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堕五無間獄。
若道無光明可開。
盡乾坤大地無一人發菩提心。
到個裡。
苟非契證從上諸佛妙心。
又焉能觀瞻如來勝妙頂相。
正當恁麼時如何。
當陽拈出真消息。
豈教辜負釋迦文。
法舟濟禅師精嚴寺佛開光示衆。
南寺佛點眼。
北寺佛放光。
若作奇特商量。
大似白日着鬼。
咄。
且置是事。
隻如教中道。
佛真法身猶若虛空。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又雲。
佛身充滿於法界。
且道者光明向甚麼處點即是。
以拄杖作點勢雲。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南石琇禅師妝達磨百丈國一三祖師像完開光明。
拈筆示衆雲。
達磨大師與大智國一即今在毫端上現大人相。
大衆還見麼。
若道見。
向甚麼處見。
若道不見。
蹉過三大祖師。
畢竟作麼生。
海神知貴不知價。
留與人間光照夜。
元叟端禅師為佛開光。
雲。
我如來以清淨天眼普觀大地衆生。
去劫已前來劫已後。
纖塵無有障礙。
徑山今日因甚為他重新點出。
隻恐諸人昧其所自。
千岩長禅師檀越樓清翁一得建山門塑金剛開光明示衆。
以筆點一點雲。
者一個莫道不曾相識好。
又點一點雲。
者一個卻即是樓一得外護山門内承佛記。
金剛正體洞徹十虛。
大用現前威而不猛。
有為界中不壞無為之相。
無為界上不宰有為之功。
爾能借我神通。
我亦助君精彩。
所以道。
眼眼相觑。
面面相對。
灼然不在筆尖頭。
自有光明動天地。
檀越樓文翁造殿又塑佛開光明示衆雲。
德山拆卻殿。
丹霞燒卻佛。
樓文翁造殿又塑佛。
且道拆殿燒佛底是。
起殿塑佛底是。
以筆點雲。
者裡見得。
靈山一會俨然未散。
若也不見。
是真精進。
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若要分明。
更下注腳。
作福者作福。
造罪者造罪。
張公吃酒李公醉。
總不幹無明一星子事。
乃呵呵大笑。
天衣聰禅師因裝普賢大士開光明次。
師登梯秉筆顧大衆曰。
道得即為下筆。
衆無對。
師召侍者。
與老僧牢扶梯子。
遂點之。
笑隐欣禅師開佛光明示衆雲。
體虛常照。
現毗盧頂後神光。
妙應無私。
開舜若身中正眼。
密覆千華羅網。
光生七寶金山。
九重之尊貴難名。
萬德之莊嚴莫及。
而憫物願深利生情急。
示同居土隐尊特軀。
一身變現百千萬億應身。
八十相好塵塵具足。
一目普攝八萬四千寶目。
八百功德法法圓通。
恢恢焉有願皆從。
晃晃焉無幽不燭。
且道今日因甚卻要重新點眼。
於斯明得。
便見欽奉聖旨鑄造佛像圓成。
台官慶贊。
皇恩佛恩報畢。
倘或未明。
更看山僧筆頭點出。
頂門正眼明如日。
觌面當機見得親。
正法萬年宣聖化。
山河國土現全身。
箬庵問禅師盛川到岸庵佛開光請小參。
佛真法身猶如虛空。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拈筆雲。
大衆。
此豈不是法身。
作麼生說個應物現形之理。
莫是秋水長天落霞孤鹜是應物現形麼。
莫是鐘魚互答梵呗交加是應物現形麼。
莫是缁素骈臻人天聚會是應物現形麼。
若也是去。
則一切色是佛色。
一切聲是佛聲。
一切若色若聲若有若無若隐若現。
鹹是佛光之所顯煥。
諸人於佛光中影現。
諸佛于諸人影中發光。
彼彼無雜彼彼無壞彼彼圓滿彼彼充足。
又教山僧向什麼處點出。
若不點出。
諸人有眼共見有耳共聞。
若點出。
諸人又向什麼處見。
若以眼見。
眼不可見。
若以耳聞。
耳不可聞。
若以智知。
智不可知。
若以識識。
識不可識。
山僧不惜眉毛為諸人竭力去也。
乃點雲。
普令今佛放光明。
助發如來實相義。
喝。
像成檀越請提綱 應庵華禅師檀越裝佛上堂雲。
正眼洞明。
十虛無間。
直下坐斷情塵意想。
不落玄妙機關。
隻向生佛已前識取本來面目。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麼中不恁麼。
刬草除根。
不恁麼中卻恁麼。
同生同死。
正如壯士展臂不假他力。
又如師子王遊戲得大自在。
有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
有時将丈六金身作一莖草。
亦能殺人亦能活人。
正恁麼時。
歸宗如何折合。
百寶莊嚴無相身。
一超直入如來地。
複舉昔毗藍園裡摩耶聖母左手攀枝。
釋迦老子右脅降誕。
九龍吐水沐金軀。
四顧周行各七步。
作大獅子吼。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後來雲門大師道。
我當時若見。
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卻貴圖天下太平。
師雲。
達之居士打開無盡寶藏。
運出自己家珍。
裝嚴釋迦老子。
且道與雲門是同是别。
若道是同。
一人打殺一人成就。
若道是别。
佛法豈有兩般。
者裡觑得透去。
堪為如來種草。
苟或未然。
山僧有一頌舉似諸人。
跛腳雲門言打殺。
達之居士示全身。
當陽出格無多子。
報佛深恩隻兩人。
檀越張子明裝佛慶忏請小參。
示衆雲。
如來密語初不覆藏。
觌體無私當陽顯示。
祇如一大藏教從甚處得來。
非頂門具眼肘後有符。
又安能洞明者一着子。
祇今坐立俨然。
各各頂天立地含齒戴發。
且作麼生說個初不覆藏底道理。
莫是一動一靜告往知來是麼。
莫是折旋俯仰周徧一切處是麼。
莫是一語一默坐卧談笑是麼。
若把者個作不覆藏底。
無異吹毛覓縫撥火求漚。
殊不知正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豈不見長沙和尚道。
學道之人不識真。
祇為從前認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
癡人喚作本來人。
是他古人見得如來密語徹底無疑。
等閑拈一機示一境。
無不透頂透底。
終不向夢幻殼子裡颠倒
若道無光明可開。
盡乾坤大地無一人發菩提心。
到個裡。
苟非契證從上諸佛妙心。
又焉能觀瞻如來勝妙頂相。
正當恁麼時如何。
當陽拈出真消息。
豈教辜負釋迦文。
法舟濟禅師精嚴寺佛開光示衆。
南寺佛點眼。
北寺佛放光。
若作奇特商量。
大似白日着鬼。
咄。
且置是事。
隻如教中道。
佛真法身猶若虛空。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又雲。
佛身充滿於法界。
且道者光明向甚麼處點即是。
以拄杖作點勢雲。
今佛放光明。
助發實相義。
南石琇禅師妝達磨百丈國一三祖師像完開光明。
拈筆示衆雲。
達磨大師與大智國一即今在毫端上現大人相。
大衆還見麼。
若道見。
向甚麼處見。
若道不見。
蹉過三大祖師。
畢竟作麼生。
海神知貴不知價。
留與人間光照夜。
元叟端禅師為佛開光。
雲。
我如來以清淨天眼普觀大地衆生。
去劫已前來劫已後。
纖塵無有障礙。
徑山今日因甚為他重新點出。
隻恐諸人昧其所自。
千岩長禅師檀越樓清翁一得建山門塑金剛開光明示衆。
以筆點一點雲。
者一個莫道不曾相識好。
又點一點雲。
者一個卻即是樓一得外護山門内承佛記。
金剛正體洞徹十虛。
大用現前威而不猛。
有為界中不壞無為之相。
無為界上不宰有為之功。
爾能借我神通。
我亦助君精彩。
所以道。
眼眼相觑。
面面相對。
灼然不在筆尖頭。
自有光明動天地。
檀越樓文翁造殿又塑佛開光明示衆雲。
德山拆卻殿。
丹霞燒卻佛。
樓文翁造殿又塑佛。
且道拆殿燒佛底是。
起殿塑佛底是。
以筆點雲。
者裡見得。
靈山一會俨然未散。
若也不見。
是真精進。
是名真法供養如來。
若要分明。
更下注腳。
作福者作福。
造罪者造罪。
張公吃酒李公醉。
總不幹無明一星子事。
乃呵呵大笑。
天衣聰禅師因裝普賢大士開光明次。
師登梯秉筆顧大衆曰。
道得即為下筆。
衆無對。
師召侍者。
與老僧牢扶梯子。
遂點之。
笑隐欣禅師開佛光明示衆雲。
體虛常照。
現毗盧頂後神光。
妙應無私。
開舜若身中正眼。
密覆千華羅網。
光生七寶金山。
九重之尊貴難名。
萬德之莊嚴莫及。
而憫物願深利生情急。
示同居土隐尊特軀。
一身變現百千萬億應身。
八十相好塵塵具足。
一目普攝八萬四千寶目。
八百功德法法圓通。
恢恢焉有願皆從。
晃晃焉無幽不燭。
且道今日因甚卻要重新點眼。
於斯明得。
便見欽奉聖旨鑄造佛像圓成。
台官慶贊。
皇恩佛恩報畢。
倘或未明。
更看山僧筆頭點出。
頂門正眼明如日。
觌面當機見得親。
正法萬年宣聖化。
山河國土現全身。
箬庵問禅師盛川到岸庵佛開光請小參。
佛真法身猶如虛空。
應物現形如水中月。
拈筆雲。
大衆。
此豈不是法身。
作麼生說個應物現形之理。
莫是秋水長天落霞孤鹜是應物現形麼。
莫是鐘魚互答梵呗交加是應物現形麼。
莫是缁素骈臻人天聚會是應物現形麼。
若也是去。
則一切色是佛色。
一切聲是佛聲。
一切若色若聲若有若無若隐若現。
鹹是佛光之所顯煥。
諸人於佛光中影現。
諸佛于諸人影中發光。
彼彼無雜彼彼無壞彼彼圓滿彼彼充足。
又教山僧向什麼處點出。
若不點出。
諸人有眼共見有耳共聞。
若點出。
諸人又向什麼處見。
若以眼見。
眼不可見。
若以耳聞。
耳不可聞。
若以智知。
智不可知。
若以識識。
識不可識。
山僧不惜眉毛為諸人竭力去也。
乃點雲。
普令今佛放光明。
助發如來實相義。
喝。
像成檀越請提綱 應庵華禅師檀越裝佛上堂雲。
正眼洞明。
十虛無間。
直下坐斷情塵意想。
不落玄妙機關。
隻向生佛已前識取本來面目。
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恁麼中不恁麼。
刬草除根。
不恁麼中卻恁麼。
同生同死。
正如壯士展臂不假他力。
又如師子王遊戲得大自在。
有時拈一莖草作丈六金身。
有時将丈六金身作一莖草。
亦能殺人亦能活人。
正恁麼時。
歸宗如何折合。
百寶莊嚴無相身。
一超直入如來地。
複舉昔毗藍園裡摩耶聖母左手攀枝。
釋迦老子右脅降誕。
九龍吐水沐金軀。
四顧周行各七步。
作大獅子吼。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後來雲門大師道。
我當時若見。
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卻貴圖天下太平。
師雲。
達之居士打開無盡寶藏。
運出自己家珍。
裝嚴釋迦老子。
且道與雲門是同是别。
若道是同。
一人打殺一人成就。
若道是别。
佛法豈有兩般。
者裡觑得透去。
堪為如來種草。
苟或未然。
山僧有一頌舉似諸人。
跛腳雲門言打殺。
達之居士示全身。
當陽出格無多子。
報佛深恩隻兩人。
檀越張子明裝佛慶忏請小參。
示衆雲。
如來密語初不覆藏。
觌體無私當陽顯示。
祇如一大藏教從甚處得來。
非頂門具眼肘後有符。
又安能洞明者一着子。
祇今坐立俨然。
各各頂天立地含齒戴發。
且作麼生說個初不覆藏底道理。
莫是一動一靜告往知來是麼。
莫是折旋俯仰周徧一切處是麼。
莫是一語一默坐卧談笑是麼。
若把者個作不覆藏底。
無異吹毛覓縫撥火求漚。
殊不知正是業識茫茫無本可據。
豈不見長沙和尚道。
學道之人不識真。
祇為從前認識神。
無量劫來生死本。
癡人喚作本來人。
是他古人見得如來密語徹底無疑。
等閑拈一機示一境。
無不透頂透底。
終不向夢幻殼子裡颠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