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十九

關燈
雪峰示衆。

    盡大地是個解脫門。

    把手拽不入。

    時有僧出曰。

    和尚怪某甲不得。

    又一僧曰。

    用入作麼。

    峰便打。

     雪窦顯雲。

    三個中有一人受救在。

    忽若總不辨明。

    平地上有甚數。

     龍池傳雲。

    即如二僧也俱會。

    到者裡因甚有吃棒有不吃棒。

    且道誵訛在甚麼處。

     疎山順雲。

    既是盡十方世界總是個解脫門。

    且道正屋在什麼處。

     雪峰上堂。

    要會此事。

    如明鏡當台。

    胡來胡現。

    漢來漢現。

    玄沙出衆曰。

    忽遇明鏡來時如何。

    峰曰胡漢俱隐。

    沙曰老和尚腳跟猶未點地在。

     玄沙備别雲。

    我即不與麼。

    若有問忽遇明鏡來時如何。

    向道百雜碎。

     明招謙雲。

    當與麼時。

    莫道胡漢俱隐。

    别作麼生道。

    玄沙雲破。

    明招雲喪也。

     琅琊覺雲。

    驗人端的處。

    下口便知音。

     龍池傳雲。

    山僧則不然。

    忽遇明鏡來時如何。

    但道收起收起。

    為什麼。

    若不收起。

    有甚合殺。

     雪峰上堂舉拂子曰。

    者個為中下根人。

    僧便問。

    忽遇上上人來時如何。

    峰亦舉拂子。

    僧曰者個為中下。

    峰便打。

     雲門偃雲。

    我不似雪峰擒葛藤乃拈拄杖雲。

    者個為中下根人。

    忽遇上上人來時如何。

    便打。

     護國元雲。

    宗師家有擒有縱有殺有活。

    若是蛇頭上揩癢又且不然。

    蓦拈拄杖雲。

    者個為中下根人。

    有問忽遇上上根人來時如何。

    隻向道我不似雲門打葛藤。

     車溪沖雲。

    雪峰雲門雖則殺活縱橫甚生意氣。

    檢點将來。

    猶是節外生枝。

    若據車溪見處。

    遂豎拂子雲。

    祇将者個普為諸人。

    無論上中下。

    若要擎展一任擎展。

    若要承當一任承當。

    處處把斷要津。

    個個壁立萬仞。

    且道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萬國醉心嘗大鼎。

    相将攜手上高台。

     古南門蓦拈拄杖雲。

    山僧者個為一切人。

    不敢分上中下。

    何故。

    祇為諸人共有。

    你若信得及。

    便與釋迦老子同鼻孔出氣。

    還會麼。

    須知鹫嶺當年事。

    一念回光尚宛然。

     圓照森雲。

    雪峰拈起拂子。

    雲門問着便打。

    慈翁即不然。

    忽遇上上人來時如何。

    但雲。

    去。

    汝非其人。

     白岩符雲。

    者兩個老古錐打葛藤不少。

    者裡則不然。

    拈拄杖雲。

    者個為中下。

    忽遇上上根人來時如何。

    乃擿下拄杖歸方丈。

     雪峰山下有一住庵僧。

    多年不剃頭。

    有問如何是西來意。

    僧曰溪深杓柄長。

    峰聞乃袖刀躬訪。

    才見便問。

    道得即不剃你頭。

    僧便洗頭跪峰前。

    峰乃剃之。

     昭覺勤雲。

    庵主雖生鐵鑄就。

    争奈雪峰是本分鉗錘。

    當初若隻颟顸。

    那顯驚天動地。

    還委悉麼。

    金镞慣調曾百戰。

    鐵鞭多力恨無雠。

     南澗問雲。

    庵主要得便宜。

    末後卻輸雪峰一籌。

     勝法法雲。

    雪峰愛讨便宜。

    始終被庵主看破。

     雪峰在洞山時。

    山問作甚麼來。

    峰曰斫槽來。

    山曰幾斧斫成。

    峰曰一斧斫成。

    山曰。

    此是者邊事。

    那邊事作麼生。

    峰曰直得無下手處。

    山曰。

    猶是者邊事。

    那邊事作麼生。

    峰休去。

     汾陽昭代峰雲。

    某甲早困也。

     雲溪挺雲。

    洞山飛電閃晴空。

    雪峰擔雲入岩壑。

    雖則兩兩作家。

    者裡還欠一着。

    且道是那一着。

    待枯木糁花即向你道。

     白岩符雲。

    洞山驗人不怕骨出。

    苟非雪峰是個點頭知尾底漢。

    幾成鈍置。

    然在一期探索。

    展拓可觀。

    若是那邊事。

    三生六十劫。

     雪峰問僧什麼處去。

    曰普請去。

    峰曰去。

     雲門偃雲。

    随語識人。

     天童覺雲。

    莫動着。

    動着三十棒。

    雲門雲。

    随語識人。

    又是為蛇畫足。

     寶壽方雲。

    雪峰老漢多是事因叮囑起。

    已往莫究。

    直饒天童與麼。

    又何止揚聲止響。

    三十棒卻須自領始得。

     寶壽新雲。

    出草入草切莫動着。

    一毫動着。

    打折你驢腰。

     雪峰普請搬柴次。

    路逢一僧。

    乃擿下一段柴曰。

    一大藏教隻說者個。

     真如喆雲。

    一大藏教不說者個。

     天甯琦雲。

    隻者個。

    是什麼。

    說與不說且置。

    諸人向什麼處見二大老。

     中嶽能豎起拂子雲。

    提起則如是我聞。

    放下則信受奉行。

     雪峰問僧甚處來。

    僧曰浙中來。

    峰曰船來陸來。

    曰二途俱不涉。

    峰曰争得到者裡。

    曰有甚麼隔礙。

    峰便打趂出。

    僧後十年再來。

    峰問甚處來。

    曰湖南。

    峰曰湖南與此間相去多少。

    曰不隔。

    峰舉拂曰還隔者個麼。

    曰若隔怎得到者裡。

    峰又打趁出。

    僧住後每見人必诟罵雪峰。

    同行聞。

    特去訪問。

    你因甚罵雪峰。

    者僧舉前兩段因緣。

    同行乃痛罵與伊點破。

    者僧遂悲泣。

    乃每于中夜焚香望雪峰禮拜。

     高峰妙雲。

    者個公案頗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