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四

關燈
有之而背。

    非屏擁。

    汝能移北樹於東嶺乎。

    神曰已聞命矣。

    然昏夜間必有喧動。

    願師無駭。

    即作禮辭去。

    師門送而且觀之。

    見儀衛逶迤如王者之狀。

    岚霭煙霞紛綸間錯。

    幢旛環佩淩空隐沒焉。

    其夕果有[日/出/大/米]風吼雷奔雲掣電。

    棟宇搖蕩宿鳥聲喧。

    師謂衆曰。

    無怖無怖。

    神與我契矣。

    诘旦和霁。

    則北岩松栝盡移東嶺。

    森然行植。

    師謂其徒曰。

    吾沒後無令外知。

    若為口實人将妖我。

     晦堂心禅師開戒上堂。

    我有大妄語。

    對衆頻頻舉。

    佛法陷平人。

    不許去與取。

    遂豎起拂子雲。

    者個是佛耶。

    是法耶。

    你諸人作麼生去。

    者個非佛耶。

    非法耶。

    你諸人作麼生取。

    若去不得又取不得。

    你現前若僧若俗若男若女若長若幼豈不全身總在裡許。

    還有跳得出者麼。

    若也跳得出。

    過在山僧。

    諸人無分。

    若也跳不出。

    過在諸人。

    山僧無分。

    且道總不恁麼底人又作麼生。

    少間於戒壇之上更與諸人道破。

    下座。

     瑞白雪禅師秉命授戒。

    升座鳴尺雲。

    會麼。

    此是千華座上盧舍那佛放大寶光。

    光告千華上佛。

    傳此心地戒品。

    直至如今流在金粟峰頭上密下雲和尚處。

    承和尚慈旨。

    命雪上座為汝諸人聊通一線。

    複鳴尺雲。

    會麼。

    若也會得。

    金風一夜雨。

    個個髑髅新。

    其或未會。

    且将三皈十戒為汝等敷宣。

     弘覺忞禅師為新戒付衣上堂。

    昨晚南嶽與匡廬兩山争論佛法。

    一山道南嶽讓和尚乃曹溪嫡子。

    一山道青原思大師實寶林正宗。

    一山道廬陵米價傳千古。

    一山道磚鏡磨穿古佛心。

    互相競争不已。

    羅浮山聞得。

    出來約住雲。

    莫争莫争。

    饒你青原思大師南嶽讓和尚少不得從我嶺南者裡去。

    山僧蓦頭與羅浮山一棒。

    天台合掌道。

    善哉。

    和尚打者一棒。

    不妨透頂透底暢快殺人。

    山僧遂與震威一喝。

    咄縮頭去。

    於是四山各各懡[怡-台+羅]而退。

    拈起袈裟角雲。

    還見麼。

    自從盧老收歸後。

    須信人人總有之。

     箬庵問禅師上堂。

    本來面目全呈露。

    一點無欺是戒源。

    今日分明重舉似。

    當陽直指不相瞞。

    男是男女是女僧是僧俗是俗。

    各各不相知。

    各各不相借。

    三世諸佛侵你一些子不得。

    曆代祖師奪你一些子不得。

    天下善知識添你一些子不得。

    直下凜如氷雪。

    通身皎若嚴霜。

    人人獨自稱尊。

    個個點胸點肋。

    騎聲蓋色邁俗超方。

    便應如是信如是解如是行如是證。

    於如是中建立。

    於如是中利濟。

    為人天佛祖之師。

    作天下古今标榜。

    須是恁麼人方成恁麼事。

    到者裡。

    風行草偃水到渠成。

    曆曆孤明洞然瑩徹。

    誰是能授者。

    誰是得授者。

    良久雲。

    一華五葉芬芳遍。

    大地弘開火宅蓮。

     牧雲門禅師新戒請上堂。

    一法若有。

    毗盧堕在凡夫。

    萬法若無。

    普賢失其境界。

    出有無。

    有條通天大路。

    須菩提解之為空。

    優波離持之為戒。

    阿阇世王獲之證無根信。

    勇施菩薩悟之入無生忍。

    涅盤會上廣額屠兒放下屠刀道是千佛一數。

    善來菩薩子依樣畫葫蘆即不無。

    畫成後如何行履。

    牽犂拽耙氣沖天。

    露爪張牙得人怕。

    阿呵呵。

    是甚麼語話。

    便下座。

     上堂。

    臘月初一逢二九。

    紅日東升光忽透。

    空崖半夜起大風。

    主山案山草木俱作獅子吼。

    當恁麼時。

    誰是久參。

    誰是新戒。

    馬大師即心即佛。

    八字打開。

    非心非佛。

    全機獨露。

    敢問諸人。

    洗面時為甚麼摸着鼻孔。

    過堂時把定匙筯。

    還會麼。

    早知燈是火。

    飯熟幾多時。

     道具提綱(缽盂 拄杖 拂子) 千岩長禅師因蔣居士施缽盂上堂。

    問話且止。

    況此事不在語言文字上。

    何謂也。

    盡十方世界是個缽盂。

    三世諸佛在裡許轉大法輪。

    曆代祖師天下老和尚乃至一切有情無情總在裡許頭出頭沒。

    汝等禅和家還跳得出麼。

    若跳得出。

    須彌南畔把手同行。

    若跳不出。

    長連床上吃粥吃飯。

    茲承常州直心居士同令弟月堂居士委宏都寺送缽盂五百副。

    齋米五十石及嚫資種種供養。

    登山表散大衆。

    請升於此座舉唱。

    若舉麻三觔乾屎橛鋸解秤槌之類。

    雖是本分家風。

    於諸人分上了無交涉。

    未免舉一兩則古話。

    也要諸人咬嚼。

    僧問楊岐。

    天得一清。

    地得一甯。

    衲僧得一堪作甚麼。

    岐雲缽盂口向天。

    有問無明。

    隻向道披毛戴角。

    又僧問洞山。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為甚不得衣缽。

    山雲。

    直饒道本來無一物。

    也不合得他衣缽。

    雪窦雲。

    他既不受是眼。

    将來底必應是瞎。

    還見祖師衣缽麼。

    若於此入門。

    便乃兩手分付。

    非惟大庾嶺頭一人提不起。

    設使合國人來且緩緩将去。

    師雲。

    洞山太尊貴生。

    雪窦太悭吝生。

    無明者裡則不然。

    将來底是眼。

    不受底是瞎。

    禅和家個個腕頭有力。

    不怕提不起。

    不怕将不去。

    何處更覓祖師。

    即今兩手分付。

    大衆。

    無明與麼批判。

    且道與古人相去多少。

    還有證明者麼。

    若證明得。

    居士功不浪施。

    若證明不得。

    無明不惜眉毛複成一頌。

    以拂子打圓相雲。

    大衆見麼。

    大地渾囵黑漆缽。

    吞吐虛空口門闊。

    白飯山堆疊疊來。

    死人吃了都教活。

    畢竟此功歸阿誰。

    常州在家蔣菩薩。

    老僧也隻得一分。

    大家有眼何曾瞎。

    分付囊藏又展開。

    千古萬古阿剌剌。

     雪窦顯禅師因僧送拄杖上堂。

    師拈拄杖雲。

    清峻孤根别有靈。

    勢含山水自分明。

    提來勝得豐城劍。

    報盡人間兩不平。

    複雲。

    大凡以平報不平是義烈常準。

    以不平報不平為格外清規。

    亦猶以智遣惑頗逢下士。

    以智遣智罕遇作家。

    要會兩不平麼。

    諸人也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