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烏臼把住處。
未明烏臼放行處。
要知烏臼放行處麼。
拈拄杖連卓雲。
竹密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乃擿下拄杖。
烏臼問僧近離甚處。
曰定州。
臼曰定州法道何似者裡。
曰不别。
臼曰。
若不别。
更轉彼中去。
便打。
曰棒頭有眼不得草草打人。
臼曰今日打着一個。
又打三下。
僧便出。
臼曰屈棒原來有人吃在。
曰争奈杓柄在和尚手裡。
臼曰。
汝若要。
山僧回與汝。
僧近前奪棒打臼三下。
臼曰屈棒屈棒。
曰有人吃在。
臼曰草草打着個漢。
僧作禮。
臼曰卻恁麼去也。
僧大笑而出。
臼曰消得恁麼。
消得恁麼。
南堂欲雲。
烏臼當軒據坐正令方行。
者僧自遠趨風[拚-ㄙ+ㄊ]得吃棒。
若是慣戰作家。
何處有烏臼也。
更若未會。
看取雪窦葛藤。
開先金雲。
雲行雨施。
雷奔電埽。
縛虎放虎。
入草出草烏。
臼與者僧相見。
可謂主賓互換縱奪可觀。
因甚烏臼卻道消得恁麼消得恁麼。
且道是肯伊不是肯伊。
具眼者辨取。
愚庵盂雲。
要做臨濟下兒孫。
須知有者般事。
我坐你立。
收放自由。
主賓互換。
血脈貫通。
自然風雲凜冽。
所以謂之得大自在。
若一棒差排。
到底了無合殺。
做烏臼底奴子也未得在。
資福廣雲。
多錢善賈。
長袖善舞。
随時消息。
步中規矩。
善論掌上身飛。
人棄我取。
總欠一着在。
衢州石臼和尚(南二馬祖一嗣) 參馬祖。
祖問什麼處來。
石曰烏臼來。
祖曰烏臼近日有何言句。
石曰幾人於此茫然。
祖曰茫然且緻。
悄然一句作麼生。
石乃近前三步。
祖曰我有七棒寄打烏臼。
你還甘否。
石曰。
和尚先吃。
某甲後甘。
昭覺勤雲。
草窠裡撥出一個半個。
有什麼共語處。
雖然如是。
猶放過一着在。
天井新雲。
者兩個漢成則俱成。
敗則俱敗。
仔細看來。
總是乞兒索舊債。
白岩符雲。
馬大師不肯據令而行。
祇緣利動君子。
豈當斷不斷反招其亂者可同日而語哉。
然則如今有恁麼衲子上門。
諸方必有長處始得。
不然總是套襲之流。
百靈和尚(南二馬祖一嗣) 一日路次見龐居士。
乃問南嶽得力句曾舉向人也無。
士曰曾舉來。
靈曰舉向甚麼人。
士以手自指曰龐公。
靈曰直是妙德空生也贊歎不及。
士卻問靈。
阿師得力句是誰得知。
靈戴笠子便行。
士曰善為道路。
靈更不回首。
徑山杲雲。
者個話端若不是龐公。
幾乎錯舉似人。
雖然如是。
百靈輸他龐老一着。
何故。
當時若不得個破笠子遮卻髑髅。
有甚面目見他龐公。
天甯琦雲。
百靈戴笠便行。
得力句可謂分明舉似。
因甚麼妙喜老人道百靈有甚面目見他龐公。
也是扶強不扶弱。
有人與妙喜作主。
要問作麼生是得力句。
速道速道。
拟議不來。
劈脊便棒。
天童悟雲。
百靈若非徑山。
直饒戴破笠子也無出頭分。
寶掌白雲。
百靈龐公雖然各固封疆。
不知旁觀者醜。
今時都說百靈被龐公背地一推。
再也轉身不得。
據寶掌看來。
卻是龐公末上被百靈一坐。
至今無處讨個合殺。
具眼者辨看。
潭州龍山隐山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山居。
因洞山與密師伯從山下過。
見溪流菜葉。
洞曰。
深山無人。
因何有菜随流。
莫有道人居否。
乃共撥草溪行五七裡。
見隐羸形異貌。
因相與問訊。
隐曰。
此山無路。
阇黎從何處來。
洞曰無路且置。
山主從何而入。
隐曰我不從雲水來。
洞曰山主住此山多少時。
隐曰春秋不涉。
洞曰。
山主先住。
此山先住。
隐曰不知。
洞曰為甚麼不知。
隐曰我不從人天來。
洞曰山主得何道理便住此山。
隐曰。
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
直至如今絕消息。
洞山始具威儀作禮。
便問如何是主中賓。
隐曰青山覆白雲。
曰如何是主中主。
隐曰長年不出戶。
曰賓主相去幾何。
隐曰長江水上波。
曰賓主相見有何言說。
隐曰清風拂白月。
洞山辭退。
隐乃有三間茆屋從來住。
一道神光萬境閑。
莫把是非來辨我。
浮生穿鑿不相幹。
遂燒卻庵更深入層峰焉。
天童覺雲。
主也雲藏頂相。
賓也雪壓眉棱相。
去也門司有限。
言說也玉振金聲。
我此四句且道與隐山是同是别。
叢林具眼者試請辨看。
則川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因摘茶次龐居士問。
法界不容身。
師還見我否。
川曰不是老僧洎答公話。
士曰有問有答蓋是尋常。
川乃摘茶不聽。
士曰莫怪适來容易借問。
川亦不顧。
士喝曰。
者無禮儀老漢。
待我一一舉向明眼人。
川乃抛卻茶籃便歸方丈。
雪窦顯雲。
則川隻解把定封疆。
不能同生同死。
當時好與捋下幞頭。
誰敢喚作龐居士。
昭覺勤雲。
兩回不顧。
抛籃便歸。
且道旨歸何處。
還會麼。
苦瓠連根苦。
甜瓜徹蒂甜。
則川老漢經事多矣。
保甯茂雲。
則川雖識陣勢。
不會降人。
善守則許。
智将未許。
若是當時提起茶籃便問。
者個是什麼人造底。
看龐公作何勾當。
古南門雲。
奇怪龐公。
他雖是俗漢。
置個問端卻解把定封疆。
則川乃來風深辨。
雖然。
可惜當時放過者老子。
待問法界不容身師還見我否。
便與把住雲。
者藏頭露尾漢。
他若拟議。
拈茶籃便
未明烏臼放行處。
要知烏臼放行處麼。
拈拄杖連卓雲。
竹密不妨流水過。
山高豈礙白雲飛。
乃擿下拄杖。
烏臼問僧近離甚處。
曰定州。
臼曰定州法道何似者裡。
曰不别。
臼曰。
若不别。
更轉彼中去。
便打。
曰棒頭有眼不得草草打人。
臼曰今日打着一個。
又打三下。
僧便出。
臼曰屈棒原來有人吃在。
曰争奈杓柄在和尚手裡。
臼曰。
汝若要。
山僧回與汝。
僧近前奪棒打臼三下。
臼曰屈棒屈棒。
曰有人吃在。
臼曰草草打着個漢。
僧作禮。
臼曰卻恁麼去也。
僧大笑而出。
臼曰消得恁麼。
消得恁麼。
南堂欲雲。
烏臼當軒據坐正令方行。
者僧自遠趨風[拚-ㄙ+ㄊ]得吃棒。
若是慣戰作家。
何處有烏臼也。
更若未會。
看取雪窦葛藤。
開先金雲。
雲行雨施。
雷奔電埽。
縛虎放虎。
入草出草烏。
臼與者僧相見。
可謂主賓互換縱奪可觀。
因甚烏臼卻道消得恁麼消得恁麼。
且道是肯伊不是肯伊。
具眼者辨取。
愚庵盂雲。
要做臨濟下兒孫。
須知有者般事。
我坐你立。
收放自由。
主賓互換。
血脈貫通。
自然風雲凜冽。
所以謂之得大自在。
若一棒差排。
到底了無合殺。
做烏臼底奴子也未得在。
資福廣雲。
多錢善賈。
長袖善舞。
随時消息。
步中規矩。
善論掌上身飛。
人棄我取。
總欠一着在。
衢州石臼和尚(南二馬祖一嗣) 參馬祖。
祖問什麼處來。
石曰烏臼來。
祖曰烏臼近日有何言句。
石曰幾人於此茫然。
祖曰茫然且緻。
悄然一句作麼生。
石乃近前三步。
祖曰我有七棒寄打烏臼。
你還甘否。
石曰。
和尚先吃。
某甲後甘。
昭覺勤雲。
草窠裡撥出一個半個。
有什麼共語處。
雖然如是。
猶放過一着在。
天井新雲。
者兩個漢成則俱成。
敗則俱敗。
仔細看來。
總是乞兒索舊債。
白岩符雲。
馬大師不肯據令而行。
祇緣利動君子。
豈當斷不斷反招其亂者可同日而語哉。
然則如今有恁麼衲子上門。
諸方必有長處始得。
不然總是套襲之流。
百靈和尚(南二馬祖一嗣) 一日路次見龐居士。
乃問南嶽得力句曾舉向人也無。
士曰曾舉來。
靈曰舉向甚麼人。
士以手自指曰龐公。
靈曰直是妙德空生也贊歎不及。
士卻問靈。
阿師得力句是誰得知。
靈戴笠子便行。
士曰善為道路。
靈更不回首。
徑山杲雲。
者個話端若不是龐公。
幾乎錯舉似人。
雖然如是。
百靈輸他龐老一着。
何故。
當時若不得個破笠子遮卻髑髅。
有甚面目見他龐公。
天甯琦雲。
百靈戴笠便行。
得力句可謂分明舉似。
因甚麼妙喜老人道百靈有甚面目見他龐公。
也是扶強不扶弱。
有人與妙喜作主。
要問作麼生是得力句。
速道速道。
拟議不來。
劈脊便棒。
天童悟雲。
百靈若非徑山。
直饒戴破笠子也無出頭分。
寶掌白雲。
百靈龐公雖然各固封疆。
不知旁觀者醜。
今時都說百靈被龐公背地一推。
再也轉身不得。
據寶掌看來。
卻是龐公末上被百靈一坐。
至今無處讨個合殺。
具眼者辨看。
潭州龍山隐山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山居。
因洞山與密師伯從山下過。
見溪流菜葉。
洞曰。
深山無人。
因何有菜随流。
莫有道人居否。
乃共撥草溪行五七裡。
見隐羸形異貌。
因相與問訊。
隐曰。
此山無路。
阇黎從何處來。
洞曰無路且置。
山主從何而入。
隐曰我不從雲水來。
洞曰山主住此山多少時。
隐曰春秋不涉。
洞曰。
山主先住。
此山先住。
隐曰不知。
洞曰為甚麼不知。
隐曰我不從人天來。
洞曰山主得何道理便住此山。
隐曰。
我見兩個泥牛鬥入海。
直至如今絕消息。
洞山始具威儀作禮。
便問如何是主中賓。
隐曰青山覆白雲。
曰如何是主中主。
隐曰長年不出戶。
曰賓主相去幾何。
隐曰長江水上波。
曰賓主相見有何言說。
隐曰清風拂白月。
洞山辭退。
隐乃有三間茆屋從來住。
一道神光萬境閑。
莫把是非來辨我。
浮生穿鑿不相幹。
遂燒卻庵更深入層峰焉。
天童覺雲。
主也雲藏頂相。
賓也雪壓眉棱相。
去也門司有限。
言說也玉振金聲。
我此四句且道與隐山是同是别。
叢林具眼者試請辨看。
則川禅師(南二馬祖一嗣) 因摘茶次龐居士問。
法界不容身。
師還見我否。
川曰不是老僧洎答公話。
士曰有問有答蓋是尋常。
川乃摘茶不聽。
士曰莫怪适來容易借問。
川亦不顧。
士喝曰。
者無禮儀老漢。
待我一一舉向明眼人。
川乃抛卻茶籃便歸方丈。
雪窦顯雲。
則川隻解把定封疆。
不能同生同死。
當時好與捋下幞頭。
誰敢喚作龐居士。
昭覺勤雲。
兩回不顧。
抛籃便歸。
且道旨歸何處。
還會麼。
苦瓠連根苦。
甜瓜徹蒂甜。
則川老漢經事多矣。
保甯茂雲。
則川雖識陣勢。
不會降人。
善守則許。
智将未許。
若是當時提起茶籃便問。
者個是什麼人造底。
看龐公作何勾當。
古南門雲。
奇怪龐公。
他雖是俗漢。
置個問端卻解把定封疆。
則川乃來風深辨。
雖然。
可惜當時放過者老子。
待問法界不容身師還見我否。
便與把住雲。
者藏頭露尾漢。
他若拟議。
拈茶籃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