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關燈
鑼。

    道吾作舞。

    甜瓜徹蒂甜。

    苦瓠連根苦。

     上堂。

    如來禅祖師道。

    切忌将心外邊讨。

    從門所得非家珍。

    特地埋藏衣裡寶。

    禅家流。

    須及早撥動祖師關棙。

    抖擻多年布襖。

    是非毀譽付之空。

    豎闊橫長渾恰好。

    君不見。

    寒山老。

    終日嬉嬉。

    長年把掃。

    人問其中事若何。

    入荒田不揀。

    信手拈來草。

    參。

     僧問。

    如何是賓中賓。

    師曰。

    客路如天遠。

    侯門似海深。

    曰如何是賓中主。

    師曰。

    長因送客處。

    憶得别家時。

    曰如何是主中賓。

    師曰。

    相逢不必問前程。

    曰如何是主中主。

    師曰。

    一朝權祖令。

    誰是出頭人。

    曰賓主已蒙師指示。

    向上宗乘事若何。

    師曰。

    大海若知足。

    百川應倒流。

     嘗謂衆曰。

    兄弟。

    如有省悟處。

    不拘時節。

    請來露個消息。

    雪夜有僧扣方丈門。

    師起秉燭。

    震威喝曰。

    雪深夜半。

    求決疑情。

    因甚麼威儀不具。

    僧顧視衣裓。

    師遂堅逐出院。

     紹興甲寅。

    解制退天甯之席。

    謂鄭績曰。

    十月八日。

    是佛鑒忌辰。

    吾時至矣。

    乞還鄣南。

    十月四日。

    鄭遣弟僧道如訊之。

    師曰。

    汝來正其時也。

    先一日不着。

    便後一日蹉過了。

    吾雖與佛鑒同條生。

    終不同條死。

    明早。

    可為我尋一隻小船子來。

    高五尺足矣。

    越三日雞鳴。

    端坐如平時。

    侍者請偈。

    師曰。

    不曾作得。

    言訖而逝。

    阇維。

    舌根不壞。

    郡人陳師顔。

    以寶函藏其家。

    門弟子奉靈骨。

    塔於普應院之側。

     南昌府泐潭擇明禅師 舉趙州訪茱萸探水因緣。

    頌曰。

    趙老雲收山嶽露。

    茱萸雨過竹風清。

    誰家别館池塘裡。

    一對鴛鴦畫不成。

     舉德山托缽話。

    頌曰。

    從來家富小兒嬌。

    偏向江頭弄畫桡。

    引得老爺把不住。

    又來船上助歌謠。

     上堂。

    永嘉道。

    一月普現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攝。

    豎起拂子曰。

    看看。

    千江競注。

    萬派争流。

    若也素善行舟。

    便谙水脈。

    可以優遊性海。

    笑傲煙波。

    其或未然。

    且歸林下坐。

    更待月明時。

     台州府寶藏本禅師 上堂。

    清明已過十餘日。

    花雨闌珊方寸深。

    春色惱人眠不得。

    黃鹂飛過綠楊陰。

    遂大笑下座。

     吉安府祥符大中清海禅師 初見佛鑒。

    鑒問。

    三世諸佛。

    一口吞盡。

    何處更有衆生可教化。

    此理如何。

    師拟進語。

    鑒喝之。

    師忽領旨。

    述偈曰。

    實際從來不受塵。

    個中無舊亦無新。

    青山況是吾家物。

    不用尋家别問津。

    鑒曰。

    放下着。

    師禮拜而出。

     漳州府淨衆佛真了燦禅師 泉南羅氏子。

    初住淨衆。

    遷太平興國。

    上堂。

    重陽九日菊花新。

    一句明明該古今。

    楊廣橐馳無覓處。

    夜來足迹在松陰。

     南昌府谷山海禅師 上堂。

    一舉不再說。

    已落二三。

    相見不揚眉。

    翻成造作。

    設使動弦别曲。

    告往知來。

    見鞭影便行。

    望剎竿回去。

    腳跟下好與三十棒。

    那堪更向者裡。

    撮摩石火。

    收捉雷光。

    工夫枉用渾閑事。

    笑倒西來碧眼胡。

    卓拄杖下座。

     龍門遠禅師法嗣 溫州府龍翔竹庵士珪禅師 成都史氏子。

    初依大慈雅。

    醉心楞嚴。

    逾五秋南遊。

    挂缽龍門。

    以所得白佛眼。

    眼曰。

    汝解心已極。

    但欠開眼耳。

    遂俾職堂司。

    一日侍立次。

    問絕對待時如何。

    眼曰。

    如汝僧堂中白椎相似。

    師罔措。

    至晚。

    眼抵堂司寮。

    師理前話。

    眼曰。

    閑言語。

    師於言下大悟。

    政和末。

    出世和之天甯。

    屢遷名剎。

    紹興間。

    奉诏開山雁蕩能仁。

    時。

    真歇居江心。

    聞師至。

    恐緣未熟。

    特過江迎歸方丈。

    大展九拜。

    以誘溫人。

    溫人由是翕然歸敬。

    未視篆。

    舊住僧。

    懼行規法。

    深夜放火。

    鞠為瓦礫之墟。

    師毫不介意。

    乃就樹縛屋。

    升座示衆曰。

    愛閑不打鼓山鼓。

    投老來看雁蕩山。

    傑閣危樓渾不見。

    溪邊茆屋兩三間。

    還有共相出手者麼。

    喝一喝。

    下座。

    聽法檀施。

    并力營建。

    未幾。

    複成寶坊。

    次補江心。

     上堂。

    萬年一念。

    一念萬年。

    和衣泥裡輥。

    洗腳上床眠。

    曆劫來事。

    祇在如今。

    大海波濤湧。

    小人方寸深。

    拈起拄杖曰。

    汝等諸人。

    未得個入頭。

    須得個入頭。

    既得個入頭。

    須有出身一路始得。

    大衆。

    且作麼生。

    是出身一路。

    良久曰。

    雪壓難摧澗底松。

    風吹不動天邊月。

    卓拄杖。

    下座。

     上堂。

    萬機不到。

    眼見色耳聞聲。

    一句當空。

    頭戴天腳踏地。

    你諸人。

    祇知今日是五月初一。

    殊不知金烏半夜忙忙去。

    玉兔天明上海東。

    以拂子擊禅床。

    下座。

     上堂。

    明明無悟。

    有法即迷。

    諸人向者裡立不得。

    諸人向者裡住不得。

    若立則危。

    若住則瞎。

    直須意不停玄。

    句不停意。

    用不停機。

    此三者既明。

    一切處不須管帶。

    自然現前。

    不須照顧。

    自然明白。

    雖然如是。

    更須知有向上事。

    久雨不晴。

    咄。

     上堂。

    一葉落天下秋。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一塵起。

    大地收。

    嘉州打大像。

    陝府灌鐵牛。

    明眼漢。

    合作麼生。

    良久曰。

    久旱檐頭句。

    橋流水不流。

    卓拄杖。

    下座。

     上堂。

    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