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五

關燈
心源。

    試教伊觌面相承。

    便不解當風拈出。

    且道過在什麼處。

    卓拄杖曰。

    祇為分明極。

    翻令所得遲。

     愚庵盂雲。

    隻如靈隐還拈得出麼。

    若拈得出。

    何不略借一觀。

    若拈不出。

    河沙妙德向何處去也。

    隔牆恩怨如何說。

    獨抱琵琶月下彈。

     龍唐柱雲。

    大小靈隐将差珍異寶撒出。

    當陽供養諸人了也。

    拈拄杖雲。

    看看。

    見之不取。

    思之千裡。

     崇先奇雲。

    大小靈隐隻見錐頭利不見鑿頭方。

     白岩符雲。

    逆來則瞋。

    順來則喜。

    甚處不是觌面相承處。

    更要當風拈出作麼。

    泰翁與麼說話。

    大似要人頭上安頭。

    蓦豎拂子雲。

    決定是見。

    擊案雲。

    決定是聞。

    良久雲。

    不可更頭上安頭也。

    乃擲下拂子。

     △青二十五 西京還源寶應福遇禅師(青二十五少室泰嗣) 因僧問。

    如何是西來的的大意。

    應曰。

    風送泉聲來幾畔。

    月移花影到窗前。

     愚庵盂雲。

    大小祖師引人向聲色裡作窠臼。

    好與三十棒。

    除卻聲色也好與三十棒。

    祇如愚庵聻。

    點石化為金玉易。

    勸人除卻是非難。

     南山寶雲。

    有能向者裡點得寶應老落處出。

    方知釋迦掩室維摩杜口總是不守本分底人。

     龍唐柱雲。

    轉功就位。

    轉位就功。

    則不無寶應。

    若問山僧。

    更有入理底句。

    寒松盡夜無虛籁。

    老鶴移栖空月巢。

     崇先奇雲。

    寶應老人平常六韬三略七事随身。

    恁麼答話。

    大似坐觀成敗。

    然雖如是。

    還覺腦門重麼。

     △青二十六 南陽香嚴淳拙文才禅師(青二十六寶應遇嗣) 因僧問。

    如何是理法界。

    嚴曰。

    虛空撲落地。

    粉碎不成文。

    如何是事法界。

    嚴曰。

    到來家蕩盡。

    免作屋中愚。

    如何是事理無礙法界。

    嚴曰。

    三冬枯木秀。

    九夏雪花飛。

    如何是事事無礙法界。

    岩曰。

    清風伴明月。

    野老笑相親。

     崇先奇雲。

    香嚴老人隻知指疆畫界。

    不覺通身水泥。

    者僧會即會也。

    是紙上富貴。

    若是四法界。

    未夢見在。

     白岩符雲。

    盡謂香嚴老漢被者僧扯入葛藤窠裡東兜西搭。

    殊不知善言言者言滿天下無口過。

    還知者老漢舌根不動處麼。

    良久雲。

    切忌道山僧饒舌。

     香嚴嘗讀證道歌。

    至幻化空身即法身處。

    豁然契悟。

     愚庵盂雲。

    若向者裡悟去。

    披毛戴角有日在。

     龍唐柱雲。

    不離花下路。

    便見洞中春。

    會麼。

    山僧借手行拳去也。

    乃舉長蘆上堂雲。

    幻化空身即法身。

    遂作舞雲。

    見麼見麼。

    恁麼見得。

    過橋村酒美。

    又作舞雲。

    見麼見麼。

    恁麼不見。

    隔岸野花香。

    且道香嚴悟底與長蘆道底還有差别也無。

     △青二十九 西京少室俱空契斌禅師(青二十九凝然改嗣) 僧問。

    如何是空劫已前底事。

    空曰烏龜向火。

     愚庵盂雲。

    料掉沒交涉。

    且道過在主家賓家。

    者裡明得。

    方許你會空劫已前底事。

    如或不明。

    且看烏龜向火。

     龍唐柱雲。

    恁麼舉揚。

    還當得空劫已前事麼。

    天色稍晚。

    各自歸堂參取好。

     鳳山啟雲。

    五月五日午時節。

    赤口白舌盡消滅。

     崇先奇雲。

    者僧當時悟去。

    可以随處作主。

    若更去東蔔西蔔。

    則病在心頭。

     △青三十四 建昌壽昌無明慧經禅師(青三十四廪山忠嗣) 問僧。

    趙州道台山婆我為汝勘破了也。

    畢竟勘破在什麼處。

    僧曰和尚今日敗缺了也。

    昌曰老僧一生也不奈何。

    好教你知。

    若實會。

    舉似來看。

    僧拟進語。

    昌打一棒雲。

    者掠虛漢。

     栖霞成雲。

    台山一案拈卻多少人鼻孔。

    換卻多少人眼睛。

    者僧也解詐明頭。

    及乎老漢拈出個柴頭向他面前一吹。

    直得退身無路。

    且道者一棒他還知落處麼。

     白岩符雲。

    可惜者僧有前無後。

    當時若是個善始善終底。

    待道老僧也不奈何。

    便好向道轉見不堪。

    拂袖便出。

    管教者老漢刮目相待。

     崇先奇雲。

    台山路惟趙州與壽昌老人親履實踐。

    故不與路為雠。

    可惜者僧當時舍近求遠遂成周遮。

    若是臯亭。

    待他道老僧一生也不奈何。

    但雲和尚更須買草鞋行腳。

    不圖勘破壽昌。

    并得參見趙老。

     △青三十五 越州雲門顯聖湛然圓澄禅師(青三十五大覺念嗣) 因鶴林參五台山達觀可。

    盤桓夜深次。

    觀曰你信得及麼。

    鶴曰信得及。

    觀曰既信得及。

    請将法華經抛入尿桶看。

    鶴如所言。

    諸方疑駭。

    門往勘之。

    問鶴有此事否。

    鶴曰實有此事。

    門曰汝信得及麼。

    鶴曰信得及。

    門曰既信得及割取頭來。

    鶴不知所措。

    門曰。

    虛頭禅客。

    觀聞曰。

    阿耶阿耶。

    鶴林萬劫地獄。

    雲門一語出之矣。

     東明際雲。

    此二尊宿一人有殺人刀無活人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