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

關燈
是相見不相見。

    試斷看。

     雪窦顯雲。

    二老是則是。

    隻知雪峰放行。

    不見雪峰把定。

    忽有個衲僧出來問。

    未審雪窦作麼生。

    豈不是别機宜識休咎底漢。

    還有望州亭烏石嶺相見底衲僧麼。

    良久雲。

    擔闆禅和如麻似粟。

     薦福信雲。

    古人與麼。

    隻有順水之波。

    且無逆風之浪。

     寶林遠雲。

    雪峰是三處相見。

    保福以兩處問人。

    鵝湖隻解把定不解放行。

    若有問寶林。

    烏石嶺望州亭甚麼處相見。

    攔腮便掌。

    待伊拟議。

    拽拄杖打出三門。

    且要與雪峰流通此話。

     汾陽昭頌雲。

    望州烏石與堂前。

    相見相逢萬萬千。

    唯有鵝湖并保福。

    此時相見解推遷。

     海印信雲。

    望州烏石常相見。

    何故禅人卻背違。

    保福鵝湖雖得意。

    理兵曾未展锵旗。

     佛眼遠雲。

    密密堂堂早二三。

    本來無物更何堪。

    癡人見了生歡喜。

    作者相逢滿面慚。

     徑山杲雲。

    望州烏石與僧堂。

    業識忙忙不可當。

    提起衲僧拄杖子。

    五湖四海沸如湯。

     大洪遂雲。

    登山過水幾區區。

    特地相逢問道途。

    堪笑華山潘處士。

    長安路上倒騎驢。

     雲居簡禅師。

    僧問孤峰獨宿時如何。

    師雲。

    閑卻七間僧堂。

    誰教你孤峰獨宿。

     丹霞淳頌雲。

    法爾非修本十成。

    平常酬答最分明。

    端然指出長安道。

    無柰遊人不肯行。

     塔廟 疎山仁禅師因主事僧為師造壽塔了來白師。

    師雲汝将幾錢與匠人。

    僧雲一切在和尚。

    師雲。

    為将三文錢與伊。

    為将兩文錢與伊。

    為将一文錢與伊。

    若道得。

    與吾親造塔。

    僧無對。

    後有僧到大嶺。

    即羅山也。

    舉前話。

    嶺雲還有人道得不。

    雲未有人。

    嶺雲。

    汝回舉似疎山道。

    大嶺雲。

    若将三文與伊。

    和尚此生決定不得塔。

    若将兩文與伊。

    和尚與匠人同出一隻手。

    若将一文與伊。

    累他匠人眉須堕落。

    僧回舉似疎山。

    山具威儀遙望大嶺禮拜歎雲。

    将謂無人。

    大嶺古佛放光射此間。

    雖然如是。

    也是臘月蓮花。

    大嶺後聞之乃雲。

    我與麼道已是龜毛長三尺。

     浮山遠雲。

    疎山以錐劄地。

    大嶺用刀剜空。

    雖然二古德錯下錐刀。

    今時人亦難構赴。

    何故。

    後語中有梢有殺。

    然雖如是。

    河裡失錢河裡漉。

     圓悟勤雲。

    諸方作者千裡同風。

    萬派朝宗千途共轍。

    陳尊宿尋常道。

    老僧隻有一口劍。

    劍下有殺人之意。

    亦有分身之路。

    看他受用剸割。

    不妨八面玲珑。

    若不是疎山度量。

    通方争見得金聲玉振。

    隻如道。

    若将三文與伊。

    和尚此生決定不得塔。

    不可勞而無功。

    若将兩文與伊。

    和尚與匠人同出一隻手。

    未免拖泥帶水。

    若将一文與伊。

    累他匠人眉須堕落。

    直得水灑不着。

    疎山雲也是臘月蓮花。

    土曠人稀。

    大嶺雲已是龜毛長三尺。

    亦有殺人刀亦有活人劍。

    大衆。

    且道畢竟明甚麼邊事。

    翻身獅子大家看。

     佛燈珣雲。

    疎山傾囊答謝。

    其奈尺頭有寸。

    這僧隻知造塔。

    元來秤尾無星。

    大嶺三文兩镪支破不難。

    慧日若作這僧。

    待疎山恁麼道。

    但對曰某甲今日功不浪施。

    着得個語。

    免被三文兩镪擾亂一生。

    不教疎山外揚家醜。

    隻如臈月蓮花龜毛三尺又且如何。

    要會麼。

    待諸人造塔成就即向你道。

     佛鑒懃頌雲。

    接得風流傅粉郎。

    一朝三度巧妝[米*生]。

    改頭換面無人識。

    元是東村李二娘。

     佛性泰雲。

    窣堵波成賞匠人。

    工錢一二與三文。

    可憐眼裡無筋者。

    當面定将數目分。

     鼓山珪雲。

    袖頭打領無添減。

    腋下剜襟有短長。

    大庾嶺頭一尊佛。

    疎山兩度放毫光。

     徑山杲雲。

    鑿壞十方常住地。

    三錢使盡露屍骸。

    羅山古佛雖靈驗。

    未免将身一處埋。

     雲岩因雲。

    一文兩文與三文。

    疎山大嶺謾區分。

    須知無縫元無價。

    獨露乾坤聳白雲。

     興化獎禅師。

    僧問多子塔前共談何事。

    師雲一人傳虛萬人傳實。

     投子青雲。

    然諸佛不出世亦無有涅盤。

    佛既如是道亦如然。

    是以從上諸聖密證此地。

    所以燃燈不付正覺自成。

    法既無傳至今續焰。

    法既無得更複何談。

    罔測稱揚虛談玄說。

    然到此地者。

    何必塔前相見對衆拈花截臂傳衣方為道矣。

    既不如是。

    因甚麼大庾嶺頭提不起。

    複頌雲。

    於道無所證。

    方通萬法路。

    或明或暗行。

    不慎亦不護。

    月來松色寒。

    雲去青山露。

    今古天台橋。

    幾人能得度。

     丈室 世尊令文殊詣維摩诘處問疾。

    時維摩诘心念。

    今文殊師利與大衆俱來。

    即以神力空其室内。

    除去所有及諸侍者。

    唯置一床以疾而卧。

    文殊既入其舍。

    見其室空無諸所有。

    獨寝一床。

    時維摩诘遂與文殊廣說法要。

    於是維摩诘現神通力。

    即時須彌登王遣三萬二千獅子之座高廣嚴淨入維摩诘室。

    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昔所未見。

    其室廣博悉包容三萬二千獅子座無所妨礙。

    於毗耶離城及閻浮提四天下亦不迫迮。

    悉見如故。

     沩山佑禅師方丈頌雲。

    沩山方丈。

    峭峻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