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集續傳燈錄卷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水,自然成紋。
”師在侍傍,平生礙膺之物頓釋。
岩雲巢居吳郡穹窿,遷瑞光及台州瑞岩,旨延師分座。
師在瑞岩忽夢偉衣冠者,持把茅見授。
翌日,明州清涼專使至,迨入院見伽藍神,姓茅。
衣冠、形貌與疇昔所夢無異。
繼遷焦山,舛雪窦,連被旨移育王徑山。
師居徑山二十年,儲峙豐積,有衆如海。
雖丙丁火厄,而旋複舊觀号,法席全盛。
僧問:“趙州道‘三十年前火爐頭,有個無賓主’話,未曾有人舉着,此意如何?” 師雲:“舌頭拖地。
” 僧雲:“畢竟如何是無賓主話?“ 師雲:“言滿天下。
“ 僧雲:“隻如玄沙聞得雲‘者老漢腳跟未點地在’,又作麼生?” 師雲:“一坑埋卻!” 僧雲:“可謂焦磚打着連底氷,赤眼撞着火柴頭。
” 師雲:“一畫畫斷。
” 上堂:“靈山指月,曹溪話月;遞代相傳,證龜成鼈。
範上座尋常有一張口,挂在壁上未曾動着,今日無端入這行戶,事到如此隻得東簸西簸,未免拈起多年曆日,於中點出些子悞賺處說似諸人。
且要郭大、李二、鄧四、張三知得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雖然如是,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 上堂:“若論個事,直是省要易會,多是諸人自作艱難、自作障礙,所以有時東廊西廊見諸人和南問訊,山僧便乃低頭相接。
其實無他,隻要諸人識得長老是西川隆慶府人事。
若識得去,便與諸人打些鄉談、說些鄉話。
如今且未說你識得長老,且各自知得自家鄉井也得。
還知麼?明州六縣,奉化八鄉。
” 上堂:“五峰門下百種全無,僧床迫窄堂供蕭疎。
腳下踏着底破磚頭、碎瓦礫,面前撞見底王獦獠、李麻胡。
恁麼薄福住山,真個孤負老胡。
雖然如是,更點分明。
” 上堂:“一夏已滿,無事不辨。
遂府缽盂,功州磁碗。
” 理宗嘗召見於修政殿,奏對詳明。
上為之動色,賜金襕僧伽黎,仍宣詣慈明殿升座。
上垂簾而聽,以師所說法要,示參政陳公貴誼。
陳公奏雲:“簡明直截,有補聖治”。
乃賜“佛鑒禅師”号,兼缣帛、金銀等物。
師去寺四十裡,作室接待雲水,理宗親灑宸翰,賜額曰“萬年正續”。
淳佑己酉三月旦日示衆曰:“山僧既老且病,無力得與諸人東語西話,今日勉強出來,從前所說不到底,盡情向諸人面前抖擻去也。
”遂起身,抖衣雲:“是多少?”十五日親書遺表及遺書十數,言笑諧谑如平時。
醫者診視次,師謂曰:“你未識這一脈在!”十八日黎明,索筆書偈曰:“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
更要問端的,天台有石橋。
”移頃而逝,全身葬于正續之側,塔曰“圓照”。
○杭州靈隐石田法熏禅師 眉山彭氏,生而慧敏,從丹棱石龍山法寶院智明出家,遊方至石霜,禮雷遷塔。
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須特地肆乖張。
平高就下婆心切,惱得雷公一夜忙。
”師名因是大着。
聞破庵道望時在吳門穹窿,遂往依焉。
室中舉世尊拈華迦葉微笑,師雲:“焦磚打着連底凍,赤眼撞着火柴頭。
”庵陰奇之,每於日用語默故起其疑,師於是決志依栖,與無準日相激砺。
久之出世蘇之高峰,次遷楓橋普明。
行輩有高原泉、無相範(即庵覺)、石溪月相依而住。
俄锺山虛席,廟堂以師補處。
寶慶初,诏遷淨慈。
端平二年,诏遷靈隐。
上堂:“一徑直,二周遮,衲僧會得萬别千差;庭前閑放目,春盡尚餘花,老胡不合過流沙。
” 上堂:“大道體寬,無易無難。
相頭買帽,此土西天。
” 上堂:“識得心,山嶽沉。
握金成土,握土成金;腳後腳前,現成行貨,少室峰前交點不過!” 上堂:“石中有玉,沙裡無油。
德山、臨濟,未出常流。
卻憶寒山子,時臨古渡頭。
” 上堂:“見聞覺知,行住坐卧。
貶上眉毛,早是蹉過。
赤腳唱山歌,路上無人和。
” 上堂:“把定重關,諸人性命在山僧手裡;放開一線,山僧性命在諸人手裡。
而今也不把定也不放開,山僧即是諸人,諸人即是山僧。
三十年後莫道蔣山和泥合水。
” 上堂:“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鹽醬,馬大師滿地狼籍。
靈山即不然: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
”良久,雲:“衲子難謾。
” 示衆偈曰:“劍刃翻身猶是鈍,屋頭問路太無端。
楚雞不是丹山鳳,何必臨風刷羽翰?!” 淳佑甲辰三月望日,示徒雲:“但得本,莫愁末。
喚什麼作本,喚什麼作末?松栢千年青,不入時人意。
牡丹一日紅,滿城公子醉。
山僧恁麼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參。
” 弟子師俊繪師像,求贊。
有雲:“末後一句,分付廚山。
”衆頗訝之。
師先嘗建接待院於西溪曰“寶壽”。
忽示疾,即退居寶壽,趣辨終焉。
計囑窆全身于院之後山,端坐而化。
壽七十五,臈五十三。
○江州雲居即庵慈覺禅師 上堂,舉雪峰因閩王問:拟欲蓋一所佛殿去時如何?峰曰:大王何不蓋取一所空王殿。
王曰:請師樣子。
峰展兩手。
雲門雲:一舉四十九。
師頌曰:“空王殿樣子,雪峰展兩手。
添得老韶陽,一舉四十九。
總是面南看北鬥。
“ 贊船子和尚偈曰:“三十餘年在藥山,鬼家活計豈能傳?當時不得夾山老,你且耐煩撐破船。
” ○四明大慈獨庵道俦禅師 贈制鞋匠偈曰:“透底工夫做已圓,須知密處自心傳。
腳跟着地随他轉,踏到驢年也未穿。
” 龜峰曹源生禅師法嗣 ○杭州徑山癡絕道沖禅師 武信長江苟氏子,母郭氏。
生而豐上短下,資性絕人。
少長習進士業,兼之受釋氏,學於梓州妙音院。
禮修證為落發師。
遊成都,習經論於聖慈,以名相厭人,複棄去。
聞松源唱道于饒之薦福,徑造其門,以歲饑不受。
曹源以雲居首座,出世妙果。
師聽其入門語有省,源遂俾侍香,老拳痛棒不少貸,平生知見至是絕無影響。
源徙龜峰,師複侍行,久之,呈偈辭遊浙有曰:“尚餘窮相一雙手,要向諸方癢處爬。
”江湖盛傳。
至杭時松源主靈隐,門嚴戶峻,八閱月不得入室。
或以失士告源曰:“我已八字打開挂搭。
他自是他,當面蹉過了。
”師聞其語,徹見。
侍曹源於妙果,龜峰時嘻笑怒罵,皆為人善巧方便。
嘉定己卯,由徑山第一座出世嘉禾。
光孝道聞于朝,忠獻史衛王以堂帖除蔣山侍郎,曹公豳帥閩以鼓山來聘。
未行,雪峰牒至。
領事半年而天童诏下。
衆集如海,猶宏智盛時。
育王虛席,攝住持事,往來說法兩山間。
淳佑甲辰,有旨,移靈隐。
師謂大父----密庵伯父:“松源弘道之地,方欲奮勵,力振祖風。
”而世故有不滿其意者,伐鼓辭衆,歸隐金陵。
朝命以虎丘俾養老,不就,留守虛齋。
趙公以蔣山起之,不應。
育王笑翁散席,朝論以大覺故家召,師隐所。
使者三返,卒不應诏。
明年,京尹趙公以法華請開山,将領事徑山。
诏至,師欲以法華并辭,自謂“不赴法華則失信,重違君命則不恭。
失恭與信,何以為後學法?!”乃幡然而作留法華,踰月即登徑山。
故人神響應,歡聲如雷。
上堂。
僧問:“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别。
如何是過去心?”師雲:“放待冷來看!”僧雲:“如何是現在心?”師雲:“你問我答。
”僧雲:“如何是未來心?”師雲:“後次上堂向你道!”僧雲:“如何是過去佛?”師雲:“去年梅。
”僧雲:“如何是現在佛?”師雲:“今歲柳。
”僧雲:“如何是未來佛?”師雲:“顔色馨香依舊。
”僧雲:“如何是過去差别智?”師以拂子擊禅床左邊。
僧雲:“如何是現在差别智?”師以拂子擊禅床右邊。
僧雲:“如何是未來差别智?”師以拂子中間點一點。
僧雲:“心佛衆生無向背,十方剎海一毫收。
”便禮拜。
師乃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世既不可得,喚什麼作差别智?若人見得徹去,三世諸佛無一時不在諸人頂[甯*頁]上轉大法輪。
更來這裡挨肩并足,讨什麼碗?”以拄杖一時趕散。
結夏上堂:“圓覺伽藍塵塵有路,坐斷去來頓空今古。
那裡十三、這邊十五,後先不差毫發許。
可笑黃面瞿昙,至今不知落處。
” 上堂:“盡乾坤大地,無絲毫許大。
是汝諸人橫擔拄杖,繞四天下行腳,道我無處不到、無事不知。
且道西天那爛陀寺戒賢論師今日說什麼法?”便下座。
上堂:“有一人一念頓證,堕在佛數;有一人累劫闡提,不願成佛。
且道那個合受人天供養?”良久雲:“蝶穿芳徑雙眉濕,蜂掠殘花兩股肥。
” 臨示寂,手書龛記并遺書十數。
且曰:“無準忌在三月十八日,吾以十五日即行,不能瓣香修供。
”侍僧亟以遺偈請師。
謂曰:“末後一句無可商量,隻要個人直下承當。
”即命筆,書辭衆上堂語。
至夜分起坐,移頃而逝。
壽八十二,臘六十一,茶毗舍利五色者無數。
其徒遵治命,奉骨歸葬金陵玉山庵。
學者追慕不忍含,中分其半,建塔菖蒲田玉芝庵。
天童枯禅鏡禅師法嗣 ○四明育王寂窗有照禅師 福之閩縣鄧氏,依九峰榕庵慧得度。
時枯禅唱道怡山,往從之。
一日,禅曰:“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那裡是他不疑處?”師大笑趨出。
禅深肯之。
禅遷靈隐,師掌内記。
已而見大梅石岩、虎丘蒺藜、鄮峰無準、金山大歇,皆深器重。
以母老歸省。
雪峰癡絕留掌記室。
閩帥趙公汝愚,欽師名,命開法東山大乘,住福之黃蘗。
時左史竹溪、林公希逸從師論心法
”師在侍傍,平生礙膺之物頓釋。
岩雲巢居吳郡穹窿,遷瑞光及台州瑞岩,旨延師分座。
師在瑞岩忽夢偉衣冠者,持把茅見授。
翌日,明州清涼專使至,迨入院見伽藍神,姓茅。
衣冠、形貌與疇昔所夢無異。
繼遷焦山,舛雪窦,連被旨移育王徑山。
師居徑山二十年,儲峙豐積,有衆如海。
雖丙丁火厄,而旋複舊觀号,法席全盛。
僧問:“趙州道‘三十年前火爐頭,有個無賓主’話,未曾有人舉着,此意如何?” 師雲:“舌頭拖地。
” 僧雲:“畢竟如何是無賓主話?“ 師雲:“言滿天下。
“ 僧雲:“隻如玄沙聞得雲‘者老漢腳跟未點地在’,又作麼生?” 師雲:“一坑埋卻!” 僧雲:“可謂焦磚打着連底氷,赤眼撞着火柴頭。
” 師雲:“一畫畫斷。
” 上堂:“靈山指月,曹溪話月;遞代相傳,證龜成鼈。
範上座尋常有一張口,挂在壁上未曾動着,今日無端入這行戶,事到如此隻得東簸西簸,未免拈起多年曆日,於中點出些子悞賺處說似諸人。
且要郭大、李二、鄧四、張三知得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雖然如是,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 上堂:“若論個事,直是省要易會,多是諸人自作艱難、自作障礙,所以有時東廊西廊見諸人和南問訊,山僧便乃低頭相接。
其實無他,隻要諸人識得長老是西川隆慶府人事。
若識得去,便與諸人打些鄉談、說些鄉話。
如今且未說你識得長老,且各自知得自家鄉井也得。
還知麼?明州六縣,奉化八鄉。
” 上堂:“五峰門下百種全無,僧床迫窄堂供蕭疎。
腳下踏着底破磚頭、碎瓦礫,面前撞見底王獦獠、李麻胡。
恁麼薄福住山,真個孤負老胡。
雖然如是,更點分明。
” 上堂:“一夏已滿,無事不辨。
遂府缽盂,功州磁碗。
” 理宗嘗召見於修政殿,奏對詳明。
上為之動色,賜金襕僧伽黎,仍宣詣慈明殿升座。
上垂簾而聽,以師所說法要,示參政陳公貴誼。
陳公奏雲:“簡明直截,有補聖治”。
乃賜“佛鑒禅師”号,兼缣帛、金銀等物。
師去寺四十裡,作室接待雲水,理宗親灑宸翰,賜額曰“萬年正續”。
淳佑己酉三月旦日示衆曰:“山僧既老且病,無力得與諸人東語西話,今日勉強出來,從前所說不到底,盡情向諸人面前抖擻去也。
”遂起身,抖衣雲:“是多少?”十五日親書遺表及遺書十數,言笑諧谑如平時。
醫者診視次,師謂曰:“你未識這一脈在!”十八日黎明,索筆書偈曰:“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
更要問端的,天台有石橋。
”移頃而逝,全身葬于正續之側,塔曰“圓照”。
○杭州靈隐石田法熏禅師 眉山彭氏,生而慧敏,從丹棱石龍山法寶院智明出家,遊方至石霜,禮雷遷塔。
述偈曰:“一念慈容元不隔,何須特地肆乖張。
平高就下婆心切,惱得雷公一夜忙。
”師名因是大着。
聞破庵道望時在吳門穹窿,遂往依焉。
室中舉世尊拈華迦葉微笑,師雲:“焦磚打着連底凍,赤眼撞着火柴頭。
”庵陰奇之,每於日用語默故起其疑,師於是決志依栖,與無準日相激砺。
久之出世蘇之高峰,次遷楓橋普明。
行輩有高原泉、無相範(即庵覺)、石溪月相依而住。
俄锺山虛席,廟堂以師補處。
寶慶初,诏遷淨慈。
端平二年,诏遷靈隐。
上堂:“一徑直,二周遮,衲僧會得萬别千差;庭前閑放目,春盡尚餘花,老胡不合過流沙。
” 上堂:“大道體寬,無易無難。
相頭買帽,此土西天。
” 上堂:“識得心,山嶽沉。
握金成土,握土成金;腳後腳前,現成行貨,少室峰前交點不過!” 上堂:“石中有玉,沙裡無油。
德山、臨濟,未出常流。
卻憶寒山子,時臨古渡頭。
” 上堂:“見聞覺知,行住坐卧。
貶上眉毛,早是蹉過。
赤腳唱山歌,路上無人和。
” 上堂:“把定重關,諸人性命在山僧手裡;放開一線,山僧性命在諸人手裡。
而今也不把定也不放開,山僧即是諸人,諸人即是山僧。
三十年後莫道蔣山和泥合水。
” 上堂:“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鹽醬,馬大師滿地狼籍。
靈山即不然: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少。
”良久,雲:“衲子難謾。
” 示衆偈曰:“劍刃翻身猶是鈍,屋頭問路太無端。
楚雞不是丹山鳳,何必臨風刷羽翰?!” 淳佑甲辰三月望日,示徒雲:“但得本,莫愁末。
喚什麼作本,喚什麼作末?松栢千年青,不入時人意。
牡丹一日紅,滿城公子醉。
山僧恁麼道,若有不肯底是我同參。
” 弟子師俊繪師像,求贊。
有雲:“末後一句,分付廚山。
”衆頗訝之。
師先嘗建接待院於西溪曰“寶壽”。
忽示疾,即退居寶壽,趣辨終焉。
計囑窆全身于院之後山,端坐而化。
壽七十五,臈五十三。
○江州雲居即庵慈覺禅師 上堂,舉雪峰因閩王問:拟欲蓋一所佛殿去時如何?峰曰:大王何不蓋取一所空王殿。
王曰:請師樣子。
峰展兩手。
雲門雲:一舉四十九。
師頌曰:“空王殿樣子,雪峰展兩手。
添得老韶陽,一舉四十九。
總是面南看北鬥。
“ 贊船子和尚偈曰:“三十餘年在藥山,鬼家活計豈能傳?當時不得夾山老,你且耐煩撐破船。
” ○四明大慈獨庵道俦禅師 贈制鞋匠偈曰:“透底工夫做已圓,須知密處自心傳。
腳跟着地随他轉,踏到驢年也未穿。
” 龜峰曹源生禅師法嗣 ○杭州徑山癡絕道沖禅師 武信長江苟氏子,母郭氏。
生而豐上短下,資性絕人。
少長習進士業,兼之受釋氏,學於梓州妙音院。
禮修證為落發師。
遊成都,習經論於聖慈,以名相厭人,複棄去。
聞松源唱道于饒之薦福,徑造其門,以歲饑不受。
曹源以雲居首座,出世妙果。
師聽其入門語有省,源遂俾侍香,老拳痛棒不少貸,平生知見至是絕無影響。
源徙龜峰,師複侍行,久之,呈偈辭遊浙有曰:“尚餘窮相一雙手,要向諸方癢處爬。
”江湖盛傳。
至杭時松源主靈隐,門嚴戶峻,八閱月不得入室。
或以失士告源曰:“我已八字打開挂搭。
他自是他,當面蹉過了。
”師聞其語,徹見。
侍曹源於妙果,龜峰時嘻笑怒罵,皆為人善巧方便。
嘉定己卯,由徑山第一座出世嘉禾。
光孝道聞于朝,忠獻史衛王以堂帖除蔣山侍郎,曹公豳帥閩以鼓山來聘。
未行,雪峰牒至。
領事半年而天童诏下。
衆集如海,猶宏智盛時。
育王虛席,攝住持事,往來說法兩山間。
淳佑甲辰,有旨,移靈隐。
師謂大父----密庵伯父:“松源弘道之地,方欲奮勵,力振祖風。
”而世故有不滿其意者,伐鼓辭衆,歸隐金陵。
朝命以虎丘俾養老,不就,留守虛齋。
趙公以蔣山起之,不應。
育王笑翁散席,朝論以大覺故家召,師隐所。
使者三返,卒不應诏。
明年,京尹趙公以法華請開山,将領事徑山。
诏至,師欲以法華并辭,自謂“不赴法華則失信,重違君命則不恭。
失恭與信,何以為後學法?!”乃幡然而作留法華,踰月即登徑山。
故人神響應,歡聲如雷。
上堂。
僧問:“心佛及衆生,是三無差别。
如何是過去心?”師雲:“放待冷來看!”僧雲:“如何是現在心?”師雲:“你問我答。
”僧雲:“如何是未來心?”師雲:“後次上堂向你道!”僧雲:“如何是過去佛?”師雲:“去年梅。
”僧雲:“如何是現在佛?”師雲:“今歲柳。
”僧雲:“如何是未來佛?”師雲:“顔色馨香依舊。
”僧雲:“如何是過去差别智?”師以拂子擊禅床左邊。
僧雲:“如何是現在差别智?”師以拂子擊禅床右邊。
僧雲:“如何是未來差别智?”師以拂子中間點一點。
僧雲:“心佛衆生無向背,十方剎海一毫收。
”便禮拜。
師乃雲:“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三世既不可得,喚什麼作差别智?若人見得徹去,三世諸佛無一時不在諸人頂[甯*頁]上轉大法輪。
更來這裡挨肩并足,讨什麼碗?”以拄杖一時趕散。
結夏上堂:“圓覺伽藍塵塵有路,坐斷去來頓空今古。
那裡十三、這邊十五,後先不差毫發許。
可笑黃面瞿昙,至今不知落處。
” 上堂:“盡乾坤大地,無絲毫許大。
是汝諸人橫擔拄杖,繞四天下行腳,道我無處不到、無事不知。
且道西天那爛陀寺戒賢論師今日說什麼法?”便下座。
上堂:“有一人一念頓證,堕在佛數;有一人累劫闡提,不願成佛。
且道那個合受人天供養?”良久雲:“蝶穿芳徑雙眉濕,蜂掠殘花兩股肥。
” 臨示寂,手書龛記并遺書十數。
且曰:“無準忌在三月十八日,吾以十五日即行,不能瓣香修供。
”侍僧亟以遺偈請師。
謂曰:“末後一句無可商量,隻要個人直下承當。
”即命筆,書辭衆上堂語。
至夜分起坐,移頃而逝。
壽八十二,臘六十一,茶毗舍利五色者無數。
其徒遵治命,奉骨歸葬金陵玉山庵。
學者追慕不忍含,中分其半,建塔菖蒲田玉芝庵。
天童枯禅鏡禅師法嗣 ○四明育王寂窗有照禅師 福之閩縣鄧氏,依九峰榕庵慧得度。
時枯禅唱道怡山,往從之。
一日,禅曰:“自從一見桃花後,直至如今更不疑!那裡是他不疑處?”師大笑趨出。
禅深肯之。
禅遷靈隐,師掌内記。
已而見大梅石岩、虎丘蒺藜、鄮峰無準、金山大歇,皆深器重。
以母老歸省。
雪峰癡絕留掌記室。
閩帥趙公汝愚,欽師名,命開法東山大乘,住福之黃蘗。
時左史竹溪、林公希逸從師論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