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選語錄卷十五

關燈
超。

     嘗指竹問僧曰。

    還見麼。

    曰見。

    師曰。

    竹來眼裡。

    眼到竹邊。

    曰總不與麼。

    師笑曰。

    死急作麼。

     師因患腳。

    僧問訊次。

    師曰。

    非人來時不能動。

    及至人來動不得。

    且道佛法中下得甚麼語。

    曰和尚且喜得較。

    師不肯。

    自别雲。

    和尚今日似減。

     因開井被沙塞卻泉眼。

    師曰。

    泉眼不通被沙礙。

    道眼不通被甚麼礙。

    僧無對。

    師代曰。

    被眼礙。

     上堂。

    盡十方世界。

    皎皎地。

    無一絲頭。

    若有一絲頭。

    即是一絲頭。

     師曰。

    出家兒但随時及節便得。

    寒即寒。

    熱即熱。

    欲識佛性義。

    當觀時節因緣。

    古今方便不少。

    石頭初看肇論。

    至會萬物為已者。

    其惟聖人乎。

    則曰。

    聖人無已靡所不巳。

    乃作參同契。

    首言竺土大仙心。

    無過此語也。

    中間亦隻尋常說話。

    夫欲會萬物為自已去。

    蓋盡大地無一法可見。

    巳而又囑曰。

    光陰莫虛度。

    所以告汝輩。

    但随時及節便得。

    若也移時失候。

    即虛度光陰。

    于非色中作色解。

    于非色作色解。

    即是移時失候。

    且道色作非色解。

    還當得否。

    若與麼會。

    便是沒交涉。

    正是癡狂兩頭走。

    有甚麼用處。

    但守分過時好。

     上堂。

    大衆久立。

    乃謂之曰。

    諸人各曾看還源觀。

    百門義海。

    華嚴論。

    涅槃經。

    諸多策子。

    阿那個教中有這個時節。

    若有試舉看。

    莫是恁麼經裡。

    有恁麼語。

    是此時節麼。

    有甚麼交涉。

    所以道微言滞于心首。

    嘗為緣慮之場。

    實際居于目前。

    翻為名相之境。

    又作麼生得翻去。

    若也翻去。

    又作麼生得正去。

    還會麼。

    莫隻恁麼念策子。

    有甚麼用處。

     文邃禅師。

    嘗究首楞嚴。

    為之節解句釋。

    自謂深符經旨。

    谒師。

    師曰。

    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

    邃曰。

    是。

    師曰。

    明還甚麼。

    邃曰。

    明還日輪。

    師曰。

    日輪還甚麼。

    邃懵然。

    師戒令焚所注文。

    邃始依師請益。

     玄則禅師。

    問青峰。

    如何是學人自已。

    峰曰。

    丙丁童子來求火。

    後谒師。

    師問甚處來。

    則曰。

    青峰。

    師曰。

    青峰有何言句。

    則舉前話。

    師曰。

    上座作麼生會。

    則曰。

    丙丁屬火。

    而更求火。

    如将自已求自已。

    師曰。

    與麼會又争得。

    則曰。

    某甲隻與麼。

    未審和尚如何。

    師曰。

    你問我。

    我與你道。

    則問如何是學人自已。

    師曰。

    丙丁童子來求火。

     三界惟心頌曰。

    三界惟心。

    萬法惟識。

    惟識惟心。

    眼聲耳色。

    色不到耳。

    聲何觸眼。

    眼色耳聲。

    萬法成辦。

    萬法匪緣。

    豈觀如幻。

    大地山河。

    誰堅誰變。

     華嚴六相義頌曰。

    華嚴六相義。

    同中還有異。

    異若異于同。

    全非諸佛意。

    諸佛意總别。

    何曾有同異。

    男子身中入定時。

    女子身中不留意。

    不留意。

    絕名字。

    萬象明明無理事。

     承天三交智嵩禅師 師參首山。

    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首山曰。

    楚王城畔。

    汝水東流。

    師于此有省。

    頓契佛意。

    乃作三元偈曰。

    須用真須用。

    心意莫定動。

    三歲獅子吼。

    十方沒狐種。

    我有真如性。

    如同幕裡隐。

    打破六門關。

    顯出毗盧印。

    真骨金剛體可誇。

    六塵一拂永無遮。

    廓落世界空為體。

    體上無為真到家。

    首山聞。

    乃請吃茶。

    問這三頌是汝作來耶。

    師曰是。

    首山曰。

    或有人教汝。

    現三十二相時如何。

    師曰。

    某甲不是野狐精。

    首山曰。

    惜取眉毛。

    師曰。

    和尚落了多少。

    首山以竹篦頭上打曰。

    這漢向後亂作去在。

     鄭工部問師。

    百尺竿頭獨打毬。

    萬丈懸崖絲系腰。

    時如何。

    師曰。

    幽州著腳。

    廣南厮撲。

    鄭無語。

    師曰。

    勘破這胡漢。

    鄭曰。

    二十年江南界裡。

    這回卻見禅師。

    師曰。

    瞎老婆吹火。

     潭州神鼎洪諲禅師 師與數耆宿至襄沔間。

    一僧舉論宗乘頗敏捷。

    會野飯山店中供辦。

    而僧論說不巳。

    師曰。

    三界惟心。

    萬法惟識。

    惟識惟心。

    眼聲耳色。

    是甚麼人語。

    僧曰。

    法眼語。

    師曰。

    其義如何。

    曰惟心故根境不相到。

    惟識故聲色枞然。

    師曰。

    舌味是根境否。

    曰是。

    師以箸筴菜入口中。

    含胡而語曰。

    何謂相入耶。

    坐者皆駭然。

    僧不能答。

    師曰。

    途路之樂。

    終未到家。

    見解入微。

    不名見道。

    參須實參。

    悟須實悟。

    閻羅大王不怕多語。

     上堂。

    舉古德曰。

    貪嗔癡。

    太無知。

    賴我今朝識得伊。

    行便打。

    坐便捶。

    分付心王子細推。

    無量劫來不解脫。

    問汝三人知不知。

    師曰。

    古人與麼道。

    神鼎則不然。

    貪嗔癡。

    實無知。

    十二時中任從伊。

    行即往。

    坐即随。

    分付心王拟何為。

    無量劫來元解脫。

    何須更問知不知。

     谷隐蘊聰慈照禅師 僧問若能轉物即同如來。

    未審三門佛殿如何轉。

    師曰。

    我向汝道。

    汝還信麼。

    曰和尚誠言。

    安敢不信。

    師曰。

    這漆桶。

     問一處火發。

    任從你救八方齊發時如何。

    師曰快。

    曰還求出也無。

    師曰。

    若求出即燒殺你。

    僧禮拜。

    師曰。

    直饒你不求出。

    也燒殺你。

     上堂。

    師曰。

    五白貓兒爪距獰。

    養來堂上絕蟲行。

    分明上樹安身法。

    切忌遺言許外生。

    作麼生是許外生底句。

    莫錯舉。

     僧問深山岩崖。

    還有佛法也無。

    師曰。

    有。

    曰如何是深山岩崖中佛法。

    曰。

    奇怪石頭形似虎。

    火燒松樹勢如龍。

     洞山曉聰禅師 僧問達摩未傳心地印。

    釋迦未解髻中珠。

    此時若問西來意。

    還有西來意也無。

    師曰。

    六月雨淋淋。

    寬其萬姓心。

    曰恁麼則雲散家家月。

    春來處處花。

    師曰。

    腳跟下到金剛水際是多少。

    僧無語。

    師曰。

    祖師西來特唱此事。

    自是上座不薦。

    所以從門入者不是家珍。

    認影迷頭。

    豈非大錯。

    既是祖師西來特唱此事。

    又何必更對衆忉忉。

    珍重。

     天台德韶國師 師所至少留。

    見知識五十四人。

    括磨搜剝。

    窮極隐秘。

    後至臨川谒法眼。

    眼一見。

    深契之。

    師以遍涉叢林。

    但随衆而巳。

    無所咨參。

    有僧問法眼禅師曰。

    十二時中。

    如何得頓息萬緣去。

    法眼曰。

    空與汝為緣耶。

    色與汝為緣耶。

    言空為緣。

    則空本無緣。

    言色為緣。

    則色心不二。

    日用果何物為汝緣乎。

    師聞悚然異之。

    又有問者曰。

    如何是曹源一滴水。

    法眼曰。

    是曹源一滴水。

    于是師大悟于座下。

    平生疑滞。

    渙若冰釋。

    感涕沾衣。

    法眼曰。

    汝當大弘吾宗。

    行矣無自滞。

     興教明和尚問曰。

    飲光持釋迦丈六之衣。

    在雞足山。

    侯彌勒下生。

    将丈六之衣。

    披在千尺之身。

    應量恰好。

    隻如釋迦身長丈六。

    彌勒身長千尺。

    為複是身解短耶。

    衣解長耶。

    師曰。

    汝卻會。

    明拂袖便出去。

    師曰。

    小兒子。

    山僧若答汝不是。

    當有因果。

    汝若不是。

    吾當見之。

    明歸七日。

    吐血。

    浮光和尚勸曰。

    汝速去忏悔。

    明乃至師方丈悲泣曰。

    願和尚慈悲。

    許某忏悔。

    師曰。

    如人倒地。

    因地而起。

    不曾教汝起倒。

    明又曰。

    若許忏悔。

    某當終身給侍。

    師為出語曰。

    佛佛道齊。

    宛爾高低。

    釋迦彌勒。

    如印印泥。

     僧問承古有言。

    若人見般若。

    即被般若縛。

    若人不見般若。

    亦被般若縛。

    既見般若。

    為甚麼卻被縛。

    師曰。

    你道般若見甚麼。

    曰不見般若。

    為甚麼亦被縛。

    師曰。

    你道般若甚麼處不見。

    乃曰。

    若見般若。

    不名般若。

    不見般若。

    亦不名般若。

    且作麼生說見不見。

    所以古人道。

    若欠一法。

    不成法身。

    若剩一法。

    不成法身。

    若有一法。

    不成法身。

    若無一法。

    不成法身。

    此是般若之真宗也。

     示衆。

    真宗不二。

    萬德無言。

    正當明時。

    如王寶劍。

    所以如來于一切處。

    成等正覺。

    于刀山劍樹上。

    成等正覺。

    于镬湯罏炭裡。

    成等正覺。

    于棒下成等正覺。

    于喝下成等正覺。

    所以一動一靜。

    一去一來。

    一生一滅。

    未曾有纖毫異相。

    未曾有纖毫别相。

    更無毫厘絲發許。

    作見聞心識解會。

    何故。

    誠謂是非路絕。

    妙性天機。

    所以雲。

    汝生我亦生。

    汝殺我亦殺。

    生殺輪王機。

    交馳激電掣。

     上堂。

    佛法現成。

    一切具足。

    豈不見道圓同太虛。

    無欠無餘。

    若如是也。

    且誰欠誰剩。

    誰是誰非。

    誰是會者。

    誰是不會者。

    所以道東去亦是上座。

    西去亦是上座。

    南去亦是上座。

    北去亦是上座。

    因甚麼卻成東西南北。

    若會得。

    自然見聞覺知路絕。

    一切諸法現前。

    何故如此。

    為法身無相。

    觸目皆形。

    般若無知。

    對緣而照。

    一時徹底會取好。

    諸上座。

    出家兒合作麼生。

    此是本有之理。

    未為分外。

    識心達本源。

    故名為沙門。

    若識心皎皎地。

    實無絲毫障礙上座。

    久立珍重。

     上堂古聖方便。

    猶如河沙。

    祖師道非風幡動。

    仁者心動。

    斯乃無上心印法門。

    我輩是祖師門下客。

    合作麼生會祖師意。

    莫道風幡不動。

    汝心妄動。

    莫道不撥風幡。

    就風幡通取。

    莫道風幡動處是甚麼。

    有雲附物明心。

    不須認物。

    有雲色即是空。

    有雲非風幡動。

    應須妙會。

    如是解會。

    與祖師意旨。

    有何交涉。

    既不許如是會。

    諸上座便合知悉。

    若于這裡徹底悟去。

    何法門而不明。

    百千諸佛方便。

    一時洞了。

    更有甚麼疑情。

    所以古人道。

    一了千明。

    一迷萬惑。

     上堂。

    毛吞巨海。

    海性無虧。

    纖芥投鋒。

    鋒利無動。

    見與不見。

    會與不會。

    唯我知焉。

    乃有頌曰。

    暫下高峰巳顯揚。

    般若圓通遍十方。

    人天浩浩無差别。

    法界縱橫處處彰。

    珍重。

     上堂。

    古者道如何是禅。

    三界綿綿。

    如何是道。

    十方浩浩。

    因甚麼道三界綿綿。

    何處是十方浩浩底道理。

    要會麼。

    塞卻眼。

    塞卻耳。

    塞卻舌身意。

    無空阙處。

    無轉動處。

    上座作麼生會。

    橫亦不得。

    豎亦不得。

    縱亦不得。

    奪亦不得。

    無用心處。

    亦無施設處。

    若如是會得。

    始會法門絕揀擇。

    一切言語絕滲漏。

    曾有僧問作麼生是絕滲漏底語。

    向他道口似鼻孔甚好。

    上座。

    如此會自然不通風去。

    如識得盡十方世界。

    是金剛眼睛。

    無事。

    珍重。

     上堂。

    僧問欲入無為海。

    先乘般若船。

    如何是般若船。

    師曰。

    常無所住。

    曰如何是無為海。

    師曰。

    且會般若船。

    問。

    古德道登天不借梯。

    遍地無行路。

    如何是登天不借梯。

    師曰。

    不遺絲發地。

    曰如何是遍地無行路。

    師曰。

    适來向你道甚麼。

    乃曰。

    百千三昧門。

    百千神通門。

    百千妙用門。

    盡不出得般若海中。

    何以故。

    為于無住本建立諸法。

    所以道生滅去來。

    邪正動靜。

    千變萬化。

    是諸佛大定門。

    無過于此。

    諸上座大家究取。

    珍重。

     上堂。

    舉古者道。

    吾有一言。

    天上人間。

    若人不會。

    綠水青山。

    且作麼生是一言底道理。

    古人語。

    須是曉達始得。

    若是将言而名于言。

    未有個會處。

    良由究盡諸法根蒂。

    始會一言。

    不是一言半句。

    思量解會。

    喚作一言。

    若會言語道斷。

    心行處滅。

    始到古人境界。

    亦不是閉目藏睛。

    暗中無所見。

    喚作言語道斷。

    且莫賺會。

    佛法不是這個道理。

    要會麼。

    假饒經塵沙劫說。

    亦未曾有半句到。

    諸上座。

    經塵沙劫不說。

    亦未曾欠少半句。

    應須徹底會去始得。

    若如是斟酌名言。

    空勞心力。

    并無用處。

    與諸上座共相證明。

    後學初心。

    速須究取。

    久立珍重。

     師有偈曰。

    通玄峰頂。

    不是人間。

    心外無法。

    滿目青山。

    法眼聞曰。

    即此一頌。

    可起吾宗。

     師以涅槃四種聞。

    示學者。

    諸方目為韶國師四料揀。

    雲聞聞,聞不聞,不聞聞,不聞不聞。

     靈隐清聳禅師 師參法眼。

    眼指雨謂師曰。

    滴滴落在上座眼裡。

    師初不喻旨。

    後因閱華嚴感悟。

    承眼印可。

     上堂曰。

    十方諸佛。

    常在汝前。

    還見麼。

    若言見。

    将心見。

    将眼見。

    所以道一切法不生。

    一切法不滅。

    若能如是解。

    諸佛常現前。

    又曰。

    見色便見心。

    且喚甚麼作心。

    山河大地。

    萬象森羅。

    青黃赤白。

    男女等相。

    是心不是心。

    若是心。

    為甚麼卻成物象去。

    若不是心。

    又道見色便見心。

    還會麼。

    隻為迷此而成颠倒。

    種種不同。

    于無同異中。

    強生同異。

    且如今直下承當。

    頓豁本心。

    皎然無一物可作見聞。

    若離心别求解脫者。

    古人喚作迷波讨源。

    卒難曉悟。

     奉先慧同禅師 僧問教中道。

    唯一堅密身。

    一切塵中見。

    又道佛身充滿于法界。

    普現一切群生前。

    于此二途請師說。

    師曰。

    唯一堅密身。

    一切塵中見。

     永明道潛禅師 師谒法眼。

    眼曰。

    子于參請外。

    看甚麼經。

    師曰。

    華嚴經。

    眼曰。

    總别同異成壞六相。

    是何門攝屬。

    師曰。

    文在十地品中。

    據理則世出世間一切法。

    皆具六相也。

    眼曰。

    空還具六相也無。

    師無對。

    眼曰。

    汝問我。

    師乃問空還具六相也無。

    眼曰空。

    師于是開悟。

    踴躍禮謝。

    眼曰。

    子作麼生會。

    師曰空。

    眼然之。

    異日因四衆士女入院。

    眼問曰。

    律中道隔壁聞钗钏聲。

    即名破戒。

    現睹金銀合雜。

    朱紫骈阗。

    是破戒不是破戒。

    師曰。

    好個入路。

    眼曰。

    汝向後有五百毳徒。

    為王侯所重在。

     石霜慈明禅師 師到大愚芝。

    坐間。

    開合子取香燒。

    師問作麼生燒。

    芝便放香爐中燒。

    師指曰。

    訝。

    郎當漢。

    又恁麼去也。

     問鬧中取靜時如何。

    師曰。

    頭枕布袋。

     問四山火來時如何。

    師曰。

    物逐人興。

     永首座與師同辭汾陽。

    永未盡其妙。

    從師二十年。

    終不脫灑。

    一夕圍爐深夜。

    師以火箸敲炭曰。

    永首座。

    永首座。

    永咄曰。

    野狐精。

    師乃指永曰。

    訝。

    郎當漢。

    又恁麼去也。

    永乃豁然。

     上堂。

    道吾打鼓。

    四大部洲同參。

    拄杖橫也。

    挑括乾坤大地。

    缽孟覆也。

    蓋卻恒沙世界。

    且問諸人向甚麼處安身立命。

    若也知得。

    向北俱盧洲吃粥吃飯。

    若也不知。

    長連床上吃粥吃飯。

     示衆。

    一切聖賢。

    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别。

    前是按山。

    後是主山。

    那個是無為法。

    良久雲。

    向下文長。

    付在來日作示徒偈曰。

    黑黑黑。

    道道道。

    明明明。

    得得得。

     琅玡慧覺廣照禅師 上堂。

    山僧因看華嚴金師子章。

    第九由心迥轉善成門。

    又釋曰。

    如一尺之鏡。

    納重重之影像。

    若然者。

    道有也得。

    道無也得。

    道非亦得。

    道是亦得。

    雖然如是。

    更須知有拄杖頭上一竅。

    若也不會。

    拄杖子穿燈籠。

    入佛殿。

    撞著釋迦。

    磕倒彌勒。

    露柱拊掌呵呵大笑。

    你且道笑個甚麼。

    卓拄杖下座。

     上堂。

    汝等諸人在我這裡過夏。

    與你點出五般病。

    一不得向萬裡無寸草處去。

    二不得孤峰獨宿。

    三不得張弓架箭。

    四不得物外安身。

    五不得滞于生殺。

    何故。

    一處有滞。

    自救難為。

    五處若通。

    方名導師。

    汝等諸人。

    若到諸方。

    遇明眼作者。

    與我通個消息。

    貴得祖風不墜。

    若是常徒。

    即便寝息。

    何故。

    裸形國裡誇服飾。

    想君太煞不知時。

     示衆雲。

    有句無句。

    如藤倚樹。

    樹倒藤枯。

    好一堆爛柴。

     大愚守芝禅師 僧問昔日靈山分半座。

    二師相見事如何。

    師曰。

    記得麼。

    僧良久師打禅床一下曰。

    多年忘卻也。

    乃曰。

    且住且住。

    若向言中取則。

    句裡明機。

    也似迷頭認影。

    若也舉唱宗乘。

    大似一場寐語。

    雖然如是。

    官不容針。

    私通車馬。

    放一線道。

    有個葛藤處。

    遂敲禅床一下曰。

    三世諸佛。

    盡皆頭痛。

    且道大衆還有免得底麼。

    若一人免得。

    無有是處。

    若免不得。

    海印發光。

    乃豎起拂子曰。

    這個是印。

    那個是光。

    這個是光。

    那個是印。

    掣電之機。

    徒勞伫思。

    會麼。

    老僧說夢。

    且道夢見個甚麼。

    南柯十更。

    若不會。

    聽取一頌。

    北鬥挂須彌。

    杖頭挑日月。

    林泉有商量。

    夏末秋風切。

    珍重。

     升座。

    揭香合子曰。

    明頭來。

    明頭合。

    暗頭來。

    暗頭合。

    若道得。

    天下橫行。

    道不得。

    且合卻。

     問通身是眼。

    口在甚麼處。

    師曰。

    三跳。

    曰不會。

    師曰。

    章底詞秋罷。

    歌韻向春生。

     慈明有善侍者。

    号稱明眼。

    聞師之風。

    自石霜至大愚入室。

    師趯出隻履示之。

    善退身而立。

    師俯取履。

    善辄踏倒。

    師起面壁。

    以手點津連畫其壁三。

    善瞠立其後。

    師旋轉以履打至法堂。

    善曰。

    與麼為人。

    瞎卻一城人眼在。

     文公楊億大年居士 公出守汝州。

    谒廣慧。

    廣慧接見。

    公便問布鼓當軒擊。

    誰是知音者。

    廣慧曰。

    來風甚辨。

    公曰。

    恁麼則禅客相逢。

    隻彈指也。

    廣慧曰。

    君子可入。

    公應喏喏。

    廣慧曰。

    草賊大敗。

    夜語次。

    廣慧曰。

    秘監曾與甚人道話來。

    公曰。

    某曾問雲岩諒監寺。

    兩個大蟲相咬時如何。

    諒曰。

    一合相。

    某曰。

    我隻管看。

    未審恁麼道還得麼。

    廣慧曰。

    這裡即不然。

    公曰。

    請和尚别一轉語。

    廣慧以手作拽鼻勢曰。

    這畜生更勃跳在。

    公于言下。

    脫然無疑。

    有偈曰。

    八角磨盤空裡走。

    金毛獅子變作狗。

    拟欲将身北鬥藏。

    應須合掌南辰後。

     天衣義懷禅師 示衆。

    古人雲。

    五蘊山頭一段空。

    同門出入不相逢。

    無量劫來賃屋住。

    到頭不識主人翁。

    有老宿拈雲。

    既不識他。

    當初問甚麼人賃。

    恁麼拈也太遠在。

    何故。

    須知死人路上有活人出身處。

    活人路上死人無數。

    那個是活人路上死人無數。

    那個是死人路上活人出身處。

    若檢點得分明。

    拈卻炙脂帽子。

    脫卻鹘臭布衫。

     僧問如何是佛。

    師曰。

    布發掩泥。

    橫身卧地。

    曰意旨如何。

    師曰。

    任是波旬也皺眉。

    曰謝師指示。

    師曰。

    西天此土。

    問。

    學人上來請師說法。

    師曰。

    林間鳥噪。

    水底魚行。

     上堂。

    須彌頂上不扣金鐘。

    畢缽岩中。

    無人聚會。

    山僧倒騎佛殿。

    諸人反著草鞋。

    朝遊檀特。

    暮到羅浮。

    拄杖針筒。

    自家收取。

     上堂。

    師雲衲僧橫說豎說。

    未知有頂門上眼。

    時有僧問如何是頂門上眼。

    師曰。

    衣穿瘦骨露。

    屋破看星眠。

     上堂。

    大衆集定。

    乃曰。

    上來道個不審。

    能銷萬兩黃金。

    下去道個珍重。

    亦銷得四天下供養。

    若作佛法話會。

    滴水難消。

    若作無事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