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一

關燈
龍牙因僧問。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牙曰待石烏龜解語即向汝道。

    曰石烏龜語也。

    牙曰向汝道什麼。

    又僧問香林遠。

    如何是祖師西來意。

    林曰坐久成勞。

     天童覺雲。

    一句子仰之彌高。

    一句子鑽之彌堅。

    一句子瞻之在前。

    一句子忽然在後。

    還辨得麼。

    赤心片片知人少。

    觌面堆堆睹者稀。

     龍牙頌曰。

    天下名山到因腳。

    辛苦年深與襪着。

    而今老大不能行。

    手裡把柄破木杓。

     白雲端雲。

    龍牙老人可謂熟處難忘。

     徑山杲雲。

    端和尚恁麼。

    大似以己方人。

    杲上座即不然。

    家貧難辦素食。

    事忙不及草書。

     天甯琦雲。

    者一個那一個和本三人一時放過。

    是非終日有。

    不聽自然無。

     五祖演雲。

    山僧即不然。

    腳也不能着草鞋。

    手也不能把木杓。

    端坐受供養。

    施主常安樂。

     古南門雲。

    龍牙隻為破木杓不能放下。

    雖則誇經賣紀。

    要且有年無德。

    山僧則不然。

    天下名山在雙腳。

    辛苦窮途無襪着。

    而今思憶轉傷神。

    手裡空空無木杓。

    既無木杓将個甚麼接待諸人。

    今日人事煩倦要睡去。

    留與諸人啖啄。

     龍牙因僧問。

    十二時中如何着力。

    牙曰如無手人行拳。

     雲居齊雲。

    好言語。

    且作麼生會。

    嘗問一僧。

    他道無手底人何更行得拳也。

    不妨道得是。

    及問伊佛法。

    伊便休去。

    将知露布說得無用處。

    不如子細體取古人意好。

     大沩秀雲。

    是則是。

    又教人入陰界作活計。

    十二時中如何用力。

    如有手人行拳。

    又且如何。

     龍牙示衆。

    學道如鑽火。

    逢煙未可休。

    直待金星現。

    歸家始到頭。

     神鼎諲别雲。

    學道如鑽火。

    逢煙便可休。

    莫待金星現。

    燒腳又燒頭。

     翠岩真雲。

    若論頓也。

    龍牙猶在半途。

    若論漸也。

    神鼎正欠悟在。

    畢竟如何。

    今年多落葉。

    幾度掃歸家。

     普蔭□雲。

    二尊宿不循本分。

    将常住地各自分疆列界。

    緻令後人竟無立足之處。

    山僧今日亦有一頌。

    從本不曾學。

    於茲何可休。

    當人真活計。

    不在此兩頭。

    且中間一句作麼生道。

    白日依山靜。

    黃河入海流。

    參。

     龍牙一日在帳中坐。

    僧問。

    不是無身。

    不欲全露。

    請師全露。

    牙撥開帳曰還見麼。

    曰不見。

    牙曰不将眼來。

     報慈嶼雲。

    龍牙老漢隻道得一半。

     法眼益别雲。

    飽叢林。

     古塘□雲。

    龍牙全身獨露。

    者僧觌面不逢。

    當時見伊撥開帳。

    便好和身推倒。

     京兆華嚴休靜禅師(青五洞山價嗣) 在洛浦作維那。

    因普請白椎曰。

    上間搬柴。

    下間鋤地。

    時首座便問。

    聖僧作什麼。

    嚴曰。

    當堂不正坐。

    那赴兩頭機。

     泐潭準雲。

    華嚴和尚雖臨時對答應用不失其宜。

    然隻解順水撐篙。

    不解逆風把柁。

    當時若是準上座。

    才見伊道聖僧作甚麼。

    便打一椎雲。

    大衆普請罷。

    首座當出院。

    謹白諸禅德。

    且道因什麼如此。

    不見道。

    一朝權在手。

    看取令行時。

     昭覺勤雲。

    珠鑽九曲休靜可謂神功。

    玉解連環山僧更資一路。

    或有問聖僧作個什麼。

    隻對他道。

    廓如明鏡當台照。

    不動形聲應萬緣。

     瑞州九峰普滿禅師(青五洞山價嗣) 問僧近離甚處。

    曰閩中。

    峰曰遠涉不易。

    曰。

    不難。

    動步便到。

    峰曰有不動步者麼。

    曰有。

    峰曰争得到此間。

    僧無對。

    峰以拄杖趁下。

     洞山瑩雲。

    為人為徹。

    殺人見血。

    固是九峰一片熱腸。

    可惜者僧不善為客勞煩主人。

    當時若是個衲僧。

    但向道和尚大似不曾行腳。

    管取者棒别有分付處。

     益州北院通禅師(青五洞山價嗣) 問夾山。

    目前無法。

    意在目前。

    不是目前法。

    非耳目之所到。

    豈不是和尚語。

    山曰是。

    通便掀倒禅床叉手而立。

    山起來打一拄杖。

    通乃下去。

     法眼益雲。

    是他掀倒禅床何不便去。

    須待夾山打一棒了才去。

    意在什麼處。

     愚庵盂雲。

    夾山好拄杖。

    祇是分付遲了。

    待問豈不是和尚語。

    蓦頭便打。

    此時北院縱有神用也措手不及。

    然雖如是。

    北院待夾山打一下始行。

    是何意思。

    弄玉已随蕭史去。

    丹青留與後人狂。

     洞山道全禅師(青五洞山價嗣) 因僧問。

    清淨行者不入涅盤。

    破戒比丘不入地獄時如何。

    山曰。

    度盡無遺影。

    還他越涅盤。

     寶壽新雲。

    好個師僧竟不知堕在無影坑中。

    憑空以為究竟。

    若不是洞山重布梯航。

    何時複出得見天日。

    要識清淨行者麼。

    東邊是。

    要識破戒比丘麼。

    西邊是。

    還信得及麼。

    也是無事生事。

     越州乾峰和尚(青五洞山價嗣) 上堂。

    法身有三種病。

    二種光。

    須是一一透得。

    始解歸家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