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先真歇了禅師塔銘

關燈
夫道詣於大同。

    性成乎圓通。

    無住而住。

    不空而空。

    東西三十三傳默合符節。

    信不私而公也。

    佛吞三世。

    經破微塵。

    發自己之光明。

    得衲僧之機用。

    根境平出。

    行履自然。

    天地之默。

    成陰陽之化光。

    四時之氣。

    備萬彙之慈等。

    祖龛燈活。

    缁園律溫。

    持法柄。

    荷佛擔。

    力抗魔外。

    身任艱難。

    悟空禅師其人也。

    師諱清了。

    道号真歇。

    姓雍。

    左綿安昌人。

    兒時抱持入寺。

    見佛喜動眉目。

    人鹹異之。

    十一歲依聖果寺清俊出家。

    業法華經。

    更七年榮試得度。

    具戒已。

    之成都大慈寺。

    聆圓覺.金剛.起信等經論之講。

    領略大意。

    便登峨嵋禮普賢大士。

    東行出蜀。

    道過泸南郡建崇甯寺。

    遮留之。

    師曰。

    鲲鵬時節。

    讵草草耶。

    下瞿塘。

    轉滟滪。

    出荊楚。

    曆沔漢。

    投鄧之丹霞山淳禅師之席。

    一日入室。

    霞問如何是空劫以前自己。

    師拟進語。

    霞與一掌。

    師豁然開悟。

    翌日霞示妙密诘其證詣。

    猶珠之影随。

    谷之響答也。

    北遊五台禮文殊大士。

    已而至京師。

    禅講名席俱扣摭焉。

    浮[泳-永+下]而下。

    時祖照禅師住儀真。

    長蘆龍象之衆蹴踏萬指。

    師投其中。

    英俊相親。

    骎骎殆半。

    延為侍者踰年而罷。

    以轉物寮待之。

    舉分座入室。

    師默遁去。

    祖照以偈招之。

    複回秉拂。

    叢林老成趨門折節。

    命為首座。

    政和八年祖照退院。

    夜夢人告曰。

    蜀僧當代公。

    既寤疑曰。

    佛果耶。

    佛眼耶。

    未幾再請主之。

    宣和三年祖照病。

    複命師為第一座。

    病甚退院。

    四年秋七月經制使陳公請師補處。

    五年夏至居雲堂千七百僧。

    五月開堂嗣法淳和尚。

    六月江風駕潮漫田。

    殆無獲矣。

    師升堂告衆。

    安坐勿憂。

    八月祖照遷化。

    師行喪以師禮。

    十月躬行乞食。

    六年二月告還。

    撾鼓出所得。

    供須有羨。

    問津指源。

    燭幽汲深踰七載。

    建炎二年六月退院。

    八月絕錢塘如明之梅岑禮觀音大士。

    海山七百餘家。

    一聞教音俱棄漁業。

    計日活千萬億命。

    四年過我結制。

    五月天台國清寺三請三辭。

    八月為雁蕩之遊。

    十月客天封寺。

    受福唐雪峰請。

    十一月入院。

    雲水之俦複過長蘆之數。

    檀信趨施歲用舒裕。

    閩中佛剎。

    自古禅居深林遠壑。

    樓觀相望。

    主盟之人悉舉江湖有道尊宿。

    一洗故習。

    紹興五年退居東庵。

    六年七月四明阿育王山廣利席虛奉旨請師。

    寺之曠敗未易料理。

    齋鼓不伐晝突不黔。

    逋負幾二十萬。

    人悉為憂。

    師十月入寺。

    井邑林楙喜聞師來。

    遠親近鄰扶老攜幼。

    肩踵相摩舳舻相銜。

    師入席始溫。

    償逋十之八九。

    七年駐跸建康。

    诏師住蔣山。

    且行且辭疾。

    七上乃允。

    八年溫之龍翔興慶二院合額禅居。

    诏師主之。

    四月入院。

    升堂小參。

    安集來衆。

    東西兩址潮漲限之築堤坑護。

    南北隆衍建三門大殿。

    法堂方丈翼以故屋。

    金谷竹木循乞得之。

    一寺雙塔玉巧幻出。

    屹然江上。

    繪圖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