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選語錄 總序 總目
關燈
小
中
大
禦選語錄
清 世宗皇帝禦選
禦制總序
如來正法眼藏。
教外别傳。
實有透三關之理。
是真語者。
是實語者。
不妄語者。
不诳語者。
有志于道之人。
則須勤參力究。
由一而三。
步步皆有著落。
非可颟顸函胡。
自欺欺人。
朕既深明此事。
不惜話堕。
逐一指明。
夫學人初登解脫之門。
乍釋業系之苦。
覺山河大地。
十方虛空。
并皆消殒。
不為從上古錐。
舌頭之所瞞。
識得現在七尺之軀。
不過地水火風。
自然徹底清淨。
不挂一絲。
是則名為初步破參。
前後際斷者。
破本參後。
乃知山者山。
河者河。
大地者大地。
十方虛空者。
十方虛空。
地水火風者。
地水火風。
乃至無明者無明。
煩惱者煩惱。
色聲香味觸法者。
色聲香味觸法。
盡是本分。
皆是菩提。
無一物非我身。
無一物是我已。
境智融通。
色空無礙。
獲大自在。
常住不動。
是則名為透重關。
名為大死大活者。
透重關後。
家舍即在途中。
途中不離家舍。
明頭也合。
暗頭也合。
寂即是照。
照即是寂。
行斯住斯。
體斯用斯。
空斯有斯。
古斯今斯。
無生故長生。
無滅故不滅。
如斯惺惺行履。
無明執著。
自然消落。
方能踏末後一關。
雖雲透三關。
而實無透者。
不過如來如是。
我亦如是。
從茲方修無修。
證無證。
妙覺普明。
圓照法界。
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大中現小。
小中現大。
坐微塵裡轉大法輪。
于一毫端現寶王刹。
救拔衆生。
利用無盡。
佛佛祖祖。
皆為此一大事因緣。
出現于世。
達摩西來。
曆代授受。
古德傳燈。
無盡光中。
大圓鏡裡。
日往月來。
以至于今。
雖然廣大法門。
聖凡并托。
華嚴香海。
細钜同歸。
得骨得髓者固多。
如麻如粟者何限。
去聖遙遠。
魔外益繁。
不達佛心。
妄參祖席。
金山泥封。
慧日雲蔽。
約其訛謬。
亦有三端。
其上者。
才見根塵互引。
法界相生。
意識紛飛。
無非幻妄。
頓生歡喜。
謂是真常。
休去歇去。
以空為空。
不知性海無邊。
化城無住。
果能見性。
當下無心。
心既見空。
即未見性。
于是形同槁木。
心等死灰。
萬有到前。
一空不敵。
縱能立亡坐脫。
仍是業識精魂。
況乃固執斷見。
必至變作狂華。
謂因果之皆空。
恣猖狂而不返。
豈非一妄在心。
恒沙生滅。
能不造生死業。
斷菩提根。
又其下者。
見得個昭昭靈靈。
便謂是無位真人。
面門出入。
揚眉瞬目。
豎指擎拳。
作識神之活計。
張日下之孤燈。
寶魚目為明珠。
覓栴檀于糞土。
噙著鐵丸。
口稱玉液。
到得臘盡機除時。
方知依舊。
是個茫茫無據。
又其下者。
從經教語錄中。
挂取葛藤。
從諸方舉揚處。
拾人涕唾。
發狂亂之知見。
翳于自心。
立幻化之色聲。
作為實法。
向真如境上。
鼓動心機。
于無脫法中。
自生系縛。
魔形難掩。
遁歸圓相之中。
解路莫通。
躲向藤條之下。
情塵積滞。
識浪奔催。
瞞己瞞人。
欺心欺佛。
全是為名為利。
卻來說妙說元。
盲驢牽盲驢。
沿磨盤而繞轉。
癡夢證癡夢。
拈漆桶為瓣香。
是則循覺路而撲火輪。
能不由善因而招惡果。
如是三者。
實繁有徒。
宗旨不明。
沉淪浩劫矣。
朕膺元後父母之任。
并非開堂秉拂之人。
欲期民物之安。
惟循周孔之轍
教外别傳。
實有透三關之理。
是真語者。
是實語者。
不妄語者。
不诳語者。
有志于道之人。
則須勤參力究。
由一而三。
步步皆有著落。
非可颟顸函胡。
自欺欺人。
朕既深明此事。
不惜話堕。
逐一指明。
夫學人初登解脫之門。
乍釋業系之苦。
覺山河大地。
十方虛空。
并皆消殒。
不為從上古錐。
舌頭之所瞞。
識得現在七尺之軀。
不過地水火風。
自然徹底清淨。
不挂一絲。
是則名為初步破參。
前後際斷者。
破本參後。
乃知山者山。
河者河。
大地者大地。
十方虛空者。
十方虛空。
地水火風者。
地水火風。
乃至無明者無明。
煩惱者煩惱。
色聲香味觸法者。
色聲香味觸法。
盡是本分。
皆是菩提。
無一物非我身。
無一物是我已。
境智融通。
色空無礙。
獲大自在。
常住不動。
是則名為透重關。
名為大死大活者。
透重關後。
家舍即在途中。
途中不離家舍。
明頭也合。
暗頭也合。
寂即是照。
照即是寂。
行斯住斯。
體斯用斯。
空斯有斯。
古斯今斯。
無生故長生。
無滅故不滅。
如斯惺惺行履。
無明執著。
自然消落。
方能踏末後一關。
雖雲透三關。
而實無透者。
不過如來如是。
我亦如是。
從茲方修無修。
證無證。
妙覺普明。
圓照法界。
一為無量。
無量為一。
大中現小。
小中現大。
坐微塵裡轉大法輪。
于一毫端現寶王刹。
救拔衆生。
利用無盡。
佛佛祖祖。
皆為此一大事因緣。
出現于世。
達摩西來。
曆代授受。
古德傳燈。
無盡光中。
大圓鏡裡。
日往月來。
以至于今。
雖然廣大法門。
聖凡并托。
華嚴香海。
細钜同歸。
得骨得髓者固多。
如麻如粟者何限。
去聖遙遠。
魔外益繁。
不達佛心。
妄參祖席。
金山泥封。
慧日雲蔽。
約其訛謬。
亦有三端。
其上者。
才見根塵互引。
法界相生。
意識紛飛。
無非幻妄。
頓生歡喜。
謂是真常。
休去歇去。
以空為空。
不知性海無邊。
化城無住。
果能見性。
當下無心。
心既見空。
即未見性。
于是形同槁木。
心等死灰。
萬有到前。
一空不敵。
縱能立亡坐脫。
仍是業識精魂。
況乃固執斷見。
必至變作狂華。
謂因果之皆空。
恣猖狂而不返。
豈非一妄在心。
恒沙生滅。
能不造生死業。
斷菩提根。
又其下者。
見得個昭昭靈靈。
便謂是無位真人。
面門出入。
揚眉瞬目。
豎指擎拳。
作識神之活計。
張日下之孤燈。
寶魚目為明珠。
覓栴檀于糞土。
噙著鐵丸。
口稱玉液。
到得臘盡機除時。
方知依舊。
是個茫茫無據。
又其下者。
從經教語錄中。
挂取葛藤。
從諸方舉揚處。
拾人涕唾。
發狂亂之知見。
翳于自心。
立幻化之色聲。
作為實法。
向真如境上。
鼓動心機。
于無脫法中。
自生系縛。
魔形難掩。
遁歸圓相之中。
解路莫通。
躲向藤條之下。
情塵積滞。
識浪奔催。
瞞己瞞人。
欺心欺佛。
全是為名為利。
卻來說妙說元。
盲驢牽盲驢。
沿磨盤而繞轉。
癡夢證癡夢。
拈漆桶為瓣香。
是則循覺路而撲火輪。
能不由善因而招惡果。
如是三者。
實繁有徒。
宗旨不明。
沉淪浩劫矣。
朕膺元後父母之任。
并非開堂秉拂之人。
欲期民物之安。
惟循周孔之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