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選語錄卷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卷十一
禦制序
昔黃帝訪道于廣成子。
湯問于卞随務光。
古之聖王。
其于高世之士。
必資其薰習身心。
以為宰制萬事之本。
迨于後世。
凡入帝王之門者。
功業邊事。
尚難其人。
何況心性邊事。
從來宗門古德。
傳靈山之心燈。
其中不少大丈夫。
而不入帝王之門。
其居帝王之位者。
悟宗旨主複少。
間或浮慕教相。
淺識小夫。
辄似崇尚異端議之。
而其所尊禮之人。
多每不足以服世。
徒滋疑謗。
于是黃帝成湯之美事。
不可複見于後世。
我朝之初居東土也。
風俗淳古。
實忠實孝。
直心直行。
曆代敬禮。
佛天。
而于僧道。
并無不問高下。
一概尊敬之事。
與蒙古習尚迥殊。
我。
皇祖世祖章皇帝撫有方夏。
萬幾餘暇。
與玉琳琇茆溪森父子。
究竟心性之學。
一時遇合。
蓋與黃帝成湯之事。
無二無别。
非我朝夙有崇僧之習而然也。
朕覽玉琳琇父子之書。
闡揚宗乘之妙旨。
實能利人濟世。
如杲日在空。
迷雲頓淨。
如清鐘響夜。
幻夢旋消。
惠當來龍象于無窮。
媲從上佛祖而不愧。
用是采輯校刊。
傳示後世。
因念帝王訪道于高世之士。
乃古聖之盛軌。
而自昔世儒。
每于二氏限量區别。
朕不忍将來者之終懵。
而不為之剖晰也。
故叙其說如左。
至于萬善殿西苑說法。
并奏對機緣。
雖載自骨岩侍香紀略。
但皆佛法中事。
非裝點誇張妄謬之說。
亦玉琳琇揚日月之光華。
作人天之眼目處。
尚足取者。
故采編數則。
敬昭。
皇祖當日之恩遇雲。
雍正十一年癸醜八月朔日。
禦選大覺普濟能仁玉琳琇國師語錄 順治十六年已亥閏三月初一日萬善殿奉。
禦旨上堂。
師至座前召衆雲。
會麼。
若也會得。
山僧未離江南。
升座說法巳竟。
如或未然。
看向第二門頭施展去也。
便登座。
拈香雲。
此一瓣香。
親受靈山記莂。
爇向爐中。
祝嚴。
佛心天子。
成等正覺。
次拈香雲。
此一瓣香。
華藏海會早巳敷宣。
爇向爐中。
祝嚴。
佛母太後。
百福具備。
保助。
皇躬。
大揚法化。
上首白椎竟。
問百福叢中選佛場。
海衆側聆求法要。
如何是賓中賓。
師雲。
一缽千家飯。
進雲。
個中好消息。
刹刹塵塵現。
如何是賓中主。
師雲。
青目睹人少。
進雲。
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如何是主中賓。
師雲。
庭前古柏蔭人天。
進雲。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朝。
如何是主中主。
師雲。
當堂不正坐。
進雲。
賓主曆然承指示。
當陽一句又如何。
師打雲。
有功者賞。
問仁皇好道啟大會于重玄。
祖令當行。
建法幢于今日。
從上宗猷。
如何展演。
師雲。
進前來與汝道。
進雲。
金輪頂上無生曲。
唱徹皇都調更新。
師雲。
一句聳人。
進雲。
恁麼則萬善殿中為雨露。
五龍亭上起清風。
師雲。
共願如是。
進雲。
隻如仰答聖明一句。
又作麼生道。
師雲。
天台華頂萬年藤。
報德酬恩心鐵石。
問即今萬善堂中頂禮萬佛寶号。
但知其名。
未審居何國土。
師雲。
上座醉那。
進雲。
某甲則不然。
師便打。
僧喝。
師又打。
進雲。
不勞重舉。
師複打。
問如何是十方薄伽梵。
師雲。
處處撞著。
進雲。
如何是一路涅槃門。
師雲。
看腳下。
進雲。
如何是選佛場。
師雲。
棒頭有眼明如日。
進雲。
如何是心空及第歸。
師便打。
進雲。
恁麼則天上有星皆拱北。
人間無水不朝東。
師又打。
問五祖門下有一神秀大師。
因什麼不得衣缽。
師雲。
為他通身是佛。
進雲。
盧行者因什麼卻得衣缽。
師雲。
為他不會禅道。
進雲。
恁麼可謂伶俐不妨随處有。
癡愚端的世間稀。
師便打。
是日名德頗多。
師複左右顧視雲。
世尊拈花。
迦葉微笑。
百萬人天。
次第成佛。
禦駕俨臨。
命登萬善寶座。
揭露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作家禅侶。
盡出相見。
還更有麼。
乃雲。
九年面壁。
計較未成。
立雪齊腰。
苦勞徒爾。
三拜依位立。
可知禮也。
忏罪解縛。
鞭影高飛。
無性性空。
松風聒耳。
本無一物。
追金琢玉。
兩枝嫩桂。
五葉芬敷。
異口同音。
千山一月。
乃至笑岩老祖。
挺生神京。
建立臨濟宗旨。
禹門浪闊。
突兀孤危。
事是恁麼事。
人須恁麼人。
但得恁麼人。
何愁恁麼事。
且道如何是恁麼事。
舉袈裟雲。
如天普蓋。
似地普擎。
好風齋著力。
盡向此中吹。
上堂。
上首白椎竟。
問仙客乘雲泛紫畿。
欣逢聖主話玄微。
五旬金殿垂恩重。
又許扁舟渡雪溪。
未審其中秘密。
還得大家知也無。
師雲。
天高地厚。
進雲。
雷音巳震青霄外。
四海鹹聞第一機。
師雲。
日光月華。
問當今天子聖明君。
隆興三寶剔禅燈。
特請和尚登寶座。
禦駕親臨轉法輪。
如何是轉法輪。
師雲。
山僧慚愧。
進雲。
本來大道無言說。
未審如何又有言。
師雲。
聖恩難報。
進雲。
一顆明珠在海中。
光照虛空作慧燈。
師卓拄杖雲。
念汝老實。
問舌無十字關。
腳斷五色線。
請問和尚。
如何是舌頭上無十字關。
師雲。
恁麼的人來與他茶吃。
進雲。
如何是腳跟下斷五色線。
師雲。
恁麼的人來教他地下坐著。
進雲。
打破十字關。
掃斷五色線。
師打雲。
你替他各吃三十棒。
乃雲。
釋迦文佛降生之月。
朔旦良辰。
奉。
旨重升寶座。
舉揚大法。
通琇打點些佛法出來供養大衆。
及乎升到座上。
觀諸大衆。
通身是法。
一一毛孔出無量口。
一一口出無量音聲。
一一音聲宣無量妙義。
人人爾。
法法爾。
盈虛空。
遍法界。
無有一毫虧欠處。
無有一毫空缺處。
通琇更作麼擔水河頭賣。
直如河伯見海若。
恍然自失耳。
伏惟大衆。
各自珍重。
下座。
己亥春。
诏迎入京。
命住西苑。
世祖問心在七處。
不在七處。
師雲。
覓心了不可得。
世祖問悟道的人。
還有喜怒哀樂也無。
師雲。
喚什麼作喜怒哀樂。
世祖問山河大地。
從妄念而生。
妄念若息。
山河大地還有也無。
師雲。
如人睡醒。
夢中之事。
是有是無。
世祖問如何用工。
師雲。
端扶無為。
世祖問。
如何是大。
師雲。
光被四表。
格于上下。
世祖問本來面目如何參。
師雲。
如六祖所言參。
雲。
六祖如何說。
師雲。
祖言不思善。
不思惡。
正恁麼時。
如何是本來面目。
世祖問思善思惡時如何。
師雲。
好善但好善。
惡惡但惡惡。
正好善惡惡時。
即參者好善惡惡的是個什麼。
所謂要一切處參。
第一要動裡參。
動中得力。
靜中愈勝。
古人所謂從緣薦得相應捷也。
世祖退。
命近侍傳語雲。
恨相見之晚。
庚子秋。
世祖馬上有省。
連。
诏敦請至京。
世祖就見西苑丈室。
相視而笑。
日窮玄奧。
世祖見一矮戒子。
指問師。
師雲。
長者長法身。
短者短法身。
世祖喜謝。
奉。
旨進頌 深殿焚香永。
心齋笑坐忘。
大圓鏡智淨。
應物妙無方。
又 慈帏色養适。
侍坐快談玄。
法界塵塵佛。
同光照大千。
雨夜奉。
旨書 僧問趙州。
如何得不蹉路。
州雲。
識自本心。
見自本性。
即不蹉路。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且道虛空作麼生證。
心随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随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見聞覺知是流。
且道性作麼生認。
一念不生全體現。
六根才動被雲遮。
且道全體現時如何。
略彴不是趙州橋。
明月清風安可比。
世祖賓天拈香。
師雲。
報身如夢幻。
世界若空華。
唯過量大人。
去來無礙。
進如意雲。
此是。
皇上生生用不盡的。
現前大衆。
專精持念。
究竟堅固大陀羅尼。
執事舉楞嚴大悲藥師往生等神咒。
并繞誦普門大士名。
忏悔發願回向。
元旦上堂。
問答不錄。
師雲。
追金琢玉。
繡口文心。
自有當行作者。
轉身掉臂。
努目撐眉。
一任逞俊禅流。
兩眼對兩眼。
真金不博[金+俞]。
未舉先知。
早巳屬二屬三。
當陽薦取。
豈止落七落八。
諸佛不出世。
祖師不西來。
目前無阇黎。
此間無老僧。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擲拂子雲。
踏著故鄉田地密。
人人鼓腹樂升平。
下座。
端陽上堂白椎竟。
舉天龍為玄沙侍者。
侍沙山行遇虎。
龍曰。
和尚。
虎。
沙雲。
是汝虎。
師召衆雲。
衲僧行處。
如火消冰。
萬法本閑。
惟人自鬧。
六祖大師雲。
非風幡動。
仁者心動。
将謂說心性禅。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舍多尊者雲。
非風鈴鳴。
我心鳴耳。
多少人面牆而立。
心複誰乎。
俱寂靜故。
大衆還會麼。
一物寂靜多物寂靜。
一身寂靜。
多身寂靜。
一世界寂靜。
多世界寂靜。
先師天隐老和尚如是。
龍池幻翁老和尚如是。
濟宗上下諸祖如是。
東土二三。
西天四七如是。
卓拄杖雲。
拄杖如是。
山僧如是。
大衆如是。
顧左右雲。
堂中吃粽子如是。
下座。
幻有大和尚誕日設供。
師指真雲。
兀坐嘴盧都。
教人沒奈何。
個老漢慣得其便。
者裡透得過的。
如龍得水。
似虎靠山。
有意氣時添意氣。
不風流處也風流。
而今大明國裡。
稱為師翁後裔者。
不啻百千萬億。
究竟得大機。
顯大用。
堪為的骨兒孫者。
能有幾人。
某上座。
初閱龍池語錄。
見師翁雲。
世間多少不平之輩。
務要别尋一個人。
與我老釋迦。
比勝負。
較優劣。
還知我釋迦如來。
是何等一個面目麼。
某上座。
便于此喪身失命。
将謂師翁面目隻如是。
後來呈似先師和尚。
受他許多惡辣鉗錘。
方知見與翁齊。
減翁半德。
見過于翁。
方堪嗣續。
從此腳跟下。
自解作活計。
雖與師翁同條生。
不與師翁同條死。
師翁善為隐語雲。
人還知我釋迦如來。
是何等一個面目。
令某小瞎秃。
最初隻見師翁殺人刀。
未見師翁活人劍。
今日某上座。
不妨顯示。
令見者聞者。
知我祖師門下。
亦有殺人刀。
亦有活人劍。
顧視左右雲。
若有問如何是我師翁真面目。
拈香雲。
急著眼。
佛誕度僧上堂。
師雲。
報恩新長老。
今年才廿四。
黃面老瞿昙。
是吾最小子。
古往今來。
多少居曲錄床的大善知識。
凡于四月八日。
播弄瞿昙小老的矢臭氣則有分。
還曾夢見瞿昙的師麼。
若向者裡缁素得。
則不論剃發不剃發。
不虛親到報恩來。
若者裡缁素不得。
直饒新報恩親手為他鏟草。
也未免對面白雲千萬裡。
蓦喝一喝。
下座。
秋中行化上堂。
師拈拄杖召衆雲。
終日與山僧同居共處。
還識得山僧立地處也未。
時常見山僧搖唇鼓舌。
還會得山僧真實相為處也未。
若識得山僧立地處。
則于此深山窮谷。
卧月披雲。
卻在十字街頭。
拖泥帶水。
而十字街頭。
拖泥帶水。
卻在此深山窮谷。
卧月披雲。
若識得山僧真實相為處。
則與大衆耳提面命。
卻千裡萬裡。
而千裡萬裡。
未嘗不與大衆耳提面命。
還會麼。
卓柱扙雲。
頂上一輪滿。
清光何處無。
元旦上堂。
衆問話畢。
師乃雲。
參禅流。
聽我說。
此事非常休倉卒。
登山須到絕頂頭。
入水須至最深窟。
乾坤寬廣實難知。
滄海淵深豈易識。
不識不知且止。
透頂透底一句。
作麼生道。
草樹盡非前度色。
藍田日暖玉生光。
便舟化主。
領昆山衆居士請上堂。
師顧左右雲。
毀形易服。
作世外之士。
直須不惜身命。
饑寒困苦。
置之度外。
颛究大事。
圖報佛恩。
所以古德示衆雲。
夫既出家。
如囚脫獄。
于佛法中。
萬死一生。
更莫棄舍。
蓋慮後學。
遇境界艱難。
一時打不過。
故爾苦口叮咛。
殊不知清苦。
僧家本分。
不獨今時如此。
自古皆然。
昔日大愚芝和尚。
常住澹薄。
想與報恩差不多。
而芝老和尚。
窮酸直是窮酸到底。
幾株宿菜。
也不令人好吃。
嘗上堂雲。
大家相聚吃莖齑。
喚作一莖齑。
入地獄如箭射。
報恩者裡。
雖雲澹薄。
然山僧素願。
有食有法。
令衆安止。
近因饑馑。
安衆無方。
直是食不下咽。
坐卧不甯。
幸有化主發心在外。
漸領信心檀越入山。
且不要學他古人。
見識度量與麼小。
口門與麼窄。
大家相聚在此。
澹薄時澹薄。
吃齋時吃齋。
喚作吃齋。
我等與施主。
皆共成佛道。
問如何是函蓋乾坤句。
師雲。
滿院梅花香噴鼻。
進雲。
如何是截斷衆流句。
師雲。
近日廚房幾斷煙。
進雲。
如何是随波逐浪句。
師雲。
禮拜著。
複舉雪窦禅師雲。
客從遠方來。
贈我徑寸璧。
中有四個字。
字字無人識。
報恩亦有一偈。
化主昆山歸。
獻我數塊石。
通身渾是口。
有眼誰不識。
下座。
行化過清溪。
明道蔡封翁。
就開封寺請上堂。
師雲。
本是真實人。
共譚真實話。
欲明真實事。
須辦真實心。
會中辦心真實的出來互相酬唱。
問。
臨濟問黃檗佛法大意。
黃檗便打。
某甲問和尚佛法大意。
和尚如何師雲。
化長生米。
師乃雲。
佛祖出世。
為一大事因緣。
人人悟自妙心。
得自寶藏。
虛空不足以喻其久。
宇宙不足以喻其寬。
岱嶽未可以為高。
滄海未可以為深。
取之不竭。
用之無窮。
明道老居士。
深受靈山付囑。
欲為有情。
揭開迷封。
悟自妙心。
得自寶藏。
特重建此開封古刹。
玉琳道人到來。
特為舉揚。
蓦召衆雲。
我不輕于大衆。
大衆皆當作佛。
下座。
蔡居士作禮雲。
弟子每對神佛前發願。
護持蔡铎正念。
禁止蔡铎邪思。
惟願臨欲命終時。
淨除一切諸障礙等。
是否。
師雲。
即此誓願真實。
皆成佛道。
士再禮謝。
誕日上堂。
衆僧問話畢。
師乃雲。
白雲千頃。
老屋數間。
一榻高眠。
令土木瓦石。
為大衆轉大法輪者。
是先師和尚向日家風。
唐存翁合諸檀越。
建大禅堂。
十方聚會。
應時及節。
請山僧說法者。
是新報恩今日行履。
且道先和尚向日家風是。
新報恩今日行履是。
豎柱杖雲。
若也會得。
釋迦不在前。
彌勒不在後。
大衆與諸佛。
同證一相三昧。
山僧與大衆。
壽量無殊。
若也不會。
父少而子老。
舉世所不信。
擲柱杖下座。
出坡上堂。
問歲将終期巳半。
當人腳下事。
請師相為。
師雲。
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
師乃雲。
報恩寺裡禅。
盡在衲僧邊。
搬柴及運土。
終日擔橫肩。
下座。
上堂。
師雲。
馬祖道。
一口吸盡西江水。
慈悲之故而有落草之譚。
世尊道。
十方虛空生汝心中。
猶如片雲點太清裡。
與麼會得。
正好捉來。
朝打三千。
暮打八百。
有般漢。
迷頭認影。
棄本逐末。
以守個昭昭靈靈。
為悟主人公。
把舉足動步搖唇鼓舌的。
為常住心體。
認六塵緣影。
為自心相。
譬如病眼見空中華。
及第二月。
百千澄清大海棄之。
惟認一浮漚。
迷中倍人。
佛所深愍。
世尊又示阿難雲。
如汝今者。
承聽我法。
此則因聲而有分别。
縱離一切見聞覺知。
内守幽閑。
猶為法塵分别影事。
今時外道。
好笑殺人。
既以曉得走路問話的。
為悟自心。
更以識神空主人公也不可得。
為末後無疑。
誰知數千年前。
盡被世尊痛呵明叱。
有如斯舉。
凡學者可弗見不善如探湯。
猛看破浮幻身心。
向一念未生前。
當下證得。
廣大心體。
連證之一字。
亦不可得。
便識得一切佛祖。
廣大心體。
方可出生出死。
方可入死入生。
事是恁麼事。
人須恁麼人。
苟不如斯。
生死到來。
便驗真僞。
複舉古德雲。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
師蓦豎如意召大衆雲。
還會麼。
良久。
擲如意雲。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捷始應知。
示衆 示衆。
舉法眼禅師指凳子雲。
識得凳子。
周匝有餘。
雲門偃雲。
識得凳子。
天地懸殊。
天衣懷雲。
識得凳子。
榆楠木做。
大慧杲雲。
識得凳子。
好剃頭洗腳。
師雲。
諸大老與麼各出好手。
放過。
則盡可居寶華王座。
仔細檢點将來。
合各與三十矮凳腳。
因課誦示衆。
師雲。
迩來魔強法弱。
亦以上無嚴師。
故容邪謬之徒。
插足宗門。
多是學宗旨。
論宗旨。
虛拟宗旨。
一味妄穿妄鑿。
妄蔔妄度。
從上綱宗。
面目俨然。
何嘗夢見。
所以言言會旨。
步步迷宗。
即如一等無慚愧漢。
妄稱自已亦是臨濟兒孫。
開口便道。
垂慈必有法。
無法不垂慈。
臨濟宗。
有元有要。
有權有實。
有照有用。
有主有賓。
而竟把叢林正務。
及兩堂課誦。
皆曰此隻是應點故事。
可将就些。
必當少念佛。
方像祖師門下客。
籲嗟乎。
我不知此等人。
面皮厚多少。
若道是泛常故事。
有礙祖道。
則直當不念。
何得雲少念。
及将就些。
若如此随順俗套。
将就故事。
豈是大丈夫作人天眼目。
與佛祖為師者之所為耶。
我今誠實指示。
此輩暗短流俗阿師。
且莫誇是祖師門下客。
莫虛稱會宗旨。
莫别求所以為人。
既欲明宗旨。
且莫當面蹉過。
莫拈一放一好。
教你知報恩者裡。
即兩堂課誦。
便有玄有要。
有權有實。
有照有用。
某上座。
有時一聲佛。
如金剛王寶劍。
有時一聲佛。
如踞地獅子。
有時一聲佛。
如探竿影草。
有時一聲佛。
不作一聲佛用。
亦有殺亦有活。
亦有縱亦有奪。
亦有主亦有賓。
亦如清涼池。
亦如大火聚。
背之則受諸苦惱。
觸之則燒卻面門。
饒人左之右之。
時進時退。
或邪或正。
或是或非。
或行解相應不相應。
或見地透脫不透脫。
不消别施勘驗。
隻者兩堂課誦。
都料簡詳悉也。
凡在報恩者。
切莫以課誦出坡等為虛應故事。
須知無不是佛祖之秘密法。
無不是佛祖之總持門。
無不是佛祖之不傳心要。
無不是佛祖之自利利人捷徑。
若道别有宗旨。
别有佛法。
别有好知解。
更欲假借趙州念佛漱口之說。
以圖避懶。
妄拟議人。
則先謗他趙州。
為不要人念佛。
又以報恩念佛作念佛會。
則真可憐生。
你若果是個人。
能各出手眼。
别樣設施為人去。
某
湯問于卞随務光。
古之聖王。
其于高世之士。
必資其薰習身心。
以為宰制萬事之本。
迨于後世。
凡入帝王之門者。
功業邊事。
尚難其人。
何況心性邊事。
從來宗門古德。
傳靈山之心燈。
其中不少大丈夫。
而不入帝王之門。
其居帝王之位者。
悟宗旨主複少。
間或浮慕教相。
淺識小夫。
辄似崇尚異端議之。
而其所尊禮之人。
多每不足以服世。
徒滋疑謗。
于是黃帝成湯之美事。
不可複見于後世。
我朝之初居東土也。
風俗淳古。
實忠實孝。
直心直行。
曆代敬禮。
佛天。
而于僧道。
并無不問高下。
一概尊敬之事。
與蒙古習尚迥殊。
我。
皇祖世祖章皇帝撫有方夏。
萬幾餘暇。
與玉琳琇茆溪森父子。
究竟心性之學。
一時遇合。
蓋與黃帝成湯之事。
無二無别。
非我朝夙有崇僧之習而然也。
朕覽玉琳琇父子之書。
闡揚宗乘之妙旨。
實能利人濟世。
如杲日在空。
迷雲頓淨。
如清鐘響夜。
幻夢旋消。
惠當來龍象于無窮。
媲從上佛祖而不愧。
用是采輯校刊。
傳示後世。
因念帝王訪道于高世之士。
乃古聖之盛軌。
而自昔世儒。
每于二氏限量區别。
朕不忍将來者之終懵。
而不為之剖晰也。
故叙其說如左。
至于萬善殿西苑說法。
并奏對機緣。
雖載自骨岩侍香紀略。
但皆佛法中事。
非裝點誇張妄謬之說。
亦玉琳琇揚日月之光華。
作人天之眼目處。
尚足取者。
故采編數則。
敬昭。
皇祖當日之恩遇雲。
雍正十一年癸醜八月朔日。
禦選大覺普濟能仁玉琳琇國師語錄 順治十六年已亥閏三月初一日萬善殿奉。
禦旨上堂。
師至座前召衆雲。
會麼。
若也會得。
山僧未離江南。
升座說法巳竟。
如或未然。
看向第二門頭施展去也。
便登座。
拈香雲。
此一瓣香。
親受靈山記莂。
爇向爐中。
祝嚴。
佛心天子。
成等正覺。
次拈香雲。
此一瓣香。
華藏海會早巳敷宣。
爇向爐中。
祝嚴。
佛母太後。
百福具備。
保助。
皇躬。
大揚法化。
上首白椎竟。
問百福叢中選佛場。
海衆側聆求法要。
如何是賓中賓。
師雲。
一缽千家飯。
進雲。
個中好消息。
刹刹塵塵現。
如何是賓中主。
師雲。
青目睹人少。
進雲。
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
如何是主中賓。
師雲。
庭前古柏蔭人天。
進雲。
天高群象正。
海闊百川朝。
如何是主中主。
師雲。
當堂不正坐。
進雲。
賓主曆然承指示。
當陽一句又如何。
師打雲。
有功者賞。
問仁皇好道啟大會于重玄。
祖令當行。
建法幢于今日。
從上宗猷。
如何展演。
師雲。
進前來與汝道。
進雲。
金輪頂上無生曲。
唱徹皇都調更新。
師雲。
一句聳人。
進雲。
恁麼則萬善殿中為雨露。
五龍亭上起清風。
師雲。
共願如是。
進雲。
隻如仰答聖明一句。
又作麼生道。
師雲。
天台華頂萬年藤。
報德酬恩心鐵石。
問即今萬善堂中頂禮萬佛寶号。
但知其名。
未審居何國土。
師雲。
上座醉那。
進雲。
某甲則不然。
師便打。
僧喝。
師又打。
進雲。
不勞重舉。
師複打。
問如何是十方薄伽梵。
師雲。
處處撞著。
進雲。
如何是一路涅槃門。
師雲。
看腳下。
進雲。
如何是選佛場。
師雲。
棒頭有眼明如日。
進雲。
如何是心空及第歸。
師便打。
進雲。
恁麼則天上有星皆拱北。
人間無水不朝東。
師又打。
問五祖門下有一神秀大師。
因什麼不得衣缽。
師雲。
為他通身是佛。
進雲。
盧行者因什麼卻得衣缽。
師雲。
為他不會禅道。
進雲。
恁麼可謂伶俐不妨随處有。
癡愚端的世間稀。
師便打。
是日名德頗多。
師複左右顧視雲。
世尊拈花。
迦葉微笑。
百萬人天。
次第成佛。
禦駕俨臨。
命登萬善寶座。
揭露正法眼藏。
涅槃妙心。
作家禅侶。
盡出相見。
還更有麼。
乃雲。
九年面壁。
計較未成。
立雪齊腰。
苦勞徒爾。
三拜依位立。
可知禮也。
忏罪解縛。
鞭影高飛。
無性性空。
松風聒耳。
本無一物。
追金琢玉。
兩枝嫩桂。
五葉芬敷。
異口同音。
千山一月。
乃至笑岩老祖。
挺生神京。
建立臨濟宗旨。
禹門浪闊。
突兀孤危。
事是恁麼事。
人須恁麼人。
但得恁麼人。
何愁恁麼事。
且道如何是恁麼事。
舉袈裟雲。
如天普蓋。
似地普擎。
好風齋著力。
盡向此中吹。
上堂。
上首白椎竟。
問仙客乘雲泛紫畿。
欣逢聖主話玄微。
五旬金殿垂恩重。
又許扁舟渡雪溪。
未審其中秘密。
還得大家知也無。
師雲。
天高地厚。
進雲。
雷音巳震青霄外。
四海鹹聞第一機。
師雲。
日光月華。
問當今天子聖明君。
隆興三寶剔禅燈。
特請和尚登寶座。
禦駕親臨轉法輪。
如何是轉法輪。
師雲。
山僧慚愧。
進雲。
本來大道無言說。
未審如何又有言。
師雲。
聖恩難報。
進雲。
一顆明珠在海中。
光照虛空作慧燈。
師卓拄杖雲。
念汝老實。
問舌無十字關。
腳斷五色線。
請問和尚。
如何是舌頭上無十字關。
師雲。
恁麼的人來與他茶吃。
進雲。
如何是腳跟下斷五色線。
師雲。
恁麼的人來教他地下坐著。
進雲。
打破十字關。
掃斷五色線。
師打雲。
你替他各吃三十棒。
乃雲。
釋迦文佛降生之月。
朔旦良辰。
奉。
旨重升寶座。
舉揚大法。
通琇打點些佛法出來供養大衆。
及乎升到座上。
觀諸大衆。
通身是法。
一一毛孔出無量口。
一一口出無量音聲。
一一音聲宣無量妙義。
人人爾。
法法爾。
盈虛空。
遍法界。
無有一毫虧欠處。
無有一毫空缺處。
通琇更作麼擔水河頭賣。
直如河伯見海若。
恍然自失耳。
伏惟大衆。
各自珍重。
下座。
己亥春。
诏迎入京。
命住西苑。
世祖問心在七處。
不在七處。
師雲。
覓心了不可得。
世祖問悟道的人。
還有喜怒哀樂也無。
師雲。
喚什麼作喜怒哀樂。
世祖問山河大地。
從妄念而生。
妄念若息。
山河大地還有也無。
師雲。
如人睡醒。
夢中之事。
是有是無。
世祖問如何用工。
師雲。
端扶無為。
世祖問。
如何是大。
師雲。
光被四表。
格于上下。
世祖問本來面目如何參。
師雲。
如六祖所言參。
雲。
六祖如何說。
師雲。
祖言不思善。
不思惡。
正恁麼時。
如何是本來面目。
世祖問思善思惡時如何。
師雲。
好善但好善。
惡惡但惡惡。
正好善惡惡時。
即參者好善惡惡的是個什麼。
所謂要一切處參。
第一要動裡參。
動中得力。
靜中愈勝。
古人所謂從緣薦得相應捷也。
世祖退。
命近侍傳語雲。
恨相見之晚。
庚子秋。
世祖馬上有省。
連。
诏敦請至京。
世祖就見西苑丈室。
相視而笑。
日窮玄奧。
世祖見一矮戒子。
指問師。
師雲。
長者長法身。
短者短法身。
世祖喜謝。
奉。
旨進頌 深殿焚香永。
心齋笑坐忘。
大圓鏡智淨。
應物妙無方。
又 慈帏色養适。
侍坐快談玄。
法界塵塵佛。
同光照大千。
雨夜奉。
旨書 僧問趙州。
如何得不蹉路。
州雲。
識自本心。
見自本性。
即不蹉路。
心同虛空界。
示等虛空法。
證得虛空時。
無是無非法。
且道虛空作麼生證。
心随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随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見聞覺知是流。
且道性作麼生認。
一念不生全體現。
六根才動被雲遮。
且道全體現時如何。
略彴不是趙州橋。
明月清風安可比。
世祖賓天拈香。
師雲。
報身如夢幻。
世界若空華。
唯過量大人。
去來無礙。
進如意雲。
此是。
皇上生生用不盡的。
現前大衆。
專精持念。
究竟堅固大陀羅尼。
執事舉楞嚴大悲藥師往生等神咒。
并繞誦普門大士名。
忏悔發願回向。
元旦上堂。
問答不錄。
師雲。
追金琢玉。
繡口文心。
自有當行作者。
轉身掉臂。
努目撐眉。
一任逞俊禅流。
兩眼對兩眼。
真金不博[金+俞]。
未舉先知。
早巳屬二屬三。
當陽薦取。
豈止落七落八。
諸佛不出世。
祖師不西來。
目前無阇黎。
此間無老僧。
但有言說。
都無實義。
擲拂子雲。
踏著故鄉田地密。
人人鼓腹樂升平。
下座。
端陽上堂白椎竟。
舉天龍為玄沙侍者。
侍沙山行遇虎。
龍曰。
和尚。
虎。
沙雲。
是汝虎。
師召衆雲。
衲僧行處。
如火消冰。
萬法本閑。
惟人自鬧。
六祖大師雲。
非風幡動。
仁者心動。
将謂說心性禅。
承言者喪。
滞句者迷。
舍多尊者雲。
非風鈴鳴。
我心鳴耳。
多少人面牆而立。
心複誰乎。
俱寂靜故。
大衆還會麼。
一物寂靜多物寂靜。
一身寂靜。
多身寂靜。
一世界寂靜。
多世界寂靜。
先師天隐老和尚如是。
龍池幻翁老和尚如是。
濟宗上下諸祖如是。
東土二三。
西天四七如是。
卓拄杖雲。
拄杖如是。
山僧如是。
大衆如是。
顧左右雲。
堂中吃粽子如是。
下座。
幻有大和尚誕日設供。
師指真雲。
兀坐嘴盧都。
教人沒奈何。
個老漢慣得其便。
者裡透得過的。
如龍得水。
似虎靠山。
有意氣時添意氣。
不風流處也風流。
而今大明國裡。
稱為師翁後裔者。
不啻百千萬億。
究竟得大機。
顯大用。
堪為的骨兒孫者。
能有幾人。
某上座。
初閱龍池語錄。
見師翁雲。
世間多少不平之輩。
務要别尋一個人。
與我老釋迦。
比勝負。
較優劣。
還知我釋迦如來。
是何等一個面目麼。
某上座。
便于此喪身失命。
将謂師翁面目隻如是。
後來呈似先師和尚。
受他許多惡辣鉗錘。
方知見與翁齊。
減翁半德。
見過于翁。
方堪嗣續。
從此腳跟下。
自解作活計。
雖與師翁同條生。
不與師翁同條死。
師翁善為隐語雲。
人還知我釋迦如來。
是何等一個面目。
令某小瞎秃。
最初隻見師翁殺人刀。
未見師翁活人劍。
今日某上座。
不妨顯示。
令見者聞者。
知我祖師門下。
亦有殺人刀。
亦有活人劍。
顧視左右雲。
若有問如何是我師翁真面目。
拈香雲。
急著眼。
佛誕度僧上堂。
師雲。
報恩新長老。
今年才廿四。
黃面老瞿昙。
是吾最小子。
古往今來。
多少居曲錄床的大善知識。
凡于四月八日。
播弄瞿昙小老的矢臭氣則有分。
還曾夢見瞿昙的師麼。
若向者裡缁素得。
則不論剃發不剃發。
不虛親到報恩來。
若者裡缁素不得。
直饒新報恩親手為他鏟草。
也未免對面白雲千萬裡。
蓦喝一喝。
下座。
秋中行化上堂。
師拈拄杖召衆雲。
終日與山僧同居共處。
還識得山僧立地處也未。
時常見山僧搖唇鼓舌。
還會得山僧真實相為處也未。
若識得山僧立地處。
則于此深山窮谷。
卧月披雲。
卻在十字街頭。
拖泥帶水。
而十字街頭。
拖泥帶水。
卻在此深山窮谷。
卧月披雲。
若識得山僧真實相為處。
則與大衆耳提面命。
卻千裡萬裡。
而千裡萬裡。
未嘗不與大衆耳提面命。
還會麼。
卓柱扙雲。
頂上一輪滿。
清光何處無。
元旦上堂。
衆問話畢。
師乃雲。
參禅流。
聽我說。
此事非常休倉卒。
登山須到絕頂頭。
入水須至最深窟。
乾坤寬廣實難知。
滄海淵深豈易識。
不識不知且止。
透頂透底一句。
作麼生道。
草樹盡非前度色。
藍田日暖玉生光。
便舟化主。
領昆山衆居士請上堂。
師顧左右雲。
毀形易服。
作世外之士。
直須不惜身命。
饑寒困苦。
置之度外。
颛究大事。
圖報佛恩。
所以古德示衆雲。
夫既出家。
如囚脫獄。
于佛法中。
萬死一生。
更莫棄舍。
蓋慮後學。
遇境界艱難。
一時打不過。
故爾苦口叮咛。
殊不知清苦。
僧家本分。
不獨今時如此。
自古皆然。
昔日大愚芝和尚。
常住澹薄。
想與報恩差不多。
而芝老和尚。
窮酸直是窮酸到底。
幾株宿菜。
也不令人好吃。
嘗上堂雲。
大家相聚吃莖齑。
喚作一莖齑。
入地獄如箭射。
報恩者裡。
雖雲澹薄。
然山僧素願。
有食有法。
令衆安止。
近因饑馑。
安衆無方。
直是食不下咽。
坐卧不甯。
幸有化主發心在外。
漸領信心檀越入山。
且不要學他古人。
見識度量與麼小。
口門與麼窄。
大家相聚在此。
澹薄時澹薄。
吃齋時吃齋。
喚作吃齋。
我等與施主。
皆共成佛道。
問如何是函蓋乾坤句。
師雲。
滿院梅花香噴鼻。
進雲。
如何是截斷衆流句。
師雲。
近日廚房幾斷煙。
進雲。
如何是随波逐浪句。
師雲。
禮拜著。
複舉雪窦禅師雲。
客從遠方來。
贈我徑寸璧。
中有四個字。
字字無人識。
報恩亦有一偈。
化主昆山歸。
獻我數塊石。
通身渾是口。
有眼誰不識。
下座。
行化過清溪。
明道蔡封翁。
就開封寺請上堂。
師雲。
本是真實人。
共譚真實話。
欲明真實事。
須辦真實心。
會中辦心真實的出來互相酬唱。
問。
臨濟問黃檗佛法大意。
黃檗便打。
某甲問和尚佛法大意。
和尚如何師雲。
化長生米。
師乃雲。
佛祖出世。
為一大事因緣。
人人悟自妙心。
得自寶藏。
虛空不足以喻其久。
宇宙不足以喻其寬。
岱嶽未可以為高。
滄海未可以為深。
取之不竭。
用之無窮。
明道老居士。
深受靈山付囑。
欲為有情。
揭開迷封。
悟自妙心。
得自寶藏。
特重建此開封古刹。
玉琳道人到來。
特為舉揚。
蓦召衆雲。
我不輕于大衆。
大衆皆當作佛。
下座。
蔡居士作禮雲。
弟子每對神佛前發願。
護持蔡铎正念。
禁止蔡铎邪思。
惟願臨欲命終時。
淨除一切諸障礙等。
是否。
師雲。
即此誓願真實。
皆成佛道。
士再禮謝。
誕日上堂。
衆僧問話畢。
師乃雲。
白雲千頃。
老屋數間。
一榻高眠。
令土木瓦石。
為大衆轉大法輪者。
是先師和尚向日家風。
唐存翁合諸檀越。
建大禅堂。
十方聚會。
應時及節。
請山僧說法者。
是新報恩今日行履。
且道先和尚向日家風是。
新報恩今日行履是。
豎柱杖雲。
若也會得。
釋迦不在前。
彌勒不在後。
大衆與諸佛。
同證一相三昧。
山僧與大衆。
壽量無殊。
若也不會。
父少而子老。
舉世所不信。
擲柱杖下座。
出坡上堂。
問歲将終期巳半。
當人腳下事。
請師相為。
師雲。
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
師乃雲。
報恩寺裡禅。
盡在衲僧邊。
搬柴及運土。
終日擔橫肩。
下座。
上堂。
師雲。
馬祖道。
一口吸盡西江水。
慈悲之故而有落草之譚。
世尊道。
十方虛空生汝心中。
猶如片雲點太清裡。
與麼會得。
正好捉來。
朝打三千。
暮打八百。
有般漢。
迷頭認影。
棄本逐末。
以守個昭昭靈靈。
為悟主人公。
把舉足動步搖唇鼓舌的。
為常住心體。
認六塵緣影。
為自心相。
譬如病眼見空中華。
及第二月。
百千澄清大海棄之。
惟認一浮漚。
迷中倍人。
佛所深愍。
世尊又示阿難雲。
如汝今者。
承聽我法。
此則因聲而有分别。
縱離一切見聞覺知。
内守幽閑。
猶為法塵分别影事。
今時外道。
好笑殺人。
既以曉得走路問話的。
為悟自心。
更以識神空主人公也不可得。
為末後無疑。
誰知數千年前。
盡被世尊痛呵明叱。
有如斯舉。
凡學者可弗見不善如探湯。
猛看破浮幻身心。
向一念未生前。
當下證得。
廣大心體。
連證之一字。
亦不可得。
便識得一切佛祖。
廣大心體。
方可出生出死。
方可入死入生。
事是恁麼事。
人須恁麼人。
苟不如斯。
生死到來。
便驗真僞。
複舉古德雲。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
師蓦豎如意召大衆雲。
還會麼。
良久。
擲如意雲。
萬古碧潭空界月。
再三撈捷始應知。
示衆 示衆。
舉法眼禅師指凳子雲。
識得凳子。
周匝有餘。
雲門偃雲。
識得凳子。
天地懸殊。
天衣懷雲。
識得凳子。
榆楠木做。
大慧杲雲。
識得凳子。
好剃頭洗腳。
師雲。
諸大老與麼各出好手。
放過。
則盡可居寶華王座。
仔細檢點将來。
合各與三十矮凳腳。
因課誦示衆。
師雲。
迩來魔強法弱。
亦以上無嚴師。
故容邪謬之徒。
插足宗門。
多是學宗旨。
論宗旨。
虛拟宗旨。
一味妄穿妄鑿。
妄蔔妄度。
從上綱宗。
面目俨然。
何嘗夢見。
所以言言會旨。
步步迷宗。
即如一等無慚愧漢。
妄稱自已亦是臨濟兒孫。
開口便道。
垂慈必有法。
無法不垂慈。
臨濟宗。
有元有要。
有權有實。
有照有用。
有主有賓。
而竟把叢林正務。
及兩堂課誦。
皆曰此隻是應點故事。
可将就些。
必當少念佛。
方像祖師門下客。
籲嗟乎。
我不知此等人。
面皮厚多少。
若道是泛常故事。
有礙祖道。
則直當不念。
何得雲少念。
及将就些。
若如此随順俗套。
将就故事。
豈是大丈夫作人天眼目。
與佛祖為師者之所為耶。
我今誠實指示。
此輩暗短流俗阿師。
且莫誇是祖師門下客。
莫虛稱會宗旨。
莫别求所以為人。
既欲明宗旨。
且莫當面蹉過。
莫拈一放一好。
教你知報恩者裡。
即兩堂課誦。
便有玄有要。
有權有實。
有照有用。
某上座。
有時一聲佛。
如金剛王寶劍。
有時一聲佛。
如踞地獅子。
有時一聲佛。
如探竿影草。
有時一聲佛。
不作一聲佛用。
亦有殺亦有活。
亦有縱亦有奪。
亦有主亦有賓。
亦如清涼池。
亦如大火聚。
背之則受諸苦惱。
觸之則燒卻面門。
饒人左之右之。
時進時退。
或邪或正。
或是或非。
或行解相應不相應。
或見地透脫不透脫。
不消别施勘驗。
隻者兩堂課誦。
都料簡詳悉也。
凡在報恩者。
切莫以課誦出坡等為虛應故事。
須知無不是佛祖之秘密法。
無不是佛祖之總持門。
無不是佛祖之不傳心要。
無不是佛祖之自利利人捷徑。
若道别有宗旨。
别有佛法。
别有好知解。
更欲假借趙州念佛漱口之說。
以圖避懶。
妄拟議人。
則先謗他趙州。
為不要人念佛。
又以報恩念佛作念佛會。
則真可憐生。
你若果是個人。
能各出手眼。
别樣設施為人去。
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