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列祖提綱錄卷第四十二
武林十八澗理安禅寺住持婁東行悅集
開爐提綱
高峰妙禅師開爐上堂。
豎起拂子雲。
者些火種自靈山傳至西峰。
已得二千二百三十餘載。
今日幸遇開爐。
特為諸人拈出。
以拂子吹一吹乃擲下雲。
照顧燒卻眉毛。
開爐上堂。
三千世界作爐。
百億須彌為炭。
生鐵鑄就禅和。
炙得通身紅爛。
正恁麼時。
莫有亸得過底麼。
左右顧視雲。
嗄。
将謂水不能溺。
火不能焚。
元來總是一隊爛額焦頭漢。
中峰本禅師開爐示衆。
世界闊一丈。
古鏡闊一丈。
你還知蒲團上一個吞不下吐不出底無義味話頭也闊一丈麼。
者裡一肩荷負得去。
便可喚火爐作古鏡。
喚古鏡作世界。
都無異緻。
如其未爾。
火爐與古鏡。
世界與話頭。
相違不止三千裡。
何以如此。
蓋能所分别作障礙。
觌體如銀山鐵壁之堅。
隻此便是生死輪回根本。
故楞嚴謂。
根塵同源。
縛脫無二。
識性虛妄。
猶若空華。
由塵發知。
因根有相。
相見無性。
同於交蘆。
者裡無你動步處。
無你着眼處。
昔安楞嚴讀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盤。
雖破句讀之。
其桶底當下脫落。
直得七穿八穴。
洞見老釋迦心肝五藏。
直下喚古鏡作火爐。
不妨洞照森羅萬象。
喚火爐作古鏡。
不妨熏炙氷霜面皮。
洗盡見塵。
絞乾情浪。
無第二念。
無第二人。
喚南作北。
敲東擊西。
死柴頭上爛發心華。
水底輝騰赤焰。
冷灰堆裡撥出火種。
毛端盤結青煙。
一切處和氣藹然。
一切處陽春燠若。
信手拈來。
安有一毫剩法與人為知為解者哉。
年來佛法無靈。
往往将根塵識妄認作真心。
說得宛然。
了無交涉。
記得儒勸學有詩謂。
擊石乃有火。
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
不學非自然。
此說雖曰訓蒙。
於禅學分上說得恰妙。
何以知然。
謂石中有火。
不以智巧擊之引之。
則終於不遇也。
今人惟知石中有火。
未曾施半錢智巧之力擊之。
終日指此冷石說火之用。
說到光然落地。
依前隻是塊石頭。
要覓一點火為用了不可得。
此是不肯死心做工夫以求正悟。
惟記相似語言而說禅者是也。
更有一等闡提人聞說石中有火。
急碎其石欲取其火。
乃至碎抹為塵終不得火。
卻不責不以智巧求之便。
乃不肯信石中果有真火。
此是不信自心成佛之凡夫也。
此說且置。
何謂智巧。
勉向第二門頭立個喻子。
首以信根為石。
次以無義味話頭為擊石之手。
又以堅固不退轉志願之鐵打個火刀。
乃以精進勇猛不顧危亡之力向動靜閑忙中敲之擊之。
使不間斷。
又必待無量劫中蒙佛祖授記般若種性乾草蓦忽相承。
是謂智巧也。
引起一星子延燎不已。
直教三千世界化為焦焰。
複何難哉。
舍此智巧。
未見有燒物之火無緣而自出也。
記得百丈令沩山撥火。
沩撥之不得。
丈躬撥得之。
謂沩曰。
爾道無。
者個聻。
直下還着得智巧也無。
聊說一偈。
十方世界火爐闊。
冷灰堆裡深深撥。
得一星兒遽喜歡。
今古拈來鬧聒聒。
諸禅流。
休抹撻。
燎卻眉毛莫便休。
或不如斯遭凍殺。
唯庵然禅師開爐上堂。
暖氣相接正在斯時。
深深冷灰裡撥着星兒之火。
向死柴頭上發機燎起亘天烈焰。
燒卻舜若多神面皮。
敢問諸人。
作麼生回避。
擲拄杖下座。
開爐上堂。
十月風高作寒色。
今朝正值開爐日。
長途多少未歸人。
祖父田園俱喪失。
何如白鹭鸶翹足溪邊立。
毛長骨瘦曆風波。
那論有食與無食。
諸兄弟。
也要大家知此消息。
且道是什麼消息。
歸堂吃茶。
元叟端禅師開爐上堂。
舉雪峰雲。
三世諸佛向火焰上轉大法輪。
雲門雲。
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
三世諸佛立地聽。
應庵雲。
三世諸佛為火焰說法。
火焰燒殺三世諸佛。
師雲。
三大老一人鼻孔遼天。
一人眼睛突出。
一人腳跟不點地。
諸人若也揀辨得出。
鳳山今日開爐。
其或未然。
前頭大有雪霜在。
開爐上堂。
舉雪峰示衆雲。
世界闊一丈。
古鏡闊一丈。
玄沙問雲火爐闊多少。
峰雲如古鏡闊。
沙雲者老漢腳跟未點地在。
師雲。
古鏡即是火爐。
火爐即是古鏡。
不是雪峰老漢。
争得頭正尾正。
鹫峰今日忽有人問火爐闊多少。
隻向道。
随家豐儉。
呆庵莊禅師開爐上堂。
舉趙州和尚指火示僧雲。
我喚作火。
你不得喚作火。
師雲。
趙州老老大大。
剛要挑灰弄火。
雲居則不然。
相共圍爐燒火向。
主賓道合自忘言。
橫川珙禅師開爐上堂。
僧出雲。
丙丁童子來求火。
師雲。
歸去生柴帶葉燒。
乃雲。
古鏡闊一丈。
火爐闊一丈。
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
三世諸佛立地聽。
你諸人長連床上立地聽。
黃龍新禅師開爐示衆。
舉雪峰道。
三世諸佛向火焰裡轉大法輪。
雲門道。
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
三世諸佛立地聽。
雪峰雲門交互争輝。
薪盡火滅。
三世諸佛向甚麼處聽。
莫戀白雲深處坐。
切忌寒灰燒殺人。
石屋珙禅師開爐上堂。
法昌和尚道。
法昌今日開爐。
行腳僧無一個。
惟有十六高人。
緘口圍爐打坐。
福源不與麼道。
福源今日開爐。
炭墼也無一個。
五湖四海禅和。
衲帔蒙頭打坐。
不是冷眼旁觀。
免見挑灰弄火。
寬心甯耐到春來。
屋角梅花香朵朵。
上堂。
十月初一日開爐。
諸方說寒道熱。
福源一味尋常。
不會安排施設。
深深埋兩個炭團。
滿滿堆一爐黃葉。
莫嫌火種無多。
隻要暖氣相接。
放下重簾。
豎起拂子雲。
者些火種自靈山傳至西峰。
已得二千二百三十餘載。
今日幸遇開爐。
特為諸人拈出。
以拂子吹一吹乃擲下雲。
照顧燒卻眉毛。
開爐上堂。
三千世界作爐。
百億須彌為炭。
生鐵鑄就禅和。
炙得通身紅爛。
正恁麼時。
莫有亸得過底麼。
左右顧視雲。
嗄。
将謂水不能溺。
火不能焚。
元來總是一隊爛額焦頭漢。
中峰本禅師開爐示衆。
世界闊一丈。
古鏡闊一丈。
你還知蒲團上一個吞不下吐不出底無義味話頭也闊一丈麼。
者裡一肩荷負得去。
便可喚火爐作古鏡。
喚古鏡作世界。
都無異緻。
如其未爾。
火爐與古鏡。
世界與話頭。
相違不止三千裡。
何以如此。
蓋能所分别作障礙。
觌體如銀山鐵壁之堅。
隻此便是生死輪回根本。
故楞嚴謂。
根塵同源。
縛脫無二。
識性虛妄。
猶若空華。
由塵發知。
因根有相。
相見無性。
同於交蘆。
者裡無你動步處。
無你着眼處。
昔安楞嚴讀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斯即涅盤。
雖破句讀之。
其桶底當下脫落。
直得七穿八穴。
洞見老釋迦心肝五藏。
直下喚古鏡作火爐。
不妨洞照森羅萬象。
喚火爐作古鏡。
不妨熏炙氷霜面皮。
洗盡見塵。
絞乾情浪。
無第二念。
無第二人。
喚南作北。
敲東擊西。
死柴頭上爛發心華。
水底輝騰赤焰。
冷灰堆裡撥出火種。
毛端盤結青煙。
一切處和氣藹然。
一切處陽春燠若。
信手拈來。
安有一毫剩法與人為知為解者哉。
年來佛法無靈。
往往将根塵識妄認作真心。
說得宛然。
了無交涉。
記得儒勸學有詩謂。
擊石乃有火。
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
不學非自然。
此說雖曰訓蒙。
於禅學分上說得恰妙。
何以知然。
謂石中有火。
不以智巧擊之引之。
則終於不遇也。
今人惟知石中有火。
未曾施半錢智巧之力擊之。
終日指此冷石說火之用。
說到光然落地。
依前隻是塊石頭。
要覓一點火為用了不可得。
此是不肯死心做工夫以求正悟。
惟記相似語言而說禅者是也。
更有一等闡提人聞說石中有火。
急碎其石欲取其火。
乃至碎抹為塵終不得火。
卻不責不以智巧求之便。
乃不肯信石中果有真火。
此是不信自心成佛之凡夫也。
此說且置。
何謂智巧。
勉向第二門頭立個喻子。
首以信根為石。
次以無義味話頭為擊石之手。
又以堅固不退轉志願之鐵打個火刀。
乃以精進勇猛不顧危亡之力向動靜閑忙中敲之擊之。
使不間斷。
又必待無量劫中蒙佛祖授記般若種性乾草蓦忽相承。
是謂智巧也。
引起一星子延燎不已。
直教三千世界化為焦焰。
複何難哉。
舍此智巧。
未見有燒物之火無緣而自出也。
記得百丈令沩山撥火。
沩撥之不得。
丈躬撥得之。
謂沩曰。
爾道無。
者個聻。
直下還着得智巧也無。
聊說一偈。
十方世界火爐闊。
冷灰堆裡深深撥。
得一星兒遽喜歡。
今古拈來鬧聒聒。
諸禅流。
休抹撻。
燎卻眉毛莫便休。
或不如斯遭凍殺。
唯庵然禅師開爐上堂。
暖氣相接正在斯時。
深深冷灰裡撥着星兒之火。
向死柴頭上發機燎起亘天烈焰。
燒卻舜若多神面皮。
敢問諸人。
作麼生回避。
擲拄杖下座。
開爐上堂。
十月風高作寒色。
今朝正值開爐日。
長途多少未歸人。
祖父田園俱喪失。
何如白鹭鸶翹足溪邊立。
毛長骨瘦曆風波。
那論有食與無食。
諸兄弟。
也要大家知此消息。
且道是什麼消息。
歸堂吃茶。
元叟端禅師開爐上堂。
舉雪峰雲。
三世諸佛向火焰上轉大法輪。
雲門雲。
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
三世諸佛立地聽。
應庵雲。
三世諸佛為火焰說法。
火焰燒殺三世諸佛。
師雲。
三大老一人鼻孔遼天。
一人眼睛突出。
一人腳跟不點地。
諸人若也揀辨得出。
鳳山今日開爐。
其或未然。
前頭大有雪霜在。
開爐上堂。
舉雪峰示衆雲。
世界闊一丈。
古鏡闊一丈。
玄沙問雲火爐闊多少。
峰雲如古鏡闊。
沙雲者老漢腳跟未點地在。
師雲。
古鏡即是火爐。
火爐即是古鏡。
不是雪峰老漢。
争得頭正尾正。
鹫峰今日忽有人問火爐闊多少。
隻向道。
随家豐儉。
呆庵莊禅師開爐上堂。
舉趙州和尚指火示僧雲。
我喚作火。
你不得喚作火。
師雲。
趙州老老大大。
剛要挑灰弄火。
雲居則不然。
相共圍爐燒火向。
主賓道合自忘言。
橫川珙禅師開爐上堂。
僧出雲。
丙丁童子來求火。
師雲。
歸去生柴帶葉燒。
乃雲。
古鏡闊一丈。
火爐闊一丈。
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
三世諸佛立地聽。
你諸人長連床上立地聽。
黃龍新禅師開爐示衆。
舉雪峰道。
三世諸佛向火焰裡轉大法輪。
雲門道。
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
三世諸佛立地聽。
雪峰雲門交互争輝。
薪盡火滅。
三世諸佛向甚麼處聽。
莫戀白雲深處坐。
切忌寒灰燒殺人。
石屋珙禅師開爐上堂。
法昌和尚道。
法昌今日開爐。
行腳僧無一個。
惟有十六高人。
緘口圍爐打坐。
福源不與麼道。
福源今日開爐。
炭墼也無一個。
五湖四海禅和。
衲帔蒙頭打坐。
不是冷眼旁觀。
免見挑灰弄火。
寬心甯耐到春來。
屋角梅花香朵朵。
上堂。
十月初一日開爐。
諸方說寒道熱。
福源一味尋常。
不會安排施設。
深深埋兩個炭團。
滿滿堆一爐黃葉。
莫嫌火種無多。
隻要暖氣相接。
放下重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