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有傾湫之辯倒嶽之機。
衲僧門下一點用不着。
且佛未出世時一事全無。
我祖西來便有許多建立。
列剎相望星分派列。
以至今日累及兒孫。
遂使山僧於人天大衆前無風起浪。
向第二義門通個消息。
語默該不盡底彌亘大方。
言诠說不及處徧周沙界。
通身是眼觌面當機。
電卷星馳如何湊泊。
有時一喝生殺全威。
有時一喝佛祖莫辨。
有時一喝八面受敵。
有時一喝自救不了。
且(道那一喝是生殺全威。
那一喝是佛祖莫辨。
那一喝是八面受敵。
那一喝是自救不了。
若向者裡薦得。
堪報不報之恩。
脫或未然。
山僧無夢說夢去也。
拈起拂子雲。
還見麼。
若見。
被)見刺所障。
擊禅床雲。
還聞麼。
若聞。
被聲塵所惑。
直饒離見絕聞。
正是二乘小果。
跳出一步蓋色騎聲。
全放全收主賓互換。
所以道。
欲知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敢問諸人。
即今是甚時節。
蕩蕩仁風扶化日。
熙熙和氣助升平。
擲拂子下座。
松源崇嶽禅師上堂。
大凡扶豎宗乘。
須具頂門正眼。
懸肘後靈符。
隻如寶壽開堂。
三聖推出一僧。
寶壽便打。
三聖道。
恁麼為人。
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寶壽擲下拄杖便歸方丈。
二尊宿等閑一拶一挨。
便乃發明臨濟心髓。
隻是不知性命總在者僧手裡。
還有檢點得出者麼。
昔年覓火和煙得。
今日擔泉帶月歸。
無準範禅師住徑山入院上堂。
靈山指月。
曹溪話月。
遞代相傳。
證龜成鼈。
範上座尋常有一張口。
挂在壁上未曾動着。
今日無端入者行戶。
事到如今隻得東簸西簸。
未免拈起多年曆日。
於中點出些子悞賺處說似諸人。
且要郭大李二鄧四張三知得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雖然如是。
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天目禮禅師廣壽入院上堂。
從上來事逈絕名模。
列祖出興卒難啟口。
迫不得已向第二義門拈椎豎拂棒喝交馳。
或擎叉或輥球。
或拽石或搬土。
禮上座尋常橫草不敢拈。
豎草不敢踏。
今日被人推出。
不顧危亡露個消息。
使諸人知道眉毛在眼上。
豎拂子雲。
千峰勢到嶽邊止。
萬派聲歸海上消。
複舉玄紹二上座參烏臼。
臼問二上座發足甚處。
玄雲江西。
臼便打。
玄雲久知和尚有此機要。
臼雲。
汝既不會。
後面個僧抵對看。
紹拟近前。
臼便打雲。
同坑無異土。
師雲。
人人盡道烏臼用處如燒尾霹靂。
殊不知性命落在二僧手裡。
似敗陣将軍投戈散地。
愚庵及禅師隆教入院開堂。
海日高明。
海天空闊。
峰巒海湧。
樓閣天開。
頭頭無上妙門。
在在金剛正體。
諸佛出世以訛傳訛。
祖師西來将錯就錯。
一大藏教诳赫闾閻。
明眼衲僧自救不了。
但能無心於事無事於心。
便見堯風蕩蕩舜日熙熙。
天清地甯民康物阜。
山僧道薄人微。
遠承院命。
三江九堰航海梯山。
為國開堂舉揚宗旨。
無一絲毫瞞諸人。
諸人亦無一絲毫瞞山僧。
冀各存誠共相委悉。
複舉僧問百丈如何是奇特事。
丈雲獨坐大雄峰。
僧禮拜。
丈便打。
師雲。
大小百丈隻好無佛處稱尊。
今日忽有問新隆教如何是奇特事。
但對他道。
汝等皆當作佛。
他若禮拜。
更向他道。
但辦肯心。
必不相賺。
普慈入院開堂。
道業無成愧昔賢。
行藏去住謾随緣。
自憐宿債難逃避。
又向滄溟駕鐵船。
其柰大法陵遲時當象季。
新長老用盡神通又且如何施設。
敢請文殊普賢為普慈打篙搖魯。
勢至觀音張帆把柁。
見前勝流交相唱和。
但能同德同心自然無可不可。
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
直教盡十方塵毛剎海愚癡下劣貧苦疲乏穢惡不淨衆生。
任運流入薩婆若海為依為怙。
正與麼時。
且風恬浪靜共樂清平一句又作麼生道。
豎拂子雲。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朝。
淨慈入院上堂。
皇皇南宕勝覺場。
奕奕永明高廣座。
山僧才疎德薄。
豈敢跻扳。
然遇緣即宗。
難為辭讓。
湖光潋滟山色空蒙。
廓示真如境界。
宗鏡高懸慧日朗耀。
恢張少室風規。
一一騰今煥古。
頭頭玉轉珠回。
直得釋迦彌勒共樂堯年。
文殊普賢同傾舜日。
雖然如是。
猶未撥動向上一竅在。
喝。
幹戈才偃息。
四海樂升平。
師複舉當山智覺禅師示衆雲。
欲識永明旨。
門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
風吹波浪起。
師雲。
諸人還見祖師麼。
卓拄杖雲。
要識是非。
面目現在。
徑山上堂。
通上徹下逈絕羅。
籠匝地普天了無朕迹。
識不可識智莫能知。
一自拈花微笑面壁安心。
但見五葉流芳千燈續焰。
體究将來。
總是強生節目。
直饒上無扳仰下絕己躬。
常光見前壁立萬仞。
何異癞馬系枯樁。
黑牛卧死水。
借使斬新日月逸格風規。
氷棱上度過九曲。
劍刃上拾得全身。
正好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豈不見雲門大師道。
盡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猶是轉句。
不見一色始是半提。
須知更有全提時節。
雖然。
一向與麼去。
法堂上何啻草深一丈。
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五峰突兀雙徑回環。
大覺國師願力宏深。
孚佑龍王淨緣際會。
維禅林之首剎。
實天下之名山。
不妨與諸人高挂缽囊抝折拄杖。
直得八方甯谧萬姓歌謠。
鴉鳴鵲噪總契真源。
風動塵飛皆明佛事。
揚不揚之正化。
報不報之深恩。
正與麼時。
且開堂祝聖一句如何舉似。
擊拂子。
黎元頓息三災劫。
睿算延洪億萬春。
複舉僧問當山諲禅師。
掩息如灰時如何。
諲雲猶是時人功幹。
僧雲幹後如何。
諲雲耕人田不種。
僧雲畢竟如何。
諲雲禾熟不臨場。
師雲。
諲禅師與麼答話。
勞而無功。
者僧若是個漢決不依他作解
衲僧門下一點用不着。
且佛未出世時一事全無。
我祖西來便有許多建立。
列剎相望星分派列。
以至今日累及兒孫。
遂使山僧於人天大衆前無風起浪。
向第二義門通個消息。
語默該不盡底彌亘大方。
言诠說不及處徧周沙界。
通身是眼觌面當機。
電卷星馳如何湊泊。
有時一喝生殺全威。
有時一喝佛祖莫辨。
有時一喝八面受敵。
有時一喝自救不了。
且(道那一喝是生殺全威。
那一喝是佛祖莫辨。
那一喝是八面受敵。
那一喝是自救不了。
若向者裡薦得。
堪報不報之恩。
脫或未然。
山僧無夢說夢去也。
拈起拂子雲。
還見麼。
若見。
被)見刺所障。
擊禅床雲。
還聞麼。
若聞。
被聲塵所惑。
直饒離見絕聞。
正是二乘小果。
跳出一步蓋色騎聲。
全放全收主賓互換。
所以道。
欲知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敢問諸人。
即今是甚時節。
蕩蕩仁風扶化日。
熙熙和氣助升平。
擲拂子下座。
松源崇嶽禅師上堂。
大凡扶豎宗乘。
須具頂門正眼。
懸肘後靈符。
隻如寶壽開堂。
三聖推出一僧。
寶壽便打。
三聖道。
恁麼為人。
瞎卻鎮州一城人眼去在。
寶壽擲下拄杖便歸方丈。
二尊宿等閑一拶一挨。
便乃發明臨濟心髓。
隻是不知性命總在者僧手裡。
還有檢點得出者麼。
昔年覓火和煙得。
今日擔泉帶月歸。
無準範禅師住徑山入院上堂。
靈山指月。
曹溪話月。
遞代相傳。
證龜成鼈。
範上座尋常有一張口。
挂在壁上未曾動着。
今日無端入者行戶。
事到如今隻得東簸西簸。
未免拈起多年曆日。
於中點出些子悞賺處說似諸人。
且要郭大李二鄧四張三知得江南兩浙春寒秋熱。
雖然如是。
黃河三千年一度清。
天目禮禅師廣壽入院上堂。
從上來事逈絕名模。
列祖出興卒難啟口。
迫不得已向第二義門拈椎豎拂棒喝交馳。
或擎叉或輥球。
或拽石或搬土。
禮上座尋常橫草不敢拈。
豎草不敢踏。
今日被人推出。
不顧危亡露個消息。
使諸人知道眉毛在眼上。
豎拂子雲。
千峰勢到嶽邊止。
萬派聲歸海上消。
複舉玄紹二上座參烏臼。
臼問二上座發足甚處。
玄雲江西。
臼便打。
玄雲久知和尚有此機要。
臼雲。
汝既不會。
後面個僧抵對看。
紹拟近前。
臼便打雲。
同坑無異土。
師雲。
人人盡道烏臼用處如燒尾霹靂。
殊不知性命落在二僧手裡。
似敗陣将軍投戈散地。
愚庵及禅師隆教入院開堂。
海日高明。
海天空闊。
峰巒海湧。
樓閣天開。
頭頭無上妙門。
在在金剛正體。
諸佛出世以訛傳訛。
祖師西來将錯就錯。
一大藏教诳赫闾閻。
明眼衲僧自救不了。
但能無心於事無事於心。
便見堯風蕩蕩舜日熙熙。
天清地甯民康物阜。
山僧道薄人微。
遠承院命。
三江九堰航海梯山。
為國開堂舉揚宗旨。
無一絲毫瞞諸人。
諸人亦無一絲毫瞞山僧。
冀各存誠共相委悉。
複舉僧問百丈如何是奇特事。
丈雲獨坐大雄峰。
僧禮拜。
丈便打。
師雲。
大小百丈隻好無佛處稱尊。
今日忽有問新隆教如何是奇特事。
但對他道。
汝等皆當作佛。
他若禮拜。
更向他道。
但辦肯心。
必不相賺。
普慈入院開堂。
道業無成愧昔賢。
行藏去住謾随緣。
自憐宿債難逃避。
又向滄溟駕鐵船。
其柰大法陵遲時當象季。
新長老用盡神通又且如何施設。
敢請文殊普賢為普慈打篙搖魯。
勢至觀音張帆把柁。
見前勝流交相唱和。
但能同德同心自然無可不可。
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
直教盡十方塵毛剎海愚癡下劣貧苦疲乏穢惡不淨衆生。
任運流入薩婆若海為依為怙。
正與麼時。
且風恬浪靜共樂清平一句又作麼生道。
豎拂子雲。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朝。
淨慈入院上堂。
皇皇南宕勝覺場。
奕奕永明高廣座。
山僧才疎德薄。
豈敢跻扳。
然遇緣即宗。
難為辭讓。
湖光潋滟山色空蒙。
廓示真如境界。
宗鏡高懸慧日朗耀。
恢張少室風規。
一一騰今煥古。
頭頭玉轉珠回。
直得釋迦彌勒共樂堯年。
文殊普賢同傾舜日。
雖然如是。
猶未撥動向上一竅在。
喝。
幹戈才偃息。
四海樂升平。
師複舉當山智覺禅師示衆雲。
欲識永明旨。
門前一湖水。
日照光明生。
風吹波浪起。
師雲。
諸人還見祖師麼。
卓拄杖雲。
要識是非。
面目現在。
徑山上堂。
通上徹下逈絕羅。
籠匝地普天了無朕迹。
識不可識智莫能知。
一自拈花微笑面壁安心。
但見五葉流芳千燈續焰。
體究将來。
總是強生節目。
直饒上無扳仰下絕己躬。
常光見前壁立萬仞。
何異癞馬系枯樁。
黑牛卧死水。
借使斬新日月逸格風規。
氷棱上度過九曲。
劍刃上拾得全身。
正好朝打三千暮打八百。
豈不見雲門大師道。
盡乾坤大地無纖毫過患猶是轉句。
不見一色始是半提。
須知更有全提時節。
雖然。
一向與麼去。
法堂上何啻草深一丈。
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五峰突兀雙徑回環。
大覺國師願力宏深。
孚佑龍王淨緣際會。
維禅林之首剎。
實天下之名山。
不妨與諸人高挂缽囊抝折拄杖。
直得八方甯谧萬姓歌謠。
鴉鳴鵲噪總契真源。
風動塵飛皆明佛事。
揚不揚之正化。
報不報之深恩。
正與麼時。
且開堂祝聖一句如何舉似。
擊拂子。
黎元頓息三災劫。
睿算延洪億萬春。
複舉僧問當山諲禅師。
掩息如灰時如何。
諲雲猶是時人功幹。
僧雲幹後如何。
諲雲耕人田不種。
僧雲畢竟如何。
諲雲禾熟不臨場。
師雲。
諲禅師與麼答話。
勞而無功。
者僧若是個漢決不依他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