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
以我為隐乎。
吾無隐乎爾。
恕中愠禅師方外交疏。
夫子鼻孔。
達磨眼睛。
總在者裡。
論其根本。
同出一源。
較其功德。
各具八百。
中間有些子誵訛。
今古無人道着。
度疏雲。
殺人刀。
活人劍。
拈山門疏法語 南石琇禅師住靈岩山門疏。
一句是一句。
渾不涉文采。
信知家裡言。
自然無内外。
山門疏。
是家裡人。
說家裡話。
山茶及時摘。
蒲鞋趂晴曬。
山門疏。
挂眉間劍。
抛栗棘蓬。
楊岐妙喜。
不謀而同。
恕中愠禅師住象山靈岩山門疏。
未入靈岩門。
諸人是主。
山僧是賓。
既入靈岩門。
山僧是主。
諸人是賓。
且賓主混融一句作麼生道。
金香爐下鐵昆侖。
了庵欲禅師山門疏。
有主有。
賓有酬有唱。
坐斷舌頭。
一椎兩當。
住本覺山門疏。
未入門來有一句子。
既到者裡半字全無。
畢竟如何。
蘇盧蘇盧。
佛朗性禅師山門疏。
若是家裡人。
不守渾侖庫。
百草頭邊建法幢。
雲從龍兮風從虎。
石屋珙禅師拈山門疏。
鍋子大小。
杓柄短長。
是家裡事。
何必論量。
弘覺忞禅師山門疏。
在君曰制。
在國曰令。
在使臣曰符信。
在山僧曰什麼。
佛祖聽權衡。
人天齊乞命。
拈諸山疏法語 元叟端禅師住靈隐諸山疏提起雲。
合郡宿德名員以此穿天下衲僧鼻孔。
西天四七出不得。
東土二三出不得。
楚石琦禅師兩浙諸山疏。
真不掩僞。
曲不藏直。
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拈諸山疏。
江南北。
浙西東。
同中有異。
異中有同。
野色更無山隔斷。
天光直與水相通。
會麼。
若也不會。
看取下面注腳。
南石琇禅師住普門諸山疏。
習學謂之聞。
絕學謂之鄰。
良久。
黃河九曲。
水出昆侖。
了庵欲禅師住開福諸山疏。
一佛出世。
各坐一華。
接影連輝。
互不相借。
拈三宗疏法語 恕中愠禅師住瑞岩拈明州三宗疏。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風清三佛地。
月朗四明山。
佛朗性禅師三宗疏。
東州販生姜。
大洋海底火通紅。
西縣賣皂角。
須彌頂上浪翻空。
小人隔壁異俗。
君子千裡同風。
拈宗剎疏法語 佛朗性禅師宗剎疏。
此是京剎諸位老和尚送人上樹底梯子。
畢竟如何判斷。
複雲。
贊歎渠者亦多。
罵詈渠者不少。
知渠俱受俱不受。
大地山河日杲杲。
南石琇禅師宗剎疏。
建法幢於帝都。
扇真風於像運。
象王回旋。
獅子奮迅。
江湖疏法語 南石琇禅師江湖疏。
古人道千裡同風。
作麼生是同風句子。
定光金地遙招手。
智者江陵暗點頭。
江湖疏。
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
龍蛇易辨。
衲子難颟。
了庵欲禅師江湖疏。
鐵心石腸。
河舌海口。
贊之則碓嘴生華。
毀之則佛面百醜。
贊毀不及處。
面南看北鬥。
佛朗性禅師江湖疏。
汝恁麼來。
我恁麼地。
公論與愛憎。
同歸第一義。
楊花霜雪天。
白鹭恣同戲。
無文燦禅師江湖疏。
惡毒相識。
惡毒咒罵。
通身是口。
分疎不下。
度疏雲。
首座遮掩則個。
指座法語 神鼎諲禅師開堂日指法座雲。
未登此座化緣已畢。
諸人還委悉麼。
若委悉。
散去得也。
若不散去。
不免登於此座入方便品第二去也。
且不得怪山僧。
保甯勇禅師開堂日指法座雲。
三世諸佛今古祖師。
盡在者裡轉大法輪了也。
卻向諸人腳跟下過去。
還見麼。
若見。
眉毛眼睫常放光明。
若不見。
看看山僧步步入泥入水去也。
五祖演禅師海會開堂。
宣疏了乃雲。
疏帖一時讀了。
若是具金剛眼睛底。
何必重說偈言。
雖然如是。
事無一向。
真淨文禅師開堂日宣疏罷乃雲。
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
不得成佛道。
今日四衆圍繞。
佛法現前還得不得。
良久雲。
欲行千裡。
一步為初。
便登座。
宜翁觀禅師蘇州北禅開堂。
适當九日。
指法座雲。
胸中一寸灰已冷。
頭上千莖雪未消。
老步隻宜平地去。
不知何事又登高。
遂升座。
(請主魏圯丞相聞之。
擊節不已) 雪窦顯禅師住翠峰法座顧視大衆曰。
若論本分相見。
不必高升此座。
乃以手指曰。
諸人随山僧手看。
無量佛土一時現前。
各各仔細觀瞻。
其或涯際未知。
不免拖泥帶水。
遂升座。
圓悟勤禅師開堂指法座雲。
三世諸佛於此轉法輪。
曆代宗師於此提祖印。
欲行千裡。
一步為初。
不免起摸畫樣去也。
崇甯開堂指法座雲。
大衆。
者一條路。
千聖共知。
徐行踏斷流水聲。
縱觀寫出飛禽迹。
且道如何進步。
要提無相毗盧印。
須向千峰頂上行。
住蔣山指法座雲。
高高無外。
深深無際。
更不作禮須彌燈。
步步階梯全體是。
且道是個什麼。
看看。
住天甯指法座雲。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
既披此衣必據此座。
況佛佛祖祖藉此為梯為航。
見麼。
有條攀條。
無條攀例。
入院指法座雲。
三萬二千獅子座。
争及此個曲錄木。
坐斷報化佛。
不涉聞見知。
揭起鹫嶺高風。
仰祝南山睿算。
還見麼。
看取令行時。
住雲居先就雍熙寺受勅。
指法座雲。
借雍熙寶座。
提楊岐金圈。
直下現成。
分明薦取。
還委悉麼。
金剛正體露堂堂。
舉足無非大道場。
突立毗盧頂[甯*頁]上。
更於何處禮燈王。
看看。
雲峰悅禅師上藍開堂指法座雲。
還有不受人謾底麼。
有即出來推倒禅床喝散大衆。
然未是作家也。
且救得一半。
還有麼。
良久雲。
既無人出來。
山僧今日不惜眉毛。
不免指鹿為馬翻日作月去也。
三十年後莫錯怪人好。
便升座。
龍門遠禅師天甯開堂指法座雲。
古聖道為法來耶為床座來耶。
我為法來非為床座。
師咄雲。
是何言欤。
大慧杲禅師徑山指法座召大衆雲。
還見麼。
坐斷古佛路頭。
潛竄千妖百怪。
任是須彌燈王。
也須速禮三拜。
喝一喝。
再住徑山指法座雲。
毗盧頂[甯*頁]。
人人有志上頭行。
問着路頭。
十個五雙不知去處。
諸人要識路頭麼。
良久雲。
看。
雪岩欽禅師龍興法座。
百千佛祖向者裡屙。
潑天臭氣徧滿娑婆。
新龍興未免傾湘江之水洗教淨潔去也。
狼藉轉多。
住仰山法座。
寶鏡高懸。
寶華散亂。
固是人人知有。
且道須彌燈王畢竟說什麼法。
趯七踏八。
唯庵然禅師聖壽指座雲。
進一步。
高一步。
踏到上頭全身獨露。
掣手雲。
須彌燈王過那邊去。
元叟端禅師中天竺指法座。
從上老秃奴向者裡轟青天霹靂。
鼓平地波濤。
新長老别資一路去也。
驟步雲。
一二三四五。
楚石琦禅師福臻指法座雲。
為法來耶。
為床座耶。
摩霄俊鹘便合乘時。
止泺困魚徒勞激浪。
住天甯法座。
靈山堂已為諸人說法了也。
還聞麼。
若不聞。
未免為蛇畫足。
住本覺指法座。
陽春白雪唱高和寡。
村歌社舞到處合得
以我為隐乎。
吾無隐乎爾。
恕中愠禅師方外交疏。
夫子鼻孔。
達磨眼睛。
總在者裡。
論其根本。
同出一源。
較其功德。
各具八百。
中間有些子誵訛。
今古無人道着。
度疏雲。
殺人刀。
活人劍。
拈山門疏法語 南石琇禅師住靈岩山門疏。
一句是一句。
渾不涉文采。
信知家裡言。
自然無内外。
山門疏。
是家裡人。
說家裡話。
山茶及時摘。
蒲鞋趂晴曬。
山門疏。
挂眉間劍。
抛栗棘蓬。
楊岐妙喜。
不謀而同。
恕中愠禅師住象山靈岩山門疏。
未入靈岩門。
諸人是主。
山僧是賓。
既入靈岩門。
山僧是主。
諸人是賓。
且賓主混融一句作麼生道。
金香爐下鐵昆侖。
了庵欲禅師山門疏。
有主有。
賓有酬有唱。
坐斷舌頭。
一椎兩當。
住本覺山門疏。
未入門來有一句子。
既到者裡半字全無。
畢竟如何。
蘇盧蘇盧。
佛朗性禅師山門疏。
若是家裡人。
不守渾侖庫。
百草頭邊建法幢。
雲從龍兮風從虎。
石屋珙禅師拈山門疏。
鍋子大小。
杓柄短長。
是家裡事。
何必論量。
弘覺忞禅師山門疏。
在君曰制。
在國曰令。
在使臣曰符信。
在山僧曰什麼。
佛祖聽權衡。
人天齊乞命。
拈諸山疏法語 元叟端禅師住靈隐諸山疏提起雲。
合郡宿德名員以此穿天下衲僧鼻孔。
西天四七出不得。
東土二三出不得。
楚石琦禅師兩浙諸山疏。
真不掩僞。
曲不藏直。
落霞與孤鹜齊飛。
秋水共長天一色。
拈諸山疏。
江南北。
浙西東。
同中有異。
異中有同。
野色更無山隔斷。
天光直與水相通。
會麼。
若也不會。
看取下面注腳。
南石琇禅師住普門諸山疏。
習學謂之聞。
絕學謂之鄰。
良久。
黃河九曲。
水出昆侖。
了庵欲禅師住開福諸山疏。
一佛出世。
各坐一華。
接影連輝。
互不相借。
拈三宗疏法語 恕中愠禅師住瑞岩拈明州三宗疏。
祖意教意是同是别。
風清三佛地。
月朗四明山。
佛朗性禅師三宗疏。
東州販生姜。
大洋海底火通紅。
西縣賣皂角。
須彌頂上浪翻空。
小人隔壁異俗。
君子千裡同風。
拈宗剎疏法語 佛朗性禅師宗剎疏。
此是京剎諸位老和尚送人上樹底梯子。
畢竟如何判斷。
複雲。
贊歎渠者亦多。
罵詈渠者不少。
知渠俱受俱不受。
大地山河日杲杲。
南石琇禅師宗剎疏。
建法幢於帝都。
扇真風於像運。
象王回旋。
獅子奮迅。
江湖疏法語 南石琇禅師江湖疏。
古人道千裡同風。
作麼生是同風句子。
定光金地遙招手。
智者江陵暗點頭。
江湖疏。
同心之言。
其臭如蘭。
龍蛇易辨。
衲子難颟。
了庵欲禅師江湖疏。
鐵心石腸。
河舌海口。
贊之則碓嘴生華。
毀之則佛面百醜。
贊毀不及處。
面南看北鬥。
佛朗性禅師江湖疏。
汝恁麼來。
我恁麼地。
公論與愛憎。
同歸第一義。
楊花霜雪天。
白鹭恣同戲。
無文燦禅師江湖疏。
惡毒相識。
惡毒咒罵。
通身是口。
分疎不下。
度疏雲。
首座遮掩則個。
指座法語 神鼎諲禅師開堂日指法座雲。
未登此座化緣已畢。
諸人還委悉麼。
若委悉。
散去得也。
若不散去。
不免登於此座入方便品第二去也。
且不得怪山僧。
保甯勇禅師開堂日指法座雲。
三世諸佛今古祖師。
盡在者裡轉大法輪了也。
卻向諸人腳跟下過去。
還見麼。
若見。
眉毛眼睫常放光明。
若不見。
看看山僧步步入泥入水去也。
五祖演禅師海會開堂。
宣疏了乃雲。
疏帖一時讀了。
若是具金剛眼睛底。
何必重說偈言。
雖然如是。
事無一向。
真淨文禅師開堂日宣疏罷乃雲。
大通智勝佛。
十劫坐道場。
佛法不現前。
不得成佛道。
今日四衆圍繞。
佛法現前還得不得。
良久雲。
欲行千裡。
一步為初。
便登座。
宜翁觀禅師蘇州北禅開堂。
适當九日。
指法座雲。
胸中一寸灰已冷。
頭上千莖雪未消。
老步隻宜平地去。
不知何事又登高。
遂升座。
(請主魏圯丞相聞之。
擊節不已) 雪窦顯禅師住翠峰法座顧視大衆曰。
若論本分相見。
不必高升此座。
乃以手指曰。
諸人随山僧手看。
無量佛土一時現前。
各各仔細觀瞻。
其或涯際未知。
不免拖泥帶水。
遂升座。
圓悟勤禅師開堂指法座雲。
三世諸佛於此轉法輪。
曆代宗師於此提祖印。
欲行千裡。
一步為初。
不免起摸畫樣去也。
崇甯開堂指法座雲。
大衆。
者一條路。
千聖共知。
徐行踏斷流水聲。
縱觀寫出飛禽迹。
且道如何進步。
要提無相毗盧印。
須向千峰頂上行。
住蔣山指法座雲。
高高無外。
深深無際。
更不作禮須彌燈。
步步階梯全體是。
且道是個什麼。
看看。
住天甯指法座雲。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
既披此衣必據此座。
況佛佛祖祖藉此為梯為航。
見麼。
有條攀條。
無條攀例。
入院指法座雲。
三萬二千獅子座。
争及此個曲錄木。
坐斷報化佛。
不涉聞見知。
揭起鹫嶺高風。
仰祝南山睿算。
還見麼。
看取令行時。
住雲居先就雍熙寺受勅。
指法座雲。
借雍熙寶座。
提楊岐金圈。
直下現成。
分明薦取。
還委悉麼。
金剛正體露堂堂。
舉足無非大道場。
突立毗盧頂[甯*頁]上。
更於何處禮燈王。
看看。
雲峰悅禅師上藍開堂指法座雲。
還有不受人謾底麼。
有即出來推倒禅床喝散大衆。
然未是作家也。
且救得一半。
還有麼。
良久雲。
既無人出來。
山僧今日不惜眉毛。
不免指鹿為馬翻日作月去也。
三十年後莫錯怪人好。
便升座。
龍門遠禅師天甯開堂指法座雲。
古聖道為法來耶為床座來耶。
我為法來非為床座。
師咄雲。
是何言欤。
大慧杲禅師徑山指法座召大衆雲。
還見麼。
坐斷古佛路頭。
潛竄千妖百怪。
任是須彌燈王。
也須速禮三拜。
喝一喝。
再住徑山指法座雲。
毗盧頂[甯*頁]。
人人有志上頭行。
問着路頭。
十個五雙不知去處。
諸人要識路頭麼。
良久雲。
看。
雪岩欽禅師龍興法座。
百千佛祖向者裡屙。
潑天臭氣徧滿娑婆。
新龍興未免傾湘江之水洗教淨潔去也。
狼藉轉多。
住仰山法座。
寶鏡高懸。
寶華散亂。
固是人人知有。
且道須彌燈王畢竟說什麼法。
趯七踏八。
唯庵然禅師聖壽指座雲。
進一步。
高一步。
踏到上頭全身獨露。
掣手雲。
須彌燈王過那邊去。
元叟端禅師中天竺指法座。
從上老秃奴向者裡轟青天霹靂。
鼓平地波濤。
新長老别資一路去也。
驟步雲。
一二三四五。
楚石琦禅師福臻指法座雲。
為法來耶。
為床座耶。
摩霄俊鹘便合乘時。
止泺困魚徒勞激浪。
住天甯法座。
靈山堂已為諸人說法了也。
還聞麼。
若不聞。
未免為蛇畫足。
住本覺指法座。
陽春白雪唱高和寡。
村歌社舞到處合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