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五
關燈
小
中
大
師惑。
可謂千裡同風。
不見道手執夜明符。
幾個知天曉。
徑山杲雲。
馬師仲冬嚴寒。
欽師孟夏漸熱。
雖然寒暑不同。
彼此不失時節。
忠國師因甚卻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還委悉麼。
無風荷葉動。
決定有魚行。
天甯琦雲。
圓相中着點墨。
日月無光天地暗黑。
初未惑欽師。
馬師先自惑。
累及老南陽也一場狼藉。
良久雲。
平生肝膽向人傾。
相識如同不相識。
保甯茂雲。
醉漢扶酒人。
起倒憑誰力。
雖然。
國師出手也是郎當。
徑山琇雲。
馬祖無風起浪。
國一随邪逐惡。
雖是解弄精魂。
未免二俱失利。
緻使忠國師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汝諸人還知落處麼。
鹁鸠樹頭啼。
意在麻畬裡。
雲居莊雲。
箭鋒相直。
縱奪當機。
還他馬祖國一始得。
蓦拈拄杖召衆雲。
隻如國師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畢竟意在於何。
卓拄杖一下。
古南門雲。
古南有三十棒。
一打馬師不應自惑。
二打欽師不應被惑。
三打雪窦不應判惑。
更有一棒欵欵與諸人道破。
崇先奇雲。
馬師草草問候。
欽師萬字折點。
雖然往複無差。
轉見道路周遮。
總謂忠國師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殊不知字經三寫烏焉成馬。
白岩符雲。
馬祖徑山無大人相。
拈向一邊。
國師明於責人昧於責己。
好與三十烏藤。
良久顧左右雲。
今日幸是無人。
西山音雲。
欽師事忙不及草書。
馬師家貧難辦素飯。
雖然一往一來祇是随家豐儉。
且道忠國師作麼生。
親言出親口。
國一因馬祖遣智藏來問。
十二時中以何為境。
一曰待汝回去時有信。
藏曰即今便回去。
一曰。
傳語馬祖道。
卻須問取曹溪。
雲居莊雲。
馬祖大似埋兵掉鬥。
國一可謂遇變出奇。
者僧雖善通使命。
要且勞而無功。
蓦拈拄杖畫一畫雲。
三級浪高魚化龍。
癡人猶戽夜塘水。
國一同忠國師在唐代宗宮中坐次。
見帝駕來乃起立。
帝曰師何以起。
一曰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貧道。
徑山杲雲。
不向四威儀中又如何見國一。
寶壽方雲。
國一妙喜各見一邊。
俱未免後人評議。
姑置勿論。
雪峰今日要問諸人。
向行住坐卧中見既不得。
不向行住坐卧中見又不得。
畢竟向甚麼處見。
者裡挨得身插得足。
許你與古人把臂同行。
不然。
日用四威儀中大有蹉過。
杭州鳳林鳥窠道林禅師(四八徑山欽嗣) 因侍者慧通辭。
林問何往。
通曰諸方學佛法去。
林曰。
若是佛法。
此間亦有少許。
通曰如何是和尚此間佛法。
林於身上拈起布毛吹示之。
通有省。
大沩秀雲。
可惜者僧認他口頭聲色以當平生。
殊不知自己光明蓋天蓋地。
神鼎諲舉公案了。
遂於身上拈布毛示衆。
随後一吹雲。
會麼。
已後不得孤負老僧。
徑山杲雲。
沩山與麼批判。
也未夢見鳥窠在。
天甯琦雲。
侍者能於拈起布毛處便喝。
免緻諸方檢點。
我恁麼道也是為他閑事長無明。
天寶真雲。
鳥窠與麼地也是憐兒不覺醜。
好與三十棒。
何故。
黃金自有黃金價。
何必和沙賣與人。
五祖旁出 嵩山峻極禅師(五三破竈堕嗣) 因僧問如何是修善行人。
山曰擔枷帶鎖。
曰如何是作惡行人。
山曰修禅入定。
曰某甲淺機請師直指。
山乃曰。
爾問我惡。
惡不從善。
爾問我善。
善不從惡。
僧良久。
山曰會麼。
曰不會。
山曰惡人無善念。
善人無惡心。
所以道善惡如浮雲起滅俱無處。
僧於言下有契悟。
後破竈堕聞舉乃曰。
此子會盡諸法無生。
薦福懷雲。
前頭則官不容針。
後面則私通車馬。
若能辨得。
許你具擇法眼。
昭覺勤雲。
窮善善自何來。
究惡惡從何起。
若能明見者個田地。
便知諸法無生。
有問崇甯如何是大修行底人。
修禅入定。
如何是大作惡底人。
擔枷帶鎖。
且道與嵩山是同是别。
徑山杲雲。
怎奈在髑髅前作妄想。
烏石道雲。
石溪者裡又且不然。
有問如何是大修行底人。
向道橫身當宇宙。
如何是大作業底人。
赤腳上刀山。
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别。
良久雲。
但得此身無挂礙。
何妨塵事亂如麻。
壽昌經雲。
惡人無善。
善人無惡。
倏爾言外知歸。
翻然不落因果。
僧大悟。
悟甚麼。
獅兒迸斷黃金索。
據實舉論。
俱未免過。
畢竟過在什麼處。
閑雲萬斛凝青嶂。
一任風雷鼓複收。
六祖旁出 洛京荷澤神會禅師(六一大鑒能嗣) 因鄉信至報二親亡。
澤乃入堂白椎曰。
父母俱喪。
請大衆念摩诃般若。
衆才集。
澤便結椎曰。
勞煩大衆。
寶壽方雲。
大小荷澤雖然放去較危。
收來太速。
要莊嚴二親報地猶未可。
雪峰則不然。
今日或有報二親俱忘。
亦入堂白椎曰。
父母俱喪。
請大衆撾法鼓。
左手鑼右手舞。
十字街頭吓跳虎。
顧衆雲。
咄。
走開走開。
莫來攔我球門路。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五
可謂千裡同風。
不見道手執夜明符。
幾個知天曉。
徑山杲雲。
馬師仲冬嚴寒。
欽師孟夏漸熱。
雖然寒暑不同。
彼此不失時節。
忠國師因甚卻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還委悉麼。
無風荷葉動。
決定有魚行。
天甯琦雲。
圓相中着點墨。
日月無光天地暗黑。
初未惑欽師。
馬師先自惑。
累及老南陽也一場狼藉。
良久雲。
平生肝膽向人傾。
相識如同不相識。
保甯茂雲。
醉漢扶酒人。
起倒憑誰力。
雖然。
國師出手也是郎當。
徑山琇雲。
馬祖無風起浪。
國一随邪逐惡。
雖是解弄精魂。
未免二俱失利。
緻使忠國師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汝諸人還知落處麼。
鹁鸠樹頭啼。
意在麻畬裡。
雲居莊雲。
箭鋒相直。
縱奪當機。
還他馬祖國一始得。
蓦拈拄杖召衆雲。
隻如國師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畢竟意在於何。
卓拄杖一下。
古南門雲。
古南有三十棒。
一打馬師不應自惑。
二打欽師不應被惑。
三打雪窦不應判惑。
更有一棒欵欵與諸人道破。
崇先奇雲。
馬師草草問候。
欽師萬字折點。
雖然往複無差。
轉見道路周遮。
總謂忠國師道欽師猶被馬師惑。
殊不知字經三寫烏焉成馬。
白岩符雲。
馬祖徑山無大人相。
拈向一邊。
國師明於責人昧於責己。
好與三十烏藤。
良久顧左右雲。
今日幸是無人。
西山音雲。
欽師事忙不及草書。
馬師家貧難辦素飯。
雖然一往一來祇是随家豐儉。
且道忠國師作麼生。
親言出親口。
國一因馬祖遣智藏來問。
十二時中以何為境。
一曰待汝回去時有信。
藏曰即今便回去。
一曰。
傳語馬祖道。
卻須問取曹溪。
雲居莊雲。
馬祖大似埋兵掉鬥。
國一可謂遇變出奇。
者僧雖善通使命。
要且勞而無功。
蓦拈拄杖畫一畫雲。
三級浪高魚化龍。
癡人猶戽夜塘水。
國一同忠國師在唐代宗宮中坐次。
見帝駕來乃起立。
帝曰師何以起。
一曰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貧道。
徑山杲雲。
不向四威儀中又如何見國一。
寶壽方雲。
國一妙喜各見一邊。
俱未免後人評議。
姑置勿論。
雪峰今日要問諸人。
向行住坐卧中見既不得。
不向行住坐卧中見又不得。
畢竟向甚麼處見。
者裡挨得身插得足。
許你與古人把臂同行。
不然。
日用四威儀中大有蹉過。
杭州鳳林鳥窠道林禅師(四八徑山欽嗣) 因侍者慧通辭。
林問何往。
通曰諸方學佛法去。
林曰。
若是佛法。
此間亦有少許。
通曰如何是和尚此間佛法。
林於身上拈起布毛吹示之。
通有省。
大沩秀雲。
可惜者僧認他口頭聲色以當平生。
殊不知自己光明蓋天蓋地。
神鼎諲舉公案了。
遂於身上拈布毛示衆。
随後一吹雲。
會麼。
已後不得孤負老僧。
徑山杲雲。
沩山與麼批判。
也未夢見鳥窠在。
天甯琦雲。
侍者能於拈起布毛處便喝。
免緻諸方檢點。
我恁麼道也是為他閑事長無明。
天寶真雲。
鳥窠與麼地也是憐兒不覺醜。
好與三十棒。
何故。
黃金自有黃金價。
何必和沙賣與人。
五祖旁出 嵩山峻極禅師(五三破竈堕嗣) 因僧問如何是修善行人。
山曰擔枷帶鎖。
曰如何是作惡行人。
山曰修禅入定。
曰某甲淺機請師直指。
山乃曰。
爾問我惡。
惡不從善。
爾問我善。
善不從惡。
僧良久。
山曰會麼。
曰不會。
山曰惡人無善念。
善人無惡心。
所以道善惡如浮雲起滅俱無處。
僧於言下有契悟。
後破竈堕聞舉乃曰。
此子會盡諸法無生。
薦福懷雲。
前頭則官不容針。
後面則私通車馬。
若能辨得。
許你具擇法眼。
昭覺勤雲。
窮善善自何來。
究惡惡從何起。
若能明見者個田地。
便知諸法無生。
有問崇甯如何是大修行底人。
修禅入定。
如何是大作惡底人。
擔枷帶鎖。
且道與嵩山是同是别。
徑山杲雲。
怎奈在髑髅前作妄想。
烏石道雲。
石溪者裡又且不然。
有問如何是大修行底人。
向道橫身當宇宙。
如何是大作業底人。
赤腳上刀山。
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别。
良久雲。
但得此身無挂礙。
何妨塵事亂如麻。
壽昌經雲。
惡人無善。
善人無惡。
倏爾言外知歸。
翻然不落因果。
僧大悟。
悟甚麼。
獅兒迸斷黃金索。
據實舉論。
俱未免過。
畢竟過在什麼處。
閑雲萬斛凝青嶂。
一任風雷鼓複收。
六祖旁出 洛京荷澤神會禅師(六一大鑒能嗣) 因鄉信至報二親亡。
澤乃入堂白椎曰。
父母俱喪。
請大衆念摩诃般若。
衆才集。
澤便結椎曰。
勞煩大衆。
寶壽方雲。
大小荷澤雖然放去較危。
收來太速。
要莊嚴二親報地猶未可。
雪峰則不然。
今日或有報二親俱忘。
亦入堂白椎曰。
父母俱喪。
請大衆撾法鼓。
左手鑼右手舞。
十字街頭吓跳虎。
顧衆雲。
咄。
走開走開。
莫來攔我球門路。
宗門拈古彙集卷第五