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時流出洞中來。

     開福甯雲。

    遊山玩水事尋常。

    早晚歸來鬓欲霜。

    踏破草鞋回首。

    看數聲猿叫白雲鄉。

     無為子雲。

    學人自己。

    遊山玩水。

    隻知踏破草鞋。

    忘卻來時年幾。

     雲門僧問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

    師雲須彌山。

     五祖演雲。

    有時問着師僧。

    或豎一指。

    或進一步。

    或下一喝。

    或拂袖便去。

    上座未在。

    何故。

    太平未曾向二三月下一陣雪向汝諸人在。

    如有個漢出來道老和尚莫七颠八倒。

    見今下也不是。

    乃展手雲。

    了。

     應庵華雲。

    雲門道得不妨谛當。

    要且落在第二頭。

    若是明杲即不然。

    忽有人問。

    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

    隻對他道緻将一問來。

     洞山聰頌雲。

    不生一念豈通宗。

    真僞分於一句中。

    築着眼光兼杜口。

    須彌當面作屏風。

     保甯勇雲。

    萬仞峰前立大乖。

    須臾眨眼落懸崖。

    通身不損毫毛者。

    天上人間安敢埋。

     無盡居士雲。

    一念沈沈過有無。

    亘空拈出太彌盧。

    直饒玉兔金烏急。

    宮殿巡遊落半途。

     羅山閑禅師在禾山送同行矩長老出門次。

    師把拄杖向前一擸。

    矩無對。

    師雲。

    石牛攔古路。

    一馬勿雙駒。

    後有僧舉似踈山。

    山雲。

    石牛攔古路。

    一馬生三寅。

     鼓山珪頌雲。

    不踏門前路。

    春歸又一年。

    落花紅滿地。

    芳草碧連天。

     徑山杲雲。

    出門握手話分攜。

    古路迢迢去莫追。

    卻笑波心遺劍者。

    區區空記刻舟時。

     保福展禅師與長慶遊山次。

    師以手指雪峰舊院雲。

    教中道妙高峰頂。

    莫隻這裡便是麼。

    慶雲。

    是即是。

    可惜許。

    後舉似鏡清。

    清雲。

    若不是孫公。

    便見髑髅徧野。

    (一本小異) 僧問鼓山。

    隻如棱和尚恁麼道。

    意作麼生。

    山雲。

    孫公若無此語。

    可謂髑髅徧野。

    白骨連山。

     雪窦顯雲。

    今日共這漢遊山圖個甚麼。

    複雲。

    百千年後不道全無。

    祇是少。

     汾陽昭頌雲。

    因上高岩到頂頭。

    僧人緻問已圓周。

    是即便是可惜許。

    隻恐同音别處遊。

     草堂清雲。

    八萬四千非一一。

    七金山内海滔滔。

    妙高峰頂平如掌。

    誰把長竿釣巨鳌。

     雪窦雲。

    妙峰孤頂草離離。

    拈得分明付與誰。

    不是孫公辨端的。

    髑髅着地幾人知。

     佛心木雲。

    攜手相将孰共行。

    目前唯睹妙高山。

    雲泥不隔來時路。

    付與兒孫觸處看。

     慈明問僧。

    行腳須知有行腳事。

    作麼生是行腳事。

    雲知。

    師雲知底事作麼生。

    雲山高水深。

    師雲。

    念汝遠來。

    且坐吃茶。

    僧雲諾諾。

    僧問行腳不逢人時如何。

    師雲釣絲絞水。

     石田董頌曰。

    老倒慈明為指迷。

    釣絲絞水出群機。

    時人貪看蘆花白。

    不見沙鷗隔岸飛。

    (拈頌集聲) 馳書 國一欽禅師因馬祖遣人送書至。

    書中作一圓相。

    師發緘見。

    遂於圓相中着一點。

    卻封回。

    後忠國師聞得乃雲。

    欽師猶被馬師惑。

     保福展雲。

    甚處是惑處。

    作麼生得不惑去。

     雪窦顯雲。

    徑山被惑且置。

    若将呈似國師。

    别作個甚麼伎倆免被惑去。

    有老宿雲當時坐卻便休。

    亦有道但與劃破。

    若與麼。

    隻是不識羞。

    敢謂天下老師各具金剛眼睛。

    廣作神通變化。

    還免得麼。

    雪窦見處也要諸人共知。

    隻這馬師當時畫出。

    早自惑了也。

     五祖戒雲。

    兩彩一賽。

    又雲。

    三人指路拟何為。

     大沩喆雲。

    諸人還識馬祖徑山麼。

    一點水墨兩處成龍。

    國師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可謂千裡同風。

    不見道手執夜明符。

    幾個知天曉。

     徑山杲雲。

    馬師仲冬嚴寒。

    欽師孟夏漸熱。

    雖然寒熱不同。

    彼此不失時節。

    忠國師為甚麼卻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還委悉麼。

    無風荷葉動。

    決定有魚行。

     佛印元頌雲。

    馬祖當時見徑山。

    同風微露密機關。

    無端卻被南陽老。

    平地坑人似等閑。

     照覺總雲。

    被惑之言事有由。

    神交千裡芥針投。

    誰言解使雲通信。

    我不然兮石點頭。

     地藏恩雲。

    自南自北。

    自西自東。

    溪山雖異。

    雲月還同。

    何事南陽老倒。

    令人擾擾匆匆。

     南泉願禅師有書與茱萸雲。

    理随事變。

    寬廓非外。

    事得理融。

    寂寥非内。

    僧乃問如何是寬廓非外。

    萸雲問一答百也無妨。

    雲如何是寂寥非内。

    萸雲睹對聲色不是好手。

    僧又問長沙。

    沙瞪目視之良久。

    又進後語。

    沙乃閑目示之。

    僧又問趙州。

    州作吃飯勢。

    又進後語。

    州以手拭口。

    後僧舉似師。

    師雲此三人不謬為吾弟子。

     佛鑒懃雲。

    南泉雖則養子之緣。

    其柰憐兒不覺醜。

    殊不知三人一人有足無目。

    一人有目無足。

    一人足目俱無。

    雖然如是。

    皆可與南泉為師。

    為甚如此。

    事理分明。

     承天簡雲。

    此三人一人得皮。

    一人得肉。

    一人秦不收魏不管。

     南堂靜雲。

    好南泉父子。

    大衆。

    若是南堂即不然。

    如何是理随事變。

    濯錦江頭濯錦時。

    桃花似錦柳如眉。

    如何是事得理融。

    太湖三萬六千頃。

    月在波心說向誰。

    如何是寬廓非外。

    遂拈拄杖倚左邊。

    如何是寂寥非内。

    卻拈拄杖倚右邊雲。

    不要動着。

    動着便三十棒。

     古德頌雲。

    淡泊洋洋膝上琴。

    包藏古意亦何深。

    霜天有月西風急。

    落岸斷崖秋水音。

     玄沙備禅師令僧馳書上雪峰。

    峰上堂開緘見三幅白紙。

    乃呈示大衆雲會麼。

    良久雲。

    不見道君子千裡同風。

    僧歸舉似師。

    師雲。

    山頭老漢。

    蹉過也不知。

     東禅齊雲。

    甚麼處蹉過。

    若的蹉過。

    師豈不會弟子意。

    若不恁麼會。

    隻如玄沙意作麼生。

    若會便參取玄沙。

     五祖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