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天甯。
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但向道鶴唳蜀岡三尺雪。
烏栖古樹一枝雲。
洞山昱雲。
提持向上玄關。
還他雲門老作家。
若是本分接人。
猶欠悟在。
設有問山僧。
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向道三春已往孟夏漸熱。
且道與雲門是同是别。
雲門垂語。
古佛與露柱相交是第幾機。
乃自代雲。
南山起雲。
北山下雨。
博山來雲。
古佛在衆生肚裡結冬。
衆生在古佛肚裡度夏。
衆生不識古佛。
古佛不識衆生。
且道南山起雲北山下雨是甚麼節文。
拈拄杖雲。
向下文長。
雲門因僧問。
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
門曰須彌山。
圓通善雲。
此公案或雲才拟問早是過如須彌。
或雲如須彌山八風吹不動千古鎮常安。
或雲為人難透如須彌山。
與麼商量。
要且未夢見雲門在。
除是桶子底脫紅絲線斷。
方知總不恁麼。
不見道三句明一句。
一句明三句。
三一不相涉。
分明向上路。
天童傑雲。
大小雲門話頭也不識。
徑山琇雲。
者僧無量劫來着此貼肉汗衫。
若不遇雲門作家難為脫卻。
雲門因僧問。
和尚壽年多少。
門曰七九六十八。
曰學人不會。
門曰。
不會。
為汝減卻五年。
佛日晳雲。
雲門大師一期演唱宗乘。
美則美矣未免玩人喪德。
山僧者裡則不然。
若有問和尚壽年多少。
但向道拄杖子同年。
倘更問拄杖子年多少。
便與劈脊一棒。
管取慶快平生。
雖然。
也是寒山道底。
雲門上堂。
聞聲悟道。
見色明心。
遂舉起手曰。
觀世音菩薩将錢買胡餅。
放下手曰。
元來祇是饅頭。
白雲端舉畢。
展兩手雲。
有麼有麼。
又搖手雲。
無也無也。
乃雲。
曾經大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總是煙。
法雲秀拈拄杖卓一卓雲。
者個是聲色。
那個是心。
良久雲。
世間無限丹青手。
到此都盧畫不成。
黃龍清雲。
雲門可謂食飽傷心。
諸人切忌向胡餅裡讨汁。
五祖演雲。
我即不然。
乃以手作打杖鼓勢雲。
棚八攞紮。
南堂靜雲。
老僧即不然。
張公吃酒李公醉。
李公吃酒張公醉。
張公李公酩酊醉。
鼻息如雷甕裡睡。
徑山杲拈拄杖雲。
者個是色。
卓一卓雲。
者個是聲。
諸人總見總聞。
那個是明底心。
那個是悟底道。
喝一喝雲。
貪他一粒米。
失卻半年糧。
複卓杖一下。
圓通善雲。
韶陽老人可謂唱彌高和彌寡。
如今卻向廷壽拂子頭上入方網三昧。
東方入定西方起。
乃至男身入定女身起。
還會麼。
野色更無山隔斷。
天光直與水相通。
天甯琦雲。
汝等諸人不是不聞聲。
因什麼不悟道。
不是不見色。
因甚麼不明心。
雲門恁麼堤撕。
妙喜恁麼判斷。
一曲兩曲無人會。
雨過夜塘秋水深。
仰山欽雲。
跛腳師撫憐赤子。
動則倒腹傾腸。
隻是做造怆忙。
帶些粘牙綴齒。
欽上座則不然。
聞聲悟道見色明心。
卓拄杖雲。
家家觀世音。
伏龍長雲。
大小雲門隻在聲色裡頭出頭沒。
者裡則不然。
拈拄杖卓一卓喝一喝。
雲居莊雲。
我不似雲門認奴作郎指鹿為馬。
蓦拈拄杖雲。
看看拄杖子穿過諸人髑髅。
乃卓一卓。
博山來雲。
聞聲悟道。
虛空敲不響。
又作麼生。
見色明心。
清風無形質。
又作麼生。
胡言漢語即不無。
觀世音菩薩入普門三昧。
雲門者漢向甚處摸索。
雪窦雲雲。
韶陽與麼說話。
大似嚼飯喂嬰孩。
山僧則不然。
聞聲豈悟道。
見色不明心。
證取三摩提。
南無觀世音。
雲門問僧什麼處來。
曰禮塔來問。
曰谑我。
曰某甲實禮塔來。
門曰五戒也不持。
保福展雲。
智不責愚。
汾陽昭雲。
彼此相鈍置。
雲門因僧問。
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譚。
門曰胡餅。
徑山杲雲。
雲門直是好一枚胡餅。
要且無超佛越祖底道理。
松隐然雲。
妙喜一手擡一手搦。
未免話作兩橛。
既是好一枚胡餅。
又道無超佛越祖底道理。
諸禅德。
且道妙喜還有為人處也無。
參。
天甯琦雲。
[祝/土]。
天甯傑雲。
雲門信口垂慈不費心力。
天甯卻不恁麼。
或有問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
向道清晨吃白粥。
午後便不饑。
安國聰雲。
妙喜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殊不知臨濟玄要主賓。
洞山君臣偏正。
乃至百千法門無量妙義。
總不出者枚胡餅。
諸人還委悉麼。
苟或不然。
且向胡餅裡咬嚼。
雲門垂語。
人人盡有光明在。
看時不見暗昏昏。
作麼生是諸人光明。
自代曰。
廚庫山門。
又曰。
好事不如無。
愚庵盂雲。
雲門代兩語。
一語水裡拈星。
一語山頭張網。
大唐國裡打鼓。
新羅國裡鳴鐘。
料掉沒交涉。
請歸堂吃茶。
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但向道鶴唳蜀岡三尺雪。
烏栖古樹一枝雲。
洞山昱雲。
提持向上玄關。
還他雲門老作家。
若是本分接人。
猶欠悟在。
設有問山僧。
如何是諸佛出身處。
向道三春已往孟夏漸熱。
且道與雲門是同是别。
雲門垂語。
古佛與露柱相交是第幾機。
乃自代雲。
南山起雲。
北山下雨。
博山來雲。
古佛在衆生肚裡結冬。
衆生在古佛肚裡度夏。
衆生不識古佛。
古佛不識衆生。
且道南山起雲北山下雨是甚麼節文。
拈拄杖雲。
向下文長。
雲門因僧問。
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
門曰須彌山。
圓通善雲。
此公案或雲才拟問早是過如須彌。
或雲如須彌山八風吹不動千古鎮常安。
或雲為人難透如須彌山。
與麼商量。
要且未夢見雲門在。
除是桶子底脫紅絲線斷。
方知總不恁麼。
不見道三句明一句。
一句明三句。
三一不相涉。
分明向上路。
天童傑雲。
大小雲門話頭也不識。
徑山琇雲。
者僧無量劫來着此貼肉汗衫。
若不遇雲門作家難為脫卻。
雲門因僧問。
和尚壽年多少。
門曰七九六十八。
曰學人不會。
門曰。
不會。
為汝減卻五年。
佛日晳雲。
雲門大師一期演唱宗乘。
美則美矣未免玩人喪德。
山僧者裡則不然。
若有問和尚壽年多少。
但向道拄杖子同年。
倘更問拄杖子年多少。
便與劈脊一棒。
管取慶快平生。
雖然。
也是寒山道底。
雲門上堂。
聞聲悟道。
見色明心。
遂舉起手曰。
觀世音菩薩将錢買胡餅。
放下手曰。
元來祇是饅頭。
白雲端舉畢。
展兩手雲。
有麼有麼。
又搖手雲。
無也無也。
乃雲。
曾經大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總是煙。
法雲秀拈拄杖卓一卓雲。
者個是聲色。
那個是心。
良久雲。
世間無限丹青手。
到此都盧畫不成。
黃龍清雲。
雲門可謂食飽傷心。
諸人切忌向胡餅裡讨汁。
五祖演雲。
我即不然。
乃以手作打杖鼓勢雲。
棚八攞紮。
南堂靜雲。
老僧即不然。
張公吃酒李公醉。
李公吃酒張公醉。
張公李公酩酊醉。
鼻息如雷甕裡睡。
徑山杲拈拄杖雲。
者個是色。
卓一卓雲。
者個是聲。
諸人總見總聞。
那個是明底心。
那個是悟底道。
喝一喝雲。
貪他一粒米。
失卻半年糧。
複卓杖一下。
圓通善雲。
韶陽老人可謂唱彌高和彌寡。
如今卻向廷壽拂子頭上入方網三昧。
東方入定西方起。
乃至男身入定女身起。
還會麼。
野色更無山隔斷。
天光直與水相通。
天甯琦雲。
汝等諸人不是不聞聲。
因什麼不悟道。
不是不見色。
因甚麼不明心。
雲門恁麼堤撕。
妙喜恁麼判斷。
一曲兩曲無人會。
雨過夜塘秋水深。
仰山欽雲。
跛腳師撫憐赤子。
動則倒腹傾腸。
隻是做造怆忙。
帶些粘牙綴齒。
欽上座則不然。
聞聲悟道見色明心。
卓拄杖雲。
家家觀世音。
伏龍長雲。
大小雲門隻在聲色裡頭出頭沒。
者裡則不然。
拈拄杖卓一卓喝一喝。
雲居莊雲。
我不似雲門認奴作郎指鹿為馬。
蓦拈拄杖雲。
看看拄杖子穿過諸人髑髅。
乃卓一卓。
博山來雲。
聞聲悟道。
虛空敲不響。
又作麼生。
見色明心。
清風無形質。
又作麼生。
胡言漢語即不無。
觀世音菩薩入普門三昧。
雲門者漢向甚處摸索。
雪窦雲雲。
韶陽與麼說話。
大似嚼飯喂嬰孩。
山僧則不然。
聞聲豈悟道。
見色不明心。
證取三摩提。
南無觀世音。
雲門問僧什麼處來。
曰禮塔來問。
曰谑我。
曰某甲實禮塔來。
門曰五戒也不持。
保福展雲。
智不責愚。
汾陽昭雲。
彼此相鈍置。
雲門因僧問。
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譚。
門曰胡餅。
徑山杲雲。
雲門直是好一枚胡餅。
要且無超佛越祖底道理。
松隐然雲。
妙喜一手擡一手搦。
未免話作兩橛。
既是好一枚胡餅。
又道無超佛越祖底道理。
諸禅德。
且道妙喜還有為人處也無。
參。
天甯琦雲。
[祝/土]。
天甯傑雲。
雲門信口垂慈不費心力。
天甯卻不恁麼。
或有問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
向道清晨吃白粥。
午後便不饑。
安國聰雲。
妙喜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殊不知臨濟玄要主賓。
洞山君臣偏正。
乃至百千法門無量妙義。
總不出者枚胡餅。
諸人還委悉麼。
苟或不然。
且向胡餅裡咬嚼。
雲門垂語。
人人盡有光明在。
看時不見暗昏昏。
作麼生是諸人光明。
自代曰。
廚庫山門。
又曰。
好事不如無。
愚庵盂雲。
雲門代兩語。
一語水裡拈星。
一語山頭張網。
大唐國裡打鼓。
新羅國裡鳴鐘。
料掉沒交涉。
請歸堂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