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
近則文恭公而下。
滿門無白丁。
人皆羨其盛哉。
公不以為榮也。
小試教庠之任。
厭吳江楓冷而拂袖便歸。
繼承省檄之招。
愛蒸溪竹居而掉頭弗起。
素行富貴富貴不淫。
無意功名功名自至。
左幹戈右爼豆。
固未忘曹氏家聲。
朝詩酒暮琴書。
且願效晉人風度。
亦嘗刲股和羹以療大父之病。
亦嘗解衣推食以供寒士之需。
其待朋友也切切偲偲。
其待宗黨也磊磊落落。
儒學子弟仰之為文章巨公。
集賢缙紳号之以清逸處士。
平生萬事已足。
末後一機更高。
頂門露金剛眼睛。
着着見古人關棙。
筆底現法華寶藏。
頭頭顯自己家珍。
文字語言一無所礙。
涅盤生死兩不相妨。
從前隻道出來出來速出來。
苦哉三界火宅。
到此方知歸去歸去好歸去。
俨然一會靈山。
既曰知歸。
争柰有個将不去底。
既将不去。
合與覆藏。
既曰覆藏。
有何證據。
撒土雲。
化城寶所無分别。
寸土元來是寸金。
弘覺忞禅師為丸鐘黃居士掩土。
卓拄杖雲。
者一片地。
從本已來。
體無向背。
境絕方隅。
開辟自生佛已前。
莊嚴在威音那畔。
非三災之可到。
豈四運之能遷。
良由田地穩密。
故名金剛王寶剎。
亦名無畏獅子幢。
其隐也。
三世諸佛侵欺不得。
其密也。
曆代宗師天下老和尚跨越無門。
今則山僧收将元本契書。
兩手付與丸鐘黃居士。
便請四棱着地全身放倒。
歸涅盤之大宅。
統法海以為家。
更無此界他方。
誰分客鄉流寓。
竹松引畔常露本地風光。
百草頭邊全彰腳跟大事。
直得如月臨秋水在處光輝。
似雁過長空景沉無迹。
所以道。
處處真。
處處真。
塵塵盡是本來人。
真實說時聲不見。
正體堂堂沒卻身。
敢問既沒卻身又且如何是堂堂正體。
漢地不收秦不管。
倒騎驢子上楊州。
石雨方禅師為太常葛屺瞻居士點主。
山高為筆。
水長為墨。
先生之風描寫不及。
其天道也。
天何言哉。
其文章也。
文不加點。
雖然。
湖南夫子成千古。
風月依稀任主張。
優婆夷遷化請佛事(起棺 茶炬 煅骨 入塔 撒骨 點主) 無用寬禅師為孔氏夫人起棺。
無用之語。
都無定止。
觌面相逢。
喝聲道起。
為周安人起棺。
本無男女相。
四大假合就。
現身塵世中。
苦樂逆順受。
喝。
跳出生死關。
清風喧宇宙。
天隐修禅師為嚴道人起棺。
拈拄杖擊棺雲。
迷從曠劫直至而今。
舍身受身輪回虛幻。
你若者裡薦得。
業障如山一擊分明百雜碎。
真性如海片時返照萬緣空。
其或未然。
再聽古佛偈雲。
假借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既然如是。
出門一句作麼生道。
以拄杖指雲。
熏風自南來。
且歸林下去。
元叟端禅師為聚淨人下火。
不是風動。
不是旛動。
此是盧行者坐斷人舌頭底句。
直下如大火聚。
近之則燎卻面門。
高峰妙禅師為志足淨人火。
生不足。
死有餘。
灰飛煙滅露全軀。
便恁麼。
有何拘。
六月炎炎火一爐。
為志明道人火。
隻遮一着子。
今古無傳授。
惟有明道人。
始終能保守。
鐵牛火裡翻筋鬥。
無用寬禅師為慈山道人火。
擊破死關。
通身暢快。
哮吼一聲。
威音劫外。
擲火雲。
山頭火發。
一彩兩賽。
為慈發淨人火。
水底火發燒虛空。
大地山河一夢中。
便向機先身得脫。
南山石虎咬清風。
為王氏慈道人火。
東村王大嫂。
和州買栲栳。
火急走家來。
一覺不知曉。
擲火雲。
燒了。
箬庵問禅師為行珠優婆夷火。
摩尼久埋沒。
今朝光始燦。
爍破太虛空。
氷河發火焰。
薦不薦。
試入紅爐重煅煉。
高峰妙禅師為智藏淨人煅骨。
一大藏教。
全體是火。
若有嶺南靈骨。
便好赤身擔荷。
雖然。
更入紅爐重煅過。
古梅友禅師為榮道者入塔。
灰飛大野。
骨節還山。
爆地一聲。
始到牢關。
榮道者。
一點靈光非内外。
浮屠空鎖白雲閑。
石雨方禅師為法雷送母淨緣入塔。
白雲無迹。
綠水有源。
二俱不住。
誰是淨緣。
會得者男相女相悉歸安養。
不會者無縫塔裡暫爾偷安。
且道無縫塔又如何偷安。
昨夜花枝零落盡。
曉來依舊北風寒。
無用寬禅師為慈清道人撒骨。
一生一死孰能分。
骨節騰光耀頂門。
撒向洪波深水裡。
好似從前都不曾。
箬庵問禅師吳白涵居士請為太夫人點主。
師拈筆雲。
大衆會麼。
此是從上若佛若祖不斷底血脈。
天人群生類皆承此恩力。
今日奉為吳母蔣太孺人當陽點出。
普令令子賢孫各知所自。
現前一衆共徹未見未聞一斷奇特大事。
乃點主雲。
一葉花敷金色界。
萬山雲拱玉樓台。
建楞嚴會提綱(安居前) 淨因成禅師楞嚴會上堂。
拈拄杖曰。
清淨本然。
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看看。
富樓那穿過釋迦老子鼻孔。
釋迦老子鑽破虛空肚皮。
且道山河大地在甚麼處。
擲下拄杖召大衆曰。
虛空翻筋鬥。
向新羅國裡去也。
是你諸人。
切忌認葉止啼刻舟尋劍。
龍翔珪禅師建會上堂。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無情戀落花。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
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喝一喝曰。
三十年後莫道能仁教壞人家男女。
淨慈象禅師建會上堂。
古者道。
一翳在眼。
空花亂墜。
拈拄杖曰。
淨慈拈起拄杖。
豈不是一翳在眼。
百千諸佛總在拄杖頭現丈六紫磨金色之身。
乘其國土遊曆十方。
說一切法度一切衆。
豈不是空花亂墜。
即今莫有向拄杖未拈已前坐斷得麼。
出來與淨慈相見。
如無。
切忌向空本無花眼本無翳處着到。
蓦擲拄杖下座。
列祖提綱錄卷第三十五
近則文恭公而下。
滿門無白丁。
人皆羨其盛哉。
公不以為榮也。
小試教庠之任。
厭吳江楓冷而拂袖便歸。
繼承省檄之招。
愛蒸溪竹居而掉頭弗起。
素行富貴富貴不淫。
無意功名功名自至。
左幹戈右爼豆。
固未忘曹氏家聲。
朝詩酒暮琴書。
且願效晉人風度。
亦嘗刲股和羹以療大父之病。
亦嘗解衣推食以供寒士之需。
其待朋友也切切偲偲。
其待宗黨也磊磊落落。
儒學子弟仰之為文章巨公。
集賢缙紳号之以清逸處士。
平生萬事已足。
末後一機更高。
頂門露金剛眼睛。
着着見古人關棙。
筆底現法華寶藏。
頭頭顯自己家珍。
文字語言一無所礙。
涅盤生死兩不相妨。
從前隻道出來出來速出來。
苦哉三界火宅。
到此方知歸去歸去好歸去。
俨然一會靈山。
既曰知歸。
争柰有個将不去底。
既将不去。
合與覆藏。
既曰覆藏。
有何證據。
撒土雲。
化城寶所無分别。
寸土元來是寸金。
弘覺忞禅師為丸鐘黃居士掩土。
卓拄杖雲。
者一片地。
從本已來。
體無向背。
境絕方隅。
開辟自生佛已前。
莊嚴在威音那畔。
非三災之可到。
豈四運之能遷。
良由田地穩密。
故名金剛王寶剎。
亦名無畏獅子幢。
其隐也。
三世諸佛侵欺不得。
其密也。
曆代宗師天下老和尚跨越無門。
今則山僧收将元本契書。
兩手付與丸鐘黃居士。
便請四棱着地全身放倒。
歸涅盤之大宅。
統法海以為家。
更無此界他方。
誰分客鄉流寓。
竹松引畔常露本地風光。
百草頭邊全彰腳跟大事。
直得如月臨秋水在處光輝。
似雁過長空景沉無迹。
所以道。
處處真。
處處真。
塵塵盡是本來人。
真實說時聲不見。
正體堂堂沒卻身。
敢問既沒卻身又且如何是堂堂正體。
漢地不收秦不管。
倒騎驢子上楊州。
石雨方禅師為太常葛屺瞻居士點主。
山高為筆。
水長為墨。
先生之風描寫不及。
其天道也。
天何言哉。
其文章也。
文不加點。
雖然。
湖南夫子成千古。
風月依稀任主張。
優婆夷遷化請佛事(起棺 茶炬 煅骨 入塔 撒骨 點主) 無用寬禅師為孔氏夫人起棺。
無用之語。
都無定止。
觌面相逢。
喝聲道起。
為周安人起棺。
本無男女相。
四大假合就。
現身塵世中。
苦樂逆順受。
喝。
跳出生死關。
清風喧宇宙。
天隐修禅師為嚴道人起棺。
拈拄杖擊棺雲。
迷從曠劫直至而今。
舍身受身輪回虛幻。
你若者裡薦得。
業障如山一擊分明百雜碎。
真性如海片時返照萬緣空。
其或未然。
再聽古佛偈雲。
假借四大以為身。
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
罪福如幻起亦滅。
既然如是。
出門一句作麼生道。
以拄杖指雲。
熏風自南來。
且歸林下去。
元叟端禅師為聚淨人下火。
不是風動。
不是旛動。
此是盧行者坐斷人舌頭底句。
直下如大火聚。
近之則燎卻面門。
高峰妙禅師為志足淨人火。
生不足。
死有餘。
灰飛煙滅露全軀。
便恁麼。
有何拘。
六月炎炎火一爐。
為志明道人火。
隻遮一着子。
今古無傳授。
惟有明道人。
始終能保守。
鐵牛火裡翻筋鬥。
無用寬禅師為慈山道人火。
擊破死關。
通身暢快。
哮吼一聲。
威音劫外。
擲火雲。
山頭火發。
一彩兩賽。
為慈發淨人火。
水底火發燒虛空。
大地山河一夢中。
便向機先身得脫。
南山石虎咬清風。
為王氏慈道人火。
東村王大嫂。
和州買栲栳。
火急走家來。
一覺不知曉。
擲火雲。
燒了。
箬庵問禅師為行珠優婆夷火。
摩尼久埋沒。
今朝光始燦。
爍破太虛空。
氷河發火焰。
薦不薦。
試入紅爐重煅煉。
高峰妙禅師為智藏淨人煅骨。
一大藏教。
全體是火。
若有嶺南靈骨。
便好赤身擔荷。
雖然。
更入紅爐重煅過。
古梅友禅師為榮道者入塔。
灰飛大野。
骨節還山。
爆地一聲。
始到牢關。
榮道者。
一點靈光非内外。
浮屠空鎖白雲閑。
石雨方禅師為法雷送母淨緣入塔。
白雲無迹。
綠水有源。
二俱不住。
誰是淨緣。
會得者男相女相悉歸安養。
不會者無縫塔裡暫爾偷安。
且道無縫塔又如何偷安。
昨夜花枝零落盡。
曉來依舊北風寒。
無用寬禅師為慈清道人撒骨。
一生一死孰能分。
骨節騰光耀頂門。
撒向洪波深水裡。
好似從前都不曾。
箬庵問禅師吳白涵居士請為太夫人點主。
師拈筆雲。
大衆會麼。
此是從上若佛若祖不斷底血脈。
天人群生類皆承此恩力。
今日奉為吳母蔣太孺人當陽點出。
普令令子賢孫各知所自。
現前一衆共徹未見未聞一斷奇特大事。
乃點主雲。
一葉花敷金色界。
萬山雲拱玉樓台。
建楞嚴會提綱(安居前) 淨因成禅師楞嚴會上堂。
拈拄杖曰。
清淨本然。
雲何忽生山河大地。
看看。
富樓那穿過釋迦老子鼻孔。
釋迦老子鑽破虛空肚皮。
且道山河大地在甚麼處。
擲下拄杖召大衆曰。
虛空翻筋鬥。
向新羅國裡去也。
是你諸人。
切忌認葉止啼刻舟尋劍。
龍翔珪禅師建會上堂。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落花有意随流水。
流水無情戀落花。
諸可還者自然非汝。
不汝還者非汝而誰。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喝一喝曰。
三十年後莫道能仁教壞人家男女。
淨慈象禅師建會上堂。
古者道。
一翳在眼。
空花亂墜。
拈拄杖曰。
淨慈拈起拄杖。
豈不是一翳在眼。
百千諸佛總在拄杖頭現丈六紫磨金色之身。
乘其國土遊曆十方。
說一切法度一切衆。
豈不是空花亂墜。
即今莫有向拄杖未拈已前坐斷得麼。
出來與淨慈相見。
如無。
切忌向空本無花眼本無翳處着到。
蓦擲拄杖下座。
列祖提綱錄卷第三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