
姑就職。
其中大有人為汝說法。
未幾。
晨興開廚門。
望見聖僧。
忽契證。
趨白佛眼。
眼曰。
者裡還見聖僧麼。
師詣前問訊叉手立。
眼曰。
向汝道。
大有人為汝說法。
住後上堂。
一法若有。
毗盧堕在凡夫。
萬法若無。
普賢失其境界。
向者裡。
有無俱遣。
得失兩亡。
直得十方世界。
三世諸佛。
總不可得。
見前諸人。
且道。
十二時中。
向甚麼處。
安身立命。
披蓑側立千峰外。
引水澆蔬五老前。
上堂。
乾坤之内。
宇宙之間。
中有一寶。
秘在形山。
雲居又且不然。
乾坤之内。
宇宙之間。
中有一寶。
擲下拄杖曰。
大衆也須識取。
南康府歸宗真牧正賢禅師 潼川陳氏子。
世為名儒。
幼從三聖澄。
為苾刍具戒。
遊成都。
依大慈秀習經論。
過目成誦。
義亦頓曉。
秀稱為經藏子。
出蜀扣佛眼。
一日入室。
眼舉殷勤抱得栴檀樹。
語聲未絕。
師頓悟。
眼曰。
經藏子。
漏逗了也。
因手書真牧二字授之。
紹興己巳。
出住歸宗。
上堂。
且第一句如何道。
汝等若向世界未成時。
父母未生時。
佛未出世時。
祖師未西來時道得。
已是第二句。
且第一句如何道。
直饒你十成道得。
未免左之右之。
卓拄杖下座。
上堂。
良久。
召大衆曰。
者裡作麼生。
若也拟議。
賢上座。
謾你諸人去也。
打地和尚。
瞋他秘魔岩主。
擎個叉兒。
胡說亂道。
遂将一掴成韲粉。
散在十方世界。
還知麼。
舉拂子曰。
而今卻在拂子頭上。
說一切智智清淨無二。
無二分無别無斷故。
還聞麼。
閻老子知得。
乃曰。
賢上座。
你若相當去。
不妨奇特。
或不相當。
總在我手裡。
卻向他道。
閻老子你也退步摸索鼻孔看。
擊禅床下座 僧問。
久默。
斯要已洩真機。
學人上來。
請師開示。
師曰。
耳朵在甚麼處。
曰一句分明該萬象。
師曰。
分明底事作麼生。
曰台星照臨。
枯木回春。
師曰。
換卻你眼睛。
湖州府吉安州道場正堂明辯禅師 本郡俞氏子。
幼事報本蘊。
圓顱受具。
後谒諸方。
至少林。
聞僧舉佛眼以古詩發明。
師子尊者被難話曰。
楊子江頭楊柳春。
楊華愁殺渡江人。
一聲羌笛離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師默有所契。
即趨龍門求入室。
佛眼問。
從上祖師方冊因緣。
許你會得。
忽舉拳曰。
者個因何喚作拳。
師拟對。
眼築其口曰。
不得作道理。
於是頓去知見。
住後上堂。
猛虎口邊拾得。
毒蛇頭上安排。
更不釘樁搖橹。
回頭别有生涯。
婆子被我勘破了。
大悲院裡有村齋。
上堂。
淨五眼。
湧金春色晚。
得五力。
吹落桃華碧。
唯證乃知難可測。
卓拄杖曰。
一片何人得。
流經十萬家。
上堂。
三祖道。
但莫憎愛。
洞然明白。
當時老僧若見。
便與一掴。
且道。
是憎邪。
是愛邪。
近來經界稍嚴。
不許詭名挾佃。
解制上堂。
十五日已前不得去。
少林隻履無藏處。
十五日已後不得住。
桂子天香和雨露。
正當十五日。
又且如何。
阿呵呵。
風流不在着衣多。
上堂。
舉僧問投子。
大死底人。
卻活時如何。
子曰。
不許夜行。
投明須到。
師曰。
我疑千年蒼玉精。
化為一片秋水骨。
海神欲護護不得。
一旦鳌頭忽擎出。
上堂。
華開隴上。
柳綻堤邊。
黃莺調叔夜之琴。
芳草入謝公之句。
何必聞聲悟道。
見色明心。
非唯水上覓漚。
已是眼中着屑。
擘開胸曰。
汝等當觀吾紫磨金色之身。
今日則有。
明日則無。
大似無風起浪。
全不知羞。
且道。
今日事作麼生。
好個迷逢達磨。
不知誰解承當。
僧問。
如何是佛。
師乃鳴指三下。
問。
語默涉離微。
如何通不犯。
師曰。
橫身三界外。
獨脫萬機前。
曰祇如風穴道。
長憶江南三月裡。
鹧鸪啼處百華香。
又作麼生。
師曰。
說者個不唧[口*留]漢作麼。
曰嫩竹搖金風細細。
百華鋪地日遲遲。
師曰。
你向甚麼處見風穴。
曰眼裡耳裡絕潇灑。
師曰。
料掉無交涉。
問。
如何是佛。
師曰。
無柴猛燒火。
曰如何是法。
師曰。
貧做富裝裹。
曰如何是僧。
師曰。
賣扇老婆手遮日。
曰如何是和尚栗棘蓬。
師曰。
不答此話。
曰為甚麼不答。
師大笑曰。
吞不進。
吐不出。
問。
蓮華未出水時如何。
師曰。
未過冬至莫道寒。
曰出水後如何。
師曰。
未過夏至莫道熱。
曰出與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