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選語錄卷十七

關燈
光慶遇安禅師 上堂。

    欲識曹溪旨。

    雲飛前面山。

    分明真實個。

    不用别追攀。

    僧問。

    古德有言。

    井底紅塵生。

    山頭波浪起。

    未審此意如何。

    師曰若到諸方但恁麼問。

    曰和尚意旨如何。

    師曰适來向汝道甚麼。

     景清居素禅師 僧問即此見聞非見聞。

    為甚麼法身有三種病。

    二種光。

    師曰。

    填凹就缺。

     驸馬李遵勖居士 公谒谷隐。

    問出家事。

    隐以崔趙公問徑山公案答之。

    公于言下大悟。

    作偈曰。

    學道須是鐵漢。

    著手心頭便判。

    直趨無上菩提。

    一切是非莫管。

     公一日與堅上座送别。

    公問近離上黨。

    得屆中都。

    方接麈談。

    遽回虎錫。

    指雲屏之翠峤。

    訪雪嶺之清流。

    未審此處彼處。

    的的事作麼生。

    座曰。

    利劍拂開天地靜。

    霜刀才舉鬥牛寒。

    公曰。

    恰值今日耳聩。

    座曰。

    一箭落雙雕。

    公曰。

    上座為甚麼著草鞋睡。

    座以衣袖一拂。

    公低頭曰。

    今日可謂降伏也。

    座曰。

    普化出僧堂。

     華嚴道隆禅師 師初參石門徹和尚。

    問曰。

    古者道但得随處安閑。

    自然合他古轍。

    雖有此語。

    疑心未歇時如何。

    石門曰。

    知有乃可随處安閑。

    如人在州縣住。

    或聞或見。

    千奇百怪。

    他總将作尋常。

    不知有而安閑。

    如人在村落住。

    有少聲色。

    則驚怪傳說。

    師于言下有省。

     文公楊億大年居士 公問廣慧曰。

    承和尚有言。

    一切罪業。

    皆因财寶所生。

    勸人疏于财利。

    況南閻浮提衆生以财為命。

    邦國以财聚人。

    教中有财法二施。

    何得勸人疏财乎。

    慧曰。

    幡竿尖上鐵籠頭。

    公曰。

    海壇馬子似驢大。

    慧曰。

    楚雞不是丹山鳳。

    公曰。

    佛滅二千歲。

    比丘少慚愧。

     投子義青禅師 師谒見圓通秀禅師。

    無所參問。

    惟嗜睡而巳。

    執事白通。

    通即曳杖入堂。

    見師正睡。

    乃擊床呵曰。

    我這裡無閑飯與上座吃了打眠。

    師曰。

    和尚教某何為。

    通曰。

    何不參禅去。

    師曰。

    美食不中飽人吃。

    通曰。

    争奈大有人不肯上座。

    師曰。

    待肯堪作甚麼。

    通曰。

    上座曾見甚麼人來。

    師曰。

    浮山。

    通曰。

    怪得恁麼頑賴。

    遂握手相笑歸方丈。

     興陽清剖禅師 師在太陽作園頭。

    種瓜次。

    陽問甜瓜何時得熟。

    師曰。

    即今熟爛了也。

    曰揀甜底摘來。

    師曰。

    與甚麼人吃。

    曰不入園者。

    師曰。

    未審不入園者還吃也無。

    曰汝還識伊麼。

    師曰。

    雖然不識。

    不得不與。

    陽笑而去。

     僧問娑竭出海乾坤震。

    觌面相逢事若何。

    師曰。

    金翅鳥王當宇宙。

    個中誰是出頭人。

    曰忽遇出頭時又作麼生。

    師曰。

    似鹘捉鸠君不信髑髅前驗始知真。

    曰恁麼則叉手當胸。

    退身三步也。

    師曰。

    須彌座下烏龜子。

    莫待重遭點額回。

     羅浮山顯如禅師 師初到太陽。

    陽問汝是甚處人。

    曰益州。

    陽曰。

    此去幾裡。

    曰五千裡。

    陽曰。

    你與麼來。

    還曾踏著麼。

    曰不曾踏著。

    陽曰。

    汝解騰空那。

    曰不解騰空。

    陽曰。

    争得到這裡。

    曰步步不迷方。

    通身無辨處。

    陽曰。

    汝得超方三昧耶。

    曰聖心不可得。

    三昧豈彰名。

    陽曰。

    如是如是。

     修撰曾會居士 公幼與明覺同舍。

    乃冠異塗。

    天禧間。

    公守池州。

    一日會于景德寺。

    公遂以中庸大學參以楞嚴。

    符宗門語句。

    質明覺。

    覺曰。

    這個尚不與教乘合。

    況中庸大學耶。

    學士要徑節理會此事。

    乃彈指一下曰。

    但恁麼薦取。

    公于言下領旨。

     雲居曉舜禅師 師參洞山。

    一日如武昌行乞。

    首谒劉居士。

    士曰。

    老漢有一問。

    若相契。

    即請開疏。

    若不相契。

    即請還山。

    遂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師曰。

    黑似漆。

    磨後如何。

    師曰。

    照天照地。

    士長揖曰。

    且請上人還山。

    師[忏-千+麼][忏-千+羅]而歸。

    洞山問其故。

    師述前語。

    山曰。

    汝問我。

    師理前問。

    山曰。

    此去漢陽不遠。

    師進後語。

    山曰。

    黃鶴樓前鹦鹉洲。

    師于言下大悟。

     師嘗譏天衣說葛藤禅。

    一日聞懷遷化。

    于法堂上合掌雲。

    且喜葛藤樁子倒了也。

    秀圓通時在會中作維那。

    每見诃罵不巳。

    乃謂同列曰。

    我須與這老漢理會一上。

    及夜參。

    又如前诃罵。

    秀出衆厲聲曰。

    豈不見圓覺經中道。

    師遽曰。

    久立大衆伏惟珍重。

    便歸方丈。

    秀曰。

    這老漢通身是眼。

    罵得懷和尚也。

     翠岩真點胸常罵師說無事禅。

    石霜永和尚令人傳語雲。

    舜在洞山悟古鏡因緣。

    豈是說無事禅。

    你罵他。

    自失卻一隻眼。

    師聞之作頌曰。

    雲居不會禅。

    洗腳上床眠。

    冬瓜直儱侗。

    瓠子曲彎彎。

    永和尚亦作頌曰。

    石霜不會禅。

    洗腳上床眠。

    枕子撲落地。

    打破常住磚。

     上堂。

    諸方有弄蛇頭。

    撥虎尾。

    跳大海。

    劍刃裡藏身。

    雲居這裡寒天熱水洗腳。

    夜間脫襪打睡。

    早朝旋打行纏。

    風吹籬倒。

    喚人夫劈蔑縛起。

     師問秀圓通曰。

    你見懷和尚有何言句。

    秀舉懷投機頌。

    師曰。

    不好。

    别有甚言句。

    秀曰。

    一日有長老來參。

    懷舉拂子雲。

    會麼。

    雲不會。

    懷雲。

    耳朵兩片皮。

    牙齒一具骨。

    師歎曰真善知識。

     佛日契嵩禅師 師得法于洞山。

    師夜則頂戴觀世音菩薩像。

    而誦其号必滿十萬乃寝。

    自是世間經書章句。

    不學而能。

    作原教論十萬餘言。

    以抗宗韓排佛之說。

    讀者畏服。

    後居永安蘭若。

    著禅門定祖圖。

    傳法正宗記。

    輔教編。

    上進。

    仁宗嘉賞。

    令編次入藏。

    賜号明教。

     太守許式 公得法于洞山。

    一日與泐潭澄上藍溥坐次。

    潭問聞郎中道。

    夜坐連雲石。

    春栽帶雨松。

    當時答洞山甚麼話。

    公曰。

    今日放衙早。

    潭曰。

    聞答泗州大聖揚州出現語是否。

    公曰。

    别點茶來。

    潭曰。

    名不虛傳。

    公曰。

    和尚早晚回山。

    潭曰。

    今日被上藍觑破。

    藍便喝。

    潭曰。

    須你始得。

    公曰。

    不奈船何。

    打破戽鬥。

     公入上藍僧堂。

    問首座年多少。

    曰六十八。

    公曰。

    僧臘多少。

    曰四十七夏。

    公曰。

    聖僧得幾夏。

    曰與虛空齊受戒。

    公拍闆頭曰。

    下官吃飯。

    不似首座吃鹽多。

     玉泉承皓禅師 無盡居士張公。

    奉使京西南路。

    就谒之。

    問曰。

    師得法何人。

    師曰。

    複州北塔廣和尚。

    公曰。

    與伊相契。

    可得聞乎。

    師曰。

    隻為伊不肯與人說破。

    公善其言。

     僧入室次。

    狗子在室中。

    師叱一聲。

    狗子便出去。

    師曰。

    狗卻會。

    你卻不會。

     一日衆集。

    師問曰。

    作什麼。

    曰入室。

    師曰。

    待我抽解來。

    及上廁來。

    見僧不去。

    以拄杖趕散。

     示寂。

    門人圍繞。

    師笑曰。

    吾年八十一。

    老死舁屍出。

    兒郎齊著力。

    一年三百六十日。

    言畢而逝。

     育王懷琏大覺禅師 師持律嚴甚。

    仁廟嘗賜以龍腦缽盂。

    師對使者焚之。

    曰吾法以壞色衣。

    以瓦缽食。

    此缽非法。

    仁廟益嘉歎師自京師乞還山。

    時英宗賜手诏。

    有經過庵院。

    任性住持語。

    師藏之不以示人。

    東坡為師撰宸奎閣記。

    欲一見之。

    師終不出。

    示寂後。

    始得之笥中。

    示寂之時。

    年八十二。

     法昌倚遇禅師 師谒北禅。

    禅問近離甚處。

    師曰。

    福嚴。

    禅曰。

    思大鼻孔長多少。

    師曰。

    與和尚當時見底一般。

    禅曰。

    汝道我見時長多少。

    師曰。

    和尚大似不曾到福嚴。

    禅曰。

    學語之流。

    又問來時馬大師安樂否。

    師曰。

    安樂。

    禅曰。

    向汝道甚麼。

    師曰。

    教和尚莫亂統。

    禅曰。

    念汝新到。

    不能打得你。

    師曰。

    某甲亦放和尚過。

    茶罷。

    禅問鄉裡甚處。

    師曰。

    漳州。

    禅曰。

    三平在彼作甚麼。

    師曰。

    說禅說道。

    禅曰。

    年多少。

    師曰。

    與露柱齊年。

    禅曰。

    有露柱且從。

    無露柱年多少。

    師曰。

    無露柱一年也不少。

    禅曰。

    夜半放烏雞。

     師事北禅最久。

    慈明過北禅。

    師侍立。

    禅曰。

    汾陽獅子。

    可煞威獰。

    明曰。

    不道來者咬殺。

    禅曰。

    審如此。

    汾陽門下道絕人荒耶。

    明舉拂子曰。

    這個因甚到今日。

    禅未及對。

    師從旁曰。

    養子不及父。

    家門一世衰。

    禅呵曰。

    汝具甚眼目。

    乃敢爾。

    師曰。

    若是咬人獅子。

    終不與麼。

    明将去。

    至龍牙像前指問師雲。

    誰像。

    師曰。

    龍牙像。

    明曰。

    既是龍牙像。

    為甚在北禅。

    師曰。

    兩彩一賽。

    明曰。

    像在此。

    龍牙在甚處。

    師拟對。

    明掌之曰。

    莫道不能咬人。

    師曰。

    乞兒見小利。

    明呵逐之。

     遊廬山寓圓通。

    時大覺琏公方赴诏。

    辭衆曰。

    此事分明須薦取。

    莫教累劫受輪迥。

    師問曰。

    如何是此事。

    曰薦取。

    師曰。

    頭上是天。

    腳下是地。

    薦個甚麼。

    曰不是知音者。

    徒勞話歲寒。

    師曰。

    豈無方便。

    曰胡人飲乳反怪良醫。

    師曰。

    暴虎憑河。

    徒誇好手。

    拍一拍歸衆。

     師在雙嶺受法昌請。

    與英勝二首座相别。

    曰三年聚首。

    無事不知。

    檢點将來。

    不無滲漏。

    以拄杖畫一畫曰。

    這個即且止。

    宗門事作麼生。

    英曰。

    須彌安鼻孔。

    師曰。

    恁麼則臨崖看浒眼。

    特地一場愁。

    英曰。

    深沙努眼睛。

    師曰。

    争奈聖凡無異路。

    方便有多門。

    英曰。

    鐵蛇鑽不入。

    師曰。

    這般漢有甚共語處。

    英曰。

    自緣根力淺。

    莫怨太陽春。

    卻畫一畫曰。

    宗門事且止。

    這個事作麼生。

    師便掌。

    英曰。

    這漳州子。

    莫無去就。

    師曰。

    你這般見解。

    不打更待何時。

    又打。

    英曰。

    也是老僧招得。

     住後英勝到山相訪。

    英曰。

    和尚尋常愛點檢諸方。

    今日因甚麼卻來古廟裡作活計。

    師曰。

    打草祗要驚蛇。

    英曰。

    莫塗糊人好。

    師曰。

    你又剌頭入膠盆作甚麼。

    英曰。

    古人道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

    所以住此山。

    未審和尚見個甚麼。

    師曰。

    你他時異日有把茆蓋頭。

    人或問你。

    作麼生祗對。

    英曰。

    山頭不如嶺尾。

    師曰。

    你且道還當得住山事也無。

    英曰。

    使钁不及拖犁。

    師曰。

    還曾夢見古人麼。

    英曰。

    和尚作麼生。

    師展兩手。

    英曰。

    蝦跳不出鬥。

    師曰。

    休将三寸燭。

    拟比太陽輝。

    英曰。

    争奈公案現在。

    師曰。

    亂統禅和。

    如麻似粟。

     雲居了元佛印禅師 師入室次。

    蘇子瞻适至。

    師曰。

    此間無坐處。

    蘇曰。

    暫借佛印四大為座。

    師曰。

    山僧有一問。

    學士道得即請坐。

    道不得即輸玉帶。

    蘇欣然請問。

    師曰。

    四大本空。

    五陰非有。

    居士向甚麼處坐。

    蘇遂施帶。

    師答一衲。

     西塞帥王公韶。

    自以殺業重。

    祈為澡雪。

    請說法上藍。

    師炷香曰。

    此香為殺人不眨眼上将軍。

    立地成佛大居士。

    衆稱善。

    韶亦悠然意消。

     智海逸正覺禅師 僧問古鏡未磨時如何。

    師曰。

    青青河畔草。

    曰磨後如何。

    師曰。

    郁郁園中柳。

    曰磨與未磨是同是别。

    師曰。

    同别且置。

    還我鏡來。

    僧拟議。

    師便喝。

     道士問如何是道。

    師曰。

    龍吟金鼎。

    虎嘯丹田。

    曰如何是道中人。

    師曰。

    吐故納新。

    曰。

    道與道中人相去多少。

    師曰。

    罥鶴颠崖上。

    沖天昧米民。

     五雲華嚴志逢禅師 師一日入普賢殿中宴坐。

    倏有一神人跪膝于前。

    師門汝其誰乎。

    曰護戒神也。

    師曰。

    吾患有宿愆未殄。

    汝知之乎。

    曰師有何罪。

    惟一小過耳。

    師曰。

    何也。

    曰凡折缽水。

    亦施主物。

    師每傾棄。

    非所宜也。

    言訖而隐。

    師自此洗缽水盡飲之。

    積久因緻脾疾。

    十載方愈。

     瑞鹿上方遇安禅師 師事天台。

    閱首楞嚴經。

    到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

    師乃破句讀曰。

    知見立。

    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

    見斯即涅槃。

    于此有省。

    有人語師曰。

    破句了也。

    師曰。

    此是我悟處。

    畢生不易。

    時謂之安楞嚴。

     雁蕩願齊禅師 僧問夜月舒光。

    為甚麼碧潭無影。

    師曰。

    作家弄影漢。

    其僧從東過西立。

    師曰。

    不惟弄影。

    兼乃怖頭。

     雲居道齊禅師 大梅煦來參。

    師問汝從甚處來。

    若從僧堂來。

    即是謾語。

    不從僧堂來。

    又是自瞞。

    汝從甚處來。

    梅于言下頓悟。

     支提辯隆禅師 上堂。

    巍巍實相。

    逼塞虛空。

    金剛之體。

    無有破壞。

    大衆。

    還見不見。

    若言見也。

    且實相之體。

    本無青黃赤白。

    長短方圓。

    亦非見聞覺知之法。

    且作麼生作個見底道理。

    若言不見。

    又道巍巍實相。

    逼塞虛空。

    為甚麼不見。

    僧問如何是向上一路。

    師曰。

    腳下底。

    曰恁麼則尋常履踐。

    師曰。

    莫錯認。

     廬山栖賢澄湜禅師 僧問毗目仙人執善财手。

    見微塵諸佛。

    祗如未執手時見個甚麼。

    師曰。

    如今又見個甚麼。

     師性高簡。

    律身精嚴。

    動不違法度。

    暮年三終藏經。

    以坐閱為未敬。

    則立誦行披之。

    黃龍南禅師初遊方。

    年方少。

    從之屢年。

    故其平生所為。

    多取法焉。

    嘗曰。

    栖賢和尚。

    定從人天中來。

    叢林标表也。

     黃龍慧南禅師 化主歸。

    上堂。

    世間有五種不易。

    一化者不易。

    二施者不易。

    三變生為熟者不易。

    四端坐吃者不易。

    更有一種不易是甚麼人。

    良久雲。

    闦。

    便下座。

     師問翠岩。

    承聞首座。

    常将女子出定話為人是否。

    岩曰無。

    師曰。

    奢而不儉。

    儉而不奢。

    為甚道無。

    岩曰。

    若是本分衲僧。

    也少他鹽醫不得。

    師卻回首喚侍者。

    報典座明日隻煮白粥。

     師風度凝遠。

    叢林中有終身未嘗見其破顔者。

    居積翠時。

    一夕燕坐間。

    光燭室。

    戒侍者令勿言。

    四祖演長老通法嗣書。

    上堂。

    山僧才輕德薄。

    豈堪人師。

    蓋不昧本心。

    不欺諸聖。

    未免生死。

    今免生死。

    未出輪迥。

    今出輪迥。

    未得解脫。

    今得解脫。

    未得自在。

    今得自在。

    所以大覺世尊于然燈佛所。

    無一法可得。

    六祖夜半于黃梅。

    又傳個甚麼。

    乃說偈曰。

    得不得。

    傳不傳。

    歸根得旨複何言。

    憶得首山曾漏洩。

    新婦騎驢阿家牽。

     楊岐方會禅師 慈明上堂。

    師出問幽鳥語喃喃。

    辭雲入亂峰時如何。

    明曰。

    我行荒草裡。

    汝又入深村。

    師曰。

    官不容針。

    更借一問明便喝。

    師曰。

    好喝。

    明又喝。

    師亦喝。

    明連喝兩喝。

    師禮拜。

    明曰。

    此事是個人。

    方能擔荷。

    師拂袖便行。

     一日慈明問師。

    馬祖見讓師便悟去。

    且道迷卻在甚麼處。

    師曰。

    要悟即易。

    要迷即難。

     升座。

    時有僧出。

    師曰。

    漁翁未擲釣。

    躍鱗沖浪來。

    僧便喝。

    師曰。

    不信道。

    僧拊掌歸衆。

    師曰。

    消得龍王多少風。

    問。

    師唱誰家曲。

    宗風嗣阿誰。

    師曰。

    有馬騎馬。

    無馬步行。

    曰少年長老。

    足有機籌。

    師曰。

    念汝年老。

    放汝三十棒。

    問。

    如何是佛。

    師曰。

    三腳驢子弄蹄行。

    曰莫祗這便是麼。

    師曰。

    湖南長老。

    師下座。

    九峰勤和尚把住雲。

    今日喜得個同參。

    師曰。

    作麼生是同參底事。

    曰九峰牽犁。

    楊岐拽耙。

    師曰。

    正恁麼時。

    楊岐在前。

    九峰在前。

    勤拟議。

    師拓開曰。

    将謂同參。

    元來不是。

     慈明忌辰設齋。

    衆才集。

    師于真前以兩手捏拳安頭上。

    以坐具畫一畫打一圓相。

    便燒香。

    退身三步作女人拜。

    首座曰。

    休捏怪。

    師曰。

    首座作麼生。

    座曰。

    和尚休捏怪。

    師曰。

    兔子吃牛奶。

    第二座近前打一圓相。

    便燒香。

    亦退身三步作女人拜。

    師近前作聽勢。

    座拟議。

    師打一掌。

    曰這漆桶。

    也亂做。

     問來僧曰。

    雲深路僻。

    高駕何來。

    曰天無四壁。

    師曰。

    踏破多少草鞋。

    僧便喝。

    師曰。

    一喝兩喝後作麼生。

    曰看這老和尚著忙。

    師曰。

    拄杖不在。

    且坐吃茶。

     又問來僧。

    敗葉堆雲。

    朝離何處。

    曰觀音。

    師曰。

    觀音腳跟下一句作麼生道。

    曰适來相見了也。

    師曰。

    相見底事作麼生。

    其僧無對。

    師曰。

    第二上座代參頭道看。

    亦無對。

    師曰。

    彼此相鈍置。

     室中問僧。

    栗棘蓬。

    你作麼生吞。

    金剛圈。

    你作麼生透一日七人新到。

    師問陣勢既圓。

    作家戰将何不出陣與楊岐相見。

    僧以坐具便打。

    師曰。

    作家。

    僧又打。

    師曰。

    一坐具兩坐具。

    又作麼生。

    僧拟議。

    師背面立。

    僧又打。

    師曰。

    你道楊岐話頭落在甚處。

    僧指面前曰。

    在這裡。

    師曰。

    三十年後。

    遇明眼人。

    不得錯舉好。

    且坐吃茶。

     翠岩可真禅師 慈明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曰。

    無雲生嶺上。

    有月落波心。

    明嗔目喝曰。

    頭白齒豁。

    猶作這個見解。

    如何脫離生死。

    師悚然。

    求指示。

    明曰。

    汝問我。

    師理前語問之。

    明震聲喝曰。

    無雲生嶺上。

    有月落波心。

    師于言下大悟。

     師語南禅師曰。

    我他日十字街頭作個粥飯主人。

    有僧自黃檗來。

    我必勘之。

    南公曰。

    何必他日。

    我作黃檗僧。

    汝今試問。

    師便問近離甚處。

    曰黃檗。

    師曰。

    見說堂頭老子腳跟不點地。

    是否。

    曰上座何處得這消息來。

    師曰。

    有人傳至。

    南公笑曰。

    卻是汝腳跟不點地。

    師亦大笑而去。

     靈隐德章禅師 師初住大相國寺西經藏院。

    仁宗诏師于延春閣下齋。

    宣普照大師。

    問如何是當機一句。

    師曰一言迥出青霄外。

    萬仞峰前險處行。

    曰。

    作麼生是險處行。

    師便喝曰。

    皇帝面前。

    何得如此。

     後再宣入化成殿齋。

    宣守賢問齋筵大啟。

    如何報答聖君。

    師曰。

    空中求鳥迹。

    曰。

    意旨如何。

    師曰。

    水内覓魚蹤。

     大甯道寬禅師 僧問飲光正見。

    為甚拈花卻微笑。

    師曰。

    忍俊不禁。

     問既是一真法界。

    為甚麼有千差萬别。

    師曰。

    根深葉盛。

    曰未審還出得這個也無。

    師曰。

    弄巧成拙。

     道吾悟真禅師 示衆。

    舉洞山雲。

    五台山上雲蒸飯。

    佛殿階前狗尿天。

    幡竿頭上煎锝子。

    三個猢狲夜簸錢。

    老僧即不然。

    三面狸奴腳踏月。

    兩頭白牯手拏煙。

    戴冠碧兔立庭柏。

    脫殼烏龜飛上天。

    老僧葛藤。

    盡被汝諸人觑破了也。

    洞山老人甚是奇特。

    雖然如是。

    隻行得三步四步。

    且不過七跳八跳。

    且道缣訛在甚麼處。

    老僧今日不惜眉毛。

    一時布施。

    良久曰。

    丁甯損君德。

    無言真有功。

    任從滄海變。

    終不為君通。

     師卧病。

    院主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