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
關燈
小
中
大
年。
雖然。
我更要問諸人。
祇如香嚴道師叔恁麼道向去倒屙在。
踈山果如其記。
還是佛法靈驗。
為複别有道理。
良久乃拍手呵呵笑雲。
子期死後無知己。
怎教伯牙不斷弦。
白岩符雲。
香嚴道萬機休罷千聖不攜。
箋釋不易。
山作嘔聲曰是何言欤。
義之所在憤不顧身。
嚴下座曰适對僧語未審過在什麼處。
大似腳跟欠穩當。
山曰萬機休罷猶有物在千聖不攜亦從人得如何無過。
好個鹽鐵判官。
嚴曰卻請師叔道。
倒轉槍頭來也。
山曰若教我道須還師資禮始得。
也欠看風使帆。
嚴乃禮拜蹑前問。
幹戈相待。
山曰何不道肯諾不得全。
隻恐不是玉是玉也太奇。
嚴曰肯又肯個什麼諾又諾於阿誰。
者一拶也難當抵。
山曰肯即肯他千聖諾則諾於己靈。
說得道理好。
嚴曰師叔恁麼道向去倒屙三十年。
何異靈山記莂。
山住後果如前記。
疑殺天下人。
複雲。
山僧為諸人花判了也。
還有知他肯諾不得全底意旨麼。
切忌向鏡清舌頭着倒。
踈山因知事僧為造壽塔。
造畢白山。
山曰将多少錢與匠人。
僧曰一切在和尚。
山曰。
為将三錢與匠人。
為将兩錢與匠人。
為将一錢與匠人。
若道得。
與吾親造壽塔來。
僧無語。
後僧舉似大嶺閑。
嶺曰還有人道得麼。
僧曰未有人道得。
嶺曰。
汝歸與踈山道。
若将三錢與匠人。
和尚此生決定不得塔。
若将兩錢與匠人。
和尚與匠人共出一隻手。
若将一錢與匠人。
累他匠人眉須堕落。
僧回如教而說。
山具威儀望大嶺作禮歎曰。
将謂無人。
大嶺有古佛。
放光射到此間。
雖然如是。
也是臘月蓮花。
大嶺聞此語亦曰。
我與麼道。
早是龜毛長三尺。
浮山遠雲。
踈山以錐錐地。
大嶺用刀剜空。
雖然二古德錯下錐刀。
今時人亦難構副。
何故。
後語中有捎有殺。
雖然如是。
河裡失錢河裡摝。
雪窦宗雲。
說甚麼龜毛長三尺。
臘月蓮花。
盡是和衣草裡輥。
直饒向者裡分三列四說得倜傥分明。
祖師正眼未夢見在。
我當時若見踈山恁麼道。
隻向道一文也無。
待他更說道理。
便與掀倒禅床拆卻壽塔。
教者老漢終身無依倚處。
為甚如此。
知恩方解報恩。
報恩倫雲。
當時大嶺見義勇為當仁不讓。
便與從頭酬價。
今日林泉更資一路。
若将三文錢與匠人和尚此生決定不得塔。
何故。
勞而無益。
為伊多酒慢功。
若将兩文錢與匠人和尚與匠人共出一隻手。
兩不相虧。
并無懸欠。
若将一文錢與匠人累他匠人眉須堕落。
皆知疎山一毛不拔。
還知林泉恁麼判斷處麼。
醉漢口。
沒量鬥。
閑割炒。
胡厮毆。
半窗涼月酒醒時。
燈火清熒何所有。
鼓山賢雲。
疎山恁麼垂語陷阱不少。
幸得大嶺放光一一照破。
雖然。
要與疎山相見亦太遠在。
五祖岡雲。
也是曹瞞疑冢七十二。
資福廣雲。
疎山賣了布單。
學得些子算法。
便來者裡瞞人。
賴遇監院不會。
監院若會。
管取疎山死無葬身之地。
西渡金雲。
疎山羅山二大老性命總落在知事手裡。
疎山常握木蛇。
有僧問和尚手中是什麼。
山提起曰曹家女。
天月禮雲。
手中木蛇是曹家女。
美态異常惡心難禦。
蓦拈拄杖雲。
如今變現在南山。
倒用橫拈誰敢觑。
擲下杖雲。
照顧性命。
白岩符雲。
疎山年老忒殺懵懂。
分明手中木蛇卻喚作曹家女。
可惜者僧乏屠龍手段。
放過疎山。
當時若是個漢。
待提起曰曹家女。
便與禮拜而去。
管教他性命落在我手裡。
随州青林師虔禅師(青五洞山價嗣) 凡有新到。
先令搬柴三轉。
然後參堂。
有一僧不遵。
乃問曰。
三轉内即不問。
三轉外如何。
林曰鐵輪天子寰中旨。
僧無對。
林便打趂出。
大沩秀雲。
夫欲君臣道合。
應須水乳和同。
者僧既抗節朝堂。
自應喪身失命。
當時見道鐵輪天子寰中旨。
将坐具便摵。
待伊拟議。
拂袖出去。
豈不尤為峻利。
青林初參洞山。
山問近離甚處。
林曰武陵。
山曰武陵法道何似此間。
林曰胡地冬抽筍。
山曰别甑炊香供養此人。
林拂袖便出。
山曰此子向後走殺天下人去在。
鼓山永雲。
恁麼抵對滴水難消。
因甚别甑炊香飯。
莫有知他洞山利害者麼。
天界盛雲。
青林頭正尾正。
固是聖朝俊彥廊廟英标。
怎奈新豐老人未肯放過。
且道那裡是他未肯放過處。
試定當看。
青林因僧問。
學人竟往時如何。
林曰。
死蛇當大路。
勸子莫當頭。
曰當頭時如何。
林曰喪子命根。
曰不當頭時如何。
林曰亦無你回避處。
曰正當恁麼時如何。
林曰失卻也。
曰未審向什麼處去。
林曰草深無覓處。
曰和尚也須堤防始得。
林撫掌曰一等是個毒氣。
博山來雲。
青林棒喝不施。
針錐在舌根上。
何曾放過。
者僧爛泥中有刺。
縱得便宜。
不知早入行鋪了也。
當時若問博山。
但咄雲沒去處。
看他道個什麼。
雖然。
在今之日讨個師僧也難得。
鼓山賢雲。
既不許當頭。
亦不許回避。
暫生拟議便隔千山。
教學人畢竟如何行履。
虛舟無意浮秋水。
橹柂渾忘渡月明。
白岩符雲。
一往看來。
者僧大似把髻投衙。
殊不知善戰者不居勝。
當時若不是青林老将。
幾被打破蔡州。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三十
雖然。
我更要問諸人。
祇如香嚴道師叔恁麼道向去倒屙在。
踈山果如其記。
還是佛法靈驗。
為複别有道理。
良久乃拍手呵呵笑雲。
子期死後無知己。
怎教伯牙不斷弦。
白岩符雲。
香嚴道萬機休罷千聖不攜。
箋釋不易。
山作嘔聲曰是何言欤。
義之所在憤不顧身。
嚴下座曰适對僧語未審過在什麼處。
大似腳跟欠穩當。
山曰萬機休罷猶有物在千聖不攜亦從人得如何無過。
好個鹽鐵判官。
嚴曰卻請師叔道。
倒轉槍頭來也。
山曰若教我道須還師資禮始得。
也欠看風使帆。
嚴乃禮拜蹑前問。
幹戈相待。
山曰何不道肯諾不得全。
隻恐不是玉是玉也太奇。
嚴曰肯又肯個什麼諾又諾於阿誰。
者一拶也難當抵。
山曰肯即肯他千聖諾則諾於己靈。
說得道理好。
嚴曰師叔恁麼道向去倒屙三十年。
何異靈山記莂。
山住後果如前記。
疑殺天下人。
複雲。
山僧為諸人花判了也。
還有知他肯諾不得全底意旨麼。
切忌向鏡清舌頭着倒。
踈山因知事僧為造壽塔。
造畢白山。
山曰将多少錢與匠人。
僧曰一切在和尚。
山曰。
為将三錢與匠人。
為将兩錢與匠人。
為将一錢與匠人。
若道得。
與吾親造壽塔來。
僧無語。
後僧舉似大嶺閑。
嶺曰還有人道得麼。
僧曰未有人道得。
嶺曰。
汝歸與踈山道。
若将三錢與匠人。
和尚此生決定不得塔。
若将兩錢與匠人。
和尚與匠人共出一隻手。
若将一錢與匠人。
累他匠人眉須堕落。
僧回如教而說。
山具威儀望大嶺作禮歎曰。
将謂無人。
大嶺有古佛。
放光射到此間。
雖然如是。
也是臘月蓮花。
大嶺聞此語亦曰。
我與麼道。
早是龜毛長三尺。
浮山遠雲。
踈山以錐錐地。
大嶺用刀剜空。
雖然二古德錯下錐刀。
今時人亦難構副。
何故。
後語中有捎有殺。
雖然如是。
河裡失錢河裡摝。
雪窦宗雲。
說甚麼龜毛長三尺。
臘月蓮花。
盡是和衣草裡輥。
直饒向者裡分三列四說得倜傥分明。
祖師正眼未夢見在。
我當時若見踈山恁麼道。
隻向道一文也無。
待他更說道理。
便與掀倒禅床拆卻壽塔。
教者老漢終身無依倚處。
為甚如此。
知恩方解報恩。
報恩倫雲。
當時大嶺見義勇為當仁不讓。
便與從頭酬價。
今日林泉更資一路。
若将三文錢與匠人和尚此生決定不得塔。
何故。
勞而無益。
為伊多酒慢功。
若将兩文錢與匠人和尚與匠人共出一隻手。
兩不相虧。
并無懸欠。
若将一文錢與匠人累他匠人眉須堕落。
皆知疎山一毛不拔。
還知林泉恁麼判斷處麼。
醉漢口。
沒量鬥。
閑割炒。
胡厮毆。
半窗涼月酒醒時。
燈火清熒何所有。
鼓山賢雲。
疎山恁麼垂語陷阱不少。
幸得大嶺放光一一照破。
雖然。
要與疎山相見亦太遠在。
五祖岡雲。
也是曹瞞疑冢七十二。
資福廣雲。
疎山賣了布單。
學得些子算法。
便來者裡瞞人。
賴遇監院不會。
監院若會。
管取疎山死無葬身之地。
西渡金雲。
疎山羅山二大老性命總落在知事手裡。
疎山常握木蛇。
有僧問和尚手中是什麼。
山提起曰曹家女。
天月禮雲。
手中木蛇是曹家女。
美态異常惡心難禦。
蓦拈拄杖雲。
如今變現在南山。
倒用橫拈誰敢觑。
擲下杖雲。
照顧性命。
白岩符雲。
疎山年老忒殺懵懂。
分明手中木蛇卻喚作曹家女。
可惜者僧乏屠龍手段。
放過疎山。
當時若是個漢。
待提起曰曹家女。
便與禮拜而去。
管教他性命落在我手裡。
随州青林師虔禅師(青五洞山價嗣) 凡有新到。
先令搬柴三轉。
然後參堂。
有一僧不遵。
乃問曰。
三轉内即不問。
三轉外如何。
林曰鐵輪天子寰中旨。
僧無對。
林便打趂出。
大沩秀雲。
夫欲君臣道合。
應須水乳和同。
者僧既抗節朝堂。
自應喪身失命。
當時見道鐵輪天子寰中旨。
将坐具便摵。
待伊拟議。
拂袖出去。
豈不尤為峻利。
青林初參洞山。
山問近離甚處。
林曰武陵。
山曰武陵法道何似此間。
林曰胡地冬抽筍。
山曰别甑炊香供養此人。
林拂袖便出。
山曰此子向後走殺天下人去在。
鼓山永雲。
恁麼抵對滴水難消。
因甚别甑炊香飯。
莫有知他洞山利害者麼。
天界盛雲。
青林頭正尾正。
固是聖朝俊彥廊廟英标。
怎奈新豐老人未肯放過。
且道那裡是他未肯放過處。
試定當看。
青林因僧問。
學人竟往時如何。
林曰。
死蛇當大路。
勸子莫當頭。
曰當頭時如何。
林曰喪子命根。
曰不當頭時如何。
林曰亦無你回避處。
曰正當恁麼時如何。
林曰失卻也。
曰未審向什麼處去。
林曰草深無覓處。
曰和尚也須堤防始得。
林撫掌曰一等是個毒氣。
博山來雲。
青林棒喝不施。
針錐在舌根上。
何曾放過。
者僧爛泥中有刺。
縱得便宜。
不知早入行鋪了也。
當時若問博山。
但咄雲沒去處。
看他道個什麼。
雖然。
在今之日讨個師僧也難得。
鼓山賢雲。
既不許當頭。
亦不許回避。
暫生拟議便隔千山。
教學人畢竟如何行履。
虛舟無意浮秋水。
橹柂渾忘渡月明。
白岩符雲。
一往看來。
者僧大似把髻投衙。
殊不知善戰者不居勝。
當時若不是青林老将。
幾被打破蔡州。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